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创新模式——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时间:2024-08-31 18:36: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辉刚,杜婷婷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科学方法与最优路径。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和增强对外话语创造力、感召力与公信力至关重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能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也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积蓄蓬勃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所阐明的有关文化的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历史性和革命性,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诠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文化基因与文化根脉,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过程中所开展的行动探索,则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与时俱进确立了实践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从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文化对外交流”[2],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3],再到2023 年10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我国在不同阶段对文化建设工作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亦赓续不断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行动指南。

从中华民族亘古长青的器物、服饰、口传文学到享誉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愿景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浩然之势,五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汇了中华民族接续迭代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新局面,就需要在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始终以“人民立场为先”讲好中国故事;
在系统整合多元特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坚持以“守正创新为向”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科学构建新型媒体传播矩阵的过程中率先以“全域覆盖为势”探索对外传播的新策略与新方法,最终通过富含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对外传播新模式有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及“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由各民族集体创造的,并贯穿于人民日常生活中,其涵盖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有效达成从编码到解码的双位认同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人民立场、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密钥。新时代以来,“人民立场”已存蓄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之中,尤其是在文化内容的创作层面成效突显。如中国西部电影借宿于视听语言谱写着中国西部人依山傍水、朝往暮归的生活状态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写照,其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演变过程的描摹亦展现了中国西部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诉求与理想愿望[5]。《百鸟朝凤》中贯穿全篇的唢呐乐声,讲述了师徒两辈坚守唢呐技艺的动人故事;
《狼图腾》中“人畜共助”的动人画面展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坚毅果敢的原生精神;
《仲肯》中扣人心弦的口传史诗颂唱描摹了雄奇壮丽的青藏高原景观……承载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和时代记忆的西部电影始终将“人民性”作为影片创作的内核动力与精神纽带,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舞台斩获重量级奖项的同时,受到国内外受众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

2023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6]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而言,守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和新形式。当前,我国已成功从多个层面孵化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在物质性文化层面,遍布各地的民俗村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打卡地,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等文化单位立足本土特色,推出了精美别致的系列文创产品并成功远销海外。在精神性文化层面,新时代以来文化类影视作品的层出不穷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焕发蓬勃生机,综艺《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文化+戏剧”的沉浸式演绎带领国内外观众领略先贤智慧,体悟“四书五经”之意涵,并受到《华尔街日报》、法国欧洲华语广播电台等国外媒体的纷纷点赞[7];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海外发布仪式暨“中法文化交流对话”在巴黎卢浮宫举办,通过实体搭建、3D 投影、声效与互动装置的联动组合,为中法两国受众再现了西汉错金铜博山炉等传世国宝的独特魅力[8]。在制度性文化层面,国内各级各类文化机构、联盟和团体在文化服务领域与国外相关单位或部门实现深度合作,协同缔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共同体。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诸多国内高等学府与国外学府、文化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或合作交流项目,在文本资源互通互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才之间的互学互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守正创新需要切实关照当代国际话语体系中各国受众互不相同的文化需求,着力在动态的时空洪流中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推陈出新,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外传播。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融合发展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举措”[9]。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的“发声”能够直接且高效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区域广度、内容深度和价值高度,其自身携带的天然“可信度”成为国际受众认知与接受中华文化的第一道窗口,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粉丝积累与话语权空间。自2009年国家实施“媒体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官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逐步建立起了“1+6+N”(即一家旗舰媒体+六家央媒+其他部门)的立体化“大外宣”格局[10]。近年来,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国内外受众审美需求的渐次嬗变,自媒体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双重提升也促使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脸书上分享的女演员迪丽热巴表演新疆舞的视频在国际网络上引发热议,健身博主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在海内外掀起了“云健身”热潮。当现代化的媒介手段已然成为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增量时,面对视听元素的多源信息融合、虚拟交互技术的综合运用和智能终端的立体化传播等多重技术的叠加影响,只有充分激活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双向驱动,才能够在全面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同时,进一步为塑造国家形象与提升文化软实力贡献各级各类媒体的应有之智和应尽之力。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1]是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夯实中华文明成果、擢升对外传播成效的核心要义。在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势必要充分契合中华民族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全方位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通过积极打造凝塑中国特色故事内核与符合全世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对外传播新模式,最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注入新元素、开辟新路径、增添新活力。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推荐访问:中华 传统文化 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