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雄,李 纯,张 贤
(集美工业学校 基础教学系,福建 厦门 361022)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职语文课程“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2]1。中职语文课程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吸收、转化与创新。墨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招收“农与工肆之人”为徒,创立工读合一的教学方式,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墨子思想学说具有突出的职业教育特色,是中国式职业教育思想的源泉,对于现代中国式职业教育学科育人具有借鉴意义。墨子思想极其重视“德行”教育,具有独特的社会与情感育人价值,对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墨子的思想
墨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天志”“节用”“节葬”“非乐”“明鬼”十大主张上。兼爱、非攻是墨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基本伦理准则,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门徒实际情况,提出“兼士”的培养目标。“兼士”应“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成为德技双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人才。墨子“兼士”培养目标中的“德行”目标,是对学生自我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育。
(二)墨子思想在中职语文教学的传承
从培养目标上看,《课标》指出中职语文课程“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2]1。中职语文课程育人目标与墨子思想的人才培养标准一脉相承,具有高度一致的职教特色。
从培养内容上看,墨子的“兼士”培养目标涵盖社会与情感能力、言语思辨能力、广博的思想与技能。《课标》提出中职语文课程任务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2]1,“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2]1。两者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内容方面存在较多的契合,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已经传承了墨子思想中的人才培养内容。
(一)社会与情感学习的内涵
1994年,以戈尔曼为代表的美国教育研究者成立了学术、社会与情感联盟(CASEL),开展社会与情感学习(SEL)研究。CASEL将社会与情感能力界定为: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驾驭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负责任地决策以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该能力包含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以及负责任地决策的能力[3]88。CASEL的研究成为国际社会与情感学习领域的主要学术代表,其研究成果均以西方的教育思想为基础。
2018年,经合组织(OECD)开展了青少年“社会和情感能力”全球大规模测评项目(SSES)[3]90。中国教育部在2009年、2011年分别在上海静安区、西部五省开设社会情感课程,开展本土化研究。
(二)融入墨子思想,丰富中职语文课程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1.墨子思想中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墨子思想中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与西方国家提出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相比,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自我与环境的关系维度进行比较,CASEL划定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侧重于自我发展以及自我与社会关系层面,墨子思想中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除了自我发展、自我与社会关系层面外,还具有自我与自然层面的内容(见图1)。
图1 墨子思想中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示意图
墨子思想中自我发展层面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包含“兼爱”“非攻”“非命”“非乐”的思想。“兼爱”要求学习者识别、管理自我情绪/情感,认可并接纳自我;识别自我的优势,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树立自信心。“非攻”要求学习者学会识别、管理自我情绪/情感,保持平和、恬淡、冷静的心理状态。“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非命”要求学习者独立设置目标,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学会识别问题,分析决策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承担个人的道德责任、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非乐”要求学习者加强对自我言行的约束,抵制低俗思想文化,以杰出精神品格为指引,特别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而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墨子思想中自我与社会关系层面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包含“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等思想。“兼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没有差等,以自我对他人的同理心作为前提。“非攻”强调消除对抗、合作共赢,坚持团队意识,开展团队互助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尚贤”确立举贤任能的用人导向,认可和赏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人才。“尚同”强调社会各成员在同一社会环境中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共识,并以此为基础沟通协商,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其命运的共同体。“天志”的思想具有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在当下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习“天志”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了解社会规则,明确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应当履行的道德责任,从而提升实施社会行为、服务社会生活的自觉性。
墨子思想中自我与自然关系层面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为“节用”“天志”。墨子“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强调“节用”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去理性地占有和使用资源。“天志”表现为对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实际参与环境保护宣传与行动,保持强烈的环境资源保护责任感。
2.墨子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功能。在墨子思想观照下,中职语文课程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见表1)。
表1 墨子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列表
(1)自我发展层面
1)“兼爱”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在自我发展层面,墨子“兼爱”思想既有对他人的爱,也包括自尊自爱之意。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在于从文学作品中习得感悟人物情感的能力,积极表达自我情感,正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这与墨子倡导“兼爱”中的自尊自爱思想相契合。
中职语文课程安排了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等阅读专题,为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层面的“兼爱”思想提供了素材。同时,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生活与职业场景,使用口头语言或说明语言,表达真实情感,使他人理解和认同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学生自觉对比作品人物,自我反思、认识自身优势,以正向比较强化自我成就感与效能感,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2)“非攻”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在自我发展层面,墨子“非攻”思想表现为个人与他人互动时保持善意和友爱,以实现共同利益和幸福。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观,使学生形成“非攻”思想,以冷静、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情绪。
学生学习中职语文课程的名家名篇、名人事迹及其思想,感受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会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面对生活中成败得失,实现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3)“非命”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墨子·非命下》)。墨子提出的“非命”是对人生目标、奋斗历程的深度思索。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也蕴含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以不懈努力改变命运的“非命”思想。
中职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是一段重要的成长经历。在这期间,学生需要设立语文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学习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结合生活和职业情境,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4)“非乐”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墨子“非乐”思想阐述了个人应勤于劳动,不溺于享乐的生活态度。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涵盖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墨子“非乐”思想中反对过度享乐的初衷相互吻合。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念还未成熟,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耽于享乐。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应当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使学生自觉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力、行动力,进而凭借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2)自我与社会关系层面
1)“兼爱”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墨子“兼爱”思想在自我与社会关系层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之爱,这种情感源自于对他人的同理之心。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以文学作品解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以“兼爱”之心关怀他人。
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中,学生需要在解读文学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基础上,把握解读人物思想感情的思维和方法,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情;在实际生活中立足于他人的情感、观点、立场等,形成对他人情感的直觉体验。
2)“非攻”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墨子“非攻”思想在社会领域的阐述是人与人彼此以团队合作代替相互对抗。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集体中践行和而不同、群策群力的“非攻”思想。
中职语文课程的社会与情感教学注重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多数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协同意识则通过团队合作养成。
3)“尚贤”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墨子《尚贤》)墨子认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在于任用“贤人”,“尚贤”思想在社会领域落地,需要社会形成尊重不同人才的良好氛围。善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是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之一,与墨子“尚贤”的育人思想具有共同点。
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不断增强文化传承与参与素养,学会理解、尊重、包容、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能对不同文化地域的个体给予正向评价。
4)“尚同”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墨子“尚同”思想可以理解为社会个体、群体具有统一思想、价值认同。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内容主要在于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中职语文课程的社会与情感教学离不开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指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将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然的言行,思想与价值认同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深化。
5)“天志”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墨子提出“天志”是全社会都需要遵循的最高意志。“天志”思想可以理解为基本的社会运行规则,以及每个社会个体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内容隐含着社会、历史变化的思想与精神根源,能启发学生深入认识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中职语文课程中历史主题文学作品,学生以语言、思维、审美训练,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逐步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自我与自然关系层面
1)“节用”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墨子“节用”思想强调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内容具有倡导生态和谐、谨行俭用的思想,也是“节用”思想的沿承。
“节用”思想观照下的社会与情感教育也着眼于培养中职学生生活中正确的资源消费观念。中职语文课程社会与情感教学着力于促成学生吸收、传承中华民族崇俭节用的传统美德,建立起理性、健康的资源使用观念。
2)“天志”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
“天志”在自然领域可以理解为万物演变的客观规律,是自然生态和谐、永续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重和顺应自然的生态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以“两山”理念为遵循,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职语文课程内容涵盖了大量的环保主题的学习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关注并积极参与社会各类环保行动,建设“绿色中国”。
(三)借鉴墨子思想,转变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育人方式
墨子思想在育人过程中逐渐传播,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曾一度与儒家思想并肩。墨子独特的育人方式对中职语文学科的社会与情感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1.沉浸体验,环境育人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变也”(《墨子·所染》),墨子提出了“素丝说”,与儒家人性先天论不同,他注重后天环境在育人过程的重要地位,如果要培养出“兼士”,就需要使其受“仁义之染”。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可以通过构建展现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内外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高尚情操和先进文化的熏陶。
2.身体力行,以身示教
墨子教育学生并不停留于理论讲授,而是身体力行、以身示教。他认为“务言而缓行,虽辩不听”(《墨子·修身》),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才能检验真理。中职语文课程的社会与情感教学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教师的言行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自身需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3.以生为本,主动施教
1)提升育人主动性,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墨子认为“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墨子·公孟》),他一反儒家“扣则鸣”“不扣不鸣”的观点,提出“虽不扣必鸣者也” (《墨子·公孟》)。墨子的“不扣必鸣”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力”施教,强调了教师主动育人、服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许多中职学生依然存在语文学习倦怠,主动求教的意愿不强,墨子主动施教的育人方式能够启发中职语文教师提升育人主动性,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在教师的主动互动中迅速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2)以生为本,量力施教,培养分工与合作意识
墨子的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他们有着各异的文化背景、人生阅历、资质禀赋。对于差异极大的教学对象,墨子针对不同能力基础、学习特点量力施教,“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焉”(《墨子·公孟》),“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针对不同职业兴趣、学习天赋,使学生各尽其能,“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耕柱》)。职业教育的因材施教特征是基于学生学情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各不相同,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以生为本、量力施教,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薄弱能力;以语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分工与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集体协作、各尽其能的意识。
3)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时代精神内核
墨子的思想具有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意识,他提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耕柱》),教学过程既需要传承前人的优秀经验、成果,更应该结合所处时代环境融入时代精神内核。中职语文课程的社会与情感教学应“述而且作”、锐意创新,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创业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疫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时代精神。
4)转变传统教学形式,坚持言语实践育人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墨子非常重视实践的育人成效,他亲自教授学生生产技能,借助科学实验讲授科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行动令人信服。中职课程的社会与情感教学是基于言语训练的实践,重在指导学生养成言行一致、注重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4.义利合一 、“志功合一”的育人评价
墨子对于育人成果的评价有着自己的标准,需要“合其志功而观焉”(《墨子·鲁问》),“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墨子的育人评价结合了社会道义和个人获利,强调主观目标与客观成果的相统一。中职语文课程的社会与情感教学评价也应该做到义利合一 、“志功合一”,一方面关注目标设立与践行成效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担负社会道德责任的评定。
墨子作为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先驱,其思想对职业教育领域社会与情感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墨子的思想具有自我发展、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等三个层面的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是中国传统育人文化的重要组成,拥有中国特有的教育思想。在墨子思想观照下,将墨子思想应用到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中,丰富社会与情感育人内容,转变社会与情感育人方式,是实现社会与情感学习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本土化的有益思考,也为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社会与情感育人价值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路径。未来,研究者可以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墨子思想观照下的中职语文社会与情感教学模式,使具有中国特点的职业教育社会与情感教学研究走向更深入。
猜你喜欢 观照墨子语文课程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年9期)2020-11-16“墨子号”与墨子儿童时代(2017年14期)2017-10-13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中国诠释学(2016年0期)2016-05-17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31期)2015-12-20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学苑创造·B版(2014年2期)2014-04-03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11期)2014-03-01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