乔丽婷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明确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人才驱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而人才培养离不开各类型职业教育的支持。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之路指明了方向。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具有面向国际市场、面向客户的职业性特征,更应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职业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进行研究,为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培养出更具社会适应性的国际贸易人才建言献策。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广东省首批职业本科院校,至今已有近5年的办学实践,因此其调研数据反馈出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整体现状。本次调研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的方式,向236名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基本涵盖了所有2024届已就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参考价值。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匹配度不高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的岗位群包括外经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进出口报关报检员、跨境电商物流操作员、跨境电商运营管理专员等。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仅有43.01%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相关度较高(见图1),有38.71%的毕业生从事与外贸无关的工作(见图2)。由此可见,职业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情况匹配度较低,专业培养计划未能得到有效的实践。
图1 毕业生工作与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性
图2 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类型
1.2 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匹配度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9%的毕业生表示几乎没有用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约32%的毕业生表示有用到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同时有超过4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是工作中最重要的。由此可见,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用到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与大部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内容不相符,未能很好地培养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专业技能,与工作的衔接度不高。职业本科院校的课程内容普遍与实际工作内容存在脱节的现象。
1.3 人才培养的综合技能未能很好地适应职场所需
本次调查中有87.10%的毕业生表示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见图3),低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公布的各大院校的就业满意度数据,稍高于827所本科院校的平均就业满意度(85.37%)[1]。同时,有超过60%的毕业生表示在现有岗位上感觉自身的职场交流技能不足,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自身跨文化交流所需的小语种以及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的相关知识相对匮乏(见图4)。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掌握的综合技能未能很好地满足当前职场所需,岗位适配度低,故而呈现出满意度不高的现象。
图3 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图4 目前工作中需提升的能力情况
1.4 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弱
在本次调查中,有近60%的建议是关于改进实践教学方面的,同时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表示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流程及内容不相符。其中,很多毕业生表示应该增加一些小货贸易的实训任务,以及一些与具体岗位相关的实训项目,如购买小批量货物如何快速报关报检、实际报关报检业务的工作流程、形式发票的制作与使用等。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毕业生无法直接将实践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岗位技能,这使得他们无法快速融入实际工作场景。由此可见,职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未能很好地对接企业岗位需求。
2.1 学校办学定位模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从目前的办学成果看,很大一部分职业本科院校仍然存在办学定位不清晰、特色发展理念欠缺的问题[3-4],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同的现象在职业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5]。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就会导致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类型趋同以及各专业人才特色优势欠缺的问题,进而无法很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
2.2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首先,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校企合作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内容不够系统等问题[6]。学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仅仅停留在某一项技能的训练上,如单证填写技能、报关技能、报检技能等,未能系统地、有层次地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素养。其次,大部分职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以实训软件模拟操作为主,而实训软件的设定场景往往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相差甚远,这无疑降低了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性。此外,目前大部分通过专业验收的职业本科院校虽然在实践教学的课时占比上都已经达到了要求,但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主体等方面的改革还任重且道远[7]。这些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满意度不高,实践教学所培养的实践技能无法直接转化为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
2.3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实践能力较弱
虽然国际贸易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但从事国贸教学的教师大多缺乏在相关行业企业、外贸公司等的实践经验,实操能力较弱,无法很好地承担实践课程的指导工作[8]。“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拥有“双证”,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与指导能力,切实做到理实融通、理实一体,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而从本次调研的数据看,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并未实现有效融合,未能与实际的工作场景进行有效融合,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所需的职业技能。这势必会导致职业本科院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市场及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的职场适应性偏低。
2.4 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经济发展形态脱节
近年来,数字贸易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交易额逐年增加,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目前很多职业本科院校尚未开设与数字贸易直接相关的课程。此外,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外贸企业国际市场分布的范围逐渐扩大,对具备小语种交流能力的国贸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目前大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并未开设小语种课程,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陈旧,未随经济发展形态的变化而进行合理的调整[9]。这将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内容不相匹配的问题,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的综合技能无法适应新型工作场景。
3.1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深入推进特色化办学实践
首先,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本科院校应积极创新传承自身的优良办学传统,培育特色化的办学文化。例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百年职业教育实践中,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创新传承办学过程中的优良办学基因与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为示范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职教文化传承的示范[10]。各大高校公开资料显示,现有33所职业本科院校都已具备较长时间的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优良办学基因与文化,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提取、凝练自身的优良办学基因,培育特色化的办学文化,进而形成差异化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其次,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应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的职业性,以当地产业群为导向,建设特色专业群,准确定位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避免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同时对接国家战略以及江苏先进制造业和南京首位度提升的需要,构建专业群建设体系,目前已重点建成智能制造、现代控制、工业信息化、生产性服务与管理等四大类专业,专业设计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很好地发挥了各大类专业的特色化优势[10]。职业本科院校应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需求,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同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专业群建设体系,并加强各专业群之间的融合发展,积极培养服务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创新型人才。
3.2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引进企业人才指导教学。职业本科院校应积极引进企业人才参与日常实践教学的指导,同时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更新实训软件的案例、完善实训模拟软件的流程、拓展实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使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内容紧密贴合。其次,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与质量。在实践教学改革上,必须摆脱传统的增加实践课时占比就是强化实践的观念,而要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与质量。为了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实践教学的目标顺利达成,需要建立一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再次,以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职业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坚持基于工作程序化的理念,按照专业领域岗位群分布,联合行业企业专家,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在项目设计中还应根据项目所涉及知识与技能的宽度与难度开展层次化教学[11]。最后,还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联合企业共同搭建高质量的实践平台。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华为、中兴、腾讯、大疆、思科、平安银行等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共建软件技术、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科技金融、数字贸易等13个高水平产业学院,为高层次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真实的实战体验场景,大大提升了学校学生知识实践与应用的能力[12]。
3.3 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交流活动。鼓励行业与企业专家深入职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课堂,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打造一支既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又具有高水平实践指导技能,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而是要鼓励教师多元化发展。其次,应结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着力提升教师团队的实践指导能力。职业本科院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教师能力培训平台,鼓励教师积极走入企业一线,开展常态化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发展、流程改进、模式创新等。积极引导教师将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作为自身能力提升的方向,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切实提升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最后,搭建高效便捷的教师与企业沟通的平台。积极推动校企“双元育师”机制的深入发展,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培育平台。学校应联合企业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培训,着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资源建设能力等。
3.4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完善课程体系设计
第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所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要打破现有的基于学术体系开发课程的理念,基于工作体系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7]。第二,在课程类别的设计中,职业本科院校应保持与企业的沟通,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动态与需求,开设能够与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相匹配的课程。比如在数字贸易及跨境电商兴起的大背景下,学校应开设与数字贸易及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以及根据企业国际市场开发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小语种课程等,从而培养出真正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第三,在课程教材的开发上,职业本科院校更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践基于工作体系化的教材建设路径。同时还要注重课程中实践内容的主体地位,强化理论服务于实践的理念,切实将理论融于实践而非将实践作为解释理论的工具。在教材资源如案例、数据、标准、模式等的选择上,积极深入企业一线,获取最新的资源,并且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教材教学资源库,开发与教材配套的视频及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匹配度。第四,职业本科院校应将传统的知识储备观向知识建构观转变,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共同为实践项目的实际开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人员及数据等支持。
本文基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国贸专业的首批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对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无论是在专业定位层面还是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层面都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在专业定位层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国贸人才培养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情况不相匹配的现象,这意味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未能很好地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而人才培养实践层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设计、人才培养的综合技能以及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这表明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在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产教存在脱节的现象。上述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有办学理念层面的也有办学方式及办学资源层面的。其中办学理念层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清晰,特色优势缺乏;
办学方式层面,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产教融合以及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办学资源层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较弱,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经济发展形态脱节。因此,为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本科院校应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特色,涵养特色化办学基因与文化,深入推进特色化办学实践,同时全方位多形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校企协同培养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进而提升产教融合的成效以及实践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