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

时间:2024-09-16 08:36:01 来源:网友投稿

杨 剑

伴随着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实施,由于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时可能面临着知识点记忆任务重、史料阅读和理解困难等问题。“高结构”设计是指充分体现教师的课程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彰显高端的、整体的、高要求的一种教学设计。“低结构”实施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充分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基于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考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历史课堂教学的“高结构”设计、“低结构”实施的路径。

1.立德树人,“高结构”设计的制高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历史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有着学科优势,这一优势可以通过“高结构”教学设计来实现。

“高结构”设计需要从高处着眼、大处立意,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课教学为例,本课包含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及“红军长征”三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确立了“中共的求道、寻路之旅”的教学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设计了求道、寻路之旅的四次转变,即“革命思想之变”“革命道路之变”“革命中心之变”“革命任务之变”。“四次转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历程。“四次转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爱党爱国、实事求是、不怕挫折等人生观、价值观。

2.服务教学,“高结构”设计的出发点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之一,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为实现“立德树人、引导教学”的目标,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提升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才能通过“高结构”设计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在笔者看来,教学设计要做到学情准、立意高、结构清。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教学为例,该课的重点内容“王安石变法”在教材中表述比较简略。笔者在教学设计时,一是准确了解学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初中历史中学习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为优化教学设计奠定了基础。二是将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立意确立为“承上启下的破立”,从历史阶段看,王安石变法上承庆历新政,下接北宋走向衰落;
从改革内容看,王安石变法“破立并举”,展现了锐意改革的精神。三是理清改革的内在结构,从背景上看,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内容上看,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一场全方位、多领域、立体性改革。

以此,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视角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和思考历史,才能让学生更精准地厘清某一阶段历史发展的脉络。

3.素养培养,“高结构”设计的目标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瞄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从多个维度思考素养培养和文本教学的结合点,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以期达到素养培养的目标。

以抗日战争史教学为例,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分别通过《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两课进行展现。在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笔者对本单元的学生素养养成目标进行了初步定位。在时空观念方面,要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长期性、阶段性和全局性,理解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日到全面抗日的历史进程。在史料实证方面,能够依据教材所提供的不同形式的史料,获取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信息,能够初步辨析史料、运用史料。在历史解释方面,能够对全面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东方主战场等历史概念进行精准解释,掌握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在家国情怀方面,在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作用的基础上,更加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1.自主思考,“低结构”实施之初阶路径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历史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并通过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的原则,理清工农武装割据实践的主要内容,笔者在教学时提供了两张图片:一是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的图片,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图片。

在提供图片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自主思考题:为了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实行这一土地政策,对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体现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时坚持哪些原则?

通过这两张图片设置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情,目的是引导学生认清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深远意义,认清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2.合作探究,“低结构”实施之中阶路径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延伸,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笔者在教学时提供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是从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及思想家评论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首要观点。

——《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材料二:对王安石评价最高者莫过于梁启超的《王安石传》,他说:“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王安石变法再评价》

笔者在提供材料的同时,还设置了问题情境。(1)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南宋和晚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的不同点,为什么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几百年来,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影响因素不仅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的复杂性,更取决于每个时代的实际需要。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要坚持唯物史观,要注重历史解释的客观性、阶级性、主导性;
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不可以脱离人物或事件所处的历史时代。

3.延伸学习,“低结构”实施之高阶路径

历史学习,需要打破课堂的边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去反思历史,解决实际问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抗日战争史”教学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口述史大赛”,参加寻访抗日遗迹、寻访抗日老人,围绕主题“爷爷奶奶眼中的抗日战争”,撰写口述史小论文。通过活动,不仅扩展了历史教育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有效加强了学生家国情怀的渗透。

在学生参加口述史比赛的基础上,笔者还组织了一次历史演讲会活动,演讲会的主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钥匙”。通过这一演讲比赛活动,不仅打破了课堂的边界,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始终把民族独立和富强作为己任,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赢得了民心。

猜你喜欢 变法王安石笔者 初夏即事作文小学高年级(2023年6期)2023-10-08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中华诗词(2021年2期)2021-12-31老师,别走……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年10期)2020-11-07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科学文化(英文)(2020年1期)2020-08-07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4期)2019-09-10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11期)2019-02-17王安石的坏习惯快乐语文(2018年15期)2018-06-05商鞅变法的是与非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推荐访问:结构 历史教学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