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也能瞎编?

时间:2024-09-08 13:18:01 来源:网友投稿

□马 忠

汉语的丰富性无与伦比。比如形容无中生有的瞎编,就有个生动又形象的歇后语叫“吃荆条屙箩筐”。你还别不信,现实中真有这种事情发生。

近日,在陪孩子阅读中,发现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指定推荐必读书目《和大人一起读》(曹文轩、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 (一) 开篇的儿歌《树上落黄莺》中,就出现了“吃荆条屙箩筐”的奇观。全文如下:

树叶绿,

树枝青,

青树枝上落黄莺,

黄莺喳喳叫,

燕子满林中。

这是一首典型的“问题”儿歌。首先,从内容上来看,这首儿歌读起来很别扭。儿歌前两句写树叶、树枝,第三句写主角黄莺出场,第四句写主角“演唱”,第五句突然扯到了“燕子”身上。这种思维的跃跳和语义的跨度也太大了点吧?黄莺和燕子根本八竿子打不着呀。更加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黄莺喳喳叫”和“燕子满林中”这两句——黄莺是“喳喳叫”的吗?燕子会在林中吗?

为了弄清这两个问题,笔者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黄莺,也叫黄鹂,是一种食虫益鸟,主要生活在我国中南部地区。黄莺通体呈甘草黄色或金黄色,翅及尾有黑羽相间,在艳阳下显得十分鲜亮,故《诗·豳风·东山》赞道:“仓庚于飞,熠燿其羽。”孔颖达《毛诗正义》解释:“熠燿,鲜明也。”令人激赏的,并不是黄莺熠燿的毛羽,而是它清脆悦耳、富有韵律的鸣声。“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诗·周南·葛覃》),“睍睆黄鸟,载好其音”(《诗·邶风·凯风》),成语“莺声燕语”“莺歌燕舞”,都肯定了它善于歌唱。因此,黄莺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大自然“歌唱家”的称号。

儿歌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启蒙音乐,同时也是儿童文学古老的体裁之一。用儿歌唱黄莺,当然不能“变调”。这个“调”,既指准确的表达,又指黄莺的叫声。我们说无论作文还是文学作品的描写,一定要具体、准确,之后才是生动、详略和个性化问题。喳喳、啁啾、嘤嘤等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鸟叫声的。但具体到某一种鸟的叫声的时候,又各有不同。比如乌鸦的叫声是“哇哇”,斑鸠的叫声是“咕咕”,大雁的叫声是“嘎嘎”,等等。那么,黄莺呢?从刘阳、陈永华主编的《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1月版)、赵欣如主编的《中国鸟类图鉴》(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版)这两本书中关于黄莺的描述来看,黄莺的声音具有小、脆、短、细的特点,故形容莺类的叫声,通常多用表示声音清脆、短促之类的拟声词,比如“嘀哩”“叽叽”“呖呖”“咯吱”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喳喳”一词,则多用于麻雀或鸦科类野鸟的叫声。

既然如此,儿歌《树上落黄莺》中的黄莺为什么还要“喳喳叫”?到底是笼统描写,还是品种变异了呢?

再说“燕子满林中”这句,更是有悖于常识。燕子是一种小巧的鸟,有家燕和雨燕之分。家燕以泥土筑于房檐或崖下,雨燕则在河岸洞穴营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刘禹锡笔下的燕子是家燕。《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关于燕子的生活习性是这样介绍的:“常集群活动”“多栖息在各种开阔生境,特别是城市及村庄附近”。笔者从小在农村长大,记忆中很少看到燕子会像其他的鸟类那样停留在树上休息,它们多数时候都是选择站在电线杆、晾衣绳上。

后来才知道,燕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爱好”,是和它自身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燕子的爪子过于纤细,起飞的时候很困难。虽然燕子的飞行能力很强,但是它的腿部力量并不强,特别是在起飞的时候,很难靠其蹬踏所停物的反作用力,瞬间完成起飞。所以,如果是在树上的话,因为树枝或树叶的遮挡,不利于其快速起飞;
而在电线杆或晾衣绳等较为空旷的地方,它就可以借助眼前空间来一个滑行,然后再抖动翅膀开始飞行。其次,燕子站树上,视野不开阔。燕子在电线杆上休息的时候,也会观察周边环境,寻找捕食对象;
如果是在树上的话,它的视线就会被树枝、树叶阻挡,不仅不利于发现食物,同时还可能会被一些天敌攻击。

承上所述,既然燕子不进林,又何来“满林中”?唯一合理的解释,不过是创作者想当然、胡编乱造罢了。

这首“问题”儿歌暴露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说,儿歌拥有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的特点,不仅能够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还能够丰富他们的认知。儿歌题材广泛,一般是我们日常生活熟悉的动物、植物、情景、数字、谜语等,里面可蕴藏着大智慧。它能帮助孩子轻松记住许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常识,甚至很多连大人都记不住的科普知识,都能通过儿歌的方式让孩子轻松记忆。正因如此,儿歌创作需要格外严谨。

所以,儿童文学创作者在写到自然当中的花、鸟和昆虫等动植物的时候,哪怕是通过文学手段来表现,也要讲究知识点的准确性。但是,纵观圈内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我们看到的很多畅销的动物小说,在这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就算现实中有这种动物存在,由于写作者根本不了解它的特性,光凭着想象,想当然地写上去,所以才会引来科普专家的吐槽。比如说,蜂鸟分布在新北界和新热带界,中国是没有的,但你非得说我们在校园里看到了蜂鸟,那就是在骗人。或许你的确看到过类似蜂鸟的鸟,其实它很可能是一只叉尾太阳鸟。由此可见,常识跟观察一样重要。

实践证明,包括儿歌在内,任何创作都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实现的,不是单靠天马行空的幻想就能完成的。只有熟悉生活,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像《树上落黄莺》这样不讲逻辑、不讲科学、违背生活的儿歌,却被堂而皇之地选进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指定推荐必读书目,试问:每年有多少孩子去读它,如果继续保留,还会误导、贻害多少子弟?!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版权页上赫然印着的那行数字,又跳动在眼前:2023年4月第34次印刷。

猜你喜欢 家燕黄莺燕子 燕子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22年40期)2022-05-30春韵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4期)2021-09-05热情好客的小苇鹣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12期)2021-05-30家燕幼儿100(2021年14期)2021-05-26燕子阅读(低年级)(2020年4期)2020-06-21不幸的小家燕创新作文(3-4年级)(2018年12期)2018-04-23不幸的小家燕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35期)2018-01-26最初的愿望小曲语文世界(初中版)(2017年9期)2018-01-11黄莺与燕子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20期)2017-02-14燕子一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8期)2016-05-14

推荐访问:也能 儿歌 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