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夏雯 祝叶华 韩晓宁 张 昕 刘晶晶
1)科技导报社《科技导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9号 100089
3)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250100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2021—2022 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实力,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2762.64 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8.33%[1],呈现逆势上扬态势。国家非常重视利用新兴手段推动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2]。科普期刊对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普及、科学精神传承和科学理想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短视频、网络视频、直播、沉浸式场景体验融入并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与社会的沟通形式、连接方式不断重构,社会加速进入全新的“视频社会化时代”[3]。2023 年3 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发布的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 亿人,较2021 年12 月增长3549万人;
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人,用户使用率高达94.8%,2018—2022年,短视频年新增用户量均在1亿以上[4]。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蓬勃兴起,促使出版内容产出形式更加多元、规模更加庞大,以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等视听化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因其内容有趣生动、利于社交等优势,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微信视频号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相比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具有比较明显的私域社交推荐机制,会发现与优先推荐微信好友所观看的微信视频号[5],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兴趣,用户量快速增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容小觑。2023年1月微信视频号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涨幅均超100%,泛知识内容播放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09%,基于推荐算法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00%,此外目前微信视频号用户总使用时长接近朋友圈使用时长的80%[6]。
在短视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者开始关注短视频科普形式。2019年,王庆涛[7]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得出,科普领域短视频研究将会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检索发现,期刊自2020 年起开始探索短视频平台知识传播策略。相比科技期刊,科普期刊较早使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品牌塑造,在探索纸质媒体与网络、手机新媒体整合的路径和策略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一是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某种或某一领域的几种科普期刊的短视频平台运用和传播情况进行分析[8-10],例如:邓进利[8]以《农村新技术》为例,介绍了科普期刊全媒体交互式传播模式,并分享期刊短视频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
吴明红[9]通过介绍《科幻世界》学习类、科幻活动类视频内容的制作模式,提出了科普期刊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内容设计、打通潜在的网络消费渠道的经验。二是基于数据统计和调研,分析一批科普期刊短视频运营现状,探索短视频助力科普期刊品牌运营的创新路径[11-14],例如:于淼等[11]以50 种优秀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探讨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
张鑫等[12]以8 种海洋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微信公众号、微博、音频及短视频等平台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海洋科普期刊智慧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三是从理论和宏观层面,论述我国科普期刊短视频传播现状,探讨科普期刊的短视频传播力提升路径[15-17],例如:林欣等[16]分析科普期刊短视频传播的现状,指出了在运营意识、内容生产、视频语言表达、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我国科普期刊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看,有关科普期刊短视频运营和传播现状的研究总体上较少,大多数学者选取某一种或一类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基于微信视频号整体数据考察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数据统计、案例分析的方法,全面考察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开通运营情况,通过“清博智能”平台获得相关微信视频号的传播力指数,结合期刊平台传播数据,运用典型案例,综合分析科普期刊高传播能力的成因,以及科普期刊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与内容挖掘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中国科普协会提供的科普期刊数据,我国现有363 种科普期刊。这些期刊是具有固定刊名、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组成)、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18]。以我国363种科普期刊为样本,在微信视频号的搜索栏中主要以期刊名称、主办单位进行初步检索,进一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核对和确认,统计363种样本期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名称及开设情况。
基于此,以权威的新媒体大数据评估和研究平台“清博智能”为主要信息源,提取了开通微信视频号的科普期刊在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的传播数据。“清博智能”是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公益发起单位,现为国内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是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WeChat Video Accounts Clout Index,WVCI)由“清博智能”平台开发,根据微信视频号的视频数量、互动状况、用户覆盖程度来体现微信视频号的影响力,指标涵盖发布作品数、转发数、点赞数、评论数、最高转发数、最高点赞数、最高评论数。目前,WVCI兼具影响力和权威性,成为评价微信视频号传播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提取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在一段时间内的作品数、转发数、点赞数、评论数,得出WVCI,整体呈现我国科普期刊传播情况和效果。
2.1 概况
对363 种科普期刊微信视频账号进行检索、筛查,最终确认共75 种科普期刊开通了微信视频号,对其开通、认证、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调研样本期刊在6个月内(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的发布视频数、转发数、点赞数以及评论数等视频传播数据,并对其WVCI 进行排名。由于《城市环境设计》等23 种期刊在考察期内未发布任何作品,其点赞数、转发数、评论数等均为0,无法进行传播力分析,剩余的52 个账号的传播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科普期刊WVCI情况(数据来源:清博智能)
2020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视频号,截至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的月活用户数量已达到8.13亿,远超抖音和快手。调研发现: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账号开通率较低、属地分散、学科覆盖不均匀,总体上活跃度并不高、传播能力参差不齐,不同期刊与用户交互程度、内容定位和选题策划水平、运营管理能力差异较大。微信视频号作为受年轻人欢迎的新兴短视频平台,赋予期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可能性。科普期刊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应顺应视频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抓住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动科普期刊内容传播和期刊影响力提升。
2.2 开通与运营状况
2.2.1 账号整体开通率较低
微信视频号有着较为强大的社交功能,科普期刊可利用其发挥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调研发现,大部分科普期刊对通过短视频来运营品牌并未给予足够重视。363种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的认证情况如表2所示,截至2022年8月,在我国363种科普期刊中,仅有75种期刊开通了微信视频号,约占20.6%,导致受众不能通过微信视频号了解期刊内容,限制了期刊与受众沟通的方式。
表2 我国363种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认证数量情况
2.2.2 已开通微信视频号期刊初步具备管理意识
微信视频号命名大致可以分为期刊名称、期刊名称+杂志、期刊名称+杂志社、期刊名称+英文、期刊名称+编辑部和主办机构名称等类型。使用期刊名称作为账号名称有利于读者快速检索并锁定短视频账号,官方认证能更进一步增强期刊账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最大限度地增加用户的黏性。从账号属性上看,在75种开通微信视频号的科普期刊中,《少年科学画报》等57种期刊已进行官方认证,占比为76%,而《保健与生活》《模型世界》《世界汽车》等12种期刊没有进行认证,《健康必读》《大众汽车》《植物医生》等6种科普期刊注册的账号为企业号。总体上看,大多数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均进行官方认证,这有利于期刊进行运营管理;
期刊微信视频号账号名称与期刊名称一致性较强,说明这些期刊具备较强运营管理意识,已经意识到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期刊宣传、推广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2.3 属地与学科分布
2.3.1 属地分散
从地域上看,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属地较为分散。在75种开通微信视频号的科普期刊中,26种期刊为中央期刊,占总数的35%,剩余的65%分布在16 个省区市。如图1 所示:北京、上海、重庆3 个直辖市,以及广东、湖南等省的期刊数量相对较多;
山东、吉林、安徽、甘肃、天津等地期刊数量较少;
青海、贵州、内蒙古、宁夏、西藏等地没有科普期刊。科普期刊关系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优质科普短视频成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重要载体。目前各省区市科普期刊传播能力不平衡,应优化期刊资源,鼓励弱势地区的出版机构创办科普期刊,并进行视频化传播,以满足科学普及的需要。
图1 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属地分布
2.3.2 学科覆盖不均匀
从学科分布来看,开通微信视频号的科普期刊有以下特点:第一,覆盖范围广。按照中图分类法,开通微信视频号的科普期刊涵盖了医药和卫生(R)、工业技术(T)、农业科学(S)、交通运输(U)、自然科学总论(N)、综合(Z)、航空航天(V)、天文学和地球科学(P)、艺术(J)、经济(F)、社会科学总论(C)、数理科学和化学(O)、历史和地理(K)等13 个领域。第二,分布不均匀。开通微信视频号的科普期刊中,共有37 种医药和卫生、工业技术、农业科学领域期刊,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医药和卫生领域的期刊数量最多,为14 种,占比约为18.7%;
其次是工业技术领域和农业科学领域,分别有12 种、11 种期刊。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化学、历史和地理等领域期刊数量比较少,仅有1~2 种,如图2所示。
图2 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学科分布
2.4 发布作品情况
2.4.1 整体发布作品的数量偏低
发布作品数量代表微信视频号的活跃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期刊对微信视频号的运营能力和重视程度,期刊微信视频号的作品数量分布如表3 所示。已开通微信视频号的75 种期刊发布的平均作品数量约为44 个,仅有12 种期刊的发布作品数量在平均数之上,仅占16%;
发布作品数量在10 个以下的期刊占比为59%,31%的期刊在考察期内既未发布视频也没有直播。因此,期刊发布作品数量整体偏低,微信视频号活跃度不高。
表3 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发布作品数量
2.4.2 不同账号发布作品数量差异较大
由表3可知,活跃度较高的期刊(发布作品数量≥100个)有《世界金属导报》《家庭医生》《中国国家地理》《祝您健康》《人像摄影》《肝博士》《博物》《健康必读》《航空知识》,其发布作品数量分别为278、243、181、159、157、157、127、106、100个,但是有23种期刊未发布作品(作品数量为0个),占比约为31%。《城市环境设计》《世界汽车》《世界知识画报》等期刊虽开通微信视频号且进行认证,但并未在考察期内发布任何内容。
2.4.3 作品内容质量和选题策划水平参差不齐
精准的内容定位和选题策划是形成稳定用户群体、增强用户黏性、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根本。期刊短视频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将权威、专业的知识内容与视频形式充分融合,为用户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科学知识探索环境,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19]。考察发现:我国科普期刊在融媒体发展布局中没有重视短视频传播,大多数期刊微信视频号在内容策划上定位不准,没有针对期刊特色进行主题策划。例如《科幻世界》作为我国代表性综合类科普期刊之一,其微信视频号仅发布了1个作品(截至2023年3月20日),为2019年8月的世界科幻大会宣传片。《科幻世界》作为我国在科幻创作领域发行量大、影响范围广的知名科普期刊,在开通微信视频号后没有进行持续、稳定的内容策划。此外,较多科普期刊短视频内容主题比较散乱,期刊不能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进行专题规划。《我们爱科学》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少儿科普期刊,“我们爱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量已超过15万人次,但是微信视频号发布作品数量不多,仅有20多个,且发布时间不固定,内容以编辑讲解科普知识为主,主题设置散乱、重复,缺乏系统规划。期刊应充分利用品牌影响力,通过形成合集或全集等方式对视频内容进行有效策划,使受众对视频内容产生兴趣并持续关注微信视频号。
也有一些期刊利用自身品牌,以提升期刊传播力为目标,结合社会热点和受众需求进行内容制作。《家庭医生》作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大众医学科普读物,在同类刊物中发行量最大,WVCI最高。该期刊的微信视频号内容非常全面,以权威专家解读形式为主,并以专题形式呈现,内容涵盖身体症状诊断、药品/保健品推荐、疾病防治、纠正伪医学、药品科普、身体症状解读、健康生活等方面,直播内容兼有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例如:在“大咖零距离”视频专辑中,结合世界肾脏日的热点,邀请天津市人民医院肾脏科主任针对“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伤有哪些早期表现?”“如何诊断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等热点和普遍关注话题进行科学解读。《航空知识》以“直击2022中国航展”为主题进行直播,直播在看观看人数超过1.8万。总体上,微信视频号在内容、风格、经营理念和方式上与微信公众号具有一致性,而视频形式更富有趣味性,微信视频号与微信公众号连通之后更具有高互动性、共通性等特点。科普期刊一般具有精准的定位,与此匹配的视频内容是保证期刊具有高传播力的关键。此外,通过与用户互动,科学解读热点新闻和普遍关注话题,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
2.5 传播效果情况
2.5.1 传播能力不平衡
传播效果是指信息经由传播主体借助一定的传播渠道被传播受众接收后,对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的作用[20],受众对期刊发布信息的认同表现为转发、点赞、收藏、评论行为,以及对发布信息主体(微信视频号)的关注。通过表1数据,可以发现:科普期刊WVCI整体偏小,WVCI超过500的期刊有10种,占比约为19%。转发数、点赞数和评论数均较多的期刊为《家庭医生》《人像摄影》《中国国家地理》。科普期刊发布作品数量与WVCI没有明显相关性:有的WVCI较高的期刊发布作品数量并不多,例如WVCI排名靠前的《越玩越野》《大众汽车》《四川烹饪》,其发布作品数量为42、22、14个。《四川烹饪》WVCI较高(520.63),传播效果较好:1个有关水煮肉片制作过程的视频点赞数高达1225次,凭借精美的画面、朴实易懂的讲解受到了大众喜爱。
2.5.2 用户对各期刊认可度差别较大
点赞数和转发数是衡量和反映账号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统计发现,52个发布作品的微信视频号的总点赞数平均值为30917次,点赞数在平均值之上的期刊仅有7种,占比约为13%,包括《家庭医生》《中国国家地理》《人像摄影》等头部期刊,特别是《家庭医生》,其总点赞数为735021次。总转发数较高的期刊为《家庭医生》《中国国家地理》《航空知识》,总数分别为1375213、744619、155264次。《汽车之友》《河北农业》《环境教育》等期刊总转发数较少,仅有1~2次。为了比较总转发数、最高转发数、篇均转发数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趋势,选取WVCI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见图3。统计发现,3个指标具有一致性,且最高转发数、篇均转发数与总转发数明显正相关。
图3 转发数指标对比
2.5.3 与受众互动整体不足
评论数是反映读者认可度、互动度的重要指标。在开通微信视频号且有内容发布的52 种科普期刊中,《家庭医生》总评论数最高,为39116次,其次为《中国国家地理》《人像摄影》《航空知识》,总数分别为19193、8495、8207次。为了比较评论数、最高评论数、平均评论数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趋势,选取WVCI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评论数指标对比
总体上,从点赞数、转发数和评论数可知,与受众互动度比较高的期刊为《家庭医生》《中国国家地理》《人像摄影》《航空知识》《博物》等,与此对应,其WVCI相对较高,这与期刊主动策划和有效运营相关。对比后发现:这些期刊的账号都进行了官方认证,运营时间相对较长,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视频账号的维护;
推送较为规律,基本有固定的时间;
充分利用微信视频号的直播功能,直播时间稳定,且有提前预告和回顾,从而形成了平稳发展态势。相比而言,大多数期刊传播能力不强,作品发布数量不多,转发数、评论数和点赞数较低,52种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平均评论数仅为11次,表现出其与用户交互度不够。《小哥白尼》自2020 年10 月发布第1 个视频以来,截至2023年3月10日发布了104个视频,近58%的点赞数小于10次,评论数和转发数寥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应用软件的普及,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革新了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是当前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的场景[21]。通过对我国363种科普期刊进行调研,发现:大多数科普期刊对微信视频号传播平台重视程度不够、内容策划没有新意、形式手段不够新颖,导致与受众互动不足、不能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优势。与此同时,《家庭医生》《中国国家地理》《航空知识》等一些科普期刊充分利用短视频,主动出击、趁势而为,在融媒体和科普内容视频化方面做出卓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全面调研,总结了科普期刊以短视频为手段的新媒体传播现状。结合典型期刊传播实践,提出新形势下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效果的提升策略。
3.1 加大资源投入,重视短视频平台的建设
科普期刊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具有其他大众传媒所不具备的专业能力、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是科学与大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国家对科普融媒体发展也非常重视,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关键时期,短视频场景化商业模式可连通产、供、销全链路,拉动农村经济,以“短视频+”助力国家建设[22]。
从整体调研结果来看,科普期刊没有充分重视微信视频号,开通率较低、投入不足。在考察时间内我国的363种科普期刊中仅有75种开通了微信视频号,且有23种期刊在开通后没有发布作品,账号处于“僵尸号”状态。也有研究通过考察50种“优秀科普期刊”发现,《中国国家地理》《博物》《科幻世界》等传播能力较强的科普期刊的品牌运营意识较强[23]。《中国国家地理》成立了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管理《中国国家地理》所有新媒体运营工作。《博物》在2009年开辟了基于新媒体架构的营销传播模式。
面对科学传播主体日益多元的格局,科普期刊应该坚持“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24]。第一,树立短视频发展理念,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变、求变。目前期刊正在加快转型,现有研究已表明视频摘要能有效提高论文引用率[25],“视听”是科学知识传播领域热门讨论课题。科普期刊应积极研究短视频传播形式,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持续推进科普期刊全媒体运营。第二,主动布局微信视频号。调研发现,很多期刊没有开通微信视频号,或在开通后没有发布作品,表明期刊对微信视频号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普期刊要顺应科学传播的基本规律,主动布局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用期刊或编辑部名称进行短视频平台官方机构认证,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度,主动适应受众阅读习惯。第三,增加在短视频运营和管理上的投入。运营和管理微信视频号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期刊要建立新媒体运营团队来专门负责微信视频号运营[21],了解平台运营规则、算法体系,通过研究受众阅读喜好和内容需求,推出适合新媒体传播和受大众欢迎的视频内容。
3.2 发挥专业特色,丰富优质内容
全媒体时代,科普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内容[26]。科普期刊普遍在某一专业知识领域深耕多年,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科学性。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短视频可以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增加内容信息含量,在三维影像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交互,通过视听解说与互动来促进科学内容传播。
从整体调研结果来看,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存在着发布视频数量较少,内容同质化、缺乏深度等突出问题。有的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仅展现线上讲座回放、活动的宣传页或者是宣传视频,内容比较单一。截至2023年3月15日,《大众医学》共发布视频31个,每个视频点赞数为个位数,通常获得0~2个点赞;
视频内容比较单一,采用图片展示的表达形式,缺乏趣味性、互动性。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科普期刊抓住机遇,以内容为立身之道,组建团队专门针对新媒体内容进行差异化建设。《中国国家地理》将新媒体运营重心放在微信上,坚持结合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华夏遗产》《博物》,不断推出原创视频。《博物》构建了独特的拟人化主体形象“博物君”,并塑造科普、求知的品牌形象,其“网络热门生物鉴定”系列短视频以冷幽默的语言为各种被公众误解的生物正名,全网播放量超过100万次,对制止谣言的传播与扩散起到了积极作用。《航空知识》坚持“内容为王,重创科普期刊辉煌”的目标,以微信平台为媒体融合发展着力点,收获忠实粉丝27万人。
期刊应始终秉持内容为王的品牌意识。第一,注重短视频内容的差异化定位。不同平台的定位和特点不同,例如:抖音平台适合“短平快”内容,直击主题,内容浅显、直观;
微信视频号带有“朋友圈”特征,更适合与微信公众号进行联动,更容易以专题和专辑形式展示视频。因此,根据不同平台的特征,可对投放内容、形式进行差异化设计。第二,精准选择社会热点和贴近生活的主题。科普期刊可以借助时事热点,采用“直播+热点”方式宣传科普内容,例如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之际,《航空知识》联合《问天少年》在2022年11月开展了5场关于珠海航展的直播,其中一次直播邀请了中国航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原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副队长)对C919民航大客机现场解读,吸引1.8万人在线观看,传播效果显著,大大增强了《航空知识》品牌影响力。此外,期刊也可以通过发布系列主题视频,分集梳理某个或某类科普问题,甚至在单个短视频中设置悬念,留待后续短视频揭晓,以获得更多关注[13]。第三,充分发挥期刊编委和编辑团队的作用。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受众希望可以在海量信息中更快速、更容易、更有效地筛选有用的知识和高质量的信息。科普期刊承担着向大众科普的职责,需秉承严谨、准确、客观的科学精神,确保视频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知识引领理念。编委可对知识点表述进行审阅、对视频内容脚本进行审定,维持科普期刊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并与用户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3.3 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与受众互动能力
随着人们阅读和学习习惯的改变,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期刊核心竞争力重要表现。小众化、专业化、垂直化的知识服务尤为稀缺,用户渴望获得精品内容,甚至愿意为之付费。科普期刊需要建立“用户思维”,从知识生产者向知识服务者转变。
事实上,通过考察我国363种科普期刊发现,《博物》《中国国家地理》《航空知识》《中医健康养生》等科普期刊能够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受众思维。《博物》的“网络热门生物鉴定”系列短视频精准地抓住了当下人们对于自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7]。而在科学传播领域出现的一些头部自媒体账号,如“丁香医生”“果壳网”“知识分子”等,同样把受众的科普需求、阅读喜好与接受方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相比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微信视频号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用户的点赞、评论、转发行为均可被好友看见。科普期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其内容可在“朋友圈”中垂直传播,吸引用户关注,从而提升期刊影响力。
第一,适应平台特点,引导用户深度互动。不同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各有不同,科普期刊可以根据平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引导。微信视频号以“朋友赞”方式优先推荐视频,因此点赞行为在微信视频号中非常重要。在视频内容中可以使用使人产生共鸣的经典语录、能激发受众兴趣的社会热点,或是对某一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科普解读,激发受众兴趣或引起共鸣,从而增加点赞数量。
第二,丰富科普期刊短视频的呈现手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促使信息产出形式更加多元。期刊应学习和了解互联网技术、融媒体技术、数据挖掘等在平台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先进技术直观、生动、有趣地展示科普内容,增强视频观赏性、艺术性。《中国国家地理》提出跨界创新的方式,主要着眼于构建完整的科学传媒产业链。《舰船知识》综合了科学实验、3D动画、人声、字幕等,有效优化了视频展示效果。
第三,引导受众深度互动,实现流量渠道纵深化。微信视频号与微信朋友圈紧密相连,拓宽微信视频号传播渠道可从激发朋友圈的私域流量入手。面对出版传播服务化趋势,基于朋友圈的推荐,做好受众人群定位和互动产品设计,设计利益性内容(有奖竞猜、福利奖励、领红包等)、趣味性游戏互动内容,增强与受众的情感联系,改善受众体验,不断发展忠实粉丝,从而构建有共同价值观的社群,鼓励读者进行创作,形成集内容生产、知识分享、社群互动于一体的良性传播生态。
利用短视频进行信息传播成为期刊科普“新生态”,各个领域的专家不断加入视频科普队伍。研究发现,目前科普期刊对微信视频号重视度不足、开通率有限,科普期刊在微信视频号运营方面差异显著。微信视频号依托微信朋友圈,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更容易实现精准定位和有效传播。科普期刊应该积极利用短视频在知识生产与传播上的优势,重视短视频传播方式,加大资源投入、发挥专业特色、增强互动能力,树立用户思维,推动传统出版融合发展。
本研究基于“清博智能”平台WVCI和少数期刊传播运营的经验,尚没有足够的实践数据,对短视频传播领域新技术、手段的探讨也有一定局限性。望未来研究以更大视角探讨科普期刊短视频传播效果与能力,为进一步分析高WVCI期刊,探索多模式、多场域、多元化传播模式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科普期刊微信 期刊更名启事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22年1期)2022-11-15期刊简介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2年2期)2022-11-13科普达人养成记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期刊问答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年10期)2020-01-08微信中国信息化周报(2016年47期)2017-03-25科普连连看发明与创新(2016年38期)2016-08-22科普连连看发明与创新(2016年34期)2016-08-22微信中国信息化周报(2015年28期)2015-08-06微信中国信息化周报(2015年13期)2015-06-01微科普杭州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