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颜真卿宁死不屈故事7篇,供大家参考。
很多人知道颜真卿是我国大书法家,可你知道吗?他也是唐代末期的忠臣,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他就是宁死不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颜真卿宁死不屈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你了解颜真卿这位仁义之士。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颜真卿宁死不屈的故事最新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篇一
颜真卿的书法大多以碑刻的形式流传下来,现在颜真卿的真迹已经很难找到,现在大多数的作品都是被人临摹效仿的。他的楷书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是继王羲之之后在书法界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中国书坛上书圣王羲之是难以跨越的高峰,如果问有谁可以与之并肩的话,那个人就是颜真卿。中国楷书发展到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中国流传着一句古话“字如其人”,我们不好轻易的去评价颜真卿的书法,像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如果但是从传承方面讲,层次太浅。其实唐朝是书法造诣非凡的时代,李世民、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也不一般,李隆基这位皇帝也是一个创新的书法家,其中也有很多重量级的书法人物,但是颜真卿站在这些人物的最高处。
颜真卿经历唐朝的四代,从唐朝盛世到乱世的转变,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也渐渐的变得从容豪迈,他对艺术的领悟也达到了成熟境界,所以颜真卿的书法就是对人生的领悟,这是其他书法作品达不到的高度,颜真卿的书法已经是人格与艺术的融合,真的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颜真卿其人精忠爱国,他的书法作品是在金戈铁马中造就的。小编十分佩服颜真卿,不但是因他在书法上造诣很深,更敬的是颜真卿的为人。从26岁步入仕途,长达50年的生涯里沉沉浮浮,但颜真卿一直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
关于颜真卿的故事:以死明志千古恨 篇二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但颜真卿却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
颜真卿的故事 篇三
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
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呢?颜真卿很懂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
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
“傻孩子,纸笔哪有不花钱的呢?”
“您瞧,这不是吗?”颜真卿手里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欢快地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
“那……纸在哪儿呢?”母亲又问。
颜真卿用手指了指墙壁,认真地说:“这就是纸。不信,我写给您看!”
说完,他拿起刷子,在碗里蘸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等到墙上写满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
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练字的好法子,母亲高兴地笑了。
由于颜真卿刻苦好学,长大以后,他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人。
辞官拜师
颜真卿二十六岁那年参加了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两年以后,他在朝廷里做了校书郎(负责写碑文、祭文的官)。后来朝廷又让他到礼泉县(在现在陕西省)去当专门管理地方治安的县尉。
县衙里公事很多,可颜真卿还是不忘练字。虽然大家都夸赞他的字写得很有功夫,他却想,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写字的功夫还不到家,还要拜高明的人为师才行。不久,他就辞去了官职,拿着自己写的一些字,赶到洛阳去拜大书法家张旭为师。
张旭听颜真卿说完来意,仔细地看了颜真卿写的字以后对他说:
“你的字书包范文写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你只要勤练,字就能有长进,就不必拜我为师了。”
听了张旭的这番话,颜真卿觉得有道理,见张旭执意不肯收自己做学生,就告辞回长安了。
颜真卿回家以后又在朝廷里做了官,可他心里总放心不下向张旭学书法的事。过了不久,他又一次辞去官职,来洛阳找张旭。
张旭见颜真卿第二次辞官学书法,被他的一片诚心感动,就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
写字的秘诀
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后,书法大有长进,张旭对收了这么一个好学生十分的满意。
一天,张旭和颜真卿一起谈论书法,张旭问:“三国时候的钟繇,把写字的方法归结了十二个字,你知道是哪十二个字吗?”
“是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还有损、巧、称。先生您看我说得对吗?”
颜真卿回答说。“对!不过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我说不大好,还请先生指教!”
“好!这十二个字是书法的精髓。现在,我把我多年的体会传给你。这‘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是说,竖划要从不直中求直,下笔要放纵开来,不能歪斜变曲;‘均’指的是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过远过近;‘密’是说,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是每一笔的收处都要写好笔锋,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很容易懂,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轻带过;‘决’的意思是说,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是头几笔没有安排好,就要设法用下面的笔画来补救;‘损’字很重要,是说在一点一画的书写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能引起人的想象;最后是‘巧’和‘称’,‘巧’是要把字的形体结构布置得富于变化;‘称’不但是说字的笔划结构要匀称,在一篇字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这样字看起来才能匀称。写字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十二个字的要求去写,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
“先生,您讲得太好了,我明白了写字的门径和精要。”颜真卿高兴地说。
原来,对这十二字的解释,张旭从来没有向别人讲过,今天他传给了颜真卿,从此,颜真卿的字写得更好了。后来,他融汇了前代书法家的特长,自己创制了一种新字体。这种字体精神饱满,厚重朴实,刚健雄壮,很受大家的喜爱,人们叫它“颜体”。由于学写颜体字,可以使人少犯缺乏骨力的毛病,所以初学书法的人都爱习写颜体字。
御史雨
颜真卿的书法学成以后,告别了张旭,回到了长安。过了没多久,朝廷就让他做了监察御史(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官)。
一次,颜真卿来到陇右(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去巡查,发现五原(现在宁夏盐池县)有一件案子牵连了许多人,是一件冤案。虽然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一再向官府申诉冤情,可办案的官员一直不认真察访审理,结果,案子拖了很久不能平反。
说来也怪,自打五原出了这桩冤案以后,天就一直大旱,没落一点雨星儿。水井干涸了,小溪断流了,田里的庄稼枯萎了。人祸加上天灾,五原的百姓日子过得苦极了。
颜真卿决心为这起冤案平反,他经过一番明查暗访,终于弄清案情真象,重新审理了这个案子,最后解救了蒙冤受屈的人,惩治了失职的官员。五原的百姓人心大快,都说:“颜御史真是为百姓作主的好官啊!”
据说,就在颜真卿为蒙冤的人平反那天,好几个月不下雨的五原,一下子就下了场透雨,枯黄的庄稼没几天就变得一片青绿了。五原的百姓又把这场雨和颜真卿平反冤狱的事连起来,四处传扬说:“准是冤情惹怒了上天,给五原带来这场旱灾,如今颜御史为受难的人伸了冤,感动了老天爷,才有这场大雨呀!这场雨就叫‘御史雨’吧!”
誓师起兵
过了几年,颜真卿被派到平原郡(现在山东德州)去当太守。平原郡归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安禄山早有野心,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时机一到就发动叛乱,好自己做皇帝。颜真卿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就假装要预防洪水,加高加固了平原城的城墙,屯积了许多粮草,还趁机把能够打仗的青壮年人登记起来,做好了守城准备。公元755年,安禄山果真发动了叛乱,消息传来,颜真卿立即招集起队伍,流着泪对将士们说:“叛贼安禄山的军队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为了保住我们的家园,保住大唐的江山,使我们的妻儿老小不受叛贼的残害,现在我决定立即起兵,讨伐叛军!”说完,他举起酒杯,把酒一饮而尽。将士们感动得都流下了热泪,齐声说:“我们要和叛军打到底!”安禄山的军队攻打平原城,好久攻不下来,他又气又急。正在这时候,叛军攻陷了洛阳,杀死了守城的唐朝官员李×等人。安禄山就叫来一个名叫段子光的人,对他说:“你带上李×的脑袋去见那个颜真卿,告诉他,不投降,就是这样的下场!”段子光神气十足地来见颜真卿。可他一走进大厅,见颜真卿威严地坐在中央,两旁的将士们手握着寒光闪闪的刀枪,便吓得浑身冒出冷汗,再也不敢神气了。他强装出镇静的样子,对颜真卿说:“安将军的军队已经打下了洛阳,守城的李×也被杀死。现在远近各县的人都归顺了安将军,他叫我带了李×的人头来劝导你!”说完,段子光把带来的人头“咚”地一声扔到地上。颜真卿看到李×血肉模糊的人头,不由得怒火冲天,他猛地一拍书案,厉声喝道:“来人!把这个叛贼给我砍了!”段子光吓得浑身发抖,连声喊:
“你要是杀了我,将来要后悔呀!”“为了国家安宁,我没什么可后悔的!”颜真卿铁青着脸说完,毫不犹豫地让手下人把段子光杀了。这件事传出以后,人们纷纷赶来投奔他,队伍很快就扩大到了十几万人。颜真卿坚守平原城,抗击了安禄山的大批军队,牵制了叛军的力量,为唐朝军队最后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重大贡献。写《争位帖》闹了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颜真卿作为有功之臣,当了唐朝刑部尚书(主管司法的官)。一次,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大功的名将郭子仪(他的故事见本全书军事家卷)来长安朝见皇帝唐代宗,唐代宗设宴欢迎他。本来,按照朝廷规定的礼法,宴会上文武官员的座位的前后顺序,应该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排列。可是,负责安排座次的官员郭英义,为了讨好唐代宗宠信的太监鱼朝恩,竟把官职地位比他高的尚书们的座位排到了他的后面。宴会上鱼朝恩十分得意地坐在前边,颜真卿见了十分气愤,等到宴会结束,他对大家说:“鱼朝恩不过是个善于拍马屁的小人,没有什么功劳,他的座位凭什么排在前边!”“他是皇上的红人儿,谁惹得起?还是算了吧!”几位怕事的尚书劝他。“不!这有关国家的尊严,不是件小事。这个座次我一定要争!”颜真卿坚定地说。回到家,颜真卿怒气难平,马上提笔奋力疾书,不一会儿,一封责问郭英义的信就写出来了。这封题名为《与郭仆射论座位书》的信,写得义正辞严,历数了鱼朝恩的种种罪恶,痛斥了郭英义溜须拍马的无耻行为。尤其珍贵的是这封信里的字,颜真卿写得笔力雄健,气势夺人,把他愤恨难平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从这些字里就能看出颜真卿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来。后来,这封被称为《争座位帖》的信留传下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之一。写《祭侄稿》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件更有名气的,是《祭侄稿》。这里面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在抗击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他一起发兵讨伐叛军。颜杲卿是常山郡(现在河北省正定县一带)太守,他率军和叛军苦战了好几天,可是因为寡不敌众被叛军俘获了。安禄山叫手下人把颜杲卿和他的小儿子季明押到自己面前,问:
“你为什么要反叛我?”颜杲卿瞪着双眼,连声大骂道:“呸!我是唐朝的臣子,我为国家讨伐叛贼这叫什么反叛?”安禄山又气又恨,叫人用铁钩钩断了颜杲卿的舌头,可是颜杲卿还是骂不绝口。最后残暴的安禄山竟下令把颜杲卿父子活活地剐(古代一种用刀把人慢慢割死的酷刑)死了。颜杲卿父子遇害的消息传到了平原,颜真卿悲愤极了。他想到颜杲卿一家满门忠烈,全家三十多口人为国捐躯,就连少年英俊的小侄子季明也惨死在叛军的屠刀下,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颜真卿决定为侄子季明写一篇祭文。他快步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了起来。他越写越快,越写越悲愤,国恨家仇全部凝聚在笔端,一篇文字苍凉悲壮、用行书写成的祭文一气呵成了。这篇手稿是颜真卿含着泪写成的。文中有好几处因为笔写干又顾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笔,使人感到他的心情是多么地悲愤啊!这篇《祭侄稿》不但文词好,书写妙,还饱含作者的爱国热情。只有像颜真卿这样又是英雄又是书法高手的人才写得出来。后来,这篇《祭侄稿》成为他最杰出的行书作品。历代书法家把它称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受到了人们的珍爱。为国家死也甘心公元782年,唐朝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发动了叛乱。这时候,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在朝里做吏部尚书。一天宰相卢杞给皇帝唐德宗出主意说:
“陛下,如果派一位有声望的大臣去劝说李希烈,他一定会悔过的。这样,您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把叛乱平息了。”“派谁去合适呢?”唐德宗问。“我看让颜真卿去最好。他是我朝的老臣嘛!”卢杞说。唐德宗听了卢杞的话,就派颜真卿去淮西劝降。满朝的文武大臣听说这件事都吃了一惊,暗暗替颜真卿捏了一把汗。因为大家知道,李希烈是个反复无常、凶狠残暴的人。谁去劝降都是凶多吉少,他们也知道卢杞早就恨颜真卿说话太直,他出这个主意一定是不安好心。于是一些人就劝颜真卿,以年大体弱为理由推辞不去。颜真卿明知去了很危险,可他不害怕,对大家说:“我已经是七十五岁的人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要是能够说服李希烈投降,国家和百姓就可以免受更大的灾祸。哪怕是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去,我就是死也甘心!”说完,颜真卿连家也没有回,只带了一个家童,骑上快马就向淮西进发了。壮烈的死
颜真卿见到了李希烈,当他正准备宣读唐德宗劝降诏书的时候,突然从两旁拥出一千多名杀气腾腾的武士来。他们把颜真卿紧紧地围在中央,一边用匕首在颜真卿眼前比比划划,一边大声地叫骂着:“杀死他!杀死他!”“杀了他!割他的肉吃!”面对着这群凶狠的武士,颜真卿的两脚站得稳稳的,脸上的颜色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李希烈见这手不灵,就假意喝退了武士,陪着笑脸对颜真卿说:
“颜大人,手下人无理,不要见怪。还得请您在皇上面前替我说几句好话呢!”颜真卿严肃地说:
“别的话少讲,你只要归顺朝廷,自然不会获罪。”可是李希烈根本听不进劝告。他把颜真卿扣押下来,想借颜真卿的威望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一天,李希烈设宴把颜真卿“请了去”,一个叛军将领见他走进来,连忙站起身来说:“久仰颜大人的名望,现在李元帅正要商议建国大计,您来了,这真是上天把一个宰相赐给了李元帅呀!”听了这句话,颜真卿气得脸都变了色,他厉声斥责说:
“谁会当你们的宰相!你们知道颜杲卿吗?他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他起兵讨伐,不幸被安禄山抓住,临死前,舌头被铁钩钩断,还痛骂叛贼不止。我今年七十五岁了,只知道和哥哥一样去死,怎么能帮助你们这些叛贼呢!”李希烈见软办法不行,就想用死使颜真卿屈服。他让兵士在院里挖好了一个大坑,然后把颜真卿带到坑前,威胁说:“颜大人,你到底答应不答应?你再不答应就把你活埋掉!”“别耍花招了,给我一把剑,我马上就死在你的面前!”颜真卿毫不畏惧地说。李希烈见颜真卿不屈服,只好又把他关了起来。李希烈不死心,过了些天,又叫人架起一堆干柴,点起熊熊烈火,然后把颜真卿带到火堆前。一个叛将对他说:“再不归顺李元帅,就活活烧死你!”颜真卿轻蔑地看了看那个叛贼,一句话也不说,纵身向火堆扑去。叛将不敢真把颜真卿烧死,连忙上前把他拉了回来。李希烈不能使颜真卿屈服,又不肯放他回去,就下了毒手。公元785年的一天,他派人把颜真卿用绳子勒死了。颜真卿这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英勇就义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也留下了高尚的人格。他的字刚劲雄浑,他的品德坚贞不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佩。
颜真卿宁死不屈 篇四
唐玄宗开元年间,颜真卿举进士。先出任醴泉尉,后迁监察御使,任河西陇左军城覆屯交兵使。当时,五原有冤狱,这一带地方久旱不雨。颜真卿到任后,判明了冤狱,也很巧合,天即降大雨。当地百姓认为这是颜真卿的功劳,将他尊称为“御使雨”。颜真卿执法很严。河东有个叫郑延祚的,母亲过世三十年,竟不让入土为安。颜真卿得知即上表劾奏,使之遭至天下人鄙视。天下人知道颜真卿的这一劾奏后,无不为之耸动。颜真卿因而调入朝中,任殿中侍御使。此时,朝中大权落在宰相杨国忠之手。这杨国忠从小就是个出没于酒楼赌坊的小混混,不学无术,为宗党所鄙,只是靠了从祖妹妹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才钻营到宰相位子上去的。他当上宰相后,只知道结党营私、收刮钱财。凡他看着不顺眼或不听他使唤的人,他都要统统排挤出朝廷去。颜真卿满腹经纶,生性鲠直,哪里会买杨国忠这种得志小人的账?水火不相容,杨国忠也就不可能让颜真卿留在朝中对自己碍手碍脚的,不久便随便找个借口将颜真卿打发出来,当了个平原太守。
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时,安禄山反状已现端倪。这安禄山本姓康,叫康轧荦山,营州柳城奚族人。后来他母亲改嫁突厥人安延偃,他跟着改姓安,才叫安禄山。这时的安禄山,已然一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然此胡儿欲壑难填,一直觊觎着中原大好河山。颜真卿到平原任上后,料定安禄山必反。于是一方面,他借口连日天雨,为防灾害,调集民工加紧增高增厚城墙,加深护城壕沟,暗地里整训兵丁壮士,充实粮草。一方面,他又邀约了一些文人雅士和他一道泛舟饮酒,呤诗作赋,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以遮安禄山耳目。安禄山还真被麻痹了,以为颜真卿不过一介书生,不足虑,便不再将颜真卿放在心上。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果然在范阳起兵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由于唐兵无准备,叛军势如破竹,河朔一带除颜真卿的平原郡由于准备充分,并未失守外,余皆尽落安禄山之手。唐玄宗闻报,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直到平原郡的报告送来后,唐玄宗才转忧为喜,对左右说:河北二十四郡,只有颜真卿一个忠臣,可惜我还不认识他!
此后,颜真卿一直以一介书生而率兵驰骋在平定安史之乱的疆场上。安禄山攻陷洛阳,杀洛阳留守李憕,并用他的首级在河北四处招降。当李憕的首级送到平原郡时,颜真卿害怕军心动摇,便杀了安禄山的使者,对众将说:我是认识李憕的,这首级根本不是李憕!事后,他才叫人用草做了个身体给李憕安上埋葬了。颜真卿有个哥哥叫颜杲卿,任常山太守。他与颜真卿一道,破了安禄山占领的土门。土门一破,远近十七个郡全都反正,公推颜真卿为帅。此时,颜真卿已得兵二十万,控制了燕赵一带。于是皇帝下了个命令,加封颜真卿为户部侍郎,令其辅助着名的契丹族将领李光弼平叛。
安史之乱,唐王朝元气大丧,朝政又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元载等一邦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专权误国的奸臣把持。偏偏颜真卿又不懂得为官之道,至少是不懂得现今我们一些干部的为官之道。据说,现在一些干部的行为准则是,在领导面前不能显得太蠢,太蠢,领导根本就不可能用你;但又不能做得过于聪明,过于聪明了,会遭到领导的防范。因此,必须随时对领导察颜观色,以领导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如是,才能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然颜真卿生性鲠直,就是不肯依附权贵,于是,在这场历时不短的政治漩涡中,他也就始终遭到这些权奸及其朋党们的打击和排挤,时居庙堂之高,又时处江湖之远,时浮时沉。如到了唐代宗时,当时的宰相叫元载。此人私结朋党,擅权骄横,贿赂公行,荒淫无道。他害怕朝臣们在皇帝面前说长道短,于他不利,就打了个报告给皇帝,要皇帝下令,凡百官有事报告,应先报告各自的顶头上司,再由各自的顶头上司报告宰相,最后由宰相报告皇帝。也就是说,所有送给皇帝的报告,都要先得到他的认可。针对元载的这个报告,别的大臣还没有发言,颜真卿就站出来不买他的账了,他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说:郎官、御使都是皇帝陛下的耳朵和眼晴。假若百官给皇帝的报告都要先经过宰相批准,那就等于皇帝陛下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要是陛下担心臣下在报告中互相之间说坏话,那何不调查他们报告的虚实呢?若报告的是假话,那就惩罚说假话的人,若报告的是真话,那就奖励说真话的人。倘若不这样做,一切只听宰相的,可能天下人就会误认为是陛下您讨厌听取报告的麻烦,并以此堵塞了下情上传的言路。唐太宗在《门司式》中专门指示说:凡有急事需要向他报告的,门卫必须马上引进,不得以任何借故阻碍。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言路被堵塞啊。最后颜真卿甚至警告皇帝说:陛下若不早点儿明白这个道理,什么事情都只仰仗宰相大臣,结果只怕会越来越孤立,那时再来后悔,也就于事无补了!这回皇帝还算清醒,同意了颜真卿的意见。元载阴谋未能得逞,把颜真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终于找了个错口,又一次把颜真卿排挤出了朝延。
遗憾的是,颜真卿所处的年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政治昏暗、小人辈出、朝政由权奸把持的时代。因此,颜真卿最终没能逃过小人之手,死在卢杞设计的死亡陷阱中。
卢杞,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此人不仅长得极为难看,而且脸色发蓝,当时的人都把他当成鬼来看待。他父亲叫卢奕,天宝末年为东台御史中丞。安史之乱时,在洛阳被害,首级被传递招降。卢杞就是凭借了祖上的功劳而当官的。有一次,被皇帝尊为尚父的郭子仪病了,百官去问候,郭子仪很随和,不让他的姬妾们廻避,但一听卢杞来了,郭子仪就赶忙叫姬妾们躲起来。等到卢杞走后,家里人问郭子仪为什么单单要廻避卢杞。郭子仪说:这个卢杞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心地极其阴险。家里人看到他那副样子,肯定有人忍不住要笑,这家伙小鸡肚肠,遭笑后一定会怀恨在心,跟我们家结仇。那么此人日后一旦掌权,我们一家就将葬送在他的手里。卢杞就是这样一个心地险恶的人,同朝为官而又为人正直的颜真卿即便再小心,也难保不知什么时候就得罪了他。唐德宗建中初年,卢杞钻营到了宰相的高位,他果然视已被封为鲁郡公、太子太师的颜真卿为眼中钉,总想找借口将他外放。颜真卿忍无可忍,便找到卢杞门上,对卢杞说:想当年,你父亲的首级传到平原郡时,满面是血,我尊敬他,不忍用衣去为他擦净,而是用舌为他舔干净的。今天,你就是这么容不下我吗?卢杞假装大惊,赶紧下拜,心里,却是更加嫉恨颜真卿,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安史之乱后,朝廷大权旁落,各地节度使不再听朝廷任命。曾任淮宁节度使兼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受封南平郡王的李希烈不愿再居人下,欲问鼎中原,自封天下都元帅。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汝州。唐德宗慌了,向卢杞问计。这一问,正中卢杞下怀,卢杞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趁此机会将颜真卿推进他的死亡陷阱之中。这家伙对唐德宗说:李希烈年轻勇猛,自恃有功,他的部下怕他,没有人敢对他劝阻,因此他才做了些出格的事。要是有个资格老又受人尊敬的老臣去劝一劝他,向他宣示皇上您的恩泽,李希烈就会悔过的。颜真卿是个历事了三朝的老臣,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很受天下人的尊重。若派他去说服李希烈,肯定能够成功。这唐德宗也是个糊涂虫,居然就相信了卢杞的这番鬼话,真的颁下命令,要颜真卿到许州去宣旨慰问李希烈。
唐德宗的这道命令一下,明明白白是为狼驱羊,朝廷上下无不大惊失色。颜真卿路过河南时,河南尹郑叔则劝他说:李希烈的反相已经很明显了,那里太危险,你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我能够不执行吗?他没有听从郑叔则的劝告。其实,颜真卿何尝不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呢?因此,行前他就留下家书给儿子,要他好好供奉家庙。永平节度使李勉得知这一消息,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说:颜太师这一去,凶多吉少。我们失去这样一个元老,就是国家的耻辱。请留住颜真卿太师!李勉一边打报告,一边派人去阻拦颜真卿,可惜没有追上。
颜真卿到了许州,正要宣读诏书时,李希烈指使他的养子们,一千多人个个凶神恶煞,拔出刀来围住颜真卿,一副要把他剁成肉泥吃下去的样子。颜真卿大义凛然,面不改色。李希烈见吓唬不住颜真卿,便假意护住颜真卿,将手下人斥退,把颜真卿安排到驿馆住下,然后派李元平去劝降颜真卿。这个李元平也不是个好东西。此人个头矮小,又不长胡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原本在湖南当个判官,小有才艺,喜欢吹牛,尤其是爱和人讨论兵法,一副胸有雄兵百万的架势。中书侍郎关播认为他是个人才,把他推荐给了唐德宗,胡吹他有当大将和宰相的本事。唐德宗是误听又误信,因汝州离李希烈盘据的许州最近,就将这李元平任为汝州别驾,执掌汝州大权。后来李元平被李希烈捉住,这家伙一看到李希烈,竟然吓得一泡尿就流了出来,既打湿了裤子,又弄脏了地。李希烈气得两眼冒火,骂道:什么混蛋宰相派你这样的孬种来抵抗我,真他妈太把我小看了!而李希烈派这样的人去劝降颜真卿,又何尝不是小看了颜真卿?果然,颜真卿一见到李元平就大骂:你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你该负的责任,还有什么脸皮来和我说话?把个李元平骂得灰溜溜的滚蛋。李希烈见不能将颜真卿劝降,就把他扣留下来。
后来,朱滔、王武臣、田悦、李纳等反叛头领各派使者到李希烈处表忠心,劝他称帝。李希烈很得意,马上派人把颜真卿叫来,让他看这些使者劝自己登极的热闹场面。这些使者趁机起哄道:李都元帅当皇帝,正缺少一个宰相。这个宰相请颜太师来当最合适呀!颜真卿听了,沉下脸来怒斥道:你们听说过颜杲卿这个人吗?他就是我的哥哥。安禄山反叛朝廷的时候,就是他最先起兵平叛的。他被安贼抓住后宁死不屈,大骂安贼而光荣献身。我是个快八十岁的人了,官至太子太师。我只知道守住臣节而死,岂是你们这邦小人能够威胁利诱的!这番义正辞严的话,将那邦使者和跟着李希烈反叛的大小头目骂得面无血色。李希烈恼羞成怒,派人将颜真卿看管在驿馆中,又在驿馆的庭前挖了一个大坑,扬言要将颜真卿活埋。颜真卿见着李希烈,神色自若地说:生死是早就注定了的,你何必玩这些花样呢?给我一把宝剑,不就可以让你称心如意了吗?说得李希烈面红耳赤,赶紧向他道歉。
唐德宗改年号建中为兴元后,朝廷力量有所恢复。李希烈害怕有变,在拘押颜真卿的房舍处堆起柴草,点燃后威胁颜真卿说:你既然不肯归附于我,我就要烧死你!颜真卿一听,二话不说,起身就要朝火堆里跳。李希烈的手下慌忙一把将他拉住。李希烈见颜真卿软硬不吃,无奈,最后还是逼迫颜真卿上吊死了。这位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文武双全的一代名臣,最终没能逃出小人卢杞设下的死亡陷阱,为叛贼李希烈所害。颜真卿殉国时,是唐德宗兴元元年,年七十六岁。
据野史载,颜真卿死后真尸解成仙。这虽然是一个美好的谣传,但也可以看出,颜真卿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没有死的。
颜真卿简介 篇五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 ),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出身琅琊颜氏,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宁死不屈的故事 篇六
唐玄宗开元年间,颜真卿举进士。先出任醴泉尉,后迁监察御使,任河西陇左军城覆屯交兵使。当时,五原有冤狱,这一带地方久旱不雨。颜真卿到任后,判明了冤狱,也很巧合,天即降大雨。当地百姓认为这是颜真卿的功劳,将他尊称为“御使雨”。天下人知道颜真卿的这一劾奏后,无不为之耸动。颜真卿因而调入朝中,任殿中侍御使。此时,朝中大权落在宰相杨国忠之手。这杨国忠从小就是个出没于酒楼赌坊的小混混,不学无术,为宗党所鄙,只是靠了从祖妹妹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才钻营到宰相位子上去的。他当上宰相后,只知道结党营私、收刮钱财
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时,安禄山反状已现端倪。这安禄山本姓康,叫康轧荦山,营州柳城奚族人。后来他母亲改嫁突厥人安延偃,他跟着改姓安,才叫安禄山。这时的安禄山,已然一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然此胡儿欲壑难填,一直觊觎着中原大好河山。颜真卿到平原任上后,料定安禄山必反。于是一方面,他借口连日天雨,为防灾害,调集民工加紧增高增厚城墙,加深护城壕沟,暗地里整训兵丁壮士,充实粮草。一方面,他又邀约了一些文人雅士和他一道泛舟饮酒,呤诗作赋,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以遮安禄山耳目。安禄山还真被麻痹了,以为颜真卿不过一介书生,不足虑,便不再将颜真卿放在心上。
安史之乱,唐王朝元气大丧,朝政又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元载等一邦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专权误国的奸臣把持。颜真卿生性鲠直,就是不肯依附权贵,于是,在这场历时不短的政治漩涡中,他也就始终遭到这些权奸及其朋党们的打击和排挤,时居庙堂之高,又时处江湖之远,时浮时沉。如到了唐代宗时,当时的宰相叫元载。此人私结朋党,擅权骄横,贿赂公行,荒淫无道。他害怕朝臣们在皇帝面前说长道短,于他不利,就打了个报告给皇帝,要皇帝下令,凡百官有事报告,应先报告各自的顶头上司,再由各自的顶头上司报告宰相,最后由宰相报告皇帝。也就是说,所有送给皇帝的报告,都要先得到他的认可。针对元载的这个报告,别的大臣还没有发言,颜真卿就站出来不买他的账了,他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说:郎官、御使都是皇帝陛下的耳朵和眼晴。假若百官给皇帝的报告都要先经过宰相批准,那就等于皇帝陛下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要是陛下担心臣下在报告中互相之间说坏话,那何不调查他们报告的虚实呢?若报告的是假话,那就惩罚说假话的人,若报告的是真话,那就奖励说真话的人。倘若不这样做,一切只听宰相的,可能天下人就会误认为是陛下您讨厌听取报告的麻烦,并以此堵塞了下情上传的言路。这回皇帝还算清醒,同意了颜真卿的意见。元载阴谋未能得逞,把颜真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终于找了个错口,又一次把颜真卿排挤出了朝延。
安史之乱后,朝廷大权旁落,各地节度使不再听朝廷任命。曾任淮宁节度使兼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受封南平郡王的李希烈不愿再居人下,欲问鼎中原,自封天下都元帅。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汝州。唐德宗慌了,向卢杞问计。这一问,正中卢杞下怀,卢杞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趁此机会将颜真卿推进他的死亡陷阱之中。这家伙对唐德宗说:李希烈年轻勇猛,自恃有功,他的部下怕他,没有人敢对他劝阻,因此他才做了些出格的事。要是有个资格老又受人尊敬的老臣去劝一劝他,向他宣示皇上您的恩泽,李希烈就会悔过的。颜真卿是个历事了三朝的老臣,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很受天下人的尊重。若派他去说服李希烈,肯定能够成功。这唐德宗也是个糊涂虫,居然就相信了卢杞的这番鬼话,真的颁下命令,要颜真卿到许州去宣旨慰问李希烈。
唐德宗的这道命令一下,明明白白是为狼驱羊,朝廷上下无不大惊失色。颜真卿路过河南时,河南尹郑叔则劝他说:李希烈的反相已经很明显了,那里太危险,你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我能够不执行吗?他没有听从郑叔则的劝告。其实,颜真卿何尝不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呢?因此,行前他就留下家书给儿子,要他好好供奉家庙。永平节度使李勉得知这一消息,马上给皇帝打报告,说:颜太师这一去,凶多吉少。我们失去这样一个元老,就是国家的耻辱。请留住颜真卿太师!李勉一边打报告,一边派人去阻拦颜真卿,可惜没有追上。
颜真卿到了许州,正要宣读诏书时,李希烈指使他的养子们,一千多人个个凶神恶煞,拔出刀来围住颜真卿,一副要把他剁成肉泥吃下去的样子。颜真卿大义凛然,面不改色。李希烈见吓唬不住颜真卿,便假意护住颜真卿,将手下人斥退,把颜真卿安排到驿馆住下,然后派李元平去劝降颜真卿。李希烈见不能将颜真卿劝降,就把他扣留下来。
唐德宗改年号建中为兴元后,朝廷力量有所恢复。李希烈害怕有变,在拘押颜真卿的房舍处堆起柴草,点燃后威胁颜真卿说:你既然不肯归附于我,我就要烧死你!颜真卿一听,二话不说,起身就要朝火堆里跳。李希烈的手下慌忙一把将他拉住。李希烈见颜真卿软硬不吃,无奈,最后还是逼迫颜真卿上吊死了。这位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文武双全的一代名臣,最终没能逃出小人卢杞设下的死亡陷阱,为叛贼李希烈所害。颜真卿殉国时,是唐德宗兴元元年,年七十六岁。
关于颜真卿的故事:宰相卢杞使毒计 篇七
经过安史之乱,唐朝转向衰落,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即位,为德宗,但实权却被宰相卢杞把持。卢杞一直对颜真卿的才略和耿直嫉恨。
公元782年,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却引发了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都元帅,向朝廷进攻,朝野大为震惊。唐德宗找宰相卢杞商量,卢杞欲借机铲除颜真卿,于是说:“不要紧。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劝导他们,不用动一刀一枪,就能把叛乱平息下来。”
卢杞推荐了年老的太子太师颜真卿。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镇去做劝导,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赶往淮西。
唐朝宗室李勉听到这件事,觉得朝廷将失去一位元老,于是秘密上奏请求留住他,并派人到道路上去接他,但没有赶上。
推荐访问:宁死不屈 颜真卿 故事 颜真卿宁死不屈故事7篇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