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庙见
近年来,伴随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块链俨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新技术,以期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抢占发展先机,助力世界各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美国、英国、新加坡、欧盟等国家或组织都已经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展开部署。我国自2016 年起就开始布局区块链的产业应用,其中《“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要注重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实现该技术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助推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块链技术最早同金融业结合,成为金融科技的范畴,帮助传统金融业实现数字化运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加快新型复合金融业的发展。但现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服务地点以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为主,服务对象以高端金融客户或群体为主,这难以发挥金融的普惠价值,甚至会加剧城乡间的发展差距,所以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必然会拥有信息技术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成为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
(一)信息共享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它并不以任何区块作为中心机制,强调区块间的公平、独立且维系彼此的相互联系。只要节点的参与者同意共享信息,便可以及时上传想要分享的信息,实现链上信息的公开、透明共享。[1]
(二)信息安全
区块链技术拥有信息安全性,这主要体现为该技术应用密码学原理,只有在节点参与者同时拥有公钥和私钥,并超过51%的节点参与者同意的前提下,信息才被认为是可靠的、真实的;
仅仅是某个节点参与者破坏分布式账本内容,其实并不会对整体数据库产生太大影响,从而验证出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安全性。
(三)信息可追溯
区块链中的主体“区块”有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区块头和区块体,并被标记上时间戳。
区块链上的信息不能够被非法篡改的主要原因在于哈希值会依据交易信息和时间戳的变化实现动态变化,而相邻区块间哈希值的差异会阻碍信息的传输,进而使信息得到保障。此外,区块链上所有的节点都有属于自身的副本,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核对副本信息实现信息追溯。
(四)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体现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化”特征,即无须任何人的干预就可以自动执行特定语言编写的代码。智能合约的存在可以自动验证和执行事先约定的合同,不需要其他三方的干预便可以进行交易行为,这极大地简化了烦琐的工作环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特征,商业主体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目标,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费用,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农村地区作为金融业发展的薄弱点,自然成为新时期金融业补足短板的关键。金融业当前主要面临征信问题突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农业脆弱性等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金融服务农村发展的效果。文章基于以上问题展开具体介绍,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建议。
(一)征信问题突出
信息不对称向来是导致金融业服务率偏低的重要因素。农民作为农村地区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其信用信息匮乏或缺失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主要表现为:其一,除少数农民外,绝大多数农民只接触存款、取款等基本金融服务,甚至连贷款、信用卡业务都不了解,导致金融机构在对该群体进行信用评估时,只能依据其银行存款作出粗略判断,容易低估其信用体系评估得分;
其二,农民缺乏资产抵押物品,更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会基于风险考虑而选择拒绝向该群体进行放贷;
其三,许多农企老板为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不惜去伪造企业的营运信息,使金融机构高估企业的运营能力,导致金融机构蒙受风险和损失,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金融机构对农企产生统计性歧视,认为该群体缺乏诚信意识,尽量规避同农企的合作。若农村金融市场可以实现信息对称,相信金融机构可以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一方面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一方面可以规避农村信贷风险,这将有利于实现金融机构与农民间的“双赢”局面,所以解决农村征信问题至关重要。[2]
(二)基础设施落后
相比于城镇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处于滞后水平,呈现出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业务内容较为单一,资金扶持力度较为有限等特点,致使农村金融发展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迎合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实际金融需求。首先,农村地区缺乏健全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无法博得银行、基金、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青睐,导致农村地区在资金供给方面处于劣势;
其次,农村地区现有的金融业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存款、取款等基础业务,缺乏高端金融业务,无法满足农户和农企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甚至很多偏远地区农村不能实现信息畅通、互联,这将极大程度增加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人信息的成本和难度,并且由此导致的出错率也会大大提升,直接给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收益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产业基础薄弱
资金往往青睐具有产业基础优势的地区,而农村地区向来具有产业基础薄弱的特点,这恰恰是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村地区的重要原因。尽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义务,帮助农户或农企振兴农村产业,但这些行为更多的是政策性行为,而非金融机构的主观意愿,导致金融服务效果较差,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当前,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要素禀赋匮乏等问题都将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注意。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这需要政府、企业及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协助,所以包括银行、保险等涉农密切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促使农村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切实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3]
(四)农业脆弱性
农业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自然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金融机构也对其非常重视,原因则是农业具有脆弱性特点。一方面,农业生产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对农户或农企提供的涉农贷款并不能够短期收回,影响资金回流速度;
另一方面,农业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如遇到洪水、干旱、冰雹等特殊天气,极有可能导致农户或农企血本无归,进而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影响金融机构的整体收益。此外,大多农村地区难以生产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致使农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限制其盈利空间,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为农业提供的贷款难以获取较高的资金回报。基于上述提到的问题,农业自身存在的脆弱性特点无疑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和管理成本,没有相适应的回报予以对应,最终影响金融机构的服务积极性。
区块链技术具备信息技术的许多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成为助力农村金融服务升级的优势,文章将从信息共享、信息公开、规避“合谋”行为、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区块链技术为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带来的优势。
(一)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
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农户或农企提供资金援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务对象缺失信用信息,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根据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信息作出科学决策。但区块链技术具备信息共享的优势,这可以有效弥补当前的短板。通过区块链技术,所有的用户可以利用该技术共享商业和信用信息,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在做决策时能够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使决策方案实现有剧可依,进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严谨性,确保金融资金安全,尽最大可能避免资金损失和不当利用。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获取信息,还可以分享信息,这便使信息共享形成良性循环,在为优质企业提供资金援助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不良企业的恶意骗贷行为,消除危害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恶意行为。[4]
(二)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信息公开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区块链技术还具备信息安全的优势。信息安全主要体现在任何信息的公布和修改都需要用户集体参与,并不能因个人主观意愿而随意公布或修改信息。区块链技术灵活应用密码学原理,只有当超过半数以上的用户同意信息修改,此时信息才可以被修改,这意味着信息一旦被共享,那么被恶意篡改的可能性将会有效降低,使信息安全得以充分保障。任何恶意行为将在信息公开、安全的环境下不复存在,这将避免金融机构因遭受信息造假而蒙受损失。此外,优质的农户和农企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主动公布自身的营运状况,以便金融机构可以主动挖掘扶持客户,在保障金融机构资产安全的同时,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助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三)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规避“合谋”行为
过去,许多农企或农户会伙同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开展损害机构利益的行为,而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信息可追溯优势能够有效规避这种恶意的“合谋”行为,尽最大可能保障金融机构的权益。假设农企或农户想要利用区块链技术继续开展“合谋”行为,他们需要征得半数以上用户的同意,这无疑会增加合谋成本,甚至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此外,信息可追溯意味着农企或农户即使有机会擅改信息,也可以根据信息变动情况追踪溯源,查出损害金融机构权益的合谋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可追溯优势也为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使用户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金融便利。[5]
(四)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区块链技术具备智能合约功能,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农户或农企提供远程服务,既简化了烦琐的工作流程,还降低了成本及费用,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现阶段,只有少数地区的金融机构会选择将营业网点设置在农村地区。一方面,相比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服务对象规模较小,成本收益不对等;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地处相对偏远,难以被上级金融机构有效监管,所以金融机构通常不愿将营业网点设置在农村地区,而区块链技术的存在则为开拓农村金融业务市场、扩大服务对象范围、降低金融服务费用提供了可能,所以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6]
鉴于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服务升级的优势,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期尽快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升级。
(一)落实区块链技术与农村金融服务的融合
区块链技术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与农村金融服务的融合过程必然是渐近的过程,但为发挥新技术价值,金融机构应加快落实区块链技术与农村金融服务的融合。首先,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员工普及区块链技术的理论、优势,让员工对该技术有充分的了解,真正认可技术变革为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快培养“区块链+农村金融”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掌握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能力,更要熟悉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内容,以便使技术效应尽快凸显价值;
最后,金融机构应向农户和农企宣传“区块链+农村金融”的服务模式,让服务对象逐渐认可该模式。若区块链技术无法与农村金融服务实现充分融合,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则难以凸显,农村金融效率同样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时代需要健全、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有效支撑,但当前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滞后,这将严重影响信息技术发挥价值。无论是“区块链+农村金融”的服务新模式还是“区块链+农村电商”等其他运营模式,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设施,因此政府需要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为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服务升级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设施。政府主要通过扩大投资力度的方式来修建信息基础设施,为健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保障。当然,政府还应鼓励有能力的村委会联合农户和农企自发承担修建信息基础设施的费用,进而使这些农村尽早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三)普及互联网和金融知识,提高守信意识
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是农民,但现阶段农民对互联网和金融知识的掌握相对欠缺,这便导致信息技术服务效率普遍滞后且农民的守信意识相对匮乏。“区块链+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的推广将实现用户信息的共享、公开和透明,这意味着农民信用信息缺失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此时,若农民还以先前的认知水平对待金融服务,很容易被列为“不良用户”,因此普及互联网和金融知识至关重要,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守信意识的重要性,及时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金融素养。为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服务升级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农村金融研究(2021年5期)2021-09-15《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农村金融研究(2021年12期)2021-03-14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