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
摘要:获得感不仅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是否成功的有力武器,更是检验思政课成效的根本标准。提升青年大学生对于思政课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增强青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有助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推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
三全育人;
青年大学生;
思政教育;
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C961;
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8-0009-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路径探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红绿蓝思政育人品牌建设为例”(编号:2023 DJSZ32)
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求真务实的鲜明特点。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获得感”的概念,并强调要充分展示改革方案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好处[1]。这一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主义唯物史观“人民主体论”的再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经验证明,也是他近年来反复强调的执政理念。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及“获得感”一词。这个词蕴含了三个维度的意蕴:首先,“获得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其次,它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
再次,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2]。与其他形式的获得感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独特的风格,其获得过程具有互依性,获得方法具有回溯性,获得结果具有共享性。本文对“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路径进行探讨。
一、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意义
“获得感”目前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评价准则,不仅能推动高校改革,而且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思政课,可以提升青年大学生对教育的获得感,进一步贯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三全育人”的要求,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具体和明确[3]。青年大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思政课超越学科知识的范畴,回归到生活实践中。思政课不仅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满足感和获得感,还要注重学生物质和参与层面的获得感。这就意味着思政课需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需求和期待,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实际收获和参与感。这种获得感的多元化,在进一步明确了“获得后的获得感”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通过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对社会和国家的认知与理解。当前的高校思政课在关注大学生获得感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因此,研究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可以为高校改进思政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是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主观体验和实际获得。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在于教师要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确保他们从思政课中获得实质性的精神和物质利益。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人生的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照他们的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收获和成长。这种关注学生需求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主观体验,可以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感受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育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这种关注学生主观体验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思政课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从思政课中真正获得有力量、有益处的精神利益,并能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成就。通过研究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获得情况,评估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获得感是拓宽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内在动力
获得感作为拓宽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内在动力,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宗旨,并为“三全育人”的理念服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高校对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且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其中,专题教学法的广泛应用是一项积极的尝试。专题教学法更注重针对学生关注点的设计,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这种教学方法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应对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除此之外,翻转课堂、行走课堂、实践课堂、主题活动等教学方法的流行,也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而且有助于将抽象的思政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基于学生获得感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是一个新的视角和逻辑,这种改革不仅关注教学内容本身,更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学生体验的提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思政课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教学效果,推动思政课教学不断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二、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特征
1.群体包容性
群体包容性是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特征,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代社会,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分歧。因此,为培养具有开放、包容、批判性思维的大学生,高校思政课必须注重群体包容性[4]。(1)高校思政课应关注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2)高校思政课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大学生。(3)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思想政治理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4)高校思政课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5)高校思政课应该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增强他们的思政课获得感。
2.主观感受性
思政课获得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学生对思政课在心理、情感、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感受程度或满足程度,是知情意综合作用的结果[5]。综合来看,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1)认知感受性。大学生在接受思政课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认知效果会产生相应的感受。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感受性。一些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还有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2)情感体验性。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会有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包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认同感、满足感等,如果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感到枯燥无味,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很难产生获得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有获得感。(3)价值认同性。大学生在接受思政课的过程中,会对课程内容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有所认同或排斥。如果学生不认同思政课所传授的价值观念,那么他们很难从中获得感。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并引导其在思考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个体差异性。每个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包括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等因素,会对其获得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和获得感。
3.结果沉潜性
思政课获得感不仅体现在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课程内容的运用和实践中。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在接受思政课教育后,获得的结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和积累才能逐渐显现出来。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大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2)思政课能够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3)思政课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4)思政课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
1.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则是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有效路径之一。(1)注重情感渲染。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情感渲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通过情感的感染力和话语的亲和力,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6]。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影视作品、音乐、图片等方式来呈现思政课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感官需求。(2)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型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感受到思政课的实际意义。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情景再现、小组沟通讨论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找到情感共鸣,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培育。教师可以通过讨论、问答等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直播、在线讨论、微信群等,扩大课堂教学效果的覆盖范围,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大学生思政课的实践性很重要,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社会,深刻认识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除此之外,实践活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2.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当前“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对于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至关重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必要的。(1)利用网络平台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借助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SPOC(专用小班在线课程)等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政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时间和学习节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交流,从而增强自身的认知和理解。(3)利用多媒体资源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课程内容,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思政课程内容,提升获得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3.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1)加强教师培训与学习。高校可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学习交流会议等活动,为思政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最新的思政理论研究成果、教学方法和教材更新等方面。通过培训,教师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高校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社区服务等活动,让他们深入实践中去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政课程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3)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高校可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包括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和反馈。通过评价机制,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高校还应及时给予教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合作平台。高校可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合作。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如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等),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水平。
四、结语
总之,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除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高校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而形成“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作为大学生,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服务、志愿者活动等,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高校,应注重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满意度、参与度、获得感等方面纳入评价标准中,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黄燕.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45-48.
[2]严涛,朱红.“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2023,(19):29-32.
[3]盛亚东.“大思政课”理念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2):91-93.
[4]贾昌路,谭刚,郭亚萍,居来提·司马义,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马健斌,赵航,刘娜.“三全育人”格局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3,9(18):1-7.
[5]陈秋平,蔡金铭.“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1(03):104-108.
[6]彭立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2):78-80.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nhancing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Liu Yue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Sense of achievement is not only a powerful weapon to test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ut also a fundamental standard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nhancing the sense of acqui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mo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talents. Enhancing the sense of acqui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mo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ing the sense of gai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help them answer questions, guide them in life planning,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and assist them in mastering the first button of life, continuously growing and becoming talented.
Key words:
universitie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nse of achie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