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芳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慈溪 315300)
《甬言稽诂》是宁波鄞县人应钟(1907—1969)考证宁波方言的一部著作,1967 年完稿,1980 年入藏宁波天一阁博物院。2019 年周志锋教授以“《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立项,2023年以优秀等级结项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1]一书。该书的出版为人们阅读、研究和利用《甬言稽诂》提供了便利条件。
《甬言稽诂》虽然不是古籍,但酷似古籍,全书用文言文写成,用清秀小楷誊录,竖写,使用旧式标点符号,其中断句只用句号及小圆点。作为一部考证性质的著作,征引丰富,篇幅宏大,文字讹误也在所难免。作者用传统语文学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方言,考释结论或是或非,不好判断。这些情况表明,《甬言稽诂》内容比较深奥复杂,不易读懂读通。于是“校注”应运而生。《〈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一书中的校注部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融通俗性、知识性与学术性于一体,起到了很好的导读作用。本文拟就《甬言稽诂》的校注特色和价值略作分析和探讨,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地方文献,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宁波方言文化。
“校注”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稿本文字进行校勘,二是对部分条目进行考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文字校勘
1.纠正讹字。如:
《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赵岐注:“妄人,妄作之人,无知者。”(《释流品》“妄”条,101 页)(加校注处的左上角原用数字做标记,现改为加下划线,下同)
校:“者”,原作“也”,误,径改。
《汉书·赵充国传》:“将军士寒,手足皲瘃。”文颖注:“皲,坼裂也。”(《释疾病》“皲龟”条,157 页)
校:“瘃”,原作“裂”,误,径改。“坼”,原作“拆”,误,径改。
2.补充脱字。如:俗为谐声取吉,借《易·说卦》“(巽)为近利,市三倍”,以为徼福饶益之谶。(《释天》“彑”条,28 页)
校:“近”字原脱,径补。
《说文》:“絺,细葛也。”段玉裁注:“葛者,絺绤艸也。其缉绩之,一如麻枲。其所成之布,细者曰絺,粗者曰绤。”(《释衣》“彰䌷”条,422 页)
校:“絺”字原脱,径补。“其所”二字原脱,径补。
3.删除衍文。如:识者知“白”义未当,改作“别字”,以为异别义,固傅会以求其近似。(《释流品》“悖悖”条,104 页)
校:“以求”后原文还有“以求”两字,当是衍文,径删。
《周礼·考工记·梓人》:“则于视必拨尔而怒。”(《释情志》“㤄拨”条,242 页)
校:“则”字前原有“故书”二字,系衍文,径删。
4.乙正倒文。如:甬田土下层之泥,色暗黄,如陈锈铁,俗呼音如“蛤底泥”,亦呼如“蛤泥”。(《释地》“淦”条,48 页)
校:“蛤泥”,原作“泥蛤”,误,径改。
《楚辞·九思·哀岁》:“匍匐兮欑丛。”王逸注:“欑丛,罗布也。”(《释行事》“欑攒”条,233 页)
校:此“欑丛”及注文中的“欑丛”,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均作“丛攒”。应氏引文有误。
(二)条目考辨
1.评判应氏说法。如:
《说文·女部》:“娭,一曰卑贱名也。”遏在切,埃上声。《苍颉篇》:“娭,妇人贱称。”《方言》三:“侮、获,奴婢贱称也。秦晋之间骂奴婢曰侮。”郭璞注:“言为人所轻弄。”侮,今在麌韵,微纽。微、明类隔,鱼、阳对转,音变满横切,如俗音之姆。甬称女佣音如“矮姆”,即“娭侮”字也,犹云婢也。娭读埃上声,之、支声近,故转蟹韵如矮。(《释亲》“娭侮”条,78 页)
注:表女佣义的“矮姆”非“娭侮”之音转。
《说文·酋部》:“尊,酒器也。”《周礼·春官·司尊彝》有“六尊”,形饰多端,后人袭用古名,而形简为大缶亦曰尊。甬之陶器,形如碗而无足,大者可容五升,质粗厚而黄黑,口略侈而边缘弥厚,庖厨用盛肴馔,不必为酒器,亦名“尊”。俗作樽。(《释器》“尊”条,450 页)
注:谓读作尊的“质粗厚而黄黑”的盛菜肴的陶器本字为“尊”,是。
2.辨正本字语源。如:
《广雅·释诂一》:“达,通也。”《释名·释言语》:“达,彻也。”《尔雅·释宫篇》释道路有“一达”至“九达”之说。甬称道路一歧曰“一达”。凡行路彻其全程亦曰“一达”。达音皆如大。盖达在曷韵,曷为泰入,长言转去,还归泰韵,故音如大。(《释地》“达通”条,46 页)
注:本字不是“达”而是“埭”。“埭”本指土坝,《广韵·代韵》:“埭,以土堨水。徒耐切。”引申用作量词。《阿拉宁波话》“埭”条:“音大文读阳平。①条;
排:一埭路|一埭河|一埭字|一埭痕。《海上花列传》第三十一回:‘该面一埭才是书箱。’②次;
趟:走一埭|俗语:乡下人上埭街,嘴巴讲勒歪。《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头一埭到上海。’”(121 页)
《方言》七:“巩,火干也。凡有汁而干谓之煎,东齐谓之巩。”巩,肿韵,肿入于沃,声促转入,音如鹄,俗作,以铎、沃声似也。甬俗称微火干物谓之“”,如苔菜、龙头薧俗作鲓于釜中微火煴之松脆,皆云“”……或曰,者,之扭转。《说文·火部》:“,灼也。”胡沃切,匣纽。喉牙匣见常相转……转见纽,故如鹄。说亦可通,存参。(《释食》“巩”条,377页)
3.说明词语变化。如:甬俗称时期,有作“惯”音者,即间字也。如称前一时期为“前惯”,目前时期为“该惯”,有一时期曰“有惯”。(《释天》“间”条,15 页)
注:今宁波话无“前惯”“该惯”“有惯”等说法。
《左传·桓六年》:“我张吾三军。”又:“随张必弃小国。”杜预注:“张,自侈大也。”俗称夸诞自大者曰“张人”,张读去声。(《释流品》“张”条,108 页)
注:“张人”一词今未闻。
《小尔雅·广言》:“命,予也。”《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谓性乃天予者也。予通与,与之,即委任之,故任、命义又通。《广雅·释诂一》:“任、命,使也。”甬俗称任凭其意曰“但命其”,任凭我为曰“但命我”。称“但命”者,即“单命”之音转……“但命”云者,犹独任之已耳。(《释词》“命”条,304 页)
注:“但命其”“但命我”系老派说法,今多说“但便其”“但便我”,普通话则说“随便他”“随便我”。
4.解释语法现象。如:《书·微子》:“若之何其?”郑玄注:“其,语助也。齐鲁之间声如姬。”《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释文:“其,音基。辞也。”姬、基音同……是“其”作助词,皆转清音见纽,读如基音。“其”在助词中,亦有兼状事之用者……甬语状动态之词,辄系以其字,而音如基。如称窥视者,曰“张其汪其”……步履徐怠不前者,曰“其其”……头摇不已者,曰“额其额其”……(《释词》“其”条,290 页)
注:“张其汪其”之“其”当作“记”(“汪”当作“望”)。“记”本是动量词,义同“下”;
用在“×记×记”结构中,量词义弱化,作用相当于后缀。“×记×记”是个模式词语,表示动作的重复或某种情态。“额其额其”正字当作“扤记扤记”,《广韵·没韵》:“扤,摇动。五忽切。”
呼丑陋曰“徙样”,或緟益其词曰“街徙样”;
呼难看、难听亦或曰“街难看”“街难听”。街,格排切。俗音呼“街”者,颏字也,《说文·页部》:“颏,丑也。”户来切。喉牙匣见相转,故《广雅·释诂二》曹宪音该。咍、皆声近,故相邻转,音变如街。颏、婎皆丑义,故方言类聚为词。称“街徙样”者,犹云丑丑样也;
称“街难看”者,谓丑而㛴人看也。……(《释语》“婎颏”条,324 页)
注:“街徙(死)样”“街难看”之“街”非“颏”之音变,与“街好”“街大”之“街”为同一个词,一般写作“介”。“介”是代词,意为这么、这样。
5.指出行文疏忽。如:《方言》十二:“潎、澄,清也。”《说文·水部》:“澄,清也。”“湜,水清底见也。”潎,郭璞音匹计切。声促转入,故《广韵·十七薛》亦收潎字。然滂、帮多相通,尤其类隔之非、敷,今音竟混同也。故薛韵之瘪,与潎同为滂纽,而今读瘪在帮纽,如分别之别,即其例也。今谓水清见底者,甬语呼如“泌停纸”,即“潎澄湜”之转音。澄,澄纽。古无舌上音,今澄纽字于古为定纽,故澄古音当如定陵切。今呼如停者,音转清也。(《释地》“潎澄湜”条,51 页)
注:分别之“别”为並纽字,而非帮纽字。又:“澄”古音如“定陵切”,“今呼如停者”,音并非“转清”了,“停”也是定纽字。
纳《急就章》:“针缕补缝绽紩缘。”颜师古注:“纳刺谓之紩。”今妇女缝纫有所谓“纳”者,以一针连贯数孔,上下其锋,屈襞其布,而并紩之。或谓之“敹”,音如溜。释见上条。纳之言妠也。《广韵·廿七合》:“妠,姶妠,聚物。”谓屈襞其布,聚而并紩之。溜之言屡也。屡,数也。数刺其锋,连贯并紩之。(《释衣》“纳”条,428页)
注:本条说“溜之言屡也,屡,数也”,上条说“溜”为“敹”之音转,彼此矛盾。
与“校”(文字校勘)相比,“注”(条目考辨)更具有学术性,因此下文所说的“校注”主要以“注”作为讨论对象。考察为数众多的注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单纯否定应氏说法
所谓单纯否定应氏说法,是指只破不立。这类注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说文·手部》:“抍,上举也。从手,升声。《易曰》:‘抍马壮吉。’”蒸上声……抍从升声,且照、审同清相转,故亦音升,《广韵·十六蒸》抍音识蒸切、《集韵》书蒸切,皆是。升声古音为蒸类,蒸、之对转,之、宵声近,音变为烧。今谓揭取器物之盖呼如“烧”,黏合之物揭取之亦呼如“烧”。《鄞县通志》讹作。如镬盖、石板、疮痂、招贴纸。《玉篇·手部》:“,居言切。摴蒲彩。”音义俱非。(《释动作》“抍”条,188 页)
《说文·髟部》:“鬈,发好也。”衢员切。《玉篇》渠袁、丘袁二切。鬈从卷声,古音为元类……鬈读溪纽,而音等转粗,变撮口为开口,则丘袁切变为苦袁切。元、寒同类相转,音变为看。清代男亦蓄发留辫,其前颅或留短发若干以为美饰,俗呼若“看翻”。当时谚有“长长辫子留看翻”之语。即“鬈发”之音变。发(髮)从犮声,古音为泰类。泰、元对转,长言入平,故音如翻。“看翻”犹云美发也。(《释形体》“鬈”条,134 页)
注:“看翻”非“鬈发”之音变(“翻”确实是“发”的小称音变)。
《说文·疒部》:“痎,二日一发疟也。”古谐切……疟每届时发,甬俗呼为“卖柴病”。“卖柴”谐声语,即“每届时痎”之合声。“每届”声合如卖。卦、怪声近。“时痎”声合如柴。皆、佳声近。“每届时痎”者,谓每届其时,则痎疟作也。雅人或引《孟子·公孙丑篇》“有采薪之忧”之典实为释。(《释疾病》“痎”条,145 页)
注:疟疾叫“卖柴病”,理据不明。但“卖柴”非“每届时痎”之合声。
“只破不立”当是校注者不得已而为之。该书上编“说明”第7 条说:“注解中经常提到‘A 的本字不是B’‘A 不是B 的音转’‘A 不是BC 的合声’等,却往往没有回答A 的本字究竟是什么,这是无奈之举,因为提出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却绝非易事,故但质疑,以俟来哲。”这种存疑阙如的做法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努力挖掘方言词语的本字和出处
这类注文的特点是破中有立。如:
《广雅·释诂三》:“劣,少也。”劣,力辍切,古音在泰类。长言转去声,还归泰韵,音变如赖。甬俗称事态之甚者曰“不赖”,如秽甚曰“鏖糟不赖”。“不赖”即“不劣”,“不劣”谓“不少”,“不少”即甚之谓矣。世俗往往取反义字加“不”以为形容词,如称其善曰“不错”,称其恶曰“不好”。称其为“不劣”,亦犹是已。(《释语》“劣”条,347 页)
注:“不赖”一般写作“不剌”,非“不劣”之音变。《阿拉宁波话》“不剌”条:“后缀,用在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某种情状或感觉(多用于不好的方面):危险不剌|畏恶不剌|怕人不剌|难熬不剌|晦气不剌|头大不剌|罪过不剌|面孔糙粒不剌|腻腥不剌地方莫去走。元范康《竹叶舟》楔子:‘你穿着这破不剌的旧衣。’明闵遇五《五剧笺疑》:‘不剌,北方语助词,不音餔,剌音辣去声,如怕人云怕人不剌的,唬人云唬人不剌的。’”(307 页)可参。
《说文·水部》:“污,薉(秽)也。”人身之可秽者莫如屎,故呼屎为污。今苏南、松江诸地犹云然。古或借恶为污。《汉书·昌邑哀王髆传》:“如是青蝇恶矣。”颜师古注:“恶即矢也。越王勾践为吴王尝恶,亦其义也。”《吴越春秋·勾践入臣篇》:“太宰嚭奉溲恶以出。”徐天祜注:“恶,大溲也。”恶,读如爱恶之恶。鱼、歌声近相转,音变为屙。甬语呼屎为“屙”,如厕呼若“寨屙”。寨,除榭切。寨者,除之音变。除,去也……鱼、麻相转,麻之声侈如泰、夬,故音变如寨。俗呼“寨屙”者,谓除去其屎也。(《释形体》“除污”条,124 页)
注:“寨屙”之“寨”非“除”之音变。曹志耘主编《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写作“射”(商务印书馆,2008 年,72 页),盛益民、李旭平《富阳方言研究》:“本书按照不少研究者的意见,把表示排泄的词本字认定为‘射’。”(64 页)可从。《广韵·祃韵》:“射,射弓也。神夜切。”宁波话个别船母字有z、dz 两读,如“蛇”,故神夜切可读[dza213]。
《尔雅·释鱼》:“蜎,蠉。”郭璞注:“井中小蛣蟩,赤虫。一名孑孓。”《广雅·释虫》:“孑孓,蜎也。”蜎,曹宪音乌泫反……孑孓,蚊幼虫也,有赤色者,有淡黑色者。游泳时,首尾转掉而升沉,故谓之蠉,首尾如环接也。甬俗呼若“迁虫”,即“赤蜎虫”之合声。赤,穿纽,迁,清纽,类隔语转也。或曰,孑孓呼若“迁虫”,实为“跂虫”。高诱注《淮南·说林训》云:“孑孓,结蟨,水上倒跂虫。”孑孓尾出水面,以营呼吸,故首反在下,名“倒跂”者以此……孑孓呼“倒跂虫”,俗省“倒”字,而简呼为“跂虫”耳。说亦可通。(《释鱼虫》“赤蜎”条、“跂”条,529 页)
注:蚊子的幼虫“孑孓”宁波话叫“迁虫”,应氏列了“‘赤蜎虫’之合声”“实为‘跂虫’”等两说,均不确,正字当是“蛆虫”①。
今儿童嬉戏,以手代足,头立于地,谓之“竖蜻蜓”,或称“笃蜻蜓”。笃者,倒之入声,豪入于沃也。《礼记·曲礼下》:“倒策侧龟于君前,有诛。”郑玄注:“倒,颠倒也。”(《释动作》“倒顶”条,168 页)
注:“笃蜻蜓”即“竖蜻蜓”,“笃”是竖义,非“倒”之音变,本字当是“卓”。“卓”古有竖立义,如《水浒传》第六十八回:“花荣箭早先到,正中曾涂左臂,翻身落马,头盔倒卓,两脚蹬空。”下文“投”条:“古无舌上音,知纽字读作端纽……武昌南门外十里,有井曰‘卓刀泉’,相传为汉关羽卓刀处。土人呼卓,即如督……直立曰‘壁卓’,卓亦音如督。”应氏说“卓”字甚确,但说“笃”字有误。
“破中有立”是比较理想的注解,也是校注者追求的目标。上述诸例,广泛引用前修时彦说法,同时融入作者自己的深入思考,观点新颖,结论可靠,很有参考价值。
(三)佐证或辨析原著中的某些说法
如:《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传:“奰,怒也。不醉而怒曰奰。”释文:“奰,皮器反。”疏:“奰者,怒而自作气之貌。”今谓愤怒狂躁为“发奰气”。奰讹作脾。脾为藏器,藏德怒属肝,亦非脾也。(《释情志》“奰”条,241 页)
注:蒋礼鸿先生亦持此说,“今言发怒曰发脾气。……此脾气字本为奰”②。
《说文·户部》:“扃,外闭之关也。”古荧切。清音转浊,见转群纽,音变如檠。音鲸。甬俗系门为外闭之具曰“门扃”,扃音正如檠。俗或作扔。其制,以铁带如厚革,首尾皆有孔,尾孔贯连门上之小环,首孔为关牝,门外之铁钮为关牡。首孔韬于铁钮,以受其牡。(《释宫》“扃特”条,469 页)
注:应氏谓“甬俗系门为外闭之具曰‘门扃’,扃音正如檠”,可从。“门扃”又叫门钌铞,即铁制门襻。俗作“门铃”,“钤”音义不合③。
注:“头痛像捇开”之“捇”即为正字(“捇”亦作“掝”或“豁”,均音忽,义为裂),“”非本字。如作“头痛像开”,去掉“开”,这句话就成了“头痛像头痛”,不通。
《说文·马部》:“騀,马摇头也。”五可切。移言人之摇头亦曰“騀”。騀,哿韵,哿入于曷,声促转入,则如枿,五割切。声近扤。扤,五忽切,亦摇动义。《周礼·考工记·轮人》:“辐广而凿浅,则以是大扤。”郑玄注:“扤,凿动貌。”今通称摇头音如“扤头”。或曰,是顉之入声。《广雅·释诂一》:“顉,动也。”曹宪音五感反。《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引《说文》:“顉,摇其头也。”顉,感韵,感入于合,声促转入则如㬎。五合切。㬎与枿声亦相似。(《释动作》“騀顉”条,166 页)
注:在“騀”“扤”“顉”三说中,“扤”字音义最为密合。《阿拉宁波话》“扤”条:“音额清音。摇动;
晃动:问其要,其头扤扤|茶叶罐头扤扤其,还有一眼好|走起路来扤记扤记。《广韵·没韵》:“扤,摇动。五忽切。”(148 页)
增加了佐证材料,应氏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对几种说法进行比较甄别,就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一书在“校注”方面用力甚勤,创获很多。“校注”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下面从三方面略作分析。
一是就《甬言稽诂》文本而言,通过全面复核书中引用的文献资料,仔细研读稿本的考证文字,订正了不少文字标点差错,提供了一部完善可靠的本子,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
二是就《甬言稽诂》内容而言,应钟是一位传统语文学家,有比较深厚的文字、音韵、训诂功底,但是缺乏现代语言学的知识和眼光,因而书中所论,有对的,有错的,有似对似错不好判定的。“校注”对书中相当数量的词条进行了点评分析,有肯定性的意见,更有批判性意见,这些意见大多精当可信。可以说,“校注”起到了过滤、导读的作用。
三是就宁波方言而言,“校注”汇集了学界有关宁波方言词语考证的最新成果。如汪维辉先生的“今天”为什么叫“今密”“即密”“即末”(“今”为侵韵字,早期韵尾为-m,“今日”连读,“日”受“今”韵尾m 影响,声母同化音变,读作-m 声母“密”;
“今密”韵母逆同化,读作“即密”,后来“密”又音变读作“末”,于是“今天”有“今密”“即密”“即末”等说法。16 页)[2],盛益民等先生的“石榴”为什么叫“金孟”(本作“金樱”,“樱”读m-声母是受“金”早期-m 尾同化的结果。493页)[3],作者本人的“洗”为什么叫“丈”(本字当作“净”。219 页)[4],等等。因此“校注”也可以看作是宁波方言词语考证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尽管“校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并不是每一个词条都有校注。《甬言稽诂》共考释宁波方言词语1 880 条,未加校注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恐怕是不好判断,不好注解。众所周知,考证方言词语的本字和来源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对于那些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其是或证其非的条目不予置评,不失为一种审慎的态度。但是,于读者而言,毕竟有点遗憾。其次,有的注解点到即止,没有讲透。如《释动作》“播拨”条:“拨从手、发会意,今谓以指播动其物曰‘拨’。清纽转浊,帮转並纽,故《集韵》亦音蒲拨切,如跋。拨从发声,古音在脂类。缓言转平,脂、真对转,音变为盆。俗作。吕蒙正诗:‘拨尽寒炉一夜灰。’今谓拨灰曰‘’,谚云‘灰堆出鸭蛋’。”注:“‘’,《通俗编·杂字》作‘坌’:‘蒲闷切……坌本尘土,即以为拨尘土字,亦动静相借例耳。’《越谚》卷下作‘捹’:‘盆去声。以手撇开沙泥寻物。’”(181 页)上引《通俗编》省略的部分是:“《广异记》载鸷兽搏狂牛事云:‘牛自埋身于土,兽坌成潭。’《北梦琐言》载鼠狼啮蛇事云:‘于穴外坌土,恰容蛇头。伺蛇出所坌处,度其回头不及,啮而断之。’”这两条书证很重要,是“坌”用作动词当拨开泥土讲的文献实际用例,不应省略。再次,现有的校注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宁波方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涌现出更新更多的成果,弥补现在的不足。
注释
①参看盛益民、马俊铭《老派宁波方言同音字汇——基于〈宁波方言词典〉的字音汇编与校释》,117 页。
②参看《义府续貂》“发脾气”条,中华书局,1981 年,72-73页。
③参看笔者《宁波方言里的若干本字——基于〈甬言稽诂〉的考察》,《宁波大学学报》2022 年第4 期。
猜你喜欢 音变方言 方严的方言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方言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流音变的注音与编排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29期)2020-11-25说说方言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19年11期)2020-01-13留住方言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19年11期)2020-01-13——竞争性演变的证据与结果">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竞争性演变的证据与结果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8年4期)2018-08-29《优选论研究:从理论到数据》评介青春岁月(2016年24期)2017-04-15“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长江学术(2016年3期)2016-08-23我家的方言学生天地(2016年33期)2016-04-16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丝绸之路(2015年16期)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