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省队—校队体制下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4-08-31 11:36:02 来源:网友投稿

吴士广 赵振宇 肖洋 秦超 杨雪 冯丹蕾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2.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 100062;
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084)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助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从1987年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开始,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给予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多方面的支持,但在队伍建设发展目标、招生模式、学训矛盾和融合路径等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实践问题,对于“国家—省—高校”之间相衔接的体制机制缺乏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落实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要求,从而优化和丰富我国高质量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

1.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我发展目标的问题

不同层次的学校所要实现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是不同的,对于一流层次大学和专业体院来说,与职业队伍的衔接和融合是其目标之一,而对于其他层次大学,由于其不占有政策、人员配备和基础设施等相关优势,与高阶队伍的衔接相对来讲要弱于前两者,因此,所要达成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1.2 学业与训练的矛盾

“学训矛盾”贯穿于每一名高水平运动员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生涯。此前,针对这一问题所提供的解决思路基本以不及格成绩“加分”到及格线为主,加分的量取决于当年运动员所达到的比赛名次。而在这样的机制下,高水平运动员对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始终难以提高。因此,为保障高水平运动员能够平衡学训时间,减轻学训矛盾,使学习与训练从相互影响转化为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就需要推动高水平运动队相关机制不断完善。

1.3 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受制于入学资格

随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提出,对运动员的项目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让广大拥有优秀技能的队员加入到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中来,保证高水平运动队后备力量的充足。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相关领域的限制问题。扩大选材范围,促进体育后备人才文化素养与高竞技水平兼备,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要目标。

1.4 高校资源不平衡导致培养质量差异的问题

一方面,康复理疗、医疗监督和营养等方面配套设施并未在大多数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得到保障,运动员的训练条件比较艰苦。同时,训练和比赛所需的经费并不能由训练和竞赛经费完全满足,国家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投入和分配不均衡,导致当前许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费匮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练员的任职标准和要求未能统一,使教练员执教能力良莠不齐。这就导致不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及时解决多方面的资源整合问题,保证资源相互畅通流转。

2.1 “国家队-省队-校队”相衔接的建设模式的构建

2.1.1 系统衔接的运行整合协调模式

矛盾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系统内外的利益也会对其造成干扰。对多种因素和利益进行协调和调整,有利于高水平运动队机制的运行和整合。在高校中,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程的学习考试与运动训练和竞赛往往难以均衡发展。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时,势必会压缩文化学习时间。因此,只有重新整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定,才能帮助运动员平衡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达到为我国培养后备人才的目的。

2.1.2 系统衔接的运行控制模式

有效的控制手段是促进国家队—省队—校队相衔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讲,目标控制是国家层面可行的方法,总目标为确立高水平运动队系统运行,然后针对各个具体环节的发展子目标和工作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需保证不偏离总目标,科学评定各具体环节,正视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实时调控,确保逐步达成总目标。这一过程的构建需要以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保障,为达成学校、地方和国家的融合路径提供基础。

2.1.3 系统衔接的运行激励模式

系统激励强调的是控制学生运动员内外部动机,新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提到,不仅要通过刺激变量达成激励目标,还要考虑到人的主观因素等中间变量的存在。如果从校队、省队和国家队三级层面来讲,对于运动员的长远激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晋升流程,由学校提供培养,地方对有条件的队员进行更加系统化的训练,最终将符合条件的精英队员送入国家队。对于运动员个人来说,由于目标相对较远,需要用物质刺激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使激励过程的不同阶段持续进行,这要求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常态化的情境动态分析,促进系统总目标与运动员的个人利益相统一。

2.1.4 系统衔接的运行保障模式

任何一个系统的运行都需要紧密联系物质、能量和信息,没有各种资源和条件(人、财、物和信息)的保证,高水平运动队系统保障模式就难以正常运行。从三级系统校队、省队和国家队的角度出发,系统保障就体现在资金投入、运动设施建设和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单方面的资金投入难以完全保障高水平运动员高质量发展,如果能够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国家重点专项扶持和学校投入层级化系统支持,就可以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

3.1 运行整合模式的发展策略

高校是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和较强的科研力量,不仅科研氛围浓厚,科研体系也十分完善,高科技和现代化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人才储备都拥有强大的优势。

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推动科研和训练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将科技攻关与体育训练相结合,使科研训练互相促进,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和手段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训练质量,节约训练时间,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运动员的学业与训练冲突,各个高校需要着重发力,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法切实保障运动员的正常学业和日常训练,以确保运动员的体能和智力能够共同发展。

3.2 运行控制模式的发展策略

高校可以依据自身优势设立高水平运动队的科研智库,在心理、生理、体能和视频分析等方面提供服务,加大科研参与力度,以提高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充分挖掘学生运动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是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指导者,是一支队伍的核心。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水平的首要任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竞聘制,人员可通过校内优秀教师和校外知名教练两方面进行筛选,通过流动性与绩效奖励来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能力,加强自身能力学习,更新领域观念。在教练员的培养上可加强区域之间和国内外之间的交流,让具有优异成绩队伍的教练员去传播自身的训练理念,分享成果经验,也可以聘请国外教练授课,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拓宽领域视野。因此,对于教练员的培养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培养体系,以帮助他们自身成长。

3.3 运行激励模式的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逐渐由“量”过渡到“质”,在保障后备人才能力资格逐渐提高的基础上,也应适当改进选拔范围,提供相应的机制奖励,打破相关领域的限制,如年龄和参赛背景机制方面等,让更多具有优秀能力和竞赛能力的人进入到高水平运动队的队伍当中,为即将到来的质量飞跃提供充足的储备,防止高校运动项目“断层化”,因此,拓宽相关领域的限制需要广泛的讨论与研究,最终形成一个可依据的方案。

3.4 运行保障模式的发展策略

虽然运动队的训练在高校中能够获得一定保障,但常常出现普通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俱乐部活动与运动队训练争场地的现象,甚至有时会导致普通大学生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场馆设施老旧、破损和场地不足都会限制运动队的发展。因此,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为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专用场地,保障每日训练计划能够高效地完成。同时,对于后勤与住宿方面则要鼓励高校尽量缩短宿舍与训练场地的距离,协调后勤和宿管等多部门为高水平运动队提供训练保障。高校各个部门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是目前高校运动队发展亟需实现的方面。

体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运动队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深化高水平运动队改革,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势在必行。因此,为了推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应全力打通政策实施“最后一公里”,在高水平运动队政策落地的实践中,结合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际情况,探寻推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对策,为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衔接并入国家训练体系提供思路解析,并为体教融合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参考。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 四个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江苏安全生产(2024年3期)2024-04-10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中国外汇(2022年12期)2022-11-16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13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年2期)2018-07-23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3期)2018-01-19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2期)2017-07-31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期)2016-12-01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教练员的执教艺术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年2期)2015-04-16

推荐访问:运动队 国家队 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