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评价研究进展

时间:2024-09-08 15: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文华, 雍新琴

(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土地利用的转变、城市化的扩张给城市造成了诸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而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即调节气候,减缓灾害,改善城市环境等。随着诸多环境问题的加剧,城市绿地的评价和研究在城市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1]。

我国最早是通过探究绿地对城市碳氧平衡的影响来定量评价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该阶段在探究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随着我国城市绿地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绿地功能、评价指标、空间布局等方面[3]。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也做了许多归纳与总结:毛齐正等[1]对城市绿地生态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刘志强等[4]对城市绿地功能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刘滨谊等[5]指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城市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杨文越等[3]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元、多维、多尺度的城市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但这些学者多数采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少有通过工具化的计量方法对城市绿地评价研究进行系统、综合的归纳分析。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用于分析与可视化文献的应用软件[6],通过该工具的辅助,可以直观地显示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重要学者以及研究机构,相较于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更为科学、直观,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现状。

本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和excel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了CNKI与WOS两大核心数据库中有关城市绿地评价的中外文献研究成果,对该领域文献数量、发布机构、研究学者、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客观揭示该领域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挖掘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为未来深入研究我国城市绿地提供有益参考。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文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文文献样本选自CNKI文献库,运用高级检索,设置主题=“城市绿地”AND主题=“评价”,检索截止日为2022年10月15日,检索到学术期刊中文文献850篇。为了保证文献的质量,进一步设置文献类别,选择“核心期刊”“CSSCI”和“CSCD”三个选项,不限时间跨度,检索到文献381篇。结合摘要和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整理、去重,共筛选有效文献336篇,并以“Refworks”的格式下载,保存到指定数据路径下。外文文献数据样本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主题=“‘evaluation’ OR ‘assessment’”AND “Urban green space”进行检索,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语种选择“English”,得到检索结果1 418篇,筛选、去重后得到有效文献1 299篇,分布于1993—2022年。

1.1 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统计工具的不断发展,CiteSpace由于操作简单、可以绘制多种图谱、可视化效果好等强大功能优势,目前最受研究人员欢迎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6]。本文借助CiteSpace 6.1.R3版本软件,将已筛选的有效中外文献导入软件并绘制成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本文可视化分析具体为:根据各年度文献发文量,通过excel制成图,考察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动态变化;将研究者与发文机构分布情况,分别形成共现图谱,以期揭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团队与主流观点;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探究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热点内容;CiteSpace中具体的参数设置:节点类型分别为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时间跨度为1993—2022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网络裁剪功能区(Pruning)选择寻径算法(Pathfinder)和合并网络修剪(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他参数为默认设置。

2.1 发文量年分布趋势分析

对年度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更直观地揭示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发展速度与特点,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文献统计,得到1993—2022年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发文量动态图(图1)。其中WOS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文献发文量;CNKI为中国知网中的文献发文量。

根据图1可知,虽个别年份发文量有回落,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且国内研究起步早于国外。1993年至1998年为国内外研究起步阶段,受关注度较低,发文量稀少;到2004年国内外发文量均出现缓慢递增,表明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该领域,并取得初步成果;2004年至2008年,国内发文量相较于国外出现快速递增;2008年以后,国内中文发文量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每年发文量基本在10~30篇,研究内容多与生态挂钩,如对绿地生态效益、服务、功能等进行评价,国内英文发文量进入快速发展期,发文量持续增长,我国成为城市绿地评价研究WOS国际的主要力量,国外发文量则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在2013年后,研究成果实现快速积累,国外发文量反超国内。另外,国际文献多来源于国内作者,可见在该阶段我国成为国际上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主要力量。

图1 城市绿地评价研究文献数量动态变化图Figure 1 Dynamic change map of the number of research documents on urban green space evaluation

2.2 发文作者分析

将有效中外文献分别导入CiteSpace中,分别得到中文文献作者共现网络图(图2)及外文作者合作图谱(图3)。图中作者名字大小越大,表明作者发文数量越多;线条颜色的深浅代表作者间合作的时间变化,颜色越深,证明作者间合作的时间距现在越近。

图2 CNKI发文作者合作图谱Figure 2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CNKI

图3 WOS发文作者合作图谱Figure 3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WOS

根据图2与图3可知,我国戴菲、史正军、张维维、刘志强、刘滨谊等学者构成了该领域中文文献的主力军,这些学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相应的合作关系网;国内研究团队主要有高田-邱玲、党辉-李静、叶阳-邱鸿飞、王采芳-傅宏鹏-杰华-王立、文国勋-孟玲超;国外研究团队主要有Nieuwenhuijsen、Haase、Mueller、Gascon和Bell等,主要来自西班牙、德国、英国等国家。

在研究具体内容上,国内学者刘滨谊等[5]早期主要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史正军等[7]、张维维等[8]多研究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例如土壤含重金属程度、土壤肥力等问题,刘志强等[4]更关注城市绿地评价研究进展,戴菲等[9]主要研究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功能评价及优化研究。高田-邱玲主要研究以人的感知维度来对城市绿地进行评价和规划、采用不同感知方式对绿地景观偏好的影响差异进行研究[10-11]。党辉-李静则是多以西安市为例,从公平性的角度评价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探讨以多维度指标来评价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美学价值等内容[12-13]。国外学者Nieuwenhuijsen发文量最多,Nieuwenhuijsen团队主要以绿地和居民的健康与福祉为研究主题,探索绿色空间与健康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更规范的绿地质量评价方法、指标研究,为国外绿色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14]。Bell团队则侧重对绿色空间实现健康、公平、可持续性提出经验理论教训,特别关注使较贫穷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受益[15],以及对绿地可达性、质量评估等内容进行评价研究[16]。

整体来看,无论是国内团队,还是国外团队,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在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各作者的研究区域和学术研究背景不同。

2.3 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运行CiteSpace得到中文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图4)及外文机构共现图谱(图5)。

可以看出,国内发表文献较多的机构多来自在北京、南京、上海的高等院校,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为该领域的核心发文机构,中外文献发文量均位居前5。且研究文献多为各个高校中园林、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学院所发,研究所发文较少。从合作路径上看,机构内部不同部门合作较多,与外部机构合作相对较少。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之间具有密切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之间合作交流较多。而中国科学院大学具有较多的合作线,却与同地域的高发文量机构少有合作,如北京林业大学;另由于地域影响,与南京林业大学间合作不够。

根据图5可知,WOS数据库发文机构合作较紧密,合作线众多。从合作路径上看,机构多为国家内部合作,不同国家间合作较少。从地域上看,国际上发文机构分布不均,绝大多数分布在中国,少数位于德国、土耳其、西班牙、伊朗等国家。国外的主要发文机构为“Humboldt Univ”“UFZ Helmholtz Ctr Environm Res”“CIBER Epidemiol &Salud Publ CIBERESP”“Univ Tehran”,发文量均在15篇以上。其中,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与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发文量最多,且二者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主要探究绿地与人类健康和福祉之间的联系以及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等[17-18]。西班牙网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城市绿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城市绿地影响人类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程度[19-20]。

总体来看,国内外研究机构多为机构内部合作,应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特别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进而产生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图4 CNKI数据库城市绿地发文机构共现图谱Figure 4 Map of co-occurrence of urban green spac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CNKI

图5 WOS数据库城市绿地发文机构共现图谱Figure 5 Map of co-occurrence of urban green spac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WOS

2.4 关键词分析

2.4.1 CNKI研究热点

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及聚类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更为快速、深入地掌握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整体现状。根据统计,得到392个节点、580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7 6的共现网络(图6)。图谱中每一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形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程度则表示关键词之间共现频次的高低。城市绿地出现频次最高,为131次,其次为风景园林,出现48次,评价与综合评价分别出现23次与15次,土壤肥力、公园绿地、可达性、重金属出现频次均大于10次。可见,CNKI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绿地土壤质量、城市绿地可达性等方面。为了更深层次地掌握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热点,在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的基础上,点击关键词K聚类功能,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归纳来探索国内城市绿地研究的热点(图6),其中聚类分为10类,分别为城市绿地(#0)、绿地(#1)、风景园林(#2)、gis(#3)、污染评价(#4)、遥感(#5)、绿地系统(#6)、空间格局(#7)、研究进展(#8)、土壤肥力(#9)。通过结合关键词频次及聚类类群,可将CNKI研究热点归纳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城市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评价研究。

图6 CNKI数据库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共现网络和关键词聚类图谱Figure 6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 and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urban green space evaluation of CNKI

2.4.2 WOS研究热点

将WOS外文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得到556个节点、1128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07 3的共现网络(图7)。从关键词频次来看,绿地(green space)出现频次最高,为286次,其次为城市(city),243次,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出现180次、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出现164次,健康(health)出现150次,影响因素(impact)、环境(environment)、空间(space)、植物(vegetation)、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景观(landscape)出现频次均大于90次。可见,WOS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健康与福祉、影响因素、空间格局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对国际上城市绿地评价研究进行整体把握,在关键词共现基础上进行聚类(图7),Modularity Q值为0.778 9,值>0.3,Silhouette S值为0.903 0,值>0.7,表明聚类结构显著且可信,大致分为10个聚类,分别为身体活动(#0 physical activity)、管理(#1 management)、可持续性(#2 sustainability)、景观建筑(#3 landscape architecture)、生态系统服务(#4 ecosystem services)、植被(#5 vegetation)、室外热舒适(#6 outdoor thermal comfort)、公众感知(#7 public perception)、绿地质量(#8 green space quality)、研究模型(#9 research model)。结合聚类包含的关键词(表1),聚类内容可以概括为四部分内容:城市绿地对健康福祉影响评估研究;城市绿地美学质量评价;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图7 WOS数据库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共现网络和关键词聚类图谱Figure 7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 and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urban green space evaluation of WOS

表1 WOS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关键词聚类表Table 1 Keyword cluster table of Urban green space evaluation of WOS

3.1 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发展历程

通过对CNKI数据库及WOS数据库中所获取的有效中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图1可知国内外城市绿地评价研究整体的发展脉络:在城市绿地评价的早期阶段,学者们主要通过对城市绿地面积、类型、分布进行统计,对绿地绿化率、绿地覆盖率等指标进行计算,从而对绿地进行基础的评价,为城市规划、绿化工作提供最基础的评价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凸显,吸引众多学者关注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景观美化等方面,评价方法逐渐由定性评价转向为定量评价;伴随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推进,学者们开始对城市绿地对居民健康福祉、休闲娱乐等方面促进作用进行探索,出现诸如绿地可达性、公园服务半径等指标,评价逐渐由单一指标转向为多指标;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绿地的可持续性,包括城市绿地对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的影响,该研究方向文献较少,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总体来看,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及评价方法,未来应不断深入探索,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热点内容

根据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及WOS数据库的关键词共现、聚类的可视化分析,得到CNKI热点内容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城市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城市绿地景观评价研究,WOS热点内容为城市绿地对健康福祉影响评估研究、城市绿地美学质量的评价、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由于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与城市绿地美学质量的评价均属于城市绿地质量评价内容,因此可将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热点内容概括为5个主题方向:城市绿地质量评价、城市绿地可达性评价、城市绿地景观评价、城市绿地对健康福祉影响研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当前对该5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能够更客观地分析城市绿地评价的研究进展。

3.2.1 城市绿地质量评价

当前国内外城市绿地质量评价研究包括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价、城市绿地美学质量评价等内容。国内主要针对城市绿地土壤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不断排放的污染气体及污水,会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城市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环境有巨大的危害。绿地作为城市土壤的主要存在方式,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具有的植物、微生物生长功能和污染物过滤、缓冲及转化功能对美化和净化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21],现有研究主要对城市绿地土壤的受污染程度、养分、肥力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对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等物理特性、对土壤酸碱度、重金属元素污染等化学特性,以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来得出精准的评价结果[22]。而国外则侧重于城市绿地美学质量的评价,多以居民感受来评估,采取诸如公众观感、景观满意度、居民偏好、游憩者舒适度等指标来评价。城市绿地的美学品质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缺乏清晰的评估和测量技术[23]。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领域,学者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SUBIZA-PÉREZ等制定了感知环境美学质量量表[24];Daniels等从多维角度对城市绿色空间质量进行评价[25];Southon等从生物多样性评估了绿地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普遍更喜欢自然植被而不是高度管理的植被[26];Chen等学者同样基于使用者视角对城市绿地美学品质与多重功能评价,以杭州市花园为实证研究[27];Stessens等通过对布鲁塞尔首都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来评估居民对城市绿地不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安静、宽敞、整洁、维护、设施、安全感被认为是公共绿地的重要品质[28]。客观地对城市绿地质量进行评价能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目前对城市绿地质量的评价是城市绿地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研究学者和发表文献众多。

3.2.2 城市绿地可达性评价

可达性是反映交通成本的基本指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Hansen[29]提出的,后来这一指标运用到了城市绿地评价上,即城市绿地可达性,通常指城市居民通过克服时间、距离、费用等阻力值到达某公园绿地的便捷程度[30]。国外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对不同可达性计算模型的研究和改进[31]、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切入研究不同特征社会群体在城市绿地可达性方面的差异性、公平性问题[32]。对绿地可达性计算模型的研究与改进:Talen[33]首次将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直接联系起来,基于重力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比较公园准入得分的空间聚类与选定的社会经济变量的空间聚类,分析了公园分布的公平性;Nicholls[34]首次运用了网络分析法来分析可达性,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休闲服务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改进的衡量可达性和公平性的方法;Comber等[35]利用GIS中的网络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对英国不同宗教和种族群体的绿地可达性进行了比较;Fasihi等[36]采用缓冲区分析和欧式距离分析方法,分析公园绿地的布局和可达性。Wen等[37]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人均城市绿地面积,得出可达性程度差异;由此可知,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方法趋于完善,不断发展出重力模型、网络分析、引力模型、两步移动搜寻模型等模型,也将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等参数纳入研究中。国内最早由俞孔坚等[38]将可达性概念引入城市绿地研究,对景观可达性进行评价,提出可达性指标对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潜在价值,在这之后国内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国内研究多借鉴国外研究方法,采用GIS与遥感技术等方法,研究成果快速积累:尹海伟等[39]借助GIS技术,将可达性指标引入城市绿地功能评价,利用最小邻近距离法分析可达性,分析城市绿地布局空间可达性水平和公平性,结果表明可达性与公平性指标在绿地功能评价中可行,为后续城市绿地布局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王胜男等[40]从供需角度出发,运用GIS方法和Huff模型,研究城市绿地的通达性、空间分布及其服务供应能力与居民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后洛阳市绿地系统通达性、供应能力得到改善;岳邦佳等[41]采用两步移动搜索(2SFCA)计算不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可达性并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的方法,分析绿地分布与低收入人口的相关性以及空间匹配程度,该研究结果得出出行方式、低收入人群以及绿地基础设施分布之间的不公平问题,为后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公园可达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绿地可达性的评价多针对绿地现状可达性进行分析,从居民的需求角度分析的文献较少。另外,与国外研究不同的是国内受种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2.3 城市绿地景观评价

景观评价是基于个人和社会偏好对不同类型景观的视觉质量进行评价,也叫作风景美[42]。国外的景观评价研究要早于国内,且大量的文献集中在植物景观评价上,多关注植物景观的配置评价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开始了视觉美学层面的景观评价[43],从美学角度肯定景观的价值。Schroeder[44]针对公园植物种植的密度与景观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植物种植密度的大小和植物景观群落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Daniel[45]在美景度研究中发现美景度评价值的大小和植物景观群落的种类、层次感有着关系,层次感越丰富,评价值就越高;Rydberg[46]以瑞典城市绿地景观为对象进行景观评价研究,重点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的需求,通过了解居民对城市绿地的偏好,从而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规划管理;Ozbilen等[47]就SD法来分析不同的景观空间中的24种植物的搭配给人的感知和感受,从而规划令居民满意的植物种植设计,研究结果提供了绿地景观成功的种植设计,为城市绿地规划种植提供重要参考。我国对于绿地景观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景观评价对象多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城市道路化景观,主要以公众审美偏好为角度来研究。翁殊斐[48]以广州市城市公园为对象,利用AHP法和SBE法进行评价,研究公众喜爱又具景观特色的最佳植物配置模式,为植物造景提供科学的依据;周春玲等[49]以居住区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SBE法,对不同背景群体层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不同的群体在美感上有普遍的一致性;宋力、何兴元等[50]针对沈阳城市公园这一对象,运用了SBE评价法和平均值法等多种方法对比景观评价偏好程度,得出公众的审美和景观评价之间的关系;韩轶等[51]对包头市各城区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绿地率等多个指标进行AHP景观评价,并针对结果提出了北方城市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问题。景观评价一般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评价有一定的主观影响,定量评价则更为理性,将两者结合使用的评价方式最为科学[52],因此研究者们多将层次分析法(AHP)与美景度评价法(SBE)结合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绿地景观评价均多从公众审美偏好、感知角度来研究,这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仍缺乏系统性研究,未来应持续丰富评价指标体系,提升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3.2.4 城市绿地对健康福祉影响研究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多功能组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幸福感[53]。与健康福祉相关的关键词为health、physical activity,频次分别为70和41,即国外研究成果相较国内较为丰富。国内研究学者主要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来评估城市绿地的休闲质量,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增加幸福感。即陈世斌等[54]利用SD法(心理学领域空间感知方法)评价杭州市绿色休闲质量,研究表明提高社区绿色休闲质量的关键是增强社区休闲活动与空间提供的放松与美感层面的功能,从而缓解居民压力、提高居民满意度。国外研究多集中在流行疾病学领域,大多数关注的是绿地所产生的健康促进效益,研究成果多来自北美、欧洲等地区,多为绿地对人类健康的正向影响:改善经济条件差的女性妊娠结果[55];减少心血管以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6];缓解和改善人们的压力[57];降低居民肥胖症的风险[58]。此外,城市绿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该领域的新型热点方向,学者们主要利用压力感知量表、自我评估等方法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但这些方法主观性过强,会引起数据偏差[59],因此,如何选取最优评价指标与方法来评估绿地对人类健康、福祉的影响,成为该方向的关注焦点。

3.2.5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主要是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进行评价研究。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集中在气候的调节和稳定、灾害的减缓、水的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现代城市景观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60]。国外相关研究包括:Gibson等[61]以原始森林为研究对象,对生物多样性保持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Liddicoat等[62]从人类呼吸健康出发,阐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健康的不可或缺性;Jenerette等[63]在评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热风险景观生态服务时提出城市绿地可以提供降温的生态系统服务,且增加植被、绿化是缓解城市区域气候变化的一种策略。Zölch等[64]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城市绿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进行探索,基于微观角度对不同类型、数量的城市绿地设施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树木和绿色立面最有可能抵消气候变化的影响、绿地基础设施数量与PET减少呈非线性关系;Raciti等[65]用多源遥感数据绘图表示城市树木的碳储量,探究美国波士顿社区的生物量、土地利用和人口统计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包括:肖荣波等[66]从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方面进行了城市热岛的分析评价,并提到通过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城市格局的优化、采用高反射率地表材料以及城市绿地数量的增加等多种途径都能够有效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刘常富等[67]以沈阳市为研究区,使用2006年遥感影像解译之后的数据,采用CITYGreen模型来研究沈阳市郁闭度等级不同、类型不同的城市绿地固碳服务,研究表明层次结构、平均树高、密度、三维绿量及不同森林类型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与固态率之间的关系;张达和何春阳[68]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划分不同类型的绿地,通过InVEST模型对北京市碳储量的年际变化进行探究。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热岛效应、固碳能力等内容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热点内容。

3.3 国内外热点内容对比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热点内容得到国内外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热点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均重视城市绿地质量、可达性、景观格局方面的研究。②均高度关注城市绿地对人类健康福祉、环境的影响研究。

差异性:①国内研究主要是围绕绿地土壤、土壤肥力的好坏程度来评估绿地的质量,包括土壤污染评价、土壤养分评价、土壤肥力评价等内容;国外则多以人的感官来选取指标评估绿地质量,强调绿地的美学质量。②国内绿地可达性评价相较国外受种族、宗教等因素影响较小。③国外研究多站在人的角度去剖析,以人的感官、身体活动、绿地对人产生的效益作为指标来进行评估;国内研究以人为视角的指标相对较少。

(1)城市绿地评价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发文早于国外,且发文量高于国外,2013年后国际研究发展迅速,研究成果快速积累,且我国为国际上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的主要发文力量。

(2)国内外学者们形成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学者间交流较多,但合作关系主要在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且不同国家学者间的交流不够。

(3)国际上,中国机构占重要地位,发挥带头作用,其次为土耳其、西班牙等国家机构;国内主要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机构为主体。整体来看,国内外机构多为内部合作,不同机构间合作较少,特别是不同国家之间,交流较少。

(4)国内外研究热点聚类较集中,研究主题关系紧密,归纳为城市绿地质量评价、城市绿地可达性评价、城市绿地景观评价、城市绿地对健康福祉影响研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5方面内容。

总体来看,国内外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内容与体系较为丰富,但根据可视化分析结论及国内外热点异同点,针对未来我国城市绿地评价研究发展提出几点展望:(1)加强学者间、学科间、研究机构间以及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从而能够让国内学者们在不同区域、不同学科背景之下不断深入研究而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关系;(2)我国城市绿地质量评价主要对绿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应从居民需求角度选取指标加强绿地的美学质量;(3)国内以健康福祉为主题的研究较少,在内容与方法方面均有待提高,建议学者们关注更微观层面的研究,例如儿童、老人对于绿地质量、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加大对评价指标的探索力度,不断丰富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方法,提高绿地带给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4)重视城市绿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外学者对城市绿地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灾害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尤为关注,而国内在绿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应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绿地进行布局和规划,重点关注城市绿地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发文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北京园林(2021年2期)2022-01-19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校园拾趣阅读(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05-14爷孙趣事阅读(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05-14以牙还牙阅读(低年级)(2018年12期)2018-03-23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绿地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