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成长的语文真实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4-09-15 10:18:01 来源:网友投稿

陈培娟

【摘   要】知识学习要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语文学习活动时,应关注真实性,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他们真实的学习需求,以核心素养提升为旨归,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反思中成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活动;
真实性学习;
真实生活;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指出:“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1]14这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突破传统束缚,通过与学生成长紧密结合的真实性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一、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促进真探究

在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最终进行实践应用。教师可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其搭建理解知识的桥梁;
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强调具身体验来加深学生的认知,使学习生动又深刻。如此循序渐进,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还为他们未来面对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融合日常生活为起点

诚如陶行知所言,教育应当根植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他们的成长轨迹相结合。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其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引导学生体会课题、词语、场景和表达方式带来的新鲜感之后,可以设计以下学习活动。

1.自主探知。

(1)记录一天的校园生活,特别关注那些让人感到新奇或有趣的人、事、物。可以记录下在教室、操场、图书馆等不同场所的所见所闻。

(2)找出自己学校与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组分享。

(1)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分享两所学校的异同。

(2)运用新鲜的词汇和句式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

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以实施情境模拟为动力

“情境模拟”是打开认知与体验之门的神奇钥匙,能够显著提升学习的沉浸感与互动性。在精心构建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被巧妙激发,学习热情亦随之高涨。如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的“危机事件大回放”活动中,学生扮演水手或孩子,向船长叙述惊险一幕是如何发生的;
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的“走近人物悟心境”活动中,学生化身为贝多芬,通过阅读文本绘制自己的心理变化曲线。这些情境模拟活动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以深化具身体验为指引

教育家杜威强调,教学应以儿童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从而激发他们在现有知识体系上形成新的理解。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应巧妙创造机会,设计促进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为例,可以策划互动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口头语言进行表达,深刻领悟文本的内涵。

1.发现新鲜的视角:比较本课课题与其他课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

2.体验新鲜的感觉:边读边圈画感到新奇的词句,并分享感受(可以从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谈一谈)。

3.交流新鲜的想法:模拟“答记者问”的场景,扮演小记者,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可以问“孙中山”“先生”或“同学”)。

4.赠送新鲜的智慧:向同学介绍与提问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运用。通过具身体验,学生得以在知识与个人生活经验之间架设起桥梁。这种学习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记忆转化为具体的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行动。

二、以学生学习需求为核心,促进真实践

活动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至关重要。可以从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将抽象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跨学科学习实践,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他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可以倡导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丰富学生的互动体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此,通过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以真实问题探究为基础

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面对现实挑战的能力。因此,学习活动须根植于真实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为例,这是统编教材中的首篇习作,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教师设计了“看谁猜得准”“看谁说得好”“看谁写得像”三个递进的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习作成为他们的自发需求。在“看谁猜得准”活动中,学生通过模糊的外貌描写,猜测描述的是班上哪名同学。由于特征不明显,学生难以得出答案。教师由此引出第一个真实问题——如何写出人物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中的范例,学习抓住特征来描述人物外貌。随后,出现第二个真实问题——面对外貌相似的同学,如班上的双胞胎,如何介绍其独特性?鼓励学生从性格、喜好等多个角度进行区分,通过具体例子展现人物内在特点,并尝试运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以多维知识关联为枢纽

在真实性学习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整合学习内容、情境和资源等多元要素,设计既开放又综合的实践活动。活动应强化纵向知识联系,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并进行横向知识拓展,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性。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贯穿整个单元。《牛和鹅》让学生直观了解批注的多样性;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引导学生尝试批注;
《陀螺》则进一步巩固批注方法,以此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时,可以设计递进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牛和鹅》

1.读一读课文的五处示范批注,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给文章批注的。

2.除了课文中的批注角度,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作批注?

3.面对相同的内容,你会进行不同的批注吗?挑一处学作批注。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2)挑一个不理解之处,结合课文试着找出能解答疑问的内容,进行二次批注。

2.小组交流、释疑。

◇ 《陀螺》

1.自主学习,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小提示:特别关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哦!

2.组内交流后自主完善批注。

(1)从多个角度补充、修改自己的批注。

(2)围绕批注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总情境——探访耒阳市纸博物馆,争当志愿讲解员。首先,引导学生在“参观‘纸的历史展厅”的子情境中,通过时间轴了解纸的发明历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理解纸的改进过程。其次,引导学生在“参观‘纸在耒阳展厅”的子情境中,了解蔡伦造纸的全过程,并能借助图式支架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造纸流程。最后,引导学生在“参观‘纸在他乡展厅”的子情境中,探索纸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历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小活动: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造纸术的传播路线;
观看纪录片《纸的故事》中的片段,感受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说一说造纸术的重要性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巨大影响。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环境中,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以多样合作学习为支撑

真实的语文学习活动强调互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协作。活动中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安排自主探知、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和评价探求等环节。活动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明确的目标、相应的指导和时间保障,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天窗》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1.自主探知。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

①思考并圈画:在什么情境下,小小的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填写思维导图(如图1)。

③默读第5、第7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在表达形式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2)有感情地朗读第4~7自然段,读出孩子们心情的变化和想象的世界。

2.针对自主探知的内容,组内质疑和探究。

3.全班交流探讨。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带着已有知识和疑问参与讨论。形成共识后,全班交流可提升讨论的质量,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在此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不仅是策划者和引导者,还是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由探索,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三、以语文素养提升为旨归,促进真成长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教学的目标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通过活动设计,将学生置于充满挑战的真实语用场景中,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以拓展思维深度为主线

在核心素养引领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真实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展开探索与互动,从而获得真实体验并进而形成高阶思维技能”[2]。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为例,可以设计以下学习活动。

◇ 体会人物之不凡

1.自主探知。自由读课文第7~23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

(1)用“    ”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在句子旁简单写写批注。

(2)思考:其他党员和老支书发生言语冲突后,为什么“竟没人再喊”?

2. 针对自主探知的内容,组内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探讨。

◇ 领悟结尾之高妙

1.默读课文,思考: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探讨。

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提升在决策评判、反思改进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成长。

(二)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3]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个性化表达。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师结合语文要素,设计了“我为小蟋蟀代言”的学习活动(如图2),让学生通过标注和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实现“语文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语文化”。

(三)以激发创新意识为主导

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应当激励学生勇于探究,自信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在《跳水》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辩一辩船长的紧急救援方式好不好;
在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除了用石子提高水位,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健全评价体系为保障,促进真反思

评价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还是激励学生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机制。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持续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全程性评价助力学习

评价应当渗透在学习的每个阶段,辅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整策略。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创设“名人读书故事”的学习情境,围绕语文要素,设定清晰的评价标准——准确、简洁、全面。随后,所有围绕信息梳理展开的学习活动都在这一评价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如此,使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 提取信息,梳理读书经历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

3.组内交流完善。

4.填一填:选择一种梳理方式填写在任务单上。

评价标准:准确、简洁、全面。

◇ 整合提炼,梳理好书标准

1.用“         ”画一画冰心奶奶对所读书目的感受或评价。

2.用一两个关键词提炼好书标准,继续填写在任务单上。

评价标准:准确、简洁、全面。

从学习起始就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调整,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效提升学习主动性和成效。

(二)以多角色评价促进发展

《课程方案》指出,应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加强对话交流,增强评价双方自我总结、反思、改进的意识和能力。[1]15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互动性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仍以《忆读书》为例,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深化对学习目标的理解,积极反思自己梳理文本时运用的学习策略和梳理成果,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提升空间,从而探索新的自我提升途径。教师的点评则提供了指引,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应对后续挑战的信心。

(三)以多维度评价实现优化

在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潮中,多维度评价逐渐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策略。它关注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沟通技巧和思维能力等,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精准的指导和支持,助力学生的成长。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和三年级上册《名字里的故事》为例,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对知识内容理解程度的考查,而是涉及多个维度。

◇《花钟》

根据所给资料包,组内先摆一摆花钟,再仿照课文中描写鲜花开放的语句,尝试进行播报。

播报员星级评价标准如表1。

◇《名字里的故事》

讲一讲自己名字的故事。

讲故事星级评价标准如表2。

设计和实施真实性学习活动不仅唤醒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还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在充满活力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亲身体验、全情投入、深入探究、积极实践、认真评价,让语文素养之花悄然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素云.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真实性学习单元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3(5):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核心素养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年12期)2017-01-03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1期)2016-11-14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1+1”微群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向着“人”的方向迈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指向 语文 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