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端午节作文6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描写端午节作文【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端午节的作文 篇一
端午节渐渐的离去,我却有一个悲伤永远留在了心头。
端午节的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去上街,街上的人可多了,挤得我的眼镜都快掉下来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满街都是,真让人应接不暇,我想要这,想要那,可妈妈什么都不给我买。端午节前,我就和妈妈说过我要吃粽子的,妈妈很爽快的答应了,那天妈妈说过逛完街要去学校,领着学生去看中考考场,(因为那是一年一度的大考,有她的学生明天参加考试)顺便给我买粽子。到了晚上,我才想起粽子的事,等啊,等啊,很晚了,妈妈才回来,我忙过去一问,说没买,说是光顾着催促学生早点休息,等所有的学生都入睡了,超市早已关门。妈妈说:“明天一定买”。
第二天,正巧妈妈不知因什么事生气了,我又和妈妈说起粽子的事,妈妈大声骂道:“整天就知道吃,吃了睡,睡了吃”,说着就匆匆走了,去关照她的学生,好象上考场的是她。
看到粽子的希望离我赿来赿远,我心里刀割一般,虽然有人也没吃到粽子,但我每年都吃不上,今年好不容易盼到端午节,却还是没吃到粽子,更没有纪念屈原,我的心永远不能平静下来。
端午节过去好几天了,我最终还是没有吃到粽子。
端午节的作文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节日之一,却也是中国人最陌生的传统节日之一。说熟悉,因为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阳节。说陌生,因为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究竟应该怎样过。端午节,这个渐渐被我们淡忘的日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以前的人们究竟如何度过这特殊的一天?端午佳节又至,在品粽怀古之余,不妨也体味一下粽香背后端午节更本真的味道,或可在那粽香深处寻到一些不该被忘却的儿时记忆。
如今,有关儿时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童年的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前一晚临睡前,妈妈总要在我的手腕上绑一圈五彩丝线,据说可以驱毒避邪。而我总要一遍遍地叮嘱妈妈,要她记得明天叫我一起去摘艾草。但是记忆中每次醒来,我就闻到了一阵阵艾草的香味,睁开眼一看,艾草与榕树枝已经高高地挂在门框上了。于是赌气,责怪妈妈说话不算数。妈妈笑嘻嘻地端来脸盆,盆里漂浮着碧绿的艾草叶和榕树叶。妈妈哄我:“快起床,洗洗眼,明亮亮,洗洗脸,漂漂亮亮。”于是我便高兴地爬起床,洗脸吃饭。
印象中的一个端午,看见外婆一手端着青花小瓷碗,一手拿着小铜勺子在碗里轻轻地搅拌,满屋子都飘散着酒的香味。我问外婆在弄啥,外婆说是拌雄黄酒,小孩子过端午都得喝一口。我好奇地用舌尖舔了一下,嫌苦就推开了小碗。外婆却一脸严肃地说,喝一口就不怕蛇咬了,喝了才能吃粽子。于是我闭着眼喝了一口,又赶紧咬了一口又香又甜的红枣粽子。接着,外婆用筷子蘸了雄黄酒滴在我的耳朵里,还在我额头上写了“王”字。之后又给我套上绣有蝎子、壁虎、蜈蚣、蟾蜍、蛇等“五毒虫”的红布兜兜和用红绸做的心形小香袋。还说滴了雄黄酒毒虫不钻耳朵,额头上的“王”字就是专吃-§ “五毒虫”的老虎。
我边吃着粽子边闻着香袋,显得十分惬意。外婆也自然有了兴致,不紧不慢地说从前村头的河里有条大青龙,老是兴风作浪,冲毁庄稼和房子,还要吃猪、吃牛、吃人。人们没法子就去河神庙里求神仙。神仙说龙吃了粽子就不闹了。照着神仙的说法,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一早,人们就把刚出锅的粽子扔到河里给龙吃。结果,龙真的不再闹腾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安稳日子。
随着年龄增长,我知道端午吃粽子的习俗除了外婆的说法以外,还有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因为屈原在流放时得知自己的国家已被秦军攻破,悲愤交加,写了《怀沙》诗后就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引舟竞渡打捞屈魂,还向江里投下粽子,以避鱼虾水兽蚕食屈原身体。从此,包粽子、赛龙舟就成了端午的重要习俗,以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时光如流水,岁月一晃而过,如今过端午,我不插艾草,不绑五彩线,甚至连粽子也很少吃了,即使吃,也是买现成的,至于歌仔戏,那更是很少涉足了,端午的味儿淡了许多,童年的记忆也就越发显得珍贵了,怀念童年,怀念端午。
端午节的散文 篇三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佳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这是一惯的习俗,殊不知还有另外一种欢渡端午节的方式――那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杜鹃花,里面藏着神奇的梦,这梦便是童年时代过端午节的欢乐场面。它如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于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逝去;它有紫丁香般的芳香柔嫩,像绸缎般光滑,像白纱般轻盈,轻轻划过我的记忆之窠,然后,它驻足,稳稳地栖息在了记忆的巢穴里。
每年端午时节,漫山遍野的桃花会尽情绽放,芳香像雾一样弥漫开来,桃花粉嫩欲滴的花瓣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十分迷人。布谷鸟婉转动听的叫声像钢琴曲一样美妙绝伦,在睡梦中,我朦胧的思绪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来荡去,布谷鸟的叫声仿佛一根无形的引线,牵连着我的思绪,带我走进了繁花似锦的温暖国度里。睡意朦胧中,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烤制食物的味道,厨房里传来一阵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的声音,仿佛演奏着一场交响乐。此刻,我已睡意全无,一骨碌从炕上爬了起来,循声赶去了厨房里。
我像一只松鼠一样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门口,伸首好奇地四下环视着厨房。只见厨房里雾气腾腾,透过热烘烘的气霭,我看见案桌上摆着几碗洁白如玉的凉粉,碧绿的小菜和深红的醋汤也调制好了。我的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着,她正在捞面条。金黄色的面条又细又长,十分匀称,挑在竹筷上,像一道金灿灿的瀑布。我知道她又在做凉粉和凉面了,因为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凉粉凉面吃。即使十分贫穷的人家也会拿出珍藏的白面,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凉粉凉面,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端午节是因地而异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吃粽子、赛龙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俗。我的故乡过端午节的方式很迥异。端午节那日,当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除了小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中外,大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准备过端午节。端午节,人们会用面捏出蛤蟆、蝎子、蜈蚣之类的动物,在涂了一层油的热锅里烙熟了,用一根细线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象征着驱“五毒”。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好像一颗颗在热乎乎的土地里不安分的潮湿的种子一样,对一切充满了神秘的期待感。
端午时节的绑花线,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彩缤纷的花线拧成细绳绑在手腕和脚脖子上,我们便有了安全感。因为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总喜欢三五成群地往河坡等草木茂盛的地方跑,郁郁葱葱的草丛中有可能潜伏着凶猛的蛇,一不小心会被咬到。如果绑了花线,蛇看见了,就会灰溜溜地逃走。平时,一走到草木茂盛的地方,我们总会提心吊胆,像老鼠躲避老鼠夹一样翘首蹑足,瞻前顾后;现在,我们可以大步流星地从草堆里走过去了。端午的花线是一直戴在手腕上的。无论是吃饭、洗脸还是睡觉都戴着,以致于花线变得油腻腻的,彩色的颜料染花了手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等待着大人们绑花线时的心情不亚于拿破仑受冕时的喜悦。
厨房里的蒸汽像水一样四处流动,我奶奶的身影像滴进水里的糖浆一样,忽隐忽现。我在空荡荡的门框上倚了片刻,便摇摇晃晃地走到案桌前,奶奶头也没有回,她正在灶前像一只轻盈的蝴蝶一样旋来转去,忙碌着自己的事情。我看见案桌上摆着一盆烙得黄澄澄的蛤蟆、蝎子,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盆子里,栩栩如生。我在里面挑挑拣拣,选了一只肥硕的蛤蟆和一只瘦弱的蝎子。我兴高采烈地走过去,举起手中的蛤蟆和蝎子给奶奶看,奶奶的眼珠在眼眶中打着转儿,仿佛两颗大理石弹球在艳丽的天鹅绒上滚动似的。她说:“去洗脸吧,一会儿我们要去庙里。”我告诉她我洗过脸了,于是,我便走出了厨房。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一路走着,眼前是几座小山冈,呈螺壳状,静静地伏在那里。我们停下来稍作休息,奶奶胳膊上挎着竹篮子,篮子里装着敬神用的献果。山冈后面是一座巍峨高大的山,山顶上有一座寺院。从远处望去,山很大,寺院很小,寺院宛若一只伏在巨石上的蜗牛。我侧着脸望着身旁的奶奶,她的目光越过田野划过山冈向远方延伸出去,她的面容静若磐石,仿佛在静听神的指示。这时,从山顶上传来几声空旷的钟声,它像大地的脉搏一样,缓慢而有力。我们继续向前走去。到了寺院里,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僧人。他面目和善,待人接物都是心平气和,令我和奶奶佩服不已。我的奶奶是神的信奉者,她每年端午节都要来寺庙上香敬神,我也深受感染。于是,我们和僧人一同来到了正殿,殿堂气势宏伟,里面塑了几尊高大的神像。神像的脚下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一个铁架子,架子上挂满了无颜六色的香囊荷包,荷包里装着香料,使得殿内香气缭绕。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荷包小心翼翼地挂在架子上,并虔诚地磕了三个头,我也跟着磕了三个头。随后,我和奶奶又到其他几个庙里烧了香,敬了神。有了神灵的恩泽,这个端午节过的十分愉快。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是神圣而又美好的。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当想起故乡的端午节,它的神秘感就像树胶一样缓缓流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
端午节的作文 篇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端午节的散文 篇五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
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搓着,吹去麦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端午节的散文 篇六
天气转暖,温度升高了许多,石榴树开始在枝头炸开一朵又一朵花。“栀子花啦,白兰花啊,要不?”一串如歌似的叫卖声飘在大街小巷,卖花姑娘的周边弥漫着栀子花、白兰花特有的清香。大嫂买了几朵栀子花,头上插一朵,身上别一朵,在家中蚊帐上也别上两朵,呵呵,到晚上,别提帐子里的香气有多浓。哦,又快到端午节了。
节前两天,我们这里家家要买来生长在高邮湖边的芦叶——粽箬叶子,用翠绿的粽箬叶子把雪白的糯米裹成粽子。裹出的粽子特色纷呈,就食材上分,有鲜肉粽、咸肉粽、赤豆粽、蜜枣粽和普通的白糯米粽等等。从粽子的形状上分,有四角粽、跷脚粽等。粽子裹好后,每两只联结在一体成为一对。到了煮粽子的时间,家家户户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粽叶清香,把整个小城染透,用“香喷喷”这个词来修饰端午节是最恰当不过了。
端午节这天,小城许多人家的大门上要插上蒲草和香艾,用来驱邪。母亲要给孩子的手腕系上五色丝线编成的“百索子”,用来避邪护身。民间有“六月六,百索子抛上屋”的歌谣。“百索子”一定要抛上屋,而不能随意抛弃。据说在六月初六这天,抛上屋的“百索子”,会被等候的喜鹊衔去,用于在银河之上搭起彩桥,让牛郎织女过桥相会呢。小孩的脖子上,还会挂着母亲头一天晚上用彩线编成的网兜,网兜里装着一只煮熟的绿壳咸鸭蛋。
做饭的时辰,户户菜香四溢。在我的记忆中,一年中节日的菜肴,除了春节,就数端午节菜品丰富,也更有特色。这天的菜有“十二红”,这是我们扬州的传统菜式。一般有:炒红苋菜、拌莴苣、拌凉粉、拌黄瓜、盐水毛豆、糖渍西红柿、烧黄鱼、炒河虾、炒黄鳝、红烧肉、红烧鹅和流淌着红油的咸鸭蛋等等。
中午,不客气地热起来的太阳当顶照着村子。家家围着八仙桌吃饭,大人们喝着雄黄酒,戏说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千古传说;孩子们的两只筷子像长了眼睛似的,瞄着炒黄鳝的盘子,夹着香软的黄鳝脊背直往嘴里送。一家人直吃得满面红光、酒足饭饱。
饭后,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去浴室洗艾水澡。巧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泡艾水澡,到了盛夏时节即便受了暑气,身上也不生疮疱。所以端午节前后三天,邮城大大小小的男浴室,都会打出“艾水澡”的招牌,前来沐浴者不少,一个个唱着歌儿来去。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就是一顿香喷喷的甘美丰盛的家宴,以及一些驱魔避邪的故事,还有搬运工人在古运河赛龙舟时吼出的震天号子……久远依稀,像一个不散的梦,年年五月初五,如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