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9-08 18:36:02 来源:网友投稿

苏 航

高等院校要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为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国内很多大学围绕着推动与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做了很多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广度、深度、力度还不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只有正确理解并科学判断其精神与内核,才能构建现代化意义上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诸多学者从理论层面进行多角度思考,对理论的深入思考是重要的思想支撑。

(一)现状审视

审视当下大学发展的现状、层次与水平,一个客观事实是,随着大学转型发展的趋势,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其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与核心问题之一,逐渐成为社会和教育各界讨论的焦点话题,引起社会与学者的广泛关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既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其应然诉求;
既是当前大学发展不容回避也无须回避的现实课题与内涵式发展的实然诉求,也是我国大学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关系其生存与发展。

(二)发展审视

从职能的发展演变来看,大学是一个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有机组织,旨在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从而在社会层面实现服务的价值与使命。大学主要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发挥社会影响、传承社会文明这四大职能与重大使命,只有不断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才能服务与引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达成职能和使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是大学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塑造其品牌与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检验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提升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一直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也是焦点与难点问题。

(三)变革审视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大学改革的重点已从前期的硬件建设逐渐向完善内部结构和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转移。一是加快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即在理顺政府、教育和学校关系的前提下,制定完备且科学的制度;
二是加强并完善高校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是推进学校体制机制健全创新,能够有效形成教育治理能力,并及时解决在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现实矛盾。

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学若实现其伟大使命,乃至向国内甚至国际一流大学进军就必须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才能与之真正接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设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社会、大学自身,现实、历史、体制及机制等因素,需要渐进发展、综合调整。当下应从更新治理理念、深化治理体制改革、解放思想和大胆探索这三个方面予以着思。

(一)更新治理理念

大学治理理念是什么?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什么作用或意义?学者刘献君先生指出:“大学是一个理念组织,尽管学校并不完全等同于某个理念,但它却是学校的力量之所在。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其精神、使命、功能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又对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活动、教育方法及学生的成长等产生直接影响或施以无形制约。”[1]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治理理念是关于大学的理性审视、理想追求及价值信仰,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延续、指向和前瞻性的理性认识和理想的治理观念体系,反映了大学的本质,蕴涵着其发展的基本思想,指引大学前进的方向。

首先,要理清管理与治理的区别,重新理解治理的要义。管理与治理的区别在于主体和运作模式不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及个人;
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强制、刚性的,治理的运作模式是复合、合作、包容,其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视,大大增加了有效性。学者别敦荣先生指出:“治理内涵主要有四点:一是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举办;
二是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决策;
三是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监督;
四是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分享。”[2]治理崇尚的价值体现在平等、公正、责任和共享等方面。大学治理应有助于其自治与民主,激发改革与发展的活力,实现公正与正义,有益于增进师生福祉。

其次,要强化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治理理念。大学的治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内涵发展的方式、水平与层次。

最后,要展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共同愿景,依据大学自身的发展定位,渗透其核心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愿望,并推动大学整体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治理体制改革

1.深化治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总结、升华、批判已有治理体制理论的研究。深化改革治理体制实践的反思,不断提升治理实践的水平,从单纯“沿袭”向“探究”转型,探究以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为导向的改革发展的思路、模式、方式与机制。

2.建立健全治理体制,完善评价体系。完善治理体制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不断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实际出发,评估治理体制的状态,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整改,规范各个环节。

3.管理体制内部深化改革,构建大学制度现代化。现代化的大学制度是保证其科学发展、勇于创新的前提,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现代化的制度建设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为核心、内涵式发展为导向。大学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以大学章程为指导的制度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大学治理结构的基本指向,凸显其体制的特色和活力;
其次,探索教授治学、坚守学术自由,建立和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权力体系,营造大学治理结构的良好氛围;
最后,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大学章程,构建科学民主的治理结构保障机制,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实现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肥沃土壤和强大推动力。

只有营造领导重视、政策倾斜、舆论宣传治理体制的良好氛围,才能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门办学已成为大学发展的趋势,要以积极的姿态、包容的心态,主动加强与高水平大学多方面的合作,在深化治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三)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当前,大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革转型期,通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其整体影响力与办学水平关系重大。“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学校组织的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水平的差异化、诉求的个性化程度不断增加,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任务日益艰巨。”[3]当下的大学发展存在“对大学本质、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基本理论的‘知道’问题,存在着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师、什么是大学等教育常识的启蒙问题”。[4]在此意义上,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既考验着大学管理者的魅力,也考验着大学教师的智慧。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需要谨慎、坚持、策略、时间,还需要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在此意义上,推进其进程中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应学习或借鉴国内外大学这方面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一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都来自实践探索,逐步积累经验,摸索规律,整体上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全方位、系统、立体式的复杂工程,涉及办学条件、制度环境、管理水平、文化环境、思维惯性及政策博弈等诸多因素。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问题一定能得到较为妥善及合理解决。

猜你喜欢 现代化理念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6期)2022-07-14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4期)2022-03-16《大学》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大学求学的遗憾民主与法制(2020年16期)2020-08-24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推荐访问:治理 能力建设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