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送?许占权
【摘 要】教学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必然追求。教师教学成长有六条路径,即熟悉教学规范,探索教学方法,磨炼教学技巧,锤炼教学艺术,提炼教学主张,形成教学思想,通过知识育人、方法育人、技巧育人、生活育人、理念育人和思想育人,从而达到站稳课堂、胜任课堂、驾驭课堂、娴熟课堂、引领课堂和享受课堂的不同境界。
【关键词】教学成长 路径 课堂 育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师教学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是其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必然追求。教学成长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反思和行动研究,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实现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大体上,教师教学成长过程有六条路径:熟悉教学规范、探索教学方法、磨炼教学技巧、锤炼教学艺术、提炼教学主张、形成教学思想。
一、熟悉教学规范
教学规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涵盖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教学规范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将教师教学成长比作攀登高峰,那么熟悉教学规范便是这攀登之旅的起点,即教师职业生涯的基石。所以,教师教学成长要从熟悉教学规范这条路径开始。
熟悉教学规范,不仅有利于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使教学过程严谨而有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是新教师了解教学流程、开展教学和站稳课堂的前提,还有助于新教师今后胜任教学示范的专业引领工作。这就意味着,教师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就应走好熟悉教学规范之路,夯实知识育人之基,才能更好地为后续教学和专业发展赋能。
新教师如何较快地熟悉教学规范?新教师应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相关教育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新教师要主动研读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制订的有关教学规范的文件和管理制度,熟悉本地、本校教学的有关规定和规则,积极主动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这是熟悉教学规范的便捷途径。
二、探索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标、教授教学内容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教与学的合作性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被誉为“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教学手段”[1-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和优势,而优秀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收获成长。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路径上,要讲求适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探索教学方法在这里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的过程,旨在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探索教学方法是教师胜任课堂、实现方法育人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
教师如何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教学方法及其基本流程,并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习惯,灵活采取适宜的方式和手段开展课堂教学,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都得到优化,从而呈现逻辑清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景象[3]。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兴趣点、认知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再次,教师要勇于实践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要有勇于尝试的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范围的实验,观察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从整体上说,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对象需要的教学方法不同,所以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有“变”的思维。就事实性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采用讲授法“告诉”学生有关事实,只要学生自身理解记忆了,这类内容就如食材中的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一样进入人体细胞,参与细胞中的生命活动[4]。如果是策略性内容或价值性内容,则需要学生具身经历、体验和认同,方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效能。
三、磨炼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和提升的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互动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且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实践表明,倘若教师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那么就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
而好的教学技巧则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技巧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法宝”,是教师实现技巧育人的保障。教学技巧的磨炼不仅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表现,而且是教学艺术化的前提和提炼教学主张的基础。这表明磨炼教学技巧也是教师教学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如何磨炼教学技巧?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专业知识是教学技巧的基础,只有理解透彻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教师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巧妙设计教学难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观察力是教学技巧的“眼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微妙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思维是教学技巧的“大脑”。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例,将复杂的过程简化为清晰的步骤,使教学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实践经验是教学技巧的“催化剂”。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梳理行之有效的做法。其次,教师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持续学习的行动。教学技巧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和沉淀。教师要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主动迎接每一次的教学挑战和机遇,以积极的行动应对教学中的困难和挫折。同时,教师应通过积极参加专业培训、阅读教育类书籍、观摩名师课堂等方式,不断汲取养分和养料,为自己的教学技巧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最后,教师要注重反思和总结。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教师要及时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技巧。
四、锤炼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不仅是教学技巧的升华,而且是教师个性、情感、智慧和创造力的综合体现,还是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反思和感悟形成的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高级表现,也是教学名师的成长之要。锤炼教学艺术实质上就是追求教学艺术化,通过生活育人,进入课堂娴熟之境。艺术化教学在教学语言上,亲切而亲近,悦耳而悦心,如诗又如画;
在教学活动上,匠心运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在问题解惑上,举重若轻,巧方妙法,深入浅出;
在思想交流上,平等对话,情思相融,求同存异;
在教学反馈上,点灯亮心,扬善育善,正能赋能[5]。这样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对课堂要非常娴熟,不仅能做到熟能生巧,而且做到巧中见慧。
教师如何锤炼教学艺术?教师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厚的专业素养是教学艺术之基,广博的知识视野是教学艺术之翼,而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之魂。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学科教学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形成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乃至打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诚然,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创新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在锤炼教学艺术的路径上,教师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敢于突破固定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使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同时,生活是教学艺术的源泉,教师要立足生活,向生活要素材,向生活要创意,并通过艺术化的方式组织教学,从而实现生活育人。此外,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语言艺术是互动的“润滑剂”,所以,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教学表达既准确、精练,又生动、有趣,从而使教学闪耀科学、人文和艺术相互交融的光辉。
五、提炼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是教师关于教学的主见,反映教师对教学的独到见解和自觉追求,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特点,是教师在不断深化教学认识、升华教学体验、优化教学效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教学理解与表达[6]。它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教师教学成熟、引领课堂和成为教学专家的标志,也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是名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重要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即使著作等身,荣誉无数,如果缺乏自己的教学主张,从专业上讲,他依然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门外汉”[7]。教师要成长为真正的教学名师或教学专家,就需要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提炼教学主张本质上是教师给自己的学科教学下定义,这个定义是教师对教学形成的一种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理性的确信且真正践行的主张,表明的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理解、一种解读、一种观点、一种追求、一种信仰[8]。提炼教学主张的过程既是对教学规律探寻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学获得深刻理解、切身体验和独特认识的过程。
教学主张的提炼,不仅需要教学实践的支持,而且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撑。因为教学主张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共生体”。没有前者,教学主张就立不住、站不稳;
没有后者,教学主张就坐不下、走不起,别人用不了。只有做到理实结合(乃至理实融合),才能避免陷入“空想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泥潭,体现可迁移性、可借鉴性,从而生发活力和生命力。
除了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外,教师提炼教学主张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敏锐的教学洞察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因为深厚的教育素养是提炼教学主张的基础,教师需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尤其是学生成长规律;
敏锐的教学洞察是提炼教学主张的关键,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中发现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提炼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主张;
独立的思考能力是提炼教学主张的保障,教师需要通过深入而系统的思考,方能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教学主张。
六、形成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对教学主张的不断深化、拓展和凝练,形成的对教学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程度,是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的一种倾向性教学意识,具有实践性、概括性和系统性等特点[9]。它是教师教学主张的升华,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形成教学思想是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
在教师的教学成长中,教学思想的形成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试验和总结,同时还需要教师对教育理论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且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思想。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艰难和充满挑战的事,没有长期的从教经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难以抵达的,甚至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难以做到。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倡导教育家办学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更要大力鼓励、支持和帮助广大教师发展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每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坚持主动成长,遵循成长规律和路径,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成长,并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对教育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二是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开展教学研究,提炼教学成果,撰写成教学论文发表,甚至出版教学著作。三是坚持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丰盈自己的教学思想。这需要教师具备强大的学习力和实践力,能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中,从而使形成的教学思想更具时代性、前瞻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教学方法:概念的诠释[J].教育研究,2017,38(1):95-105.
[2] 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86.
[3] 李文送.新课标何以赋能学生成长[N].教育导报,2023-06-13(3).
[4] 李文送.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转化[J].教学与管理,2023(25):55-58.
[5] 李文送.好教学的生命脉象[J].中学生物教学,2021(19):1.
[6] 李如密.教师教学主张的特点、提炼与表达[J].江苏教育,2020(78):7-10.
[7] 余文森.教学主张:打开专业成长的“天眼”[J].人民教育,2015(3):17-21.
[8] 余文森,龙安邦.提炼教学主张:名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J].教育科学,2022,38(2):22-28.
[9] 陈洪义.教学思想的锚点定位与凝练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2):74-78.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湛江)基地项目、广东省李文送名教师工作室和广东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自我成长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DES1429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2.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育人课堂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嘻游课堂十几岁(2020年4期)2020-02-02嘻游课堂十几岁(2020年13期)2020-02-02“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