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学生论文参考9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论文参考(最新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大学创业毕业论文 篇一
大学创业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制度实施、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及相关物质资源不足的困境。并最终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模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提升学生对新事业创始过程的了解并帮助学生在创业生涯中做职业选择是创业教育的任务,此观点由美国学者HILLS提出。柯林博尔指出,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等,这是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教育的要求。彭钢认为,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并增强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在企业、商业等参与策划、活动的教育和事业心、探索及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高晓杰指出,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需要培养有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点,需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培养基地、完善培养模式及提高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意识、及实践能力来做好创业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一,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逐渐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科建设规划中。由于高等院校在此方面整体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不完备及课程设置上的缺陷。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是停留在简单的指导层面,相关的系统性课程的开设基本上处于零状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开设、筹办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型比赛活动为主,却缺少必修性质的课程设置。很明显,只有部分学生可以接触到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对全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较的普及。
[1]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虽然体现了其应用性的特点,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却缺乏自身的创新和特点。其更多地强调理论基础课程或者完全按照教育部教学要求模式进行设置。因此,其自身有针对性的实践特色和实际的实习环节的成效性大幅度降低,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准。另外,较多的理论及基础课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无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同时也不能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而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最终导致知识的实用性效果大打折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表现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短期社会实践活动及毕业生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因为缺乏系统的安排和整体性严格的考核,导致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仅缺乏连贯性,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实践资源掌握的程度不足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学内容设置上的问题。这种忽视实质性效果的后果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无法达到标准。[2]
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水平在理论基础方面的优势要大于其实践方面的经验。大多数教师的知识构造比较单一,无法达到创新创业教育跨学科及多样化的标准。因此,在教师资源的扩充和培养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此外,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教材不够丰富。专业性指导教材的缺乏不仅影响教师的授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水平。[3]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第一,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强调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性,也要把创新创业课程深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因此,课程设置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整合:其一,案例课程设置,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分析课程,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问题的感性了解和认知。其二,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贯穿,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经济、法律、金融等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问题的理性认知。其三,创新创业课程必修化,即在课程设置中把创业课程由选修课的地位直接上升到必修课地位,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标准为课堂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的操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过程需注意。其一,强调课堂理论课程学习,体现创业课程的关键性,加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度;其二,积极开展各类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验培训课程及相关的创业比赛、沙龙等活动,来培养并训练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三,加强企业实习及创业园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第三,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对现有的师资力量需要做到:专门化培训;多聘请企业创业者进行创业课程讲授;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与创业者合作完成创业课程及教材,提升师资对创业的实践认知能力;要求教师参与大学科技园创业活动及各类社会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连城。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的科学设置[J]。教育探索,2009(3)。
[2]朱柏青。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1)。
[3]杨晓宏。对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9(8)。
[4]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大学生论文参考 篇二
摘要:体验式教学的思想体现了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共同发展的理念,其教学模式是强调认知训练、竞争激烈、团队合作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同时,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作品。对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土木工程类专业来说,其教学过程仍存在某系弊端。对于这些弊端就需要教师团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相关的人才。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土木工程;职业;素养
1、高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1.1基本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共同培养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以人为本,其重点在于育人,同时也注重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专业技术的教学,更是对于人文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的好学生,就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优良的职业是素养的学生。而体验式教学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教学中充分给予鼓励与信任,杨其长处,避其短处,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行,促进他们成才、成人。
1.2个体学习向团队合作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个体学习,课堂表现、成绩,都与他人无关,少了竞争同时也少了同学间的鼓励。而体验式教学的重要一点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是学生成为一个团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关过组织团队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完成某项任务,促进了学生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对于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1.3教师为中心转向为学生为中心
在体验式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角色,充当引导者,学生为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并通过引导来引导学生的正确思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主动地体验,运用思维、表达等,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
2、体验式教学课程结构的调整
对于土木相关课程的体验式课程实践,教学结构的调整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结构的调整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实践等均有别于普通本、专科。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经济、法律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突出主干课程的地位,特别是结构、施工、管理方面,培养学生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基本能力。在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也有所涉及。
3、体验式教学课程内容的更新
课程内容的更新,是体验式教学得以探索和实践的基础,课程的更新决定了学科发展的速度,下面列举几个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改革。土木测量学,传统的教学偏重于大型的地形测绘,忽略了施工控制、定位轴线等测量内容,在课改中这些内容应都编入教材并在课堂中讲授。建筑施工学,这门课要把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老师进行讲授并解释。
4、高职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4.1课程内容需精炼
做到课程精炼的前提就是要要求任课老师精通教材,正确的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方向,要把充分研究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其次,在整理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后还要精选课题案例,并结合生产实际,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分析最具时效性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长度与宽度,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
4.2课堂组织更合理
将学生分为研究小组,分组依据则为,不同层次结构、不同个性特点、不同特长的学生。分为编组更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其次要明确所有的课程设计都是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的,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4.3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为案例教学。管理学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其要将管理学中的原理概念、理论知识、管理方法都合理地应用到案例教学中,在教学课堂中将真实的生活情景与社会环境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真实地经历不同的管理情况与问题,不断地接触不同的组织情景。在不同情景中,让学生们可以不断学习与进行,利用学习到管理知识去分析问题、探讨问题并将问题解决,让学生对管理知识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可以主动思考,同时善于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依照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案例教学可以依照以下流程进行:首先,让学生们自主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不要求提供讨论的报告,意在让分析案例情况,形成自己的思考内容,同时也聆听他人的建议,为课堂发言做准备;其次,选取课堂中让一位学生描述案例的情形与问题,帮助学生们进行案例的情景;第三,老师可以依次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自主探讨,老师将探讨内容记录在黑板上;最后,老师对讨论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同时详细论述下引申出来的新知识。
5、结语
总体来说,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学校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丰富体验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同时体验式教学在高校的开展也为高校的招生以及展开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在对于土木相关专业的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中,应认识到现有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顾丁鸿.体验式教学感动的课堂[J].硅湖技术学院学报,2012.
[2]齐丛林.高职课程整体设计要素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3]吴荣礼.土木工程力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如何撰写大学毕业论文 篇三
如何撰写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大学生毕业论文 篇四
又到毕业季了,大家的论文准备的怎么样了,下文是毕业论文格式的详细说明,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就是标准的毕业论文格式:
1、毕业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毕业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毕业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毕业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毕业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毕业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以上就是大学生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指导的内容,感谢阅读。
大学生论文参考 篇五
摘 要:建筑类大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摘要:建筑类大学生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创造力,深入研究建筑类大学生的职业人格特征、职业人格缺陷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全人格培养策略,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建筑类大学生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建筑论文
一、建筑类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1.人格培养是实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建筑类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内化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建筑类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能决定建筑类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使建筑类大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并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德。建筑类大学生人格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2、人格培养是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
高等教育的内涵应该是“育人”,培育具有贡献拥有正能量潜力、创造新知识潜力的建筑类大学生。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职责是培养建筑类大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育人”是现代高校的中心任务。
3、人格培养是建筑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
健全人格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和身体素质,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培养都非常重要,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天教育决定了人格的最终形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期间是他们世界观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正确的面对自己、把握自己,完善自己,形成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技能,具有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决定着中国发展的未来。
二、建筑类大学生人格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1、自我认知能力的缺失
当今建筑类大学生普遍拥有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目标,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期待,单从这方面来讲,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意识。但实际上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当现实无法迎合建筑类大学生的期待时,很多学生会表现出郁郁寡欢,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和转入职场的毕业生,对于一个新环境的摸索与适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新生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学校的状况与心理期待存在较大落差,给建筑类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产生各种不适应的状况。很多建筑类大学生因此苦恼,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变得空虚茫然,痛苦不堪。
2、学习和生活压力疏于排解和释放
当代建筑类大学生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心理上脆弱,禁不起风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社会形态所影响,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溺爱成风,使得孩子从小便缺乏挫折的历练,面对生活中的坎坷踯躅不前,因为受挫而心灰意冷。很多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目的性,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另一些学生选择游戏人生,表现出自卑,自负等性格,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
3、商业化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21世纪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在逐步提升,人心也变得更加的浮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描述外在大环境对独立个体的影响。与此同时,部分学校商业化明显,急功近利而又停留在表面,毫不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有的也只是浅显的道德培育,但是教学方法落后,内容单一乏味,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成效更是收益甚微。如今高校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学习的氛围,忽略心理的关注和道德行为的规范监督。
4、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作用
根据科学研究,家庭的氛围和早期教育对建筑类大学生人格道德形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家庭结构比如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暴力或冷暴力,都会让孩子自小缺乏父爱母爱,容易形成其缺乏安全感,孤僻,冷漠,仇视,对自己不负责任等人格。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表现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中,真正做到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尊重而不放纵。当孩子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中,他就学会了积极面对困难的心态,孩子在规范的教育下,就容易养成自尊自爱的性格,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这句话说的不是全无道理。
三、当前建筑类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正确引导建筑类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自我认识
高尚的人格品质来源于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古人云: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欣赏他人。要引导建筑类大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人格发展中的优点和缺点,有意识地针对那些缺失进行改进完善,从而提高自己建立健康人格所具有的自我意识能力。
2、强化建筑类大学生的自己教育能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建筑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强化自己教育能力。建筑类大学生要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对自己充满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达到全面发展和高素质的要求。自己发展还要注重实践教育,实践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都是经过实践的磨炼而逐步形成的。在大学学习期间,高校内相关课程的设立对加强学生的自己教育十分重要,建筑类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课程,人生目标的确立等等。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就更应该发挥其特色。要注重民主化、公开化的教育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形成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潜移默化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力量,拥有健康向上的校风是重中之重。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正是良好的人格人品形成的大前提所在。
4、健全完美的人格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通力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素质的手段。人格的形成很大因素来自性格,而性格形成跟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
四、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建筑类大学生的道德主流和人格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生活,学习,事业充满信心。随着社会变革的日渐加剧和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在重视建筑类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出现的问题,不断加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度。实现建筑类大学生全方位的健康人格养成,保证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在和未来都需要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
金融类大学毕业论文 篇六
随着电脑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新型网络金融业态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金融行业的发展步伐也在逐渐加快,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金融类大学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篇七
大学毕业论文范本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选题、团队协作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效果较好。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学生获取工程技术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道,进一步提高收集技术资料和绘图、设计的能力,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题目各类过于单一,而且实践过程较为死板枯燥,缺少对学生创新性、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问题。比如题目往局限于机床刀架传动系统、牛头刨床等几个题目,训练内容大体上都是围绕系统方案的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设计运动循环图、对凸轮或连杆机构进行设计等。方案设计完成后,缺少验证环节,学生无论方案正确与否,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没有得到调动。由于课程设计题目种类单一,往往出现全班或者半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做同一个课程设计,这样导致部分同学自己并没有拟定机构或系统的运动方案,甚至有部分学生自己根本没有动脑而是直接抄袭,缺少主动参与的热情,更不用说通过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拟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设计过程以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等方面探讨教学改革,引导创新设计,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式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式及方法。
(一)选题的多样化与生活化
选题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不仅需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改变以往学生的设计题目均由教师给定的方式,采取教师引导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指导书上的一般方法,规定几个大的方向,引导学生如何来进行选题。学生最熟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装置,可以适当的举些例子如来源于生活又能使生活更便捷的一些小的机械装置。比如为了解决城市或小区中家用车停车难的问题,设计一套节约场地、低投入、免维护等小型停车机械装置,达到空间利用率高、安全、便捷的目的。考虑农产品或水果采摘过程中存在劳动工作量大、作业范围广、触碰的力度控制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展开辅助人工采摘草莓、菠萝、桔子等水果的小型机械装置的创新设计。这样不仅能提高水果的采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与采摘的投入成本。教师抛砖引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教师需要规定机构选型需要涉及几类机构。限制一定的时间,如一天内需要选好题目并制定初级运动方案,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后交由老师修改确认。对于没有选好题的学生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指导老师为其给定一个题目,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能得到一定的训练与进一步巩固一些基本专业知识。
(二)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共同完成课题
要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全部目标与要求,总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规定某位学生在一周内独立完成,这挑战无疑是非常严峻的。此外,现代制造企业对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日益看重,一个项目的"完成住往是一个大团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迎合了现在制造企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中,不再强调独立完成任务。我们的设计方式为:根据自愿原则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的设计团队,每组确定一个设计题目。选题结束后,每一个组员都必须独立完成几项任务,各自完成的任务最终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指导老师对其题目、方案以及任务分配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从资料收集、选题、运用创新方法设计以及报告提交和电子版设计、计算机绘制图纸、PPT答辩每位学生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为了更好的的发扬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肯定其创新成果,对创新较好的课程设计进一步进行跟踪指导与完善,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作品并可以参加比赛。对创新较好的方案可以申报实用或发明专利,学校或学院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果经费充足可以将实物制作出来参赛或展览等。学生的创新性想法或思维老师要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以致用,如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收获更大。此外,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也将为我院参加一年一度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无碳小车比赛”或其它类型的比赛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改以往设计统一题目的模式,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广泛搜集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程设计中,既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创新设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倡导学生自主选题,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满足现在企业需求。对创新好的方案鼓励学生动手加工出实物,使学生对机械制图、机械加工、互换性公差与配合有更深入的认识,书本上的知识得以巩固,学生收获巨大。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高志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2(3):100-103.
大学生论文参考 篇八
摘要:大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四方面的教育。其实施路径,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四是充分发掘自己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五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内容;路径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近代哲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感论》中涉及到了感恩这一概念,这便成为感恩世俗研究的开始,其把“感恩”定义为“立即和直接促使我们去报答的情感”。在我国,对于感恩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蓼莪》,其表述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解释为:“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而《牛津英汉字典》则解释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因此,我们可把感恩定义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规范。人只有心怀感恩意识,才会主动去报恩乃至施恩。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能力”的重要手段。确切地说,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遵循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要之人。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学校教育中人本生态的建立,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
1、感恩父母
“百善孝为先”,感恩首先应该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他们热爱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起早摸黑,为子女受苦受累,只要能把子女培养成才,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金钱甚至健康和生命,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永远给予我们关爱、宽容,为我们奉献和付出的人。因此-§ ,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感恩父母的含辛茹苦的教育,感恩父母的鼓励和默默的支持,感恩父母无私的爱。大学生应当听从父母的教诲,体贴父母的辛苦,肯定父母的付出,并努力地回报父母之恩。
2 感恩师长
感恩师长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曾说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意思是,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老师。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指导和教育,我们要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在当代社会,尊重老师更是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一种体现。感恩教师需要实际行动: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校园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在考场上,认真应试,仔细答题,诚信考试,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这一切都是多年来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的成果,我们只有心怀感恩之情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3、感恩社会
当今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快乐成长;感恩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我们能全身心的学习;感谢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众多优惠政策,如国家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评比办法、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甚至大学生在购买火车票时还可以享受半价优惠等。对于这些优惠和关爱,大学生应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
4、感恩自然
学习生活单调乏味而紧张,而这时候美丽的大自然就成为我们解除包袱、放松心情的最好选择。我们要感恩自然,是它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是大自然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阳光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好和舒畅。作为当今的大学生,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自觉与一切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保护地球母亲的“美丽”和“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感恩教育内容也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联系较少,知行脱节,甚至出现“知其善而不为”、“知其恶而为之”的现象。因此,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将感恩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之中,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渗透和突出感恩教育。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感恩是人的职责和使命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接受他人和社会的馈赠、支持与帮助等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学会感恩,及时回馈,常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其次,引导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幸福感人手。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容易重交换,轻奉献,太看重回报而忽视感恩,一时的失衡会感到社会的不公,进而总感到社会和他人亏欠自己太多,背上了心理失衡的包袱。在高校德育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视现实、摆脱阴影,使心灵产生一种平实感、慰藉感和幸福感。
2、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感恩氛围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塑造、导向、熏陶、调适、激励以及控制等功能,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灵魂之所在。学校可以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公开评选“校园感恩模范”等活动,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报校刊、网站、开学典礼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能分辨是非曲直,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形成正确认知,养成感恩的良好品质。
3、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
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特点开展主题性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感恩教育中可以通过精选感恩故事、榜样,也可以利用利用特定的节日,在学生中开展感恩交流活动,比如每逢父亲节、母亲节,在学生中举办“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句话”送贺卡的活动,或要求学生打电话回家,给父母亲送上温馨的祝福,教育学生感恩要及时,不要总把机会留待将来;还可以针对目前社会反映的“大学高消费、大学致贫论”,引导大学生进行大学投资成本分析,计算出自己在校期间每分钟的花费,学生震惊的同时还引发了感想,切实明白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明白国家、社会、学校、父母为培养自己所倾注的心血。通过上述主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恩的学习和思考氛围中激发出感恩的情感。
4、充分发掘自己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己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己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感恩意识是通过自己教育才不断内化、不断提高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如果没有把自己作为客体去塑造和发展,那就很难发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发展。实现自身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己教育,通过自己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增强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活动,实践于生活中,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
5、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我们在让大学生通晓感恩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走出课堂,参与到感恩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去。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既不能脱离被认识的客观对象,也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等以服务社会与他人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感恩在身边,你我共参与”的团日活动;还可以利用清明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去祭扫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在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应当尽量避免将美好的感恩活动任务化、程式化和形式化,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知恩图报是做人之本,把感恩行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和谐。
大学生毕业论文 篇九
摘要:城市雕塑是城市的重要名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上的投入也逐渐增加,而城市的雕塑文化则是彰显该城市人文景观以及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文化因素,因此城市雕塑的规划也被提上了日程。以现阶段城市的雕塑规划现状进行探讨,针对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使其在规划上能够更好地体现文化特征与城市特点,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以此来促进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雕塑;规划;机制
一、城市雕塑的内涵简介
(一)城市雕塑的文化特性
城市雕塑是城市艺术的体现,一般树立在城市的公共区域,与周围的景致相互照应,凸显城市的艺术氛围。就风格特点来说,城市雕塑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纪念、主题、娱乐以及装饰。城市雕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记录城市特色最有效的艺术形式。在雕刻界颇有建树的刘开渠老师曾说过: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面貌起到的是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不能够代替的独特的功能。可见,在人们的心中,城市的雕塑不仅是城市独具特色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还彰显了城市的精神特质。例如,广州市越秀山的五羊雕塑就凸显了“羊城”———广州深刻的历史渊源;成都市春熙路上的行人雕塑就彰显了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那种从容悠闲的生活特点,为宣传城市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雕塑规划的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雕塑规划在推进城市的文化宣传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雕塑规划的任务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现阶段城市规划的任务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城市的历史人文特征和地理空间布局等特点,找出适合的雕塑主题。其次,根据城市的文化历史内涵,结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城市特点的雕塑主题。最后,结合城市的生态规划以及发展规划,根据雕塑周围的实际情况对雕塑的规划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很好地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周围的景致相一致。并且,在具体实施雕塑规划工作后,还要理清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建立及时的工作反馈与追踪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二、现阶段城市雕塑规划的问题
(一)类型过于局限
城市雕塑规划可以按照类型分为纪念型、娱乐型、主题型等,但是在实际的雕塑规划中,雕塑的类型还是主要以纪念型为主,题材过于单一,在总体上来说类型过于局限,缺乏多样性特征,不能很好地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例如,某些古城的雕塑规划大都以某一古代元素为主,在空间布局上显得过于单调,不能够很好地与其他空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雕塑空间分布不合理
我国虽然具有悠久的雕塑历史文化,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在现代化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上,还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我国城市的雕塑数量普遍偏少,大都是在风景区或者主要的街道上会出现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建筑,而在一些地区几乎看不到雕塑的存在,出现了城市雕塑规划的两极分化的局面,使得城市空间规划显得不合理,不能够与城市的建设同步。
(三)艺术质量有待改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成就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就雕塑产业链而言,现在的城市雕塑的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艺术质量较差的产品被树立在城市的大小街道上,元素单一、缺乏美感,题材狭窄、不具特色,质量较差、容易毁坏,等等,给城市雕塑规划带来了大量的麻烦。
三、城市雕塑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落后
从城市雕塑的发展历程上来看,雕塑大都是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类型风格上都是受其个人的艺术创作风格所限制,艺术效果往往不能很好地与当地的城市的空间规划布局相一致。就其管理体制而言,城市雕塑规划没有专门的制度来进行保障,从作品的征集、评选到建设都显得较为混乱,一般都由少数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判决策,作品的选取与建设维护上都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城市雕塑管理体制,使得在管理上存在着落后的现象。
(二)城市雕塑规划的地位不明确
城市雕塑坐落于城市的公共区域,其主要起着供人们欣赏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公共性特征。虽然我国的城市雕塑规划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办法,但是在地位上尚没有对其进行明确,没有对其在公共利益上的作用进行表述,不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财政资金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限制。
(三)城市雕塑规划的作用效果差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每个城市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现阶段我国的城市雕塑规划一般采取的是从上到下的规划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对于宣传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特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到我国行政体制的限制,城市雕塑规划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繁多的手续审批程序,在雕塑的题材表现形式上显得过于单一,主要是以弘扬当地的历史人文风情为主,不能很好地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显得过于局限;其次,城市雕塑的布局是根据城市空间规划好的布局开展的,往往只能够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意义并不大。
四、城市雕塑规划机制的发展与完善策略
(一)建立城市雕塑规划控制机制
在进行城市雕塑规划时,要着眼于城市的整个布局,重点关注城市的雕塑整体布局情况,构建具有城市特色的整体规划框架,建立城市雕塑规划控制机制。在规划时要加强对于专项特殊雕塑的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特色以及悠久的历史人文因素制定专门的《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在实施城市雕塑的控制机制时,要进一步对城市的设计原则和方向进行规划,主要的就是将其分为工程实施与控制规划这两种,主要步骤就是先确定具有投资潜力和将要实施的主体来说,具体到城市的某一个空间进行规划;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没有开展实施的雕塑规划进行一定的控制和引导。在具体对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时,要对树立雕塑的街道、绿地以及公共广场等加强对雕塑自身的建设力度,对其的造型、颜色和材料等作进一步的规范,提高其艺术质量标准,使其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从而进一步地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二)完善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机制
针对现在城市雕塑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等问题,需要加强对雕塑的管理机制的`完善。雕塑的规划与投入建设额会涉及到众多的审批程序,例如《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等,这类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并不适用于每一个雕塑的建设,往往会导致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应该对这类程序进行简化处理,起到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同时,在对要建设的雕塑方案的评选上面,要选择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评选,体现其公共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后建立合理的评选体系,制定公正透明的招标机制,选取具有专业权威的专家以及群众代表参与到其中,使选取的方案更加具有参考性和说服力。在完成选址和建造后,还需要对其后续进行评估,要制定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城市雕塑规划的实施与后续的维护进行测评,既要综合考虑其建造的具体背景,又要对公众参与的各个环节以及组织机构的作用的发挥进行评价,并就其相关的意见要求责任方进行适当整改。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机制的完善,不仅需要对审批程序进行适当简化,更需要保证其是在一种公开透明的机制下完成的,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体现出雕塑这一公共福利的特点。
(三)完善城市雕塑规划机制中地域特色的融入
在对城市雕塑的相关控制机制与管理评价机制这类机制进行完善后,还需要根据城市的独具一格的特点来制定出可以起到促进城市文化宣传目的的雕塑。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就是在雕塑规划中体现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主线,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要根据城市的特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题材,对城市的文化进行深入地宣传,利用生动的雕塑形象表达出城市空间规划上的艺术特色,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起源、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展望进行雕塑的选材,进行全面的提炼与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起到文化宣传的目的;其次,雕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城市雕塑的规划应该要以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为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点、线、面,在具体的建设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发掘出当地的人文景观,提升城市空间布局的质量,达到合理的空间文化。特别的,对于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将地区文化特色融入城市雕塑规划中将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念
虽然我国的雕塑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就我国的发展而言,城市雕塑规划在很多方面都比较欠缺,国际上对于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较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要对我国城市雕塑规划的机制进行探讨时,要放眼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完善。例如,国际上将城市雕塑规划纳入了城市公共艺术范畴体系中,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法规进行保障和完善;利用现代社交媒体的发展及时地发布关于规划建设的信息,增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政支持体系,为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五、结语
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的机制的完善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上,对现有的不足进行适当地完善,提高城市雕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白一。城市雕塑规划与城市文化[EB/OL]。中华硕博网,2008.
[2]袁华祥,李铭超。城市文化对城市雕塑创作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03):72-75.
[3]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J]。雕塑,2005,(03):22-23.
[4]王承慧,华琳,张丹蕾。高品质、多元化———城市雕塑规划机制研究[J]。规划与设计,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