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思政课“红色文化+艺术表达”教学创新路径探赜

时间:2024-09-05 12: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唐海燕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考察时遍访红色热土、革命故地,明确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反复强调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并提出要强化其教育功能,用心用情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力量。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功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课程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及特色,在红色文化以艺术演绎方式融入思政课方面,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表现更为形象生动,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特色平台。探索以艺术形式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红色文化+艺术形式+思政课内容”的教学体系,是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能为各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教学新模式。

教学内容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这就要求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要具备政治性、科学性、思想性,也要富有趣味性、现实性、前瞻性。对艺术院校而言,就要注重分析艺术生的兴趣爱好所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探索以灵活生动的艺术演绎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提高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时代前沿、聚焦热点问题,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3],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敏锐的时代意识,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优化方向。红色文化历史积淀深厚,革命故事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渗透力强、影响力广、说服力大,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同时也蕴含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可以通过运用能够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红色文化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突出思政课的时代性,也可以利用红色文化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

此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优化,还要注重融入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譬如,红色文艺作品,如红色诗词、红色歌谣、红色舞蹈以及红色精神,如百色起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同时,艺术院校思政课更要注意运用好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文物等。多管齐下推进以红色艺术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育人成效,注重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以艺术方式融入的深度、广度、高度,使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得以彰显。

(二)活化教学内容形式

艺术独特的德育功能和优势在于能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声音、影像、画作等艺术方式感染人,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优秀载体。艺术院校的思政课要注重结合红色文化,锻造生动具体、直观感人的红色艺术形象并将其注入思政课,以活化思政课的理论、观点、意识、精神等抽象内容,使学生通过多姿多彩的艺术方式,形成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感知领悟。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美的方式歌颂情感、表达思想,借助新颖的艺术形式,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展现,潜移默化影响受教育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所蕴含的学理、道理、哲理,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情操得以陶冶、道德品质获得升华。

(三)深化教学内容实践

推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相衔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一是要加强建立校外德育红色文化艺术实践基地,包括运用好已有的红色纪念馆、展览馆等;二是要加强与学生党团日红色艺术主题教育相结合,包括主题演讲、专题研讨等;三是要加强与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包括红色主题艺术创作、红色艺术展演等。注重结合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特有的艺术思维,通过激情、想像、共鸣和模仿,在思政课教学中将科学的思想、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情操深植学生内心,达到规范习惯、锤炼意志并转化为自觉坚定行为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4]在当前多元文化交汇和碰撞的时代背景下,要注重在思政课中不断加入红色历史、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成就等丰富饱满的红色文化内容,并用艺术来演绎与表达,使学生在感受各种思想激荡和认知多元文化的过程中明辨是非曲直,提升辨别与筛选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时代、解读时代、感悟时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方式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思政课更要做到与时俱进、螺旋式上升地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中心地位,才能使思政课有生气、接地气、饱满有力量,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金课”,以红色艺术为载体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亲和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5]因此,要积极倡导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好红色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由此可见,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音乐、舞蹈、美术、影视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呈现,把思政课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激活并注入新的内涵。借助红色主题的创作、艺术经典演绎、实践考察、情景模拟、沉浸感受等艺术方式,开展红色讲解与理论讲授、深化艺术展演与红色感悟、推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二)拓展教学平台

艺术院校思政课要结合特有的艺术优势,拓展教学空间,实现课内外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围绕课堂主阵地形成讲台、舞台、展台三大教学平台,创设“讲台+展台+舞台”的“三合一”路径来开展教学,综合运用、共同推进“红色文化+艺术形式+思政课内容”教学建设,形成教学合力。一是注重以讲台展现特色,在教学中打造好课堂讲台,全面开展红歌进课堂、红色绘画入教学、红色舞蹈展现内容等“艺术+思政”的特色教学;注重本土化红色艺术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鼓励学生通过演绎红色艺术作品、特别是原创的红色艺术作品等,不断强化知识掌握。二是倡导以舞台促进提升,注重拓展主课堂讲台之外的教学舞台,创建以课堂为根本、扩展到校园、再扩大到校外的渐进式的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红色艺术演绎、红色文艺创作、红色艺术采风、红色文艺汇演,在艺术化教学实践中再现红色经典、感悟红色精神,达到思政教学沁润升华心灵、提高思想境界的效果。三是以展台加深知识。结合主课堂讲台与实践教学舞台,打造思政课教学艺术化的展台。譬如,组织以红色文化艺术形式融入思政课为主题的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手册展、红色艺术观摩、打造红色云展厅等,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亲身参与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主题学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深悟透思政课教学内容和课程知识。

(三)打造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六步链接式”新方法

借助艺术化方式,开展红色讲解与理论讲授、深化艺术展演与红色感悟、推进理论向实践转化,是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一大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角色演绎、案例展现、实际演绎等多样化方式,通过“红色讲解—理论讲授—艺术展演—红色感悟—理论深化—实践转化”六个步骤,锻造“六步链接式”教学新方法;开展激趣、导学、展演、感悟、深化等渐进式教学,以红色文化讲解为导入,以艺术展演强化理论知识,最后达到实践转化运用的效果。

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一是注重进行激趣导学,课程导入创设以红色文化为主干的艺术情境、艺术场景、艺术作品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开始;二是强化开展展演感悟,通过课堂展示、结合课程内容的思政红色主题艺术创作、红色艺术展演等,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演绎经典等方式,领悟红色文化魅力,增强认同感,使教学不仅有意义,更有意思;三是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化,以红色文化融入为核心、以艺术表达形式为载体,不断提升思政课理论教学的高度与厚度;以红色研学考察、红色艺术演出等为手段,不断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度与温度,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实践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思政课教学不能仅囿于课堂和教材,也不能仅限于脱离现实的纯粹思考,要注重通过增加教学实践环节的权重,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研学、艺术感悟等艺术实践,更好地体验社会和人生。以红色艺术为主线提升学生将思政课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开展红色艺术实践

以红色研学考察、红色艺术演出等为手段强化课程实践教学。比如,编制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社会实践手册布置学生完成,以场景教学、实地体验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与党团社团活动相结合,与学生艺术创作、展演等专业实践并行,引导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等等。通过红色艺术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红色文化艺术的实情、实景、实案中切身领悟优秀思想精华、强化使命担当,并能自觉将理论体系运用于现实社会,学以致用,从社会实践感悟中深化把握好思政课的理论内涵。红色艺术实践教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不仅促进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内化为思想自觉,而且加快其外化为行动自觉。

(二)运用艺术化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是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模式。“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的艺术院校思政课情景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计与模拟真实场景和情境,借助影视、演唱、舞蹈、绘画等介质,以生动形象的情景强化学生感官体验,注重将教学内容转变为鲜活的可观可感的情境,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情境中亲身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学习能力能在动态的实践氛围中得到更好的提升,达到思政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途径。思政课创设性地构建有趣味、有意义的红色艺术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以景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但需注意的是,思政课进行红色艺术情境实践教学不能过于关注授课形式的新颖花哨和活跃度,而是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质,创设有深度、有特色并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红色文化艺术情境,要选择契合学生实际、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喜爱的情境素材来加深其体验感,实现教学演绎与教学目标的最佳融合。因此,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要避免过于艺术娱乐化而忽视红色文化知识的讲授,降低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思政课创设艺术化情境不能脱离红色主题的内容,避免教学情境变得空洞无意义。

(三)发挥艺术生主体特质作用

从艺术院校学生特性来看,他们通常专业感悟力强、情感丰富感性,注重形象思维,个性活泼热情、表现欲强,更向往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课程参与积极性更易于激发;另外,艺术类高校专业性强、学科划分细,学生更注重自己本专业技能的涵养与习得,对专业性实践学习的自觉度高。

艺术生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以艺术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更具可行性,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性。开发运用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积极因素和外在辅助元素,能更快更好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一是要善于引导艺术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将他们注重社会实践参与、注重实践能力提升、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的需求不断加以激发;二是推动思政课与各门艺术专业课的协同育人、同向同行,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的资源,加强艺术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联合推进,思政课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建设完善的培育体系、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使专业课教师能全面配合、协同推进思政课的“红色文化+艺术表达”教学育人目标,在专业多样化艺术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思政红色文化元素。

教学评价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保障。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倡导以多种艺术化的方式开展,以红色艺术为依托来全面考核学生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调动及提高他们对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

(一)构建“红色文化+艺术表达”多元化教学评价

多元化教学评价是在评估教师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成果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成效。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克服面临的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效,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要,从而推动课程发展和教学各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思政课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涵括教师和学生,在客体上包含了技巧、能力、效果等的综合评价。对教师的考评,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的基础之上,要注重考察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具体做法、运用频率以及在教学中是否采用艺术演绎、艺术展现的方式等,进行量化指标考核。对学生的考评,则要注重考察其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艺术表达的参与度、运用度,重点在于立足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参照他们开展艺术创作、艺术展演、艺术再现和艺术实践的成效等具体情况,考评学生思政课综合成绩,检测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和吸收程度。

(二)开展“红色文化+艺术表达”多维度教学评价

多维度教学评价是考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综合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教与学在理论实践、理解应用等多方面成效的评价,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方向,为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提供科学评估和有益思路。

思政课“红色文化+艺术表达”教学,创设了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注重以艺术表现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因而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更要讲求多维度、多视角。一是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教书与育人、育才与育德、品格与才能等各要素进行系统化评价;对于学生而言,综合课程中红色文化艺术呈现的全过程表现及最终结果,形成表现性评价与真实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二是注重艺术运用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在教师考核方面,主要是对其红色文化艺术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运用、融入效果的总体评价;在学生考核方面,通过设置不同的考核题型,采用课后思考、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考评学生基于红色文化的艺术视角对思政课的理解、体会、感悟以及考查学生运用艺术展演及艺术再现方式,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解力和掌握度。

“红色基因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新人的一贯要求,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当代中国人才实际的深刻认识与全面部署”[6]。综上所述,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的“红色文化+艺术表达”教学体系创新,探索红色文化以艺术形式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促进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体系的发展。同时,注重根据艺术生专业背景和特点进行思政课知识学习、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立足于通过艺术表达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切实做到优化课程,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与实践,在春风化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课程教学成效、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思政课红色 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现代计算机(2016年34期)2016-02-28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5年2期)2015-11-08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音乐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推荐访问:路径 艺术院校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