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支撑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的有效抓手,体现了鲜明的职教类型特色。自2010年启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来,共有2000余所职业院校和2800余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资源库建设,已建有国家级资源库203个,覆盖19个专业大类,标准课程总量达7000余门,注册用户1900余万人,基本形成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为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
但与此同时,资源库建设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资源库的总体专业覆盖面还有待提升,部分资源库资源更新速度较慢,资源库的推广应用效果欠佳,这与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及社会学习者学习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如何快速响应、精准落实文件精神,加快新时期资源库建设步伐,是当前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解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方向,笔者选取已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平台运行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描述统计和数据差异分析,分析研究高水平资源库的分布特征和内在运行规律。
(一)样本特征分析
截至2023年9月25日,在智慧教育平台正常运行的国家级资源库总数143个,剔除3个运行数据不完整的资源库,剩余有效样本数140个。所获样本具有如下4个特征。
1.专业大类相对集中。在专业类型上,涵盖了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等高等职业教育全部19个专业大类以及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大类。其中,排序前五的资源库专业大类分别为装备制造大类(资源库18个,占比12.9%)、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库15个,占比10.7%)、农林牧渔大类(资源库12个,占比8.6%)、财经商贸大类(资源库12个,占比8.6%)、电子与信息大类(资源库12个,占比8.6%)。这五个专业大类在资源库总量中占据半壁江山,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置呈现显著正相关。
2.产业分布差异显著。从产业类型上看,第一产业专业资源库数12个,占比8.6%;
第二产业专业资源库数50个,占比35.7%;
第三产业专业资源库数78个,占比55.7%。这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十分契合。
3.双高院校示范引领。在牵头院校主体身份上,102个专业资源库第一主持单位为国家双高院校,占比72.9%;
38个专业资源库第一主持单位为非国家双高院校,占比27.1%。究期原因有二:第一,专业教学资源库是第一轮国家双高院校遴选的重要指标,第一主持单位进入双高院校建设的概率自然较高;
第二,国家双高院校具有较为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在专业资源库建设上的投入较高,建设成效更具保障。
4.运行平台趋近统一。在技术运行平台上,129个资源库在智慧职教平台运行,仅有11个资源库在微知库、职教通等其他平台运行,且部分资源库也正在考虑进行平台更换和资源迁移。鉴于当前智慧职教等平台与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基本实现无缝对接,资源库将打破不同平台之间的壁垒,为广大学习者进行泛在、深度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资源库建设总体分析
智慧教育平台运行数据显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效显著。以本研究中选用的140个有效样本为例,已建成课程数8703门,微课152404个,素材2974508个,建设课程数、微课数、素材数已形成显著规模效应,彰显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高校学生、社会学习者等学员数达到21876186人,说明资源库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使用。
但与此同时,各资源库在资源建设数量和学员数方面,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各资源库建设课程数介于6~375之间,微课数介于0~5843之间,素材数介于1978~156071之间,学员数介于15633~949676之间,呈现出较大的极差和标准差,说明数量变异性处于较高水平。究其原因,应与各资源库建设标准不统一、指标口径不一致等原因有关。
(三)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成效差异分析
以资源库对接产业类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牵头院校类型(国家双高校、非国家双高校)、运行平台(智慧职教、其他平台)为类别属性自变量,以资源库建设课程数、微课数、素材数、学员数为研究因变量,可发现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
表1 140个国家级资源库建设描述统计量
1.对接不同产业类型与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成效差异分析。如表2所示,在资源库所属不同的产业类型上,建设资源数与应用成效呈现出一定差异。在建设课程数方面,第一产业最多,第二产业其次,第三产业最少,这应当与不同产业的性质有关,因为第一、第二产业的职业场景更加具体丰富,而第三产业的职业场景则最为抽象。在资源库微课数方面,第三产业最多,第一产业其次,第二产业最少。在资源库素材数方面,第三产业最多,第一产业其次,第二产业最少,但三者之间差异很小。在资源库学员数方面,第三产业最多,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少,且三者之间差异较为显著,这与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大类开设情况有关: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数和招生人数较多,使第三产业的资源库应用更为广泛。
从方差分析的结果看,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形下,不同产业类型的资源库课程建设数、微课数和素材数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而不同产业类型资源库的学员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牵头院校类型与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成效差异分析。如表3所示,在不同牵头院校特征上,建设资源数与应用成效呈现出一定差异。在建设课程数方面,国双高校高于非国双高校;
在资源库微课数方面,国双高校却低于非国双高校;
在资源库素材数方面,国双高校高于非国双高校,但两者之间差异很小;
在资源库学员数方面,国双高校高于非国双高校。
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看,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形下,不同类型牵头院校的资源库课程建设数、微课数、素材数和学员数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不同产业类型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成效方差分析
表3 不同牵头院校特征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成效差异分析
表4 不同运行平台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成效差异分析
3.不同运行平台与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成效差异分析。如表4所示,在不同运行平台上,建设资源数与应用成效呈现出一定差异。在建设课程数方面,智慧职教平台低于其他平台;
在资源库微课数方面,智慧职教平台高于其他平台;
在资源库素材数方面,智慧职教平台低于其他平台,但两者之间差异很小;
在资源库学员数方面,智慧职教平台高于其他平台。
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看,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形下,不同运行平台的资源库课程建设数、微课数和学员数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素材资源数方面则并未呈现显著差异。一方面,不同平台之间的课程建设数、微课数的指标口径存在差异,进而对资源建设数量产生相应差异;
另一方面,智慧职教平台的学员数显著高于其他资源库平台,说明智慧职教平台的资源推广性相对较好。
(一)缺乏有效的推广应用
一是推广意识不强。部分资源库仍存在重立项建设与验收、轻推广应用的思想,资源库建设成果仅应用于联合建设院校的有限物理空间和重要的验收前节点,资源推广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验收通过后大打折扣,而校企之间也没有真正达成一致的共享理念〔1〕。二是推广渠道受限。不同院校的专业资源库建设平台大多由不同的技术支持企业提供,跨校、跨区域访问应用技术平台有时会带来额外的工作增量,客观上限制了资源库推广。三是推广效果欠佳。部分资源库通过行政手段等方式强行推广,受众院校被动接收,学习者被动参与刷课情况屡见不鲜,这严重违背了资源库建设初衷,也损害了项目建设的良好形象。
(二)优质内容更新较慢
专业资源库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与产业的高度适配性,与产业发展同向同行并实时更新,将极大提升专业资源库的使用价值。但当前各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时效性较差,资源内容没有反映当前行业、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2〕,在内容更新频率、更新质量上都亟需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各类新工艺、新技术在研制初期,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很难在短期内传导至教育端;
另一方面,各类资源库建设资金投入较高,频率较高的内容更新迭代对建设院校的资金安排也是一个明显的挑战。
(三)缺乏紧密的跟踪管理
无论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还是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质量检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监管都至关重要〔3〕。目前各类资源库技术支持平台均已具备基本的用户数据使用和资源访问监测等管理功能,但平台运维和数据应用管理深度还有待加强,有效的项目建设过程监测机制有待建立健全〔4〕。一是资源审核机制还有待完善。资源库动态性、开放性的属性对资源内容的政治性、安全性具有严格的要求,但部分平台资源仍存在“上传及发布”的现象,智能审核技术和机制并未完全建立。二是缺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多数资源库仍是以考试测评为主,较少支持学习者技术技能综合评价。三是尚未完全建立资源库反馈改进机制。多数资源库并未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资源库的改进和优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023年7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正式发布〔5〕。资源库定位于“能学、辅教、促改”,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库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多场景应用”的建构逻辑。《建设指南》对新时期资源库建设与升级提供了基本遵循。笔者认为,新时期资源库建设单位要履行好“四个坚持”。
(一)坚持类型特色,适配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要坚守职教类型特征,始终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适应产业发展趋向作为建设的逻辑起点,以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为引领,开发适应产业一线岗位需求的教学资源和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全景展现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深度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力支持。
(二)坚持标准引领,确保信息安全
在资源内容上,要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在平台功能上,要具备资源库建设、管理、教学、学习、分析、教研等基本功能;
要统一数据标准,能够接入国家或本省智慧教育平台并纳入运行监测。在运行维护上,要确保运行平台符合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规范管理要求。
(三)坚持共建共享,加快推广应用
发挥好职业院校的牵头作用,充分汇聚与整合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科研机构等产教资源,重点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满足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等多元需求,共享建设成果。资源库主持单位要会同参建单位将资源库融入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的全过程,健全基于用户画像的资源奖励机制和学习使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学习者使用。
(四)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诊改
资源库建设单位要树立质量意识和诊改意识,通过技术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定期了解用户访问和数据运行情况,精准分析资源使用效果;
要建立健全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社会学习者、第三方评价机构多方参与的资源库综合评价体系,科学论证资源库使用实效。
(一)科学做好顶层设计
新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首先要回答好“建什么”“谁来建”“怎样建”等基本问题,这对建成建好资源库尤为重要。一是“建什么”。《建设指南》中明确指出,全国性资源库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区域性资源库主要面向区域产业需要、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领域,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盲目建设。因此,原国家级203个资源库应立足于资源库的优化升级,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新要求;
产业发展亟需人才的新设专业要加快建设资源库,弥补空白;
省域资源库要继续加强建设,保持鲜明的地方特色。二是“谁来建”。《建设指南》中明确指出,资源库的主持单位为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院校的牵头定位十分清晰,但也要协调好各类建设主体的关系,在外部要兼顾好政、行、校、企的不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内部也要探索中高本院校的紧密联系。三是“建什么”。《建设指南》中列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资源”“评测考核资源”“资源审核机制”“应用推广机制”“安全保障机制”7个必选项目和“数字化教材”“特色培训项目”“虚拟教学团队”3个自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善于展示自身特色,力争形成“一库一特色”,切实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科学界定任务分工
新时期的优质资源库应建设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展示窗以及行业产业交流和对外开放的大平台。资源库建设任务繁多,质量要求较高,做好资源库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任务分解和落实。第一主持单位应负责做好资源库的建设规划、应用推广及维护管理等工作,是资源库内容审核的第一责任单位;
第二、第三主持单位和其他兄弟院校要紧密配合,主动作为,实质性参与资源库中的核心资源建设,协助做好资源库推广应用;
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共建生产性实训等产业一线项目,为资源库建设提供有效支持。资源库平台技术支持方要优化平台功能,做好资源访问、应用等数据监测与评价,探索开发个性定制、智能推荐、资源应用分析、教学行为分析等增值功能,促进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充分实现〔6〕。
(三)完善各类保障机制
为确保资源库建设取得实效,要建立各类日常保障机制。一是严格落实资源审核机制。职能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资源的政治性、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审核,确保资源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审美导向正确,内容真实、客观、科学。二是完善应用推广机制。建设单位要引导师生在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技能培训、生产现场和日常生活等场景中积极使用资源库,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积极为其他职业学校、普通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扩大优质资源受益群体覆盖面。三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实行项目分级管理,将总体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承建单位、部门和个人,明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和验收要点;
加强组织调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解决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督查考核,主持单位要分阶段进行资源库建设进度检查与考核,将其结果作为项目组内部激励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