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玛蒂尔达》中的“超能力”解析

时间:2024-09-06 09:18:01 来源:网友投稿

李彧 胡学文

摘  要:通過分析《玛蒂尔达》中的语言使用、角色身体性描述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探讨玛蒂尔达“超能力”的认知机制和其在身体经验中的根源:其“超能力”不仅是一种文学想象,也是她身体经验和情感状态的外化,反映了具身认知理论中感知、动作和环境互动的重要性,以及与儿童读者及阅读体验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玛蒂尔达》提供新的解读视角,并为理解儿童文学中类似现象给予认知科学的理论支持,进一步强调文学作品在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具身认知;
《玛蒂尔达》;
超能力;
认知批评;
英国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561.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4)01-0065-04

自1988年出版以来,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玛蒂尔达》就深受读者喜爱。舒伟等人在《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中认为其儿童文学作品因“极度张扬的‘狂欢化的童话叙事”而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1]

在中国知网以篇名《玛蒂尔达》进行搜索,可知收录相关文章有30余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多围绕儿童成长小说本身特点展开讨论。如贾晓琳(2020)[2]介绍了其改编的音乐剧,并从戏剧表演的角度进行主题分析。又如以彭应翃(2023)[3]为代表的叙事剖析。这部作品可以被看成是为读者提供了解认知的文本,因此,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出发,以认知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解读。

“认知文学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研究,它从认知科学的具体学科中吸取灵感、方法和研究范式,用以研究文学。”[4]学者玛琳·奥克斯特兰德和克里斯托弗·欧文在《国际儿童文学研究》(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Childrens Literature)的文章《瑞典和英语国家儿童幻想文学中人物的认知分析》(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s in Swedish and Anglophone Childrens Fantasy Literature)中认为,“认知分析运用到文学中可以既不需要隐含作者,也不需要隐含读者的认知,就能提供文学文本的见解。” [5]这种“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认知升级”相对于经典认知诗学等传统研究方法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元的视角[6]

具身认知对秉持“心智即计算”(即认知是大脑内部信息处理的结果)观点的传统认知科学提出了挑战。劳伦斯·夏皮罗在《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7]中提及了人类的认知活动不仅是大脑的抽象思维过程,也与身体的感知、行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密切相关。其“中心含义是指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8]“这表现在儿童文学中,最明显的就是对身体体验与自我主体形成之间关系的观照,认知批评可以指导我们对这一现象展开更具体的研究。”[9]

玛蒂尔达的超常的具身认知书写能力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关键。她能够通过专注和意念来移动物体而无需使用身体接触。为方便理解,以下称“超能力”。

一、身体经验与认知发展

身体经验在具身认知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强调认知过程是与身体紧密相关联的。而它与认知发展之间的联系,则在玛蒂尔达的故事中被深刻地展现。它揭示了身体经验如何成为个体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桥梁,同时也是个体内在认知结构发展的基石。她的“超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奇迹,而是她深刻理解和运用的结果。这种能力的觉醒和运用是她在特定环境下与认知结构互动的产物。身体经验不仅使她能够反抗不公正,也帮助她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道德观和正义感。她的行为体现了她对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的深刻理解。借助身体经验,她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导航以及如何使用她的能力为正义而战,纵使她处于一个不支持和甚至是敌对的环境中。这种能力的发展,是她对身体经验的反思和内化的结果,显示了认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个体不仅被环境塑造,也能通过身体经验去塑造环境。

这种身体经验却并不局限于她的超常能力,更有她对于身体与环境互动的感知,帮助她理解自己的身体以实现自我价值。如对待不讲理的大人们时,她的情绪宣泄或是她的精心策划的反抗等。身体经验是认知过程的附属品,构成了认知结构的基础。玛蒂尔达通过她爸爸自豪地介绍自己工作时的所谓的“聪明过人”之处了解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一如文中写道:“一直在旁边侧耳听着的玛蒂尔达说:‘不过爸爸,这样做甚至比加木屑更加不老实,这叫人讨厌。你在欺骗信任你的人。”[10]30也会通过观察与思考而知道了恶毒的特朗奇布尔小姐为什么能每天安全地出现在学校。当她的同学拉文德决定把特朗奇布尔小姐将阿曼达狠狠地甩到空中直至坠落在地面的事情告诉家长时,玛蒂尔达指出她安身立命的秘密就是“如果你想脱身,做事就永远不能手软。要做得狠。要一不做二不休。要使你做的每一件事彻底疯狂,没有人能够相信。没有一对父母会相信。”[10]146

该作品是普遍意义上的儿童成长小说。它们的主题一般会涉及弱小者是怎样战胜强大者的。作为弱小的一方,玛蒂尔达受到家庭中的父母和哥哥以及学校里的奥朗奇布尔小姐的强大一方的欺压,但她用身体作为认知世界的媒介,学习了解世界和明白事理,并最终获得了“魔法”的力量。身体是认知的工具,也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11]因此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明。该作前几章提到了她的成长环境。这个天才般的小孩三四岁便开始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因为她爸爸不允许买书给她,被剥夺了更多的读书机会的她不得不拓展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即走出家庭,去向屋外的世界,到图书馆读书。玛蒂尔达在家庭受尽了父母对于孩子的冷漠——父母十分反常的没有给予孩子在成长期间所需要的互动。玛蒂尔达十分生气,她决定要以她的智慧回敬她的爸爸妈妈,于是在《帽子和超级胶》中出现了摘不下帽子的爸爸和不明事理只顾责备的妈妈;
正读书中的玛蒂尔达被爸爸狠狠地教训了,在《鬼》中有了被捉弄的爸爸妈妈,等等。她从他们那里获得的社交互动总是带有负面的意味;
他们忽视她,对她不闻不问,直到他们想要欺负她或者在有利于他们的情况下。但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她却能够明辨是非。这使得她的“超能力”逐渐觉醒——一种赐予弱小者反抗强大者的能力。

二、“超能力”与儿童成长

若为“超能力”作意义上的延伸,那么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品中都能找到它的存在。如将它看作是一种被赋予深层意义的超现实表现手法,它可以代表着个体对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渴望,或是内在智慧与力量的体现。在《玛蒂尔达》中,“超能力”可看作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刻画:不仅是她智力超群的象征,也是她对抗不公和压迫的武器。

“超能力”在儿童文学中可用以探讨孩童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没有幻想,就没有儿童文学。因而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与幻想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2]它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也通过被描绘为一种突破现实限制的手段,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一个人因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适时,会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幻想小说满足了人们‘经验里空虚和失落的愿望,从而产生‘补偿作用”。[13]“超能力”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是对具身认知理论的一种创造性扩展,将这种身体经验推向了一个极端的可能性。这种力量的展现实际上是对具身认知中“身体与心智”关系的一种文学再现,强调了身体不仅是认知的被动承载者,更是能动性的表达。儿童文学中常会有对恐惧和不确定性的表现,是来源于对儿童如何面对和克服内心的恐惧的探讨,以及这一过程如何促进他们的成长。这是因为情绪和身体状态也是认知的一部分。“超能力”的使用是主人公面对恐惧和不公的一种方式,即她的情绪状态参与到了觉醒中来。

玛蒂尔达的能力诞生过程是复杂的。经过身体与环境互动后所建立的身体表征,如感觉经验,感知动作循环,模拟和想象等,让她将她的内在心理状态(如集中、愤怒或渴望)转化为外在的物理效果,加之身体感知、情绪状态、意志力和心理变化的共同参与,以及故事的不断推进,诞生了她的能力。当玛蒂尔达的朋友拉文德在特朗奇布尔的水里放了一条蝾螈用以恶作剧时,她受到了校长的冤枉。盛怒之下,她用“念力”将装有蝾螈的玻璃杯倒在校长身上。这一幕不仅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让玛蒂尔达意识到了她内在的力量。玛蒂尔达的恐惧和着迷被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觉醒与她的情绪状态紧密相关。情绪对认知和身体状态的影响足以可见。能力觉醒后的她感到一种强烈的自信和控制感,这种心理变化加强了她的能力,使她以后能够在没有任何犹豫和恐惧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力量。

她借此展现出她的独立性和力量,最终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和理解。随着故事的发展,玛蒂尔达开始更加自如地控制她的能力。她能够精确地操纵物体的移动。这种能力在她与不公正现象作斗争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利用“超能力”为自己和同学们伸张正义,对抗邪恶的校长和不理解她的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瑪蒂尔达成功地赶走了校长并帮助了亨尼小姐后,这个力量就消失了。这可以理解为在共同经历了这一切后,她们在这个皆大欢喜的故事里都获得了幸福。与亨尼小姐更加紧密的关系为玛蒂尔达提供了新的具身经验,她找到了理解和支持她的人,“超能力”不再是必需的。这种社会互动和情感联系让她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她不再依赖于“超能力”作为逃避或是对抗的工具。这种能力成为了她个人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读者提供了对于个体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深刻思考。她超越了同龄人的发展,因为她被迫以不同于其他人的方式思考社交互动;
这种力量是她身体的延伸,也是她与环境互动的一种方式。

综上,在分析玛蒂尔达的“超能力”与儿童成长的关系时,可以将其成长过程视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集合体,其中包含了自我发现与肯定,以及对外部世界影响力的认知。玛蒂尔达通过她的“超能力”克服了外部的困难,实现了内在的成长和自我超越。她的故事表明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过程:从无助到掌控,从孤立到被理解,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题。例如,在故事初期,她因为家庭环境的冷漠和学校中的不公正而感到孤独无助。然而,正是这种环境的逆境促使她发现并发展了自己的“超能力”。而这也是她内在潜能的体现。这里的关键在于,“超能力”不再是一种幻想或逃避现实的手段,而变成了她自我认同和自信心建立的象征。通过发展和使用这种能力,玛蒂尔达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这种自我认识是她心理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故事的进行,她通过这种能力影响了周围的人和环境,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改变的转变。因此,这种能力本身也代表了她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式,已经不单是对外部不公的一种抵抗,而升华成了她个人成长的一个标志。在这个过程中,玛蒂尔达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即她的“超能力”)来应对挑战,这是认知发展中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再者,玛蒂尔达的“超能力”消失的那一刻标志着她成长的又一个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已经不再需要这种力量来保护自己或影响他人,更重要的是,她已经通过这个过程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更为健康和积极的关系。这种力量的消失,并不是能力的丧失,而是她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象征。她已经从一个需要依赖“超能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和影响外界的孩子,成长为了一个能够通过更为成熟和健康的方式与世界互动的个体。总之,这个故事强调了个体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作用。这表明,个体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也需要外部环境的刺激和支持。

三、“超能力”与儿童读者的互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使用具体的身体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丽萨·詹塞恩主编的《牛津认知文学研究指南》(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terary Studies)[14]提及了认知理论对文学体验的作用与认知理论如何解释文学作品和阅读过程,并探讨了认知文学研究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贡献。从读者阅读体验来看,身体在认知过程中通过感知来模拟文中人物的行动和情感来发挥作用,这种模拟过程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在儿童文学和儿童读者群体里,这些观点的表现形式会变得多样化,如“超能力”,它常常被描绘为个体超越现实限制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个人力量和自主性的观念。主人公通过“超能力”实现了从无助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并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

“超能力”与儿童读者有着很丰富的互动。佩里·诺德尔曼和梅维斯·雷默在《儿童文学的乐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15]中涉及了多个领域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联系到该作中,可以体现在儿童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包含“超能力”元素的故事,能够体验到一种超越现实限制的快感,这种快感往往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发展紧密相关。同时,阅读儿童文学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揣摩不同的情境和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了解多样的文化和环境对他们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在儿童文学中,“超能力”常常象征着个体对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渴望。作为一种非现实的元素,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伯克兰德和大卫·F在《儿童思维:认知发展与个体差异》(Childrens Think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6]中用研究和数据展示了生物学、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可见“超能力”这个幻想中的外界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了一个大脑中的想象空间里的一个部分。儿童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限制,想象自己拥有飞翔、隐身、心灵感应等“超能力”,不仅丰富了儿童的内心世界,也促进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主角克服了成人世界的不公与束缚,实现了自我价值和成长。当他们读到玛蒂尔达爸爸对她的嘲笑,她把过氧化物倒进洗发水,使爸爸变成一头银发并可能掉光时;
当他们读到爸爸粗暴地撕坏了她的书,她把强力胶水放进帽子里,让爸爸怎么也摘不掉帽子时;
当他们读到玛蒂尔达有力地回击了特朗布奇尔小姐时,尤其是了解到乖巧懂事的玛蒂尔达缘何会作出此类种种“不良”事情后,他们会共情,会想象自己拥有类似的能力。这种想象活动有助于他们在心理上实现自我超越,增强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这种象征意义与儿童读者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呼应,在无形中培养了面对现实挑战的勇气和智慧。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儿童正逐渐建立自我认同,学习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萨拉·梅多斯在《作为思考者的儿童:儿童认知的发展与习得》(The Child as Thinker:
The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Cognition in Childhood)[17]一书中从教育学视角探讨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和习得过程。可以看出“超能力”往往与兒童的成长经历相结合。儿童在故事中经历了成长和变化,这种变化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儿童读者自身的成长经历相呼应,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想象力。特朗奇布尔小姐把学生关进了“可怕小隔间”——一个充满破碎玻璃和钉子的小房间。这个恶毒的老师喜欢使用心理虐待手段来恐吓孩子们,叫所有学生到礼堂去,强迫布鲁斯吃掉一块蛋糕,因为她以为他吃了她的蛋糕等等。在所有的负面情况中,玛蒂尔达试图保持积极,鼓励布鲁斯不被特朗奇布尔打败。特朗奇布尔意识到她的计划失败了,所以她让孩子们在放学后多呆了五个小时。可以想见儿童读者读到这些文字时的心理活动与情感会是怎样的。

这种“超能力”的发现和使用使得玛蒂尔达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在成长过程中,儿童对自我认知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对自身能力的探索和认识。这种认知使得她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去应对,因为她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能力。使得她在与其他儿童的互动中,能够展现出更多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她意识到自己的“超能力”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武器,更是一种帮助他人的利器。在使用“超能力”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她的自我认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开始理解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这种认知不仅增强了她的自尊心,也让她在社会互动中扮演了更加积极的角色。因此,“超能力”在《玛蒂尔达》中是一种奇幻元素,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象征,对玛蒂尔达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她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强和自信。

参考文献:

[1]舒伟等.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82.

[2]贾晓琳.《玛蒂尔达》: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J].戏剧文学,2020(6):89-92.

[3]彭应翃.儿童主体性的建构场域——论《玛蒂尔达》中的儿童阅读空间[J].参花(中),2023(6):85-87.

[4]熊沐清.文学批评的认知转向——认知文学研究系列之一[J].外国语文,2015(6):1-9.

[5]Malin Alkestrand, & Christopher Owen,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s in Swedish and Anglophone Children"s Fantasy Literature[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2018, Volume 11 Issue 1:65-79

[6]冯军.文学研究领域呈现“认知升级”[J].社会科学报,2022(1795):5.

[7]Lawrence Shapiro. Embodied Cognition[M]. London:
Routledge. 2010.

[8]葉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05-710.

[9]江璧炜.认知转向:儿童文学研究的新趋势[J].认知诗学(第九辑),2021(1):168-184.

[10]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 济南:明天出版社,2004.

[11]张莉云.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当代发展及教育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2]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2):44-54.

[13]缪建芳.论罗尔德·达尔的幻想文学创作[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14]Lisa Zunshine.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terary Studie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15]Perry Nodelman, & Mavis Reimer. 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M].Boston:
Allyn & Bacon. 2002.

[16]Bjorklund, & David F. Children"s Thinking: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M].Belmont:Wadsworth.2012.

[17]Sara Meadows. The Child as Thinker:
The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Cognition in Childhood[M].London:
Routledge. 1993.

An Analysis of “Superpowers” in Matild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Li Yu,Hu Xuewe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mergence process of the protagonists “superpowers” in Roald Dahls childrens growth novel Matilda, using the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demonstrating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and literary criticism. Previous studies have not interpreted it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By analyzing the use of language, bodily descriptions of character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environment within the tex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behind Matildas “superpowers” and their roots in bodily experience:
These “superpowers” are not merely a product of literary imagination but an externalization of her bodily experiences and emotional states,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perception, ac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as posited by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ld readers and reading experience. The studys findings provide not only a new interpretative perspective for Matilda but also cognitiv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understanding similar phenomena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further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literary works in the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words: Embodied cognition; Matilda; Supernatural powers; Cognitive criticism; Brit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超能力 环保超能力艺术启蒙(2022年6期)2022-06-22我想拥有超能力快乐语文(2019年15期)2019-11-27可怕的超能力幽默大师(2019年10期)2019-10-17Pick a Super Power你想拥有哪种超能力?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19年2期)2019-09-10我的超能力快乐语文(2019年9期)2019-06-22激活你的超能力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18年3期)2018-06-21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2期)2017-02-10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2期)2016-03-21同步行为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22期)2016-01-07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13期)2015-12-05

推荐访问:视角 认知 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