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宁合剂治疗急性单侧前庭病临床观察*

时间:2024-09-13 08:54:01 来源:网友投稿

张若怡 姜 文 王丹丹 倪红辉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急性单侧前庭病(AUVP)以往也称前庭神经炎(VN)[1],是指前庭神经的炎性病变,多为单侧急性起病,常表现为剧烈的眩晕发作,是一种急性外周前庭综合征。循证医学证据[1]表明AUVP 是眩晕/头晕的第6大常见原因,也是仅次于BPPV、梅尼埃病的第三大外周前庭常见疾病。病毒感染、劳累、精神紧张等为本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发病年龄高峰在40~50 岁,男女相仿,与季节关系不密切。目前西医对于急性单侧前庭病的治疗以激素为主,短期应用前庭抑制剂,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提高前庭中枢代偿能力。急性单侧前庭病在中医学属“眩晕病”范畴,临床又以风痰上扰证多见。晕宁合剂是我院院内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生牡蛎、泽泻、茯苓、姜半夏、车前子、天麻、炒白术、怀牛膝、橘红等,具有平肝化痰、理气行水的功能,临床治疗眩晕病具有很好的疗效。笔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将晕宁合剂联合泼尼松治疗AUVP。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照《急性单侧前庭病/前庭神经炎: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和《实用中医内科学》[3]中眩晕病风痰上扰证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单侧前庭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年龄18~80岁;
辨证为风痰上扰证。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中枢性眩晕者;
其他疾病导致平衡障碍者;
有严重基础疾病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2 年11 月至2023 年10 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AUVP 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男性31 例,女性29例;
年龄25~74 岁,平均(52.17±13.50)岁。对照组60例,男性27 例,女性33 例;
年龄32~75 岁,平均(51.98±10.1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均完成前庭功能评估(v-HIT)、量表填写及基本信息采集。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07,规格40 mg/瓶)入液缓慢滴注,>1 h 完成,每日1 次,每次40 mg,连续7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晕宁合剂(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0163),主要成分:生牡蛎30 g,泽泻20 g,茯苓12 g,姜半夏10 g,车前子12 g,天麻6 g,炒白术10 g,怀牛膝10 g,橘红5 g。服用方法:早中晚各1 次,每次20 mL,饭后服用,连续口服14 d。两组患者其余治疗均相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完成前庭功能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1)眩晕程度评价标准:采用DHI 和VAS量表评分,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得分高则代表患者平衡障碍程度高。2)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应用视频头脉冲眼震电图仪(丹麦尔听美NATUS)记录前庭眼反射(VOR)增益值及不对称值,包括水平半规管(HSC)、前半规管(ASC)和后半规管(PSC)。增益值<0.7,不对称值>0.3 视为异常[1],并记录扫视波。3)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4)中医症状评分:对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舌苔白腻、脉弦滑等病证进行评分[4]。

1.5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指数好转≥70%。有效:症状指数好转≥30%,<70%。无效:症状指数好转<30%[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DH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7 d 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下同。

组 别治疗组(n=60)对照组(n=60)VAS评分7.22±1.86 5.15±1.41*△3.65±1.27*△1.20±0.92*7.18±1.84 5.91±1.61*4.12±1.21*1.45±0.6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DHI评分59.33±21.74 49.37±13.56*△29.38±11.45*△8.91±7.39*61.12±19.56 55.24±14.67*38.48±16.23*9.71±10.89*

2.3 两组治疗前后vHIT 增益值、不对称值比较 见表3。治疗后3、7、14 d VOR 增益值、不对称值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 d 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OR增益值、不对称值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OR增益值、不对称值比较(±s)

组 别治疗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增益值59.33±21.74 49.37±13.56*29.38±11.45*△8.91±7.39*△60.12±19.56 55.24±14.67*38.48±16.23*9.71±10.89*不对称值0.81±1.21 0.75±1.63*0.33±1.58*△0.11±0.32*△0.79±1.32 0.74±1.51*0.58±2.01*0.36±1.77*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见表4。治疗后3、7、14 d,两组TNF-α、IL-6、hs-CRP、NLR、PLR 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后7、1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7 d 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TNF-α(ng/mL)4.53±2.98 4.41±2.45 1.59±1.23*△0.98±0.65*4.76±1.94 4.55±2.31 3.82±2.74*1.75±0.97*IL-6(pg/mL)30.77±0.99 28.53±1.87 14.32±1.08*△8.53±0.77*31.42±1.06 29.73±0.54 22.77±1.84*9.70±0.93*hs-CRP(mg/L)11.03±1.87 10.02±1.63 5.41±2.47*△1.21±0.86*10.97±1.52 9.98±1.24 7.38±1.92*1.65±0.79*NLR 2.53±0.27 2.37±0.66 1.58±0.14*△1.36±0.28*2.51±0.57 2.45±0.39 2.10±0.53*1.52±0.34*PLR 124.88±4.53 120.77±5.38 114.22±3.41*△105.07±8.99*123.54±5.13 121.06±2.47 116.29±4.83*107.49±4.23*

2.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5。在治疗后3、7、14 d 两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在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头晕目眩2.55±0.24 2.33±0.14*△1.91±0.13*△0.92±0.12*△2.58±0.25 2.34±0.37*2.17±0.21*1.34±0.33*视物旋转2.60±0.21 2.19±0.28*△1.79±0.29*△0.93±0.42*△2.59±0.19 2.31±0.43*2.12±0.31*1.48±0.37*恶心呕吐2.56±0.19 2.09±0.29*△1.77±0.32*△0.85±0.38*△2.54±0.17 2.31±0.22*2.01±0.18*1.21±0.57*眼球震颤2.72±0.29 2.39±0.39*△1.99±0.25*△1.01±0.37*△2.70±0.31 2.43±0.18*2.25±0.36*1.54±0.21*舌苔白腻2.56±0.26 2.10±0.20*△1.67±0.22*△0.76±0.32*△2.48±0.21 2.25±0.25*2.03±0.32*1.10±0.43*

AUVP 发病以前庭上神经受累多见,单纯累及前庭下神经者少见,可能源于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的解剖差异[6]。对于AUVP 的病理机制,目前较广泛接受的是病毒感染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和前庭微循环障碍学说。急性单侧前庭病的核心临床症状为眩晕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及不稳感,症状在起病数小时内逐渐加重,1 d 达峰,通常不伴有耳鸣及听力下降等听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耳闷胀感。以往认为AUVP可以痊愈,再发率低,近年来临床观察到复发以及并发/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患者较常见,真实复发率可能被低估。

近年来AUVP/VN 的发病率及慢性化程度均较前明显上升,有相当数量的患者长期处于前庭失代偿状态,不能完全恢复,可能与AUVP 的诊断治疗缺乏规范有关。此类患者AUVP 急性期过后易残留头晕症状,多描述为晕沉感、不清晰感、头昏等,并且易因残留头昏症状持续时间长、改善不明显进而引起焦虑状态或抑郁状态,从而加重躯体异常感觉,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7]功能性眩晕综合征(AUVP 后残留头晕)通过脑连接模式和GMV 变化等可能机制,表现出与焦虑症类似的典型症状。有学者[8]认为长时间、严重的眩晕症状可能通过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与臂旁核、蓝斑核组成的神经回路促进抑郁情绪的产生加重。因此,早期识别并干预影响AUVP/VN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至关重要[9]。

AUVP/VN 早期是存在免疫炎症反应的,外周血炎性因子增高,所以激素治疗是有效的。甲泼尼龙在药物结构上具有较强亲脂性,二琥珀酸钠基团的电活性低,理论上更能穿过血迷路屏障以及脂质屏障[10]。甲泼尼龙是中效糖皮质激素药物,半衰期较短,体内蓄积程度相对较低,较地塞米松副作用相对轻,引起睡眠障碍的副作用相对少,对于合并有情绪障碍的AUVP 患者具有优势。本研究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TNF-α、IL-6、hs-CRP、NLR、PLR 较治疗前均下降,说明甲泼尼龙对于降低AUVP 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疗效显著。

AUVP 属中医学“眩晕病”“眩冒”“耳眩晕”“头眩”等范畴,表现为猝发眩晕、天旋地转、如坐舟车、心下闷瞀、呕吐碍胃等。历代医家归纳“眩晕病”病因病机无外乎风、火、痰、瘀、虚,更有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之论,但急性单侧前庭病起病急骤,症状又重,非虚风之徐渐之证,反有“卒眩”之状。上述病机中以“风”起病最快,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首要考虑“风”的因素。急性单侧前庭病患者多因劳累、精神紧张、体质虚弱时遇气温变化诱发,病机考虑为外风引动内风致病[11]。外风为天地之气鼓动,内风乃体内阳气之变动,外感风邪结合内动之肝风,使得外风有所依附,内风有所相助[12]。急性单侧前庭病的病机除了风以外还应有“痰”,因其有缠绵难愈、呕吐痰涎兼情志不舒的特点。怪病多由痰作祟,论痰不离脾,旧有伏痰素体多脾虚。肝风内动、肝气不疏,气机凝滞,气不行则津液难以四布,聚而成新痰(湿),与伏痰相合,随风窜行头目清窍,形成风痰上扰之证。晕宁合剂具有平肝化痰、理气行水的功能,方中天麻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生牡蛎重镇安神、敛阴潜阳;
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泽泻利水渗湿、清泻肾火;
车前子渗湿祛痰;
怀牛膝渗湿利尿、引血下行。全方兼顾祛风与祛痰,横行散结,直行下降,以天麻、生牡蛎合用为熄风君药,姜半夏、炒白术为燥湿化痰臣药,茯苓、泽泻、车前子为渗湿利水佐药,橘红、怀牛膝为引经行气入血使药。现代药理学研究[15]发现,天麻素和天麻苷元能够分别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 和TNF-α 的表达[13],此外天麻还能起到保护血管的基础张力和舒张功能的作用[14]。动物实验发现,牡蛎糖胺聚糖能显著降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其存活时间,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病毒学研究也发现HSV-1 与急性单侧前庭病发病存在关联[15]。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能够显著下调IL-6 和TNF-α 等炎症因子mRNA 的表达[16]。车前子多糖也能降低TNF-α含量,减轻炎症形成[17]。因此本研究中治疗组的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下降更显著。

综上所述,相对于单纯使用甲泼尼龙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加用纯中药晕宁合剂治疗急性单侧前庭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残留头晕症状,促进患者前庭功能代偿及修复,改善长期预后,为AUVP 的诊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前庭单侧病机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基层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7-22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20年2期)2020-11-16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6期)2016-01-14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11期)2015-06-10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5期)2015-06-10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1期)2014-08-08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气虚发热病机探析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推荐访问:前庭 合剂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