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洲
(中共宁国市委党校,安徽 宁国 242300)
数字经济是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成为深刻改变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具有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洗牌的巨大潜能。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的底层逻辑。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简而言之,“数实融合”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和融合,已有学者展开了一定的研究。李英慧[2]认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确实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过程,需要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设备更新及系统集成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导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李丽等[3]认为,数字经济通过形成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显著增加了投入,进而优化了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力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江红莉等[4]认为,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及增加企业投资机会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实体投资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程必定[5]认为,安徽应把握新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开辟绿色发展赛道提升市场竞争力,开辟数字经济赛道提升新质生产力,开辟融合发展赛道增强产业扩张力,开辟未来产业赛道厚植经济发展潜力。综上所述,当前围绕数字技术、机制保障、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数实融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存在重整体轻地域、重理论轻案例、重现象轻机理的倾向。本文参照已有研究的经验和不足,通过安徽省“数实融合”的实践案例对欠发达省份如何实现“数实融合”的问题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产业融合理论追求的是一种跨越时间、行业边界和结构层次的经济增长范式,旨在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以及知识业在统一的产业框架、产业链和产业网络中实现深度融合与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在于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之间的紧密互动、循环迭代,并与实际场景深度结合。这一过程推动了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构建起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循环”系统。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进路径,我们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在业务逻辑、组织形态和价值模式上的创新变革。“数实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指二者在技术、业务、市场等多个层面上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场景。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率,还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1 “数实融合”的基础设施滞后
首先,安徽省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安徽省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其投入水平仍然较低。一些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如高速互联网网络覆盖不足、数据中心建设滞后等。这些基础设施的短板制约了安徽省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安徽省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方面也存在不足。一些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布局,导致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制,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影响了整个省域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
3.2 “数实融合”的发展动力不强
在数字经济规模方面,安徽省整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其数字产业化规模相对较小,与广东、江苏等数字经济大省存在显著差距。从省内各地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省会城市合肥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处于全国中上水平。然而,安徽省内数字经济基尼系数维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显示出各地市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整体上表现出较为平均但仍有所滞后的局面。广大市场主体、经营管理者虽然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企业“保生存”的压力仍然很大,加之企业由于数字化人才匮乏、转型路径不清晰、转型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制约,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主动性不强。产业数字化转型通常以大中型企业的单点、局部、部分环节软件应用装备智能化升级为主,如奇瑞汽车、海螺水泥、科大讯飞等企业,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大多尚未涉足,企业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建设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产业链关联度低、产业集聚度低,缺乏产业牵引力强、影响力大的领军企业带动。
3.3 “数实融合”的技术供给不足
数字核心技术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当下,数字技术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是核心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短板[6]。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各行各业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首先,当前数字技术的供给难以满足这种旺盛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需求,使得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超过2 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就安徽省的数字经济整体而言,在数字经济领域缺乏重大创新平台发挥引领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重大创新载体平台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资源集聚、人才汇聚作用。其次,缺乏核心产业支撑。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制约了安徽向智造强省迈进的步伐。最后,缺乏联动体系支撑。当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或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时,可能导致对数据要素的滥用,进而侵害原数据供应主体的利益[7]。以企业为主体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龙头企业在牵头联合各类科研院所组建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难以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未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3.4 “数实融合”的人才支撑缺乏
近年来,安徽省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安徽省在数字经济领域仍面临着人才保障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
首先,安徽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目前,安徽省内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在相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尚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但培养规模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其次,安徽省在吸引和留住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方面也面临着挑战。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相对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此外,省内企业在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方面也存在不足,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最后,安徽省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尚不完善。目前,安徽省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这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企业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中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无法充分利用其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
4.1 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坚实底座”
数字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为各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数据和计算资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以数据要素为根本、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机制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8]。早在2020 年6 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公开发布了《“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 年)》,提出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数据为关键资源、以网络为重要载体,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三位一体的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数字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下一步要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本次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契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形成先进的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力争5G 网络覆盖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4.2 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叠加效应”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以政策为引导,推动二者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无缝对接。要明确政策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政策体系。这包括优化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机制、推动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鼓励数字平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其次,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强基础、建平台、延链条开展集成应用创新。2021 年9 月18 日,王清宪省长宣布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科大讯飞建设的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能,实现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可贯穿企业从创业到发展、从生产经营到创新的全过程,同时,延展到企业创新、管理全流程,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创新。
最后,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以科大智联公司的数字化服务实践为例,通过工厂设计与规划,为某大型印刷集团构建了智能印刷执行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生产运营管理平台、网络协同制造管理平台与大数据平台五大模块,力求实现印刷包装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新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产品质量投诉率降低20%的建设目标。
4.3 加快数字技术的研发与突破,注入“创新动力”
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按照安徽省政府的会议精神,应该加大对数字领军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以促进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科创中心,要聚焦于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及高端芯片等基础与前沿领域。这有助于提高安徽在数字科技基础研发以及核心软硬件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缩小与全球领先技术之间的差距,为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加快融合人才引进和培育,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与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现有的人才政策并不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安徽数字人力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首先,安徽省各地市应积极构建和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运用创新策略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通过实施具有吸引力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并汇聚“数实融合”所需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
其次,应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省内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共同培养既具备数字技术专业知识,又拥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需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数字化改造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出既了解数字经济、前沿技术和现代科学知识,又掌握高超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加强数字化人才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打造有利于人才引进、集聚和使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安徽省实体数字化 成长相册少儿画王(3-6岁)(2022年6期)2022-07-19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2期)2021-03-03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哲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31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9期)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