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教学视域下的单篇教学准备

时间:2024-09-15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张显仲

[摘 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横绝全唐”的美誉,却也招致很多诗评者的诟病。在任务群教学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单篇教学不可荒废,文本细读仍然需要关注和重视。文章从知人论世、韵律和情感关系多维解读的角度对《春江花月夜》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该诗的价值和模范性。

[关键词]任务群教学;
单篇教学;
《春江花月夜》;
多样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3-0007-03

任务群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面对和积极适应的。这种情况下,单篇教学在任务群教学中该居于什么地位,单篇教学该如何与任务群教学融合等,成了亟待教师解决的问题。诗歌鉴赏是教学难度较大的部分,如果能够在单篇诗歌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诗歌任务群教学,处理好“单”与“群”的关系,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这样做的前提是单篇诗歌教学能够有普遍的功能性。诗歌是由跳跃、省略、变序、变性的文字搭配而成的。“春江花月夜”不是张若虚独创,而张若虚却依靠这首《春江花月夜》名声大噪,这便吸引读者对其加以研究,从而破译出相关的密码。

一、知人论世索痕迹

张若虚的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神龙中,知章与……扬州张若虚……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若虚兖州兵曹……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一般而言,这样散而少的记录对解诗没有多大的帮助,只是从以上文字,可以约略了解张若虚生活在初唐,文词上有一定造诣,名声虽不如贺知章,却也名扬京城。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指出,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无论其是否为宫体诗,都比大多数宫体诗有质量,其为初唐摆脱齐梁浮艳的文风作出了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另外,我们常常认为“诗骨”陈子昂和“初唐四杰”是唐诗摆脱齐梁浮艳文风的有力推动者,但是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初唐四杰”的大多数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主要贡献在杂言诗和五言诗上,那么应该可以认为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的主要贡献在七言诗上,相当于对陈子昂和“初唐四杰”的贡献的补充。再者,从内容来看,这首《春江花月夜》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思考,涉及常见的思妇和游子形象,蕴含漂泊的感伤。这些也都为“盛唐气象”作了很好的铺垫。依此看来,处在初唐时期的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成为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过渡的标志,是符合诗史的一般发展规律的。

二、关注韵律观情变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很规范地呈现出四句一个韵脚的规律,而且四句中的第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自由,这样的韵律安排就像“网开一面”,有音乐的优美节奏,也有整齐对称的结构美。另外,该诗平仄韵脚基本是间隔出现而不完全是一平一仄的搭配,这样避免了单调,让文字在平仄的韵律中有摇曳之感。那么韵脚的变化与情感游移的关联自然是值得去研究的一个要点。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韵脚字分别是“平、生、明”,同属平声庚部。景色是开阔的,视角是邈远的,思绪是飘飞的,平声韵总体是缓慢悠长的,符合造境和入境的状态,营造天地在月色中阔远而唯美的画面。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甸、霰、见”,同属去声霰部。选取夜里特色之物霜以及花进一步描绘江月,经花甸的江水更见蜿蜒婀娜秀美,月洒花上似冰晶,白霜、白沙与月色融为一体。虽说还是在讲月色无处不在,但这月色是从身边之物上具体感知的,因而给了诗人更浓烈的审美享受。这里诗人的赞叹、惊喜溢于言表,用短促有力的仄声韵很合适。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尘、轮、人”,同属平声真部。面对江天一色的纯净,诗人将目光定位到夜空孤悬的明月,由此引发内心对人生和宇宙深沉的思考。使用平声韵代表着诗人的情绪由激动惊喜转为深沉,很是恰切。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已、似、水”,同属上声纸部。当深沉的思考孕育出“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见地时,诗人的思绪自然昂扬了起来,他意识到人也是永恒的。故这里使用仄声韵较为妥帖。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悠、愁、楼”,同属平声尤部。人与自然一样可以永恒,但现实中到处都是如一片白云漂泊的游子和难舍难离的分别。在这样的夜色中有多少如自己这般的游子在外漂泊,又有多少思念远人的思妇,情绪的感伤展露无遗。这里用悠长缓慢的平声韵是很恰当的。此四句与后面各句可看作总分关系。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回、台、来”,同属平声灰部。韵脚开始不再平仄间隔。此四句以思妇的视角描绘思念的浓重,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自是悠长缠绕的,而且既然是上四句的一个分说角度,情绪便应在前四句情绪的涵盖范围内,因而用平声韵是合理的。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闻、君、文”,同属平声文部。思妇的忧伤无边无际,她希望能通过月光把思念带给游子。传统的鸿雁和鱼龙无法传书,幸好还有月光。这样看来,思妇也不那么忧伤了,生发了一些盼望和期待。这四句传达的情感仍是忧伤的,但与前四句的有些许差别。这里仍是平声韵,情感还是那么饱满丰富,而韵味似乎更浓郁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花、家、斜”,同属平声麻部。诗人将视角转向自身,即游子。梦中春花凋零,与游子身份贴合,春已过半还未能归家,心中难免怅惘感伤,再加上面前的流水不断、月将落山,诗人心中更添黯淡。虽还是平声韵,但传达的愁思比前四句传达的似乎更浓重了一些。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四句韵脚字分别是“雾、路、树”,同属去声遇部。表述由前面的缓慢悠长转变为短促有力,这种转变代表着诗人情绪的明显变化,即诗人不再沉浸在无法归去的感伤里。但是月藏深雾,色调更加阴沉暗淡,这岂不是加重了伤感吗?这四句的前两句是即景传情,月其实还未落,伤感是承接了前四句的,而后两句却将这种落下去的情绪调动了起来。诗人在落寞中想到,普天下其实没有几个人能乘着这美妙的月色归家,同病相怜者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自己也不必沉溺在这感伤中,且这江月夜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自己的愁绪,颇有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味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诗人的情感随着诗句韵脚的变化而变化,有时甚至在同一韵脚的诗句中,诗人的情感都会产生流动。诗歌确实是跳跃、省略丰富的文学样式,但诗人的含蓄表达也定会遵循必要的情感逻辑,就像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说的,读者如果能透过诗人提供的文字和形象,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流转变化,那么解读起诗歌也许会更容易些。当然,这也给学生解读诗歌提供了一个参考,特别是格律诗,韵脚的转换还会涉及文字的变序和变性问题,知晓这些有利于更好地解读诗歌。

三、多样解读品境界

“春江花月夜”据说是陈后主所作,在张若虚之前隋炀帝作过两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二首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其二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这两首诗展现的是隋炀帝杨广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它们似乎并不涉及对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思考,由此看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成功之处在于触及了哲学思辨这一层面。

略举几句诗,一起感悟张若虚的诗句的哲学思辨性。

“皎皎空中孤月轮”使诗人由眼前所观展开想象和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这两句的常规解读是诗人面对无边纯净的江月自然生出对宇宙的时空源头的追问,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方式。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考方式,将“初”理解为“第一次”,这两句似乎就变成了有关“江月”的反问,即“无人是第一次在江边望见明月,‘江月也不是第一次这样照见江边的你我”,这样理解也是符合正常的情感逻辑的。这样的明月谁都不是第一次见,“江月”也不是第一次照见江边的游子,却能导引诗人追问并得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见解。人与自然都有永恒的一面,因而诗人的内心就振奋了起来,再基于这样的见解去观察和看待人世间的悲欢,感悟自然有所不同。可以说,诗人在后面抒发的情感是哀而不伤的。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扁舟子和明月楼上的思妇是专指,更是泛指,诗人由个人身份和境遇辐射到与自身情况类似的所有人,就像“何处春江无月明”把今夜各个地域都囊括进笔下的纯净天地一样。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壮阔景象的背后是诗人宽广的胸怀。

对“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做了这样的注解:“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暗示鸿雁不能传书。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暗示鱼儿不能传书。”这样解释并无不妥,只是如果能够换个思路,也许会有新奇的发现。鸿雁传书与鱼传尺素是传统的通信方式,但跟月光比起来效果还是差一些的,“愿逐月华流照君”已经很诗意了,既然“千里共婵娟”,又何必拘泥于传统的通信方式呢?这样虽然唯心了一些,但确实是诗意的、美好的。

可以将“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两句的情感视为“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的情感的叠加,可怜漂泊的游子春已过半还未归家,更可怜时光匆匆不等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再多想一点,漂泊的游子春已过半还未归家,今春江水流去,明春还是如此,月也如此,今宵月落,明晚自会再东升,时间周而复始,这样看来,虽然春已过半未曾归去,但总有能够归去之时。由此产生的那份欣慰和期待不也很美吗?

对诗句的多样化解读可以更好地完善对诗歌的理解。诗歌营造的意境需要读者认真去领悟。学生应在张若虚摇曳多姿的描述中进入诗歌美妙的意境,通过多样化的解读把握诗歌起伏有致的情感逻辑,在深思慎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在规范和传承中凸显了张若虚的个性表达,也为后世的相关创作提供了范本和参考。张若虚个人的胸怀和思想等也借由诗歌传递给了世人。这些都可以为学生阅读和赏鉴诗歌提供帮助。单篇教学的基础是文本细读。经文本细读后得出的一些结论会对单篇教学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任务群教学提供普遍性支撑。这样,文本细读的价值和意义就更为突出了。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玉书.佩文韵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

[2]  李金坤.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思想与艺术审美十论[J].语文学刊,2023(2):62-68.

[3]  张培阳.七言转韵律体格律教学示范: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例[J].参花(上),2017(10):89-90.

[4]  沈德康.研讨式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7(4):113-115.

[5]  肖仁宗.《春江花月夜》思辨之美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17):51-53.

[6]  徐志刚.诗词韵律[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获评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华人时刊(2022年23期)2022-05-10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11-19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中华诗词(2020年2期)2020-11-19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11-14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11-13春江花月夜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50期)2019-09-10《春江花月夜》税收征纳(2018年5期)2018-04-02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7年44期)2017-11-15春江花月夜中国音乐教育(2014年4期)2014-05-16把音乐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有感于《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国音乐教育(2014年4期)2014-05-16

推荐访问:视域 教学 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