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9-02 09:54:01 来源:网友投稿

赵秋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求“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对于江苏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新兴产业的提质增效、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作为发展重点,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49家、绿色工业园区3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6家,制造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调整。江苏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轻、调优、调绿,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提升到41.3%和49.9%,同时利用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技术等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有效推动制造业实现减污降碳、提质增效,“含金量”与“含绿量”同步提升。例如,江苏近年来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和苏北“小化工”问题,依法依规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7万余家,关闭退出安全环保不达标、低端低效化工生产企业4900余家,其中常州滨开区新材料产业园推进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退出“清零”,培育壮大新材料、新医药两大产业,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园区实现绿色“蜕变”。

引领推动生产过程“绿色化”。江苏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体系,在污染物排放、管理规范、环境监测等方面研究制定100余项标准,为相关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持续开展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实施清洁原料替代、工艺优化、治理提标等全周期“清洁化”改造,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钢铁企业推进全流程、全环节、全方位超低排放改造,钢铁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约81%、61%、59%,拉动有效投资500亿元以上。改造后的钢铁企业环境焕然一新,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各项环保指标持续改善,实现了行业稳增长、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空气质量改善“多赢”。

支撑保障企业绿色发展。加强企业环境治理技术供给,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缓解企业“治污难、治污贵”问题,创新性实施共享治污,建成各类“绿岛”150余个,惠及中小微市场主体超过3万家,助推中小微市场主体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成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帮扶企业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率先推出“环保贷”,做优做强“环保担”,发挥金融工具撬动作用,解决企业绿色发展融资难题。

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新阶段。但总体来看,全省仍存在产业结构偏重、清洁生产水平有待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江苏需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标杆培育体系,推动制造业继续向绿色化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

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控增量”与“优存量”双管齐下,高质量推进“1650”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和引领地。一方面,严把产业准入关。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机制、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对于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规划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削减、碳达峰目标等要求,强化环境准入先进性评价,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加快淘汰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推进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更新迭代,依法依规淘汰污染物排放明显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能效和清洁生产水平低的工艺和装备。持续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绿色工厂。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深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推动建设“無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城市”。

构建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健全环保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发挥好生态环境制度对产业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纵向上推动形成国家、省、市等多级联动的绿色工厂培育机制,横向上通过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全面推行绿色设计,运用无害化、集约化、减量化、低碳化、循环化等绿色属性突出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构建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推广应用光伏光热产品、新能源车船、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一体化部署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转化应用、主体培育等,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方向,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基于江苏钢铁、石化、建材、印染纺织等传统产业特征,围绕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要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性的绿色技术瓶颈,加快治污减排、节能降碳等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氢能、新型储能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引导企业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突破,探索“零碳工厂”建设。定期更新发布制造业绿色低碳技术导向目录,遴选推广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绿色成效显著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持续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组织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等开展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评价,推广“环保管家”“环境顾问”等服务模式,帮助企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完善绿色发展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逐步建立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税收优惠政策正向激励作用,落实好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创新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引导钢铁、化工、建材等制造业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支持企业在落后产能淘汰、设施提标改造等项目中使用银行贷款,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阶梯电价制度和水价政策,落实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等差别化管理政策,让“含绿量”更高的企业享受到更多绿色发展红利。推进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深化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支持优质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激发地方和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猜你喜欢 制造业绿色企业 绿色低碳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2014上海制造业5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推荐访问:生产力 壮大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