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项目综述

时间:2024-09-11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何莎 于洁

北京大学国家艺术基金『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项目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四十六位专家为遴选出的五十名学员进行集中线下授课,包括开班仪式、四十六场专题讲座、十场学术沙龙、七次实地考察、两场专家座谈、多次学术研讨会、结项汇报展等。开班仪式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均斋报告厅举行,孙庆伟、郭涛、徐粤春、胡抗美、祁小春、朱培尔、陈忠康、孔达达、尹海龙、容铁、彭锋、李洋、王周谊、杨虎、郑岩、冯健、白锐、唐宏峰及来自全国各地公开遴选的五十名学员参加,开幕式由祝帅主持。培训其间,组织学员与中国书协李昕、郑培亮、史知元、李宁座谈交流,就学员们关心的中国书协近期工作内容、学科目录调整与行业协同的关系、高校书法工作与入会的标准、各类展览及书法理论评论开展方式等话题进行讨论。

书法史论研究的前沿议题与个案探讨。书法史论研究是当前书法理论评论领域的核心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围绕书法史论研究视角拓展展开。王强从『从疑古说起』『文献整理的必要』『古代书论中的几个「迟疑」』三个方面,对《法书要录》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论述。刘恒从『碑帖的名与实』『清代的碑学』『碑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讲述,强调了碑学的重要意义。朱天曙从『颜真卿书法流派的形成』『颜行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历代书家学颜真卿对创作的启示』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颜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对书法创作的启示。

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对书法史相关命题提出了新见解。虞晓勇从中国文艺研究中『通』的理念入手,探讨了碑学的理论体系、碑学的核心审美特征以及碑学中材质及其延展性变化在书法风格流变中的作用等核心问题。史睿详细讲解了石刻研究者必备的学术背景,着重强调分析当代的石刻研究者应从事综合性的、关注物质文化属性的石刻研究。邱才桢对书法经典的知识生成中的若干因素、书法经典的选择与重新阐释进行了详细解析。张冰从鉴藏史的角度,通过图片、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揭示了书法经典生成的真正原因。

同时,多位专家以自己近期研究的个案及其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分享。祁小春就尺牍法帖中的『复书』及《兰亭序》的避讳字展开了分享。张辛从国学角度出发,梳理与阐释了书法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刘石呈现了启功先生书法、诗词、书画鉴定等方面的学识涵养。陈志平指出,『心正则笔正』说将唐以前书论中有关『人心』的论述集中凸显出来,为宋明理学家思考书法与人的心性关系提供了支点。祝帅对北京大学书法教育的回顾与梳理,展示了以北京大学为背景的书法研究盛景。冯健从概念与功能、范式与演变、转型与发展、展望与构建四个方面开拓了『书画同源』研究的全新视角。

书法理论与评论的学术探索与范式建构。书法理论与评论的关系是本次培训的重点突破方向。邱振中认为,书法能够体现书家的完整人生,但其学术特殊性在当代的艺术领域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以当代思维方法分析,『人书俱老』既是书法思想史中的观念,也是中国美学史中的重要观念。邓宝剑对书法评论的对象、层次、类别展开了详细的梳理和讲述。郑晓华分别用『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来概括孙过庭和张怀瓘两位理论巨匠,并从其生平以及艺术观念展开讲解。卢永璘分别从『书为心画——一个原本不是书法理论的重要书法理论』与『字如其人——一个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书法理论』两个主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杨军从《集王圣教序》的概况、由来、内容、价值、重要传拓本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和大家展开了讨论。

如何从当代书法创作中生发和提炼理论评论问题,是当前书法理论评论研究的热点话题。陈振濂围绕书法创作学进行发微,强调从书法创作视角来定位书法理论与批评,并谈到书法批评『分阶』的可能性。胡抗美对在书法现代转型视域下书法与书学概念如何定义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将书法批评与美术批评、文学批评置于同一视域下进行了探讨。陈忠康认为,现在的书法评论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理论史料的整理,另一个是对书法理法的解读,而后者要有书法创作的体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从个人经验出发,对书法理论评论范式的建构进行分享。朱培尔阐述了要实现学术与艺术并重,专业性与普及性互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建构当代书法评论的学术品性。白锐结合当代书法创作与自己的研究、实践,对当代中国书法和书学研究进行了理论剖析。阴澍雨指出,在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方面,要将其结合并作有机转化,立足艺术实践,由此升华到艺术理论的建构。李一认为,书法评价标准并非纯粹的理论问题,它可以干预书法创作,更可以引领书法创作的全面发展。陆明君分别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当代书家用字错乱的现象与原因、篆书的书写规范及有关问题、异形别字的生成及书法创作中的应用与择取、书法创作中的繁简字问题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学术写作等方面,也有多位专家进行讲述。尹吉男主张将艺术史大致分成贵族政治时代、士大夫文官政治时代、平民政治时代,而不能简单地以某以特定时间为节点对历史阶段进行分期。叶培贵以国家研究生教育大方针对学科目录的调整、当代书法学科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学术研究的方向与方法选择、书法展示与情境还原、展览评选、人才培养、书法传播等与学员进行交流。何学森围绕书法理论研究的内容、价值、方法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了书法理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薛帅杰以读书论、找选题为主要话题,讲述了书学论文选题的角度、方法和路径。

其他艺术门类对书法理论评论的借鉴与启示。书法理论评论既是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参照,更是当代学术理论评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次培训专家多有其他艺术门类的交叉学科背景。徐粤春指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標准,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杨虎回溯了北京大学各阶段校址及办学历史与北大的人文精神。李超德从收藏角度出发,阐释了书法是古代文人修身怡情之举,今天的书法已经从古人书斋走向了公共展示空间。

由于历史的原因,美术史显然积累了比书法史更厚重的成果,此次培训也邀请到多位美术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分享研究心得。黄宗贤认为,当代艺术创作应承接传统文脉,发掘那些有价值的本土艺术观念,重构学科体系与理论范式。于洋从艺术评论的概念、范畴与类型入手,结合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及相关问题展开梳理与评述。李松围绕『经济、美化、宗教、心灵、技术、玩赏、记录、政治、符号、历史』等为十个关键词,以古今中国艺术作品为主线,辅之以文献材料和西方艺术作品,阐述了『艺术』的概念、特征和范畴。郑岩分别从传统与制度、礼仪与技术、风格、观念与历史四个角度分析了北齐娄叡墓壁画研究路径,并探讨了美术和书法学科的研究新思路。陈池瑜从『诗画特征之中西美学比较』『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还有多位学者从书法的策展、工具及周边等外部因素入手展开讨论。彭锋从艺术学三个维度出发,厘清了三个基础概念: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实践,又在三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艺术策展的概念纳入讨论,构成一套完整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朱青生围绕书法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就『书法是不是离开汉字就不是书法,书法是不是只存在于汉语言中』等书法本体论问题展开讨论。刘广生强调,非遗要传承下去的不仅是技艺,更包含了大国工匠的立身准则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姚睿从书法与电影的共性出发,以『感受电影的书写表达』『观测书法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从电影的形式技巧反观书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何莎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于洁系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书法创作理论 书法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书法欣赏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书法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一墙之隔》创作谈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3期)2018-09-10书法欣赏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创作随笔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推荐访问:书法 综述 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