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4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篇一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 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和 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 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必修2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问题时,体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节内容将进一步理解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是对必修二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延伸和总结,同时进一步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本节内容也为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打下了基础,对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回顾完物理现象速率的示方法后,进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深入,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识规律。
【过渡】接下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1)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掌握本节知识难度不大。
(2)学生“生活现象”的分析:本节内容重在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很多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生活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3)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没有问题,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结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量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描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思维品质,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研究的兴趣。
3、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2、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难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过渡】根基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及教师观,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体现“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同时根据课本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化学,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本节课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开展知识活动,运用实验,层层导入,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
运用讲授、引导、探究、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展示几幅运动的图片,以物理现象速率的表示方法,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结合高中化学必修二所学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展示,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思路。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对象分析
1.我所任教的学校为一所创办不到6年的三级达标新校,学生的总体水平不佳,因为初中化学基础差而导致对化学失去兴趣的学生面较广;又由于本届学生化学中考实施等级制度,导致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偏差;加之学校缺乏专任实验员,许多实验仪器及药品跟不上新教材的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但要因地制宜地用好新教材,扩大教学资源,还要因陋就简地解决实验设施、完成实验活动的组织实施等问题(如本次课前准备,教师就发现实验室的双氧水已全部失效,于是购买医用双氧水勉强满足了教材P28中实验1、实验2的分组需求;但实验3中需要的6℅、12℅的较浓双氧水只好从邻校讨赠少许供演示之用),尤其应注重细水长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最大限度的促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已有知识层次分析。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初中化学已初步涉及。学生已经知道温度、催化剂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反应速率,还必须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务必善于搭建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教学过程中注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材的特点是强调实验对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行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在感性认识反应速率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其中主要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教师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试剂、药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自行设计实验重在引导培养学生
敢于设想,敢于尝试,敢于动手操作的化学素养。通过活动探究与讨论,重 m.d8qu.com 点认识物质本身的性质、浓度、温度、催化剂、接触面的大小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利用学生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起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认识;在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习如何提出问题、收集事实、处理事实、分析事实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也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投影图片] 桂林岩溶洞的风光图片;
[引入]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岩溶洞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惊叹,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地质学家考证,这些美丽的岩溶洞风光是经过了亿万年岁月的沉淀哪!
[视频播放] 炸药爆炸的过程
[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有快慢之分的。
[教师设疑]:“如何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疑惑,不知所答。
[教师提示]:“物理学上,我们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概念怎么讲? 其公式呢?”
[学生齐声回答]:“物理学上,我们用速率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其公式为v=⊿s/⊿t。”
[提出问题]我们用 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学生回答]:化学反应速率
[过渡]:“化学反应速率是否也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固定的公式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实验探究1]:取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往小试管中加入2ml 0.4mol·L-1NaHCO3溶液,往大试管中加10ml 0.2mol·L-1的Na2CO3溶液,同时加入适量相同的盐酸,观察比较最初反应速率的快慢。
[教师]:“通过观察,哪只试管反应速率快?”
[学生] “小的那支。”
[教师]: “哪支试管冒出的气泡多?”
[学生] “大的那只。”
[教师]:“为什么反应速率较慢生成的气体却较多?”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大支试管中装的反应物物质的量多。”
[学生自行理顺实验收获]:气泡冒出的快(猛),即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物CO2 物质的量增加的多,能说明反应速率快。但若由于反应物溶液体积大,反应物量多,生成物总量也多,则反应速率不一定快。
[随堂练习]:例1.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来表示。
A、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B、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
C、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 D、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
[点评]:学生选对者已达90%以上,接着教师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推导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公式、常用单位等,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讲解要点。
[板书]: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2.表达式: vB=ΔcB/Δt
3.单位mol·(L·min)-1 或mol·(L·s)-1(浓度·时间-1)
[随堂练习]:例2.通过实验我们知道,25℃时,一份双氧水样品经过2h,H2O2的浓度从0.05 mol·L-1下降到0.03mol·L-1 。求: 1、△C(H2O2)=?V
(H2O2)=?
例3.在合成氨反应中,若2分钟内氨的浓度变化量为4mol·L-1,求:(1)该反应用N2、H2、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2)用N2、H2、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师生互动] 两位学生主动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动笔,教师在巡视完大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后,引导学生一起对两位上台板演的同学的答案进行点评,点评过程中着重强调单位的正确书写及解题的规范化。
[学生自我评价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结填空]:
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值可以 不同 ,但含义相同;其比值等于化学计量数比 。即对于反应Aa+bB=cC+dD(假设A、B、C、D均为非固态)总有 V(A):V(B):V(C):V(D)= a:b:c:d 因此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可以相互转化求得。
[教师简要说明]:
1、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表示习惯上均取 正 值。
2、我们现在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一段时间内的 平均 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3、不用纯液体和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它们“浓度”是不变的
[展示] 合成氨图片、牛奶的变质、钢铁的腐蚀等图片。
[过渡讲述]:“既然化学反应速率是有快慢之分的,且在实际生产及生活中,有些反应我们希望它越快越好,而有些反应我们希望它越慢越好,下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点: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教师]先不做评价,而是播放了一段碱金属与水反应的视频,让学生回顾旧知识,讨论观看到Li、Na、k、Rb、Cs与水反应的现象明显不同的原因。
[学生回忆]指出由于Li、Na、k、Rb、Cs的原子结构不同,金属性也不同,导致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演示]两位学生通过实物投影演示了Na与水、Na与乙醇反应的对比实验。
[学生]思考选择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温度 B、压强 C、催化剂 D、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学生]对答案的掌握已是水到渠成。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说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下面就请大家亲自动手做一番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 探究2]取一支试管,加入 2 mL 3%H2O2溶液观察,然后将试管加热,再观察;最后加入少量MnO2,比较前后发生的"现象。(说明:本实验并没有按教材的设计滴加洗涤剂,一则因为学生不用滴加洗涤剂也能明显观察到气泡的生成快慢,二则是为了避免个别同学误猜测洗涤剂与MnO2会反应生成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不用洗涤剂能使本实验更简单明了。)
[学生自主的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使用催化剂,一般能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实验 探究3] 设计实验:只有一瓶8%的双氧水及催化剂MnO2、集气瓶等,请设计实验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初步拟定方案。
[学生演示] 两位同学自告奋勇上台演示他们自己设想的方案,其他同学则在台下充当谋士。
[教师旁白] 他们各取两只集气瓶,分别倒入约10ml的8%的双氧水,接着往右边集气瓶中加了约15ml水。这样右边集气瓶中双氧水浓度就比左边小了!
[提问] “往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入MnO2后,我们如何比较速率的快慢?”
[学生A] “看气泡冒出的快慢。”
[学生B] “太远了,看不太清楚!”
[教师] 故意晃了晃手中的两根棉签杆。
[大部分学生] “余烬复燃!”
[学生演示]同时往集气瓶中加入少量MnO2。
[教师] 适时的递过去两根带火星的木条(棉签杆)。
[实验现象] 两位同学将木条同时伸进集气瓶的瞬间,左边集气瓶中的木条马上
复燃了,右边的木条过好一会儿才燃着且火焰较微弱。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从学生回答的表情及音量看,我知道他们已经愉快的掌握[教师]大力赞赏了学生的表现,之后,与学生一起简单回顾了工业制硫酸的流程,并完成了课堂练习-----课本P29中“问题解决”(2)。之后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归纳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说课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全新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平衡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性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技能性学习目标]:
(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依据
总的教学构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
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巩固训练
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习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