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华锋
“名特优”教师即名师、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简称。为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07年,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搭建了“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从启动至今,武汉市“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已举办六届,90名小学“名特优”教师陆续在这一平台上同台竞技。从初步摸索到日臻成熟,武汉市“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推进区域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育高质量教师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的意义与价值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武汉市“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这一平台,链接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的关系,是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媒介。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开展的“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具有如下意义与价值。
关注主体,激活现场学习力。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认为,现场学习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他看来,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现场至少包括自我教学现场、他人教学现场(如各种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等)、日常教研现场(如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等)和各类讲座、培训现场四类。武汉市“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平台兼具以上四类现场的属性,既是名师、特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自我教学现场、一线教师观摩的他人教学现场,也是教师群体洞悉日常教研规律的现场,更是与专家对话的培训现场。每一场“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都是一次激活教师现场学习力的良好契机,往往会吸引很多一线教师现场观摩。2023年举办的武汉市第六届小学“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有12位“名特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全市15个区有近万名教师在线上观摩学习。
直面问题,增强教改行动力。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正式吹响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角。各学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伟大使命,需根据学科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新课标中出现了大量新概念,如大单元教学、学段衔接、跨学科学习、大概念、大观念、任务群、课程内容结构化等,这些概念的解读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转化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展开。“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在推进区域新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名师、特级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以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的方式同台竞技,对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听课教师在观摩“名特优”课堂呈现、聆听现场专家点评过程中,更容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反思、理解中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解,为后续的课堂改革播下行动的种子。
引领辐射,拓展平台影响力。每一名走上武汉市“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平台的教师都是一面旗帜。这些参与展示的教师将自我教学现场搬上了舞台,以新颖的教学设计、鲜活的教学情境、流畅的教学流程、智慧的现场生成、适切的教学氛围立体呈现一节课的实践样态,在与一线教师共享教育智慧的同时,也接受全体学科教师及专家的检验。教师在展示之前的反复研讨与打磨,是助力其全面梳理教学逻辑,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教育成果的过程。在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教师有很多,一些优秀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特级教师,一些特级教师成长为区域名师,这些教师慢慢汇入广大的一线教师队伍,成为各区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力军。他们以名师工作室或学习共同体的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学科强师,为打造区域“名特优”教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的改进路径
“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正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在迈向武汉市教育高质量的征途上,武汉市“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实证教研先行,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每每提及“名特优”教学展示,大家往往关注的是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的内容及现场呈现样态,却忽略了课堂教学展示前和展示后的教研活動。如此一来,教学展示往往会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经验轻成果的倾向,使活动背离平台建设的初衷,无法对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真正起到助推作用。当下,我们需要以实证教研为先导,开展“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使实证教研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此过程中,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展示前,教研员需指导一线教师进一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情,基于此开展教学预设。与此同时,教研员要指导教师研发和使用课堂观察量表,结合课堂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在展示活动结束后反馈调研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如此一来,活动展示者、观摩者和点评者都能全面立体地看见课堂、反思课堂,探寻优化之策,以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数字技术赋能,增强学习场景的交互性。因信息技术的加持,武汉市“名特优”教学展示由线下展示升级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会场规模不再是限制一线教师现场学习的重要因素。如2023年的“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吸引了上万名教师线上观摩。身处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打破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依托大数据、物联感知等技术,深度挖掘数字技术在教育方面的赋能点,在教育资源推送、教学精准施策、智慧作业及考评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发掘一批具有示范性、推广性的典型案例,提炼数字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系列策略。数字技术赋能,让“名特优”课堂教学场景中师生、生生、师师互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教学成果分享,激活教学经验的生长性。“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的过程也是这些教师教学成果分享的过程。如何开展跨学科学习?如何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开展?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两次理论学习或讲座就能达成的,需要教师基于现场观察、反思、感悟而获得。名师、特级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其实代表着一线教师中的三类群体。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每一类现场展示都弥足珍贵。未来,以“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为依托开展活动时,需结合三类群体的特质建立教学成果分层分享机制,使“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平台既是三类教师分享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又是一线教师向三类教师学习、交流的媒介。不同教师个体的教学经验不尽相同,同一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学经验也略有差异,正视差异是实现自主生长的开始。我们知道,教师教学经验的累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共享教学成果,以此打破教师个体间的经验屏障,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激活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实现同一教师不同阶段经验的迭代以及不同教师教学经验的共享共生。
小学“名特优”课堂教学展示是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探索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视角,探索武汉市教研转型的基本思路及发展路向。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教育的发展始终指向人的发展。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唯有关注教研主体——教师的发展需求,开创性地开展各种利于培育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不断地反思、体悟中累积、迭代,更多的“名特优”教师才有可能慢慢破土而出,茁壮生长。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中小学名师教学主张凝练及形成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3JB294)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名特优特级教师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城市勘测(2022年2期)2022-05-09“晋”级名特优,向功能农业要高质量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1年3期)2021-06-28特级教师批作文中学生天地(C版)(2021年4期)2021-04-22特级教师批作文中学生天地(C版)(2021年2期)2021-03-01“助力农民增收 惠及市民餐桌”——太原市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第六季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城市勘测(2019年3期)2019-07-09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主要途径与对策黑龙江水产(2017年4期)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