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娥,陈 菲,肖贻杰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5;
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督导与评估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405)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战略部署[1],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和各地实施的“双高计划”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双高计划”实施情况来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突破口和着力点[2],成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立足学校发展定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市产业发展需求及学校专业优势,系统谋划、科学构建专业组群,不断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3+4+3”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系,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作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广东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坚持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城市发展的办学定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社区教育;
以专科职业教育为基础,积极拓展本科教育;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致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凸显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办学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和岭南文化传承基地,在“十四五”期间,旨在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并为创建广州城市职业技术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学校担当新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市提出的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型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建设国际大都市、强化城市功能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任务的实施,为学校城市建设、城市服务两大专业集群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的社会支持和大量的市场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对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要求学校进一步紧扣大湾区经济社会新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高水平专业群,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优势,在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上有更大担当。
(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学校谋求新作为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广州要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
广州大力发展超高清视频、物联网等高端产业,以及推动食品健康服务、智能建造、现代商贸流通、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等产业高端发展,为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要求学校进一步增强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围绕“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品质生活”等,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要求学校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
广东省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和学校科教城新校区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满足不同生源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以及办学规模的显著扩大,对学校办学模式、培养机制、质量保证体系等形成新挑战。
要求学校以新的质量观为引领,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现代治理等关键领域通过大胆探索率先形成“广城经验”和“广城特色”,并在吸收、创新、融合以及提高基础上,努力贡献可复制、借鉴、推广的职业教育发展“广城方案”。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总体目标
基于专业群建设大背景,结合学校发展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市产业发展需求及学校专业优势,明确专业群建设总体目标: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契机,以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校企命运共同体为载体,以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为保障,对接区域产业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多元育人,整合多方资源,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布局10 个专业群,重点建设7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等3 个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专业群,形成3+4+3专业群建设体系。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总体思路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战略背景,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与优质生活圈,实现国际一流智慧城市、品质生活的发展愿景,奋力推动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发展目标,结合学校专业群的发展历史、优势与定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升级传统专业,新办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形成专业群集群发展新布局。
面向大湾区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物联网产业等高端产业,打造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物联网应用技术优势专业群;
面向智能建造、食品健康服务、现代商贸流通、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等产业高端,打造市政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市场营销、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优势专业群。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总体思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为特色,系统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分层分类培养,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群依据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端的技术岗位研发、技改人才紧缺的现状,实施“三平台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平台”是指“职业体验平台”“实境训练平台”“岗位历练平台”;
“三结合”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食品产业技术技能教育、最新前沿技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依托“三平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食品产业集群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依托省示范职教集团,行企校多元协同共建产业学院,构建“三互通、四融合、五递进”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
“三互通”是指标准链、项目链、任务链三链互通,“四融合”是指岗、课、赛、证四维融合,“五递进”是指五学递进,即通过情境式行走课堂边走边看、边看边学做到“走中学”;
使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学组织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中学”;
引入真实项目、实施任务驱动在实训实操中锤炼技能,做到“做中学”;
利用工匠技能周、职业技能大赛等机会,以赛代练匠心匠人,实现“赛中学”;
利用双创孵化基地、技术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创业中心,科技反哺教学、教科研助力学生创业,服务社会、升华个人,在“创中学”。
实施“1+X”证书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四合一”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建筑云课+测评认证”平台,培养“擅识图、精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市政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群构建基于“大师工作室+产业学院+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师徒制+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影视行业运行特点,联合广东省影视权威协会,从影视行业各领域遴选一批影视技能专家,共同建设一批影视技能大师工作室。
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引入真实的影视项目,组建校企共管、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联合指导、跨专业跨年级的影视项目剧组,开展影视项目综合实践。
(二)坚持五育并举,构建纵横贯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坚持五育并举,基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纵横贯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底层基本素质培养课程实现五育并举,专业群平台课程培养职业认知能力,形成宽认知课程平台;
中层各专业核心课程相对分立,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与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课程重点培养职业技能,通过技能实践巩固理论认知,达成知行合一;
高层指专业方向课程可在群内互选。
(三)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三层产教融合体系
做强“理事会(校企社政理事会)、职教集团(城市建设职教集团、广东影视职教集团)与产业学院(食品工程产业学院、市政建设产业学院和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等)、实践基地”三层产教融合体系,推进“八共”(即共建、共管、共育、共训、共研、共创、共享、共赢)协同育人,铸就校企命运共同体。
与广州建筑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2 个职教集团,与点都德等合作建设10 个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等合作共建11 个高水平实训基地,支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一)专业群有待进一步“数智化”转型升级
“数智”融合时代背景下,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广州市“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文化创意与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部分专业群在专业定位、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数智化”升级滞后,存在人才培养类型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人才培养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不够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专业群发展调整滞后于产业发展调整、专业发展建设还不够聚焦等问题。
(二)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精准化”引育用服
行业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名师、专业博士等高技能、高学历人才队伍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支撑,对省域“双高”建设成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政策不够灵活,存在人才引进方式和渠道不够多样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力尚弱,引进的人才与专业、教学、科研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偏差,人才“引育用服”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师资队伍潜能有待进一步激发,师资队伍力量还不够支撑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问题。
(三)实训室有待进一步“一体化”规划建设
实训室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载体。
目前实训室小而分散、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
部分专业群实训室在规划上仍存在系统性、前瞻性、领先性和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在整体布局、区域设计、功能设计、理实一体化设计、文化建设、特色打造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一流产教融合实训室建设还有一定差距。
(四)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实体化”做深做强
目前,产教融合已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心,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3]。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促进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在具体落地实施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因政策不够明晰,企业参与的力度、深度不够,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等风险,与大型知名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较少,产业学院等缺乏实体化运作,互利共赢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品牌建设成效不显著。
(五)标志性成果有待进一步“协同化”奋力打造
标志性成果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
学校虽在省级以上科研团队、科研课题、科普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但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方面的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偏少,尤其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方面亟需突破。
(一)优化专业群结构,推进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出台学校专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案或规划,对接大湾区、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物联网产业等高端产业,以及智能建造、食品健康服务、现代商贸流通、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等产业高端,结合学校专业群的发展历史、优势与定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升级传统专业,新办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群集群发展新布局。
各高水平专业群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专业群数字化升级转型方案或规划,从专业建设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设备设施、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改造或提升。
(二)引育用服并举,打造专业群高层次人才队伍
根据各专业群发展目标、学生规模等情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支持,给予学校自主招聘权限和自主分配薪酬政策,以较好福利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
发动学校教职工力量,主动出击,精准寻求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契合的教学名师、专业和行业领军人才,利用情感、环境等吸引人才。
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育,组织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与国家“双高”校的合作,将高水平专业群骨干成员派往这些学校,驻点深入学习交流,切实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压实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责任,强化人才服务水平,让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所建树,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加强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专业群实训室
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对标产业发展前沿,以科教城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根据学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整体布局、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科教城校区实训室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打造,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4];
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有效服务专业实训和社会培训等[5],全面提升实训室承载功能和品质。各专业群实训室整体规划,一体化设计功能,科学布局空间,凸显专业群特色,将特色主题贯穿于硬件建设,融入软件建设和细节打造之中。
实训室建设适当留白,服务专业群未来发展,为专业升级改造和新设专业留足发展空间。
(四)深化产教融合,创出专业群校企合作品牌
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利用科教城新校区空间和靠近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学城、知识城的地理优势,与政府、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合作,参与组建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产业行业发展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
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带设备、人员进校,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合作。
高水平专业群在开展校企合作时点面结合,重点聚焦于一两个大型知名企业将产教融合做大做深做实,开展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创出品牌。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深入探索混合制产业学院改革,明确混合制产业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晰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五)加强内涵建设,产出高显示度标志性成果
加大教学内涵建设项目培育力度,立项一批校级课程、教材、教学成果、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内涵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支持,争取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新型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高质量成果。
开展家底摸查,建立高水平专业群标志性成果建设清单,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提前谋划布局,瞄准目标建设。
根据各专业群的优势、特点,集聚全校优势师资力量组建若干个团队,分别在教学成果奖、教师团队、教学能力比赛、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集中发力,打好申报攻坚战,力争在国家级标志性成果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夯实专业群发展制度保障
“实化”校院二级管理,给予二级学院较大的人、财、物权,真正落实权力下放、资源下沉、重心下移,调动各专业群的积极性。
“细化”目标管理考核,落实落细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抓好考核落实。
“优化”相关激励制度,出台“双高”建设绩效考核与激励办法,完善教育教学、科研、竞赛、个人荣誉等各类奖励标准,优化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等办法,适当减免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对重大突破性成果实行重奖,支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出高质量成果。
猜你喜欢 高水平产教专业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中国外汇(2022年12期)2022-11-16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1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