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沈阳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8)
“四史”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四史”是重要内容。“四史”教学紧密相连,相互衔接,但又各有主题和主线,内容也各有强调点。因此,高校思政课建设要以“四史”教育为教学突破口,形成协同效应,从逻辑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探索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强调学考结合、知行合一。通过科学有效的课程优化思政课建设,塑造学生矢志不渝、锐意创新、不怕失败、勇于献身的高尚品格。让学生树立担当意识,传承红色根基。让思政课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在本质上具有关联性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在本质上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学习“四史”,就是要了解掌握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从中深刻地感悟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从中找到守初心、担使命的直接动力,更好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其中,政治性指的是思政课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论性指的是思政课应当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指的是思政课应当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塑造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在大学阶段个人认知、心智、观念尚未完全成熟,面对严峻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很容易形成不当认知与观念。此时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教师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自觉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
(二)“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契合性
就教育内容而言,“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契合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四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历史。评述历史人物、讲述历史事件、阐释历史现象为“四史”教育内容,进而总结历史规律、传授历史经验、启迪历史智慧是“四史”教育的目标指向[2]。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思政课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均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讲解阐述,以形成思政教学合力。使学生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理论落到实际的人物与事件上,以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理解效果。由此可见,仅就历史观教育这一层面而言,“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具有内在契合性,都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认知相关历史史实,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
(三)“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在教育目标上具有关联性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都是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四史”教育本身并非单纯的历史教学,其核心目的在于依托近现代历史、多种教育载体,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的主题、主线、本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优秀后备人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思政课程中所包含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以党史教育为重点,通过“四史”教育一体化建设,以系统化的观念和体系,引导大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解决思想困惑,增强政治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帮助学生学会历史思维,明确使命担当,投身强国伟业。
(一)以古为镜,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片面和偏颇解读的历史观。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四史”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实践中感悟,了解伟大人物与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克服的困难、获得的成就,以形成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御外部意识形态冲击。“四史”课程在高校思政课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避免片面和偏颇地解读历史。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简单化、极端化的评价。这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避免盲目跟从和片面接受历史虚无主义观点,通过历史知识的积累,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促进学生们用历史眼光认识事物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当今世界中坚定历史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定信念,树立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意识,深刻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高校思政课通过“四史”教学,有助于学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实际内涵。使学生在知史、懂史、悟史的基础上,明辨是非、厘清善恶、区分美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格物致知,领悟“四史”真谛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史,蕴含丰富的内容,基于“四史”教育教学,学生很容易通过历史人物、事件与自身结合,展开联想。尤其是这些历史脉络与学生的父母息息相关,学生结合父母谈论的内容,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对比关联党取得成就与个人的成就,理解个人成就与国家成就关联性,降低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理解难度,强化学生感受,以激发学生思考,形成个人认知。在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四史”脉络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在历史长河中阐释和论证相关理论,学生可以在理论与“四史”脉络结合的过程中正确对待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而体现思政课体系的整体性,有利于深入理解理论体系的历史和实践逻辑,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系统性和深度。
(三)知行合一,筑牢信仰堤坝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助力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首先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奋斗史,了解理想从诞生到实现经历的复杂过程,了解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自身的激励作用。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其次,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更加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职责使命。帮助青年坚持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起不断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十分必要的,在思政课中讲授“四史”中体现崇高理想信念的革命故事,又在“四史”教育中厚植理想信念之基,使学生更加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5]。
(一)红色资源“用好用细”
红色资源是思政课中讲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四史”教育中的红色资源,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沉浸式的“四史”学习教育,深刻体会革命先辈的无畏精神,做到知信行统一。泱泱华夏,纵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讲好“四史”故事提供了充足的素材。那是星罗棋布的红色地标:上海石库门和嘉兴红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南泥湾记录了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
北京拔地而起的“十大建筑”刻写着共和国昂首走向世界的探索之路。那是写满记忆的红色文物:井冈山的油灯虽然只点一根灯芯,却照亮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诞生之路;
小岗村按有18个“血手印”的“生死契约”催生了沉睡大地上的改革巨变。那是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井冈山下,刘仁堪被敌人割去舌头,他却用脚趾蘸着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血字;
茫茫戈壁滩上,无数科技工作者埋头苦干,成就“两弹一星”的伟业;
在重庆下庄的悬崖峭壁上,“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历时7 年,凿出一条8 公里的“天路”。用红色资源讲好“四史”故事,要向深处探索、向细节处追寻,把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忆转换为当代青年的真切感受。结合高校所在本地的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就研究的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浓厚红色文化气息的环境氛围中,形成对“四史”知识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深入挖掘开展“四史”教育所需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学习“四史”教育相关内容的文化活动,举办内容丰富的信仰公开课,红歌比赛、红色经典朗诵会,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增加学习的深入性。引导学生参加、参与“四史”学习主题讲座,讲解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兴趣、自主学,让自己领悟,给自己赋能。
(二)融入模式兼顾传承与创新
思政课教育模式需要紧跟时代要求,既要守正又要创新。首先,要继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的恰当时机引入“四史”相关内容,有助于充实思政课知识,丰富思政课体系,力争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艰辛过程,了解新中国的创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历程,理解当今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对历史形成更全面立体的理解体会。其次,新时代思政课,一方面要立足时代前沿,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多样化心理诉求特点出发,结合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认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探索灵活运用混合式教育模式,对单纯的理论讲授进行补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亦或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体现课程内容的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模式开展教学[6]。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思政课教师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插入体现抗战精神的经典电影,如《七七事变》《地道战》等,帮助学生增强历史感知、培养爱国情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增强课堂趣味性。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教师队伍写好“奋进之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筑牢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聚焦思想引领,加强师德建设,丰富理论知识,提升能力水平是“四史”更好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之举。
筑牢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政治属性是高校思政教师的本质属性,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者,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理论和规律,总结“大学问”和“真学问”。首先,就要从政治上看,旗帜鲜明的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不移的向党中央看齐,从“四史”教育中坚定信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而清醒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把握历史规律,从中考时势、辩是非,知兴替。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传播者。
聚焦思想引领,加强师德建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高校的中心工作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先立“师德”。作为高校的思政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用“六要”要求我们,而这“六要”恰好是我们可以从“四史”教育中不断深化和提升的。比如从百年党史中,学习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通过诸多艰苦实践,领导人民改造旧世界、建立新国家的伟大历程,总结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的生命密码,学习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伟大品格。从新中国史中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难曲折和伟大飞跃,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做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的品格塑造者,引导大学生逐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成为时代的艰苦奋斗者。
丰富理论知识,提升能力水平。教书育人是高校思政教师的主责主业,需不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思政教师要从“四史”中总结规律,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比如从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中向学生们展示马克思主义选择的正确性和意义,从党史中掌握百年来中国革命不断实践探索的规律经验,从中汲取真理和实践的力量,总结蕴含着的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建设教师交流发展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能力,以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历史思维、过硬的综合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增强“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四史”教育尤为重要,是党的领导干部和大学生的必修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刻理解“四史”内容,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坚定信仰,振作精神,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对新时代青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上海工运(2020年10期)2020-11-03队史连“四史”少先队活动(2020年10期)2020-10-2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