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祖国啊,我亲爱祖国教学设计9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2-12 12: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祖国啊,我亲爱祖国教学设计9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祖国啊,我亲爱祖国教学设计9篇(范文推荐)

教学重点 篇一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初中九年级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选教案 篇二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了解创作背景。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二)理清思路、理清诗歌内容与形式。

明确: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四个诗节 一节:写实、写历史

二节:写精神、写历史

三节:现在

四节:“我”的誓言

(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明确: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熟读背诵课文,研讨问题。

1、欣赏品味诗歌的特色。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明确: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明确: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体会诗歌语言美。

2、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3、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堂训练。

教学重点 篇三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训练朗读能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⑵ 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⑶ 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⑷ 能有感情的诵读、准确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样,既感悟了诗歌的深沉情感,朗读能力也会呈螺旋上升之势。

⑵ 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

⑶ 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就要善于对文本提出问题,边读边想边问边讨论,问题意识就能培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

⑴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⑵ 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历程的录象片后,教师设疑: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爱国的名人,有哪些表现爱国主题的诗篇?比一比,谁说得多?

2、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到《楚辞》登程,从屈原到文天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诸多爱国诗人,他们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关联。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的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舒婷: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彰州市市码镇。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后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2、追溯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3、相关知识:

关于朦胧诗: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⑴ 教师范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生活动:

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听的过程中,同时能够纠正自己的读音,标示停顿。

点拨: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

⑵ 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诗,整体感悟诗歌,思考经历了文革之苦的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点拨: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历史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胚芽笑涡起跑线等。

⑶ 再读诗歌,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划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概括每一节的段意。

点拨:

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其中第一、二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三、四节欣喜、明快、激越,依此可划分为两部分。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诗文第一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朗读的方法。

学生活动:

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投影出示)。

讨论交流:

⑴ 本节出现的的意象及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 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点拨:

⑴ 选取的意象是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运用的修饰语是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⑵ 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而悲痛的感情来朗读。

想一想:

在朗读本节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点拨:

⑴ 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 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 朗读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2、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小节,具体思考以下问题:

⑴ 第二节中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⑵ 第三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⑶ 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

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

点拨:

⑴ 第二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祁愿。

⑵ 感情色彩由悲苦哀愁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⑶ 该节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3、重点感悟、理解下列问题:

⑴ 该诗每节末的祖国啊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⑵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点拨:

⑴ 四句祖国啊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到逐渐转向亢奋激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 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茫、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⑵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4、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从六十年代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到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的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延伸阅读: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歌词一般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只是比起诗歌来语言浅显一些罢了。本文由三段歌词组成,三段歌词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的变换了少数字词、句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有反复咏唱的句子,想一想这种复沓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本文同样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想一想,本文是扣住哪一方面主题来表达情感的?如果来朗读或歌唱的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表现?

【教学反思】

1、注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读中品,品中读。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略诗歌内涵。

3、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文本。

教学目的 篇五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课型:讲读课。

课件:POWERPOINT课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配乐诗朗诵:《我爱这土地》(刘李立)。

师:感谢刘李立同学的倾情朗诵。从艾青的诗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将个人与祖国深深结合在一起,生死相依的浓浓爱国情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祖国的苦难岁月、新中国的成立、神六上天等共六幅。看了这一幅幅画面,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让我们先把感触埋藏在心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诗人舒婷的情感世界里,去感悟她伟大的情怀。

二、文学常识:朦胧诗&作者简介:舒婷

A、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六七十年代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B、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朗诵与品读:

㈠FLASH示范朗读。

㈡学生自由朗读

㈢学生选择一节汇报朗读,读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每一节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朗读注意事项:

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四)速读全诗,结合预习的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赏析一两句诗歌,或者提出疑问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例如:为什么说是“痛苦的希望”、每一节分别表达了什么内容、“飞天”是什么意思、本诗出现哪些意象、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分组讨论:

每一节最后一句“祖国啊”,是对祖国的真情告白,满腹的心里话欲言又止,请结合每一节诗句的内容,补充作者的“真情”。

(六)集体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分为男单A、女单B、男齐、女齐、全班齐。

四、创作尝试训练:

1、展示学生诗作:

以“家乡赞歌”为主题的诗:陈倩倩、

曹美玲、李华容、刘平双、夏梦玲、裴德华、刘阳等。

2、课堂练笔(播放音乐《妈妈的吻》)

回忆父母感动着你的瞬间,用诗的形式表达你的感触。(好的诗句即时交流。)

五、小结:

感谢我们正在腾飞的祖国给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感谢我们含辛茹苦的父母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诗朗诵中结束我们的学习,相信我们在聆听中会明白一个道理:感谢与报答不用用嘴去说。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有时候我也着急,

那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利,

有时候我也发愁,

那是因为我的祖国还很落后。

我曾踏遍人生的旅途,

最后才知道,

这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我不再有什么别的希望,

只希望人民不再受苦难;

我不再有什么别的要求,

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头。

啊,朋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附:板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感情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悲痛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痛苦、希望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希望、欣喜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深情、强烈

教后反思

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与九(2)班学生一起走进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同是一个花开的季节,我再次捧着书本,细细伴读(陪伴学生)。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往往是朗诵者的首选。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通过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去品味诗的妙处,并带领学生尝试用意象创造简单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的崇敬之情、热爱之情、赞美之情。

与过去的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成熟和自信。“寻不到北”的感觉好多了!先说说自我感觉的良好之处:

一、让学生充分预习,细细品味,走进作品,与诗人靠近。

课前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作品,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课本上写好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标出自己不能弄懂的诗句。仔细咀嚼诗

歌的味道,了解诗歌的内容与结构。真正地走进作品,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大胆尝试,写出的诗还真有诗味。

让学生读诗论诗再写诗,不要求学生写出惊世之作,骇世之文,只要学生有一定的意象,有集中的思想内容。讲究了一些诗歌基本的技巧(如押韵),就是理想的效果。当然,在写作中缺乏指导,那是很危险的——作文中都去写诗了,简单啊!可只是语言的“横七竖八”的诗是毫无价值的。课堂上学生的一些诗句真有一点诗味。当然也有仿写的痕迹,我认为是好的。

试想,自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的学生何愁不会赏析诗歌,何愁不会写作,何愁不会阅读分析?

三、课外延伸,营造氛围。

1、优美诗歌的熏陶。在课前,让一学生配音乐朗读芍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在激情的朗诵中受到诗歌它独特魅力的感染,同时也是对本课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调。结尾处,何其芳的《春的后面不是秋》,也是如此。它与开课时相互辉映,余间缭缭。

2、诗化的课堂语言

课堂中,老师引导的语言言简意赅,哲理性语言、诗味的语言贯穿始终。给学生及整个课堂以美的享受。

有所得必有所失:

一、课堂安排过紧,教学预案只有舍本逐末。

“此事古难全”,课堂中顾及了时间的搭配,故舍弃了一些地方,如:让学生说说每节中“祖国啊”这一句话的真情告白。使得学生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上大打折扣。在诗歌的朗读上似乎也较薄弱。

语文课堂中对文本的阅读太重要了!记得李研主任说过: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学生的思维不凭借具体的文本又何谈内化呢?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牢牢把握这个方向不放松。

二、朗读的指导欠加强。

本文曾是优质课的选择,听说优质课的执教者让全场的师生以泪洗面,作者将个人与祖国的命运相偎相依,教者却让读者与作品相偎相依。我佩服不已!在本文的朗读中,也只有让读者(学生)充分将自己融进作品中,才可能体会作者对祖国真挚的情感。

我在教学中,在这一点上还做得很不够。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在此方面多下工夫,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才能做学生的领头雁。“隔山观虎斗”、“岸上指导游泳”的效果总会大打折扣。

很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一定会听取其它老师的指导意见,更深一层的反思自己。我相信,一年一次的“三课”活动我会逐渐成长,逐渐成熟,逐渐成功!

教学过程 篇七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九、达标训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我国当代女诗人,她是_______诗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 》等。

2、给加线的字注音:

疲惫( )( ) 干瘪( ) 胚芽( ) 绯红( ) 迷惘( ) 淤滩( ) 簇新( )蜗 行( )

3、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附: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①祖国→贫困落后 “我”→深沉悲痛

②祖国→痛苦追求 “我”→痛苦希望

③祖国→新生希望 “我”→希望欣喜

④祖国→富饶自由 “我”→奋发献身

祖国←血肉相连→我

荣辱与共

教学难点 篇八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目标 篇九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祖国 亲爱 祖国啊,我亲爱祖国教学设计9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