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综述性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17 20: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综述性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综述性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5篇《综述性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综述性论文 篇一

摘要:中医学认为,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的发病可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探讨。外感方面, 当人体正气虚弱, 无力抵抗外邪入侵, 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若湿阻中焦, 气机阻滞, 便有利于幽门螺杆菌 (Hp) 的生长繁殖;六淫过极等因素, 易化生为毒, 也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GIM) 及癌变的发生。内伤方面, 长期饮食不节、不洁, 七情内伤、劳逸过度、年老体衰等均会导致痰湿、气滞、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 侵害机体组织, 最终导致癌变。目前, 中西医治疗CAG伴CIM均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胃炎, 萎缩性; 肠黏膜; 化生; 癌前状态;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症状无特异性且难以治愈的特点。CAG常伴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 (以下简称肠化生) , 或不典型增生阶段等癌前病变, 1978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列为癌前状态。肠型上皮细胞取代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病理过程, 也就是胃黏膜出现了类似大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 这个过程被称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GIM) .现代医学尚未明确胃癌的发病机制, 目前多数学者认可Correa P[1]提出的胃癌发生模式: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AG→GIM→不典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因此, GIM在胃癌发生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2].临床上CAG常伴发GIM, 目前大部分治疗CAG的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和手术介入治疗, 但对GIM的治疗仍无较好的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胃部疾患源远流长, 在临床上积累了大量经验, 治疗CAG方面优势独特, 现将中西医对CAG伴GIM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1、西医研究进展

1.1 GIM组织学分型

目前将GIM分为2类, 一类是完全性肠化生, 一类是不完全性肠化生。完全性肠化生又称为“小肠型”肠化生, 此类肠化生组织形态类似小肠形态;不完全性肠化生又称为“大肠型”肠化生, 此类肠化生组织形态类似大肠形态, 研究发现大肠型肠化生癌变的风险较高[3].

1.2 CAG伴GIM的危险因素

1.2.1 幽门螺杆菌 (Hp)

Hp感染与CAG伴GIM联系密切。Hp是一种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通过定植在胃黏膜上起致病作用, 目前研究发现GIM与Hp感染呈正相关。Hp分泌毒力因子主要包括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硫氧还蛋白、空泡毒素等, 而引起细胞炎症的主要原因为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刺激, 硫氧还蛋白保护Hp菌体免受来自宿主细胞的应激损伤, 为菌体的生存提供有利条件。有调查结果显示, 全世界约有40%~50%的人群感染Hp, 而相对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更高, 研究发现, Hp感染是CAG伴GIM的危险因素之一[4], 长期Hp感染可使GIM发生风险更高。

1.2.2 胆汁酸反流

长期胆汁酸反流同样也被认为是CAG伴GIM的发病因素之一, 胆汁酸不仅可溶解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质, 还能改变一氧化氮合酶 (NOS) 的活性及细胞钠-氢交换, 导致细胞内DNA损伤, 还可以促使H+逆向弥散, 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刺激胃酸分泌, 进一步加重炎性反应[5], 使细胞通透性遭到破坏, 导致细胞内损伤, 造成细胞凋亡。

1.2.3 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样对CAG伴GIM的发生联系密切, 特别是腌腊熏制食品、蜜饯类食品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天然食物, 人们通过饮食摄入该类食物可导致外源性亚硝胺增多, 造成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生理状态, 加重了GIM的发生率。此外, 长期的高盐、辛辣刺激饮食、缺乏维生素饮食、奶制品也是诱发CAG伴GIM的因素[6].同时研究发现, 大量摄入烟熏食物的患者GIM的发生风险显着升高[7].

1.2.4 年龄及性别

年龄及性别因素对CAG伴GIM也有一定的关联。研究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 CAG伴GIM发生的危险也会增加, 特别是年龄>50岁是该病的高危因素之一[8].

1.2.5 遗传家族史

临床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也是造成CAG伴GIM因素之一, 特别是直系亲属, 一般来说,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生CAG伴GIM的风险更高[9].

1.2.6 肥胖、吸烟及饮酒

肥胖、营养过剩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也是导致CAG伴GIM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证实, 不良嗜好的人群相比生活习惯良好的人群CAG伴GIM的发病率更高[10].

1.2.7 其他原因

国外相关研究发现, 尾型同源盒基因 (CDX) 家族在GIM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CDX2) 的表达在胃黏膜炎症、GIM、胃癌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 CDX2在正常胃黏膜中没有表达, 而在GIM改变中有CDX2异位表达[11].在自身免疫方面, 长期Hp感染会抑制胃黏膜分泌维生素C, 从而降低对氧自由基及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 导致胃黏膜损伤;另一方面, 叶酸及维生素B12的缺乏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胃黏膜贫血, 加重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的发展进程[12].

1.3 CAG伴GIM的预防和西医治疗

1.3.1 化学干预方面

研究发现, 根除Hp感染虽然不能逆转CAG伴GIM, 但可有效减缓萎缩的发展或停止进展, 起到预防进展为胃癌的风险[13].服叶酸及B族维生素等抗氧化剂, 可有效逆转胃黏膜不典型增生, 其机制可能是叶酸及B族维生素参与维护细胞DNA甲基化状态有关, 故补充叶酸及B族维生素等抗氧化剂有助于改善、修复胃黏膜病变[14].

1.3.2 内镜下干预治疗

为了预防胃癌的发生, 针对广大的CAG伴GIM的患者, 提倡每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而针对早期胃癌的中重度GIM患者, 目前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高频电切、内镜下氩气刀、内镜下激光及内镜下微波治疗等, 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 选择不同的干预方法, 在内镜下通过切除相关病变组织, 达到去除病因, 改善预后, 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 目前针对GIM的流行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治疗方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多学科的发展, 以及对该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提高临床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以期更好地预防胃癌发生。

2、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1.1 病因

中医学认为, 可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探讨CAG的病因。外感方面, 当人体正气虚弱, 无力抵抗外邪入侵, 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若湿阻中焦, 气机阻滞, 便有利于Hp的生长繁殖;六淫过极等因素, 易化生为毒, 也可导致GIM、胃黏膜萎缩及癌变的发生。内伤方面, 长期饮食不节、不洁, 七情内伤、劳逸过度、年老体衰等均会导致痰湿、气滞、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 侵害机体组织, 最终导致癌变。

2.1.2 病机

当代医家多从“毒”“郁”“气滞”“寒湿”“血瘀”等方面辨证论治, 为中医辨治CAG拓展了思路。王伟等[15]提出“毒损胃络”论, 认为诸邪蕴结成毒, 毒伤胃络, 使腺体萎缩, 甚至出现肠化生或者异型增生, 若诸毒蕴久不化, 最终导致症积成胃癌。康英梅[16]认为久病邪壅胃腑, 损伤脾胃之气, 经络郁滞, 蕴化为毒。林平主任以“脾虚气滞”为病机, 提出病位胃是GIM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病位肝是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认为脾是CAG伴GIM或者上皮内瘤变发生的保护因素[17].而周斌教授认为“寒湿阻中”导致脾胃阳虚, 久则成瘀, 阳气虚, 寒湿不能温化, 使患者出现面色晦黯、舌黯症状, 为久病入络之象[18].张露等[19]通过文献整理和总结, 发现从气虚血瘀论治CAG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2.2 辨证论治

2.2.1 专症专药

林慧光教授主张CAG多因饮食、情志、外邪等因素引起胃腑失和、脾失健运、气滞血瘀, 提出分为5种证型 (脾胃气虚型、脾失健运型、肝脾不和型、寒热错杂型、胃阴亏虚型) 论治, 认为CAG的治疗应专症专药, 同时根据附加症状不同, 加入相应特效药, 常获良效[20].

2.2.2从“阴”“毒”论治

国医大师徐景藩以“胃为阳明之土, 非阴柔不肯协和”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为理论指导基础, 在治疗胃阴不足证CAG时, 特别强调以“甘凉濡润”为大法, 还提出“脾阴虚”的概念, 常常以慎柔养真汤 (药物组成:薏苡仁、石斛、麦冬、芦根、猪苓、茯苓等) 加减滋养脾阴为主[21].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浊毒”既可作为病理因素, 又是病理产物, 是导致CAG的最主要病机, 因此治疗上多采用化浊解毒之法, 并辅以调畅气机, 养肝和胃, 将浊毒进行轻重分层用药, 继而又提出CAG的病机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浊毒始生、病属虚实夹杂, 在化浊解毒的同时, 注重补脾治本, 擅用白术、茯苓、绞股蓝等清补之品, 强调忌用熟地黄、黄芪等滋腻温补之品, 防止闭门留寇[22].

2.2.3 从气机升降论治

单兆伟教授从“斡旋气机升降”治疗CAG, 以气机郁滞为总纲[23].姜良铎教授认为CAG治疗应以调畅脾胃气机为主, 强调气血同治, 疏理脾胃及三焦气机, 常用紫苏梗、枳实、砂仁等通降肺胃之气, 以青皮、柴胡疏泄肝胆之气, 使脾升胃降, 以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24].

2.2.4从瘀论治

周丽[25]认为CAG病程长, 存在瘀血阻滞的病机, 善用活血化瘀之法, 常以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徐景藩[26]认为瘀血停滞会直接影响CAG的转归、预后, 治疗上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

2.2.5 从痈论治

李玉奇[27]首次提出“胃脘痈”的概念, 治疗上以“清热解毒、调补气机升降”为主要治则, 初期以疏肝理脾为主, 中期以化瘀散结, 晚期则以消痈化热、祛腐生新为治疗大纲。

2.3 中医内治法

2.3.1 健脾益气法

李海凤等[28]认为“情志不遂, 饮食不节, 脾胃虚弱”是导致CAG的主要病因, 治疗上多以“健脾、补气、益胃”为原则, 治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 配伍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 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3.2 疏肝理气和胃法

中医学认为, CAG的病机为“木旺乘土、肝气郁滞、横逆犯胃”, 临床上可表现为“痞、满、痛”等症状, 治疗上多肝胃同治, 用药上以辛香温燥之品, 不喜滋腻碍气, 多为轻清灵动之药, 如佛手、香橼、甘松等辛香轻透、温而不燥的药物, 治疗本虚的同时, 还注重毒、瘀夹杂的病机, 采用补泻兼施之法[29].

2.3.3清热化湿法

李霞等[30]认为CAG的发生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有关, 治疗上则以“健脾益胃, 理气清热”为主, 创立健脾益胃汤, 药物组成:莪术、白术、山药、石斛、茯苓、炒枳壳、厚朴、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等, 随症加减, 常获良效。

2.3.4 平调寒热法

秦春红[31]总结CAG的中医病机多为“脾胃失和、寒热错杂”, 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为基础加减用药, 疗效较好。

2.3.5 活血通络法

罗娟等[32]把握CAG“血瘀”病机, 以“久病入络, 久病必瘀”为指导思想, 治疗多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 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配伍使用三棱、莪术, 可起到强大的镇痛、抗炎作用, 为治疗患者GIM及不典型增生带来很好的效果。

2.3.6 益胃养阴法

郭淑云教授认为CAG的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 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 标实以“胃络瘀血阻滞”为主, 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同时应注重生活方面调养, 清淡饮食, 保持心情舒畅[33].

2.3.7健脾温阳法

付强等[34]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AG, 相较西药维酶素, 黄芪建中汤可更加有效地改善脾胃虚寒型CAG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2.4 针灸治疗

陈敏琴[35]应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CAG 40例。针刺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梁丘、三阴交、下巨虚等, 贴敷取穴:脾俞、中脘、胃俞。每日1次, 共治疗3个月。结果:显效26例, 有效1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沈小军[36]应用针灸治疗CAG 100例。针刺选穴:血海、关元、膈俞、足三里、气海, 得气后予温针灸。每日1次, 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愈34例, 显效41例, 有效2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7%.

2.5 心理干预

李凯等[37]应用宁肝调中方联合心理干预治疗CAG 40例。宁肝调中方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旋覆花、煅瓦楞子、郁金、枳壳、白芍、小麦、大枣、甘草, 每日1剂, 同时配合认知疗法、森田疗法, 并帮助患者建立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疗程12周。结果发现中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CAG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提示心理负担、压力过大等负面的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3、结语

CAG伴GIM的研究已经成为胃癌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 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 由于消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管道系统, 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所以饮食控制也是防治CAG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 情志因素与胃肠功能在生理、病理方面互相影响[40], 故心理干预CAG患者也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 西医对于CAG伴GIM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而我们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以及配合针灸、理疗等措施, 不仅副作用少, 且方便经济。因此, 利用中医中药的特色优势治疗CAG伴GIM值得我们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Correa P.A human model of gastric carcinogenesis[J].Cancer Research, 1988, 48 (13) :3554-3560.

[2]de Vries AC, Kuipers EJ.Epidemiology of Premalignant Gastric Lesions: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Strategies[J].Helicobacter, 2007, 12 (s2) :22-31.

[3]Correa P, Piazuelo MB, Wilson KT.Pathology of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clinical implic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 105 (3) :493-498.

[4]Zullo A, Hassan C, Romiti A, et al.Follow-up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the stomach:When, how and wh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2012, 4 (3) :30-36.

[5]陈胜良, 莫剑忠, 陈晓宇, 等。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J].胃肠病学, 2002, 7 (5) :280-282.

[6]Diasneto M, Pintalhao M, Ferreira M, et al.Salt intake and risk of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utrition&Cancer, 2010, 62 (2) :133-147.

[7]Oh S, Kim N, Yoon H, et al.Risk Factors of Atrophic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with Age-Sex Matched Controls[J].J Cancer Prev, 2013, 18 (2) :149-160.

[8]Taborda AG, Prolla JC.Alimentary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functional dyspeptic patients[J].Arquivos De Gastroenterologia, 2012, [[[[[[[49 (3) :208-213.

[9]Joo YE, Park HK, Myung DS, 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trophic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in Korea[J].Gut and Liver, 2013, 7 (3) :303-310.

[10]Leung WK, Ng EK, Chan WY, 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 14 (12) :2982-2986.

[12]Boyd M, Hansen M, Jensen TG, et -wide analysis of CDX2 binding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0, 285 (33) :25115-25125.

[13]张晓倩。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

[14]Makita K, Kitazawa R, Semba S, et al.Cdx2 expression and its promoter methylation during metaplasia-dysplasia-carcinoma sequence in Barrett's esophagu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19 (4) :536-541.

[15]王伟, 刘冬梅, 袁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从“毒”论治新思路[J].江苏中医药, 2016, 48 (3) :12-14.

[16]康英梅。活血通络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6) :101-103.

[17]吴菱菱, 林平。林平主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吉林中医药, 2016, 36 (4) :344-346.

[18]陈璐, 周斌。周斌从寒湿入络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20 (5) :87, 109.

[19]张露, 沈洪, 周晓波, 等。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J].现代中医临床, 2013, 20 (1) :16-20.

[20]张伟煌, 林慧光。林慧光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7 (10) :756-758.

[21]陆为民, 徐丹华。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 (9) :2263-2264.

[22]杨倩, 才艳茹, 刘建平, 等。李佃贵教授从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 (9) :2270-2271.

[23]杜斌, 陈静, 单兆伟。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 (2) :291-293.

[24]戎文译。姜良铎教授基于肝胃不和辨治慢性胃炎经验初探[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25]周丽。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 (6) :751-752.

[26]徐景藩。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粹[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59-61.

[27]李玉奇。以痈论治萎缩性胃炎纵横谈[J].辽宁中医杂志, 1998, 25 (9) :392-394.

[28]李海凤, 王丽梅。加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 30 (6) :179-180.

[29]常玲。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肝胃郁热证) 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6.

[30]李霞, 郜志宏。三仁汤加味治疗脾胃湿热型萎缩性胃炎30例[J].光明中医, 2016, 31 (13) :1891-1892.

[31]秦春红。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 (10) :14-15.

[32]罗娟, 代二庆, 任会宁, 等。三棱、莪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 2016, 36 (6) :545-549.

[33]段靓钰。郭淑云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 (1) :13-14.

[34]付强, 王祖龙, 蒋士卿。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30例[J].中医杂志, 2013, 54 (18) :1600-1601.

[35]陈敏琴。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 (2) :203-204.

[36]沈小军。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 (25) :23-24.

[37]李凯, 刘艳, 柳文。宁肝调中方联合心理干预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5 (5) :435-437.

[38]高玉德, 袁红霞。情志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探析[J].天津中医, 1991, 8 (5) :17-19.

综述型论文范文二: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篇二

摘 要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生物碱;中药材;含量测定

前 言

生物碱是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之外的所有含氮有机化合物,因其结构中氮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而大多具有碱性。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高等植物中,在植物体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可能存在,但对某一种植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器官。植物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大,有的可高达10%左右,含量少的可低至千万分之几。由于生物碱绝大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且活性是多方面的,因此中药制剂中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时,常选择该类成分作为定性定量的依据。含生物碱较多的植物科有粗榧科、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罂粟科、豆科、马钱科、夹竹桃科、茄科、菊科、百合科和石蒜科等。常用中药如山豆根、制川乌、马钱子、功劳木、华山参、延胡索、平贝母、北豆根、伊贝母、防己、两面针、苦木、苦参、胡椒、洋金花、夏天无、益母草、浙贝母、黄连、黄柏、常山、麻黄、吴茱萸、颠茄草、续断、罂粟等。

大多数生物碱呈碱性反应,分子中的氮原子与氨分子中的氮原子一样,有一对孤电子,对质子有一定程度的亲和力,当与酸反应中和后,氮原子可由三价转为五价而成盐;大多数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但可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而生物碱盐类则相反;在药材中,大多数生物碱与有机酸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少数与无机酸结合成盐,有些生物碱碱性弱,以游离状态存在,还有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的形式存在。因此,药材中生物碱的提取,涉及到溶剂、浸出辅助剂等药。应根据药材药用部位、所含生物存在的形式以及生物碱的溶解性,选择适宜溶剂或同时使用浸出辅剂进行提取。一般讲,游离存在的生物常用乙醇等有机溶剂回流提取;必要时加入一定的有机酸或无机酸作浸出辅助剂,使生物碱转成盐,用水

作溶剂提取;以盐的形式存在或以苷的形式存在的生物既可用水提取亦可用稀醇提取,应根据提取转移率、与随之提出杂质的多少以及后续分离纯化的难易选择适宜的溶剂和工艺进行提取。

1 滴定法

1.1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传统的容量法,主要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对生物碱直接进行定量测定。黄梦娴[1]采用该法对三蛇胆]www..com[川贝糖浆中的贝母总生物碱进行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杨云等[2]选用甲基红指示剂,氢氧化钠滴定至黄色为终点,测定附子中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

应注意,该方法不能滴定碱性较弱的生物碱;中药复方制剂中成分复杂,有许多酸性成分与生物碱类成分共存,会干扰测定,因此测定前应将这些成分用适宜的方法除去。

1.2 安培滴定法

根据固定电压下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进行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以0.6mol/L盐酸溶液为支持电解质,用安培滴定法进行测定,滴汞电极为指示电极,汞滴周期约2~3秒,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0.6v(对饱和甘汞电极)用硅钨酸标准液或四苯硼钠标准液滴定,以乌头碱计算含量。

该方法较易确定滴定终点,但测量结果对底液pH值较敏感,其底液pH值须严格控制在中性,易受到仪器限制。

1.3 两相滴定法

根据酸性染料溴麝香草酚蓝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与生物碱形成黄色离子对,而该离子对又可定量的被氯仿萃取,由此测得总生物碱含量(水相出现黄色即为滴定终点)。该法快速简便,所需设备简单,常用于总生物碱

的含量测定。王曙等[3]用两相滴定法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等7种贝母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马利琼等[4]采用该方法测定17个不同产地的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制定川贝母含量测定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王安行等[5]采用该法测定了浙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方法简便,分析快速,无须特殊仪器设备,耗样及试剂较少,便于基层检验药品质量。魏其才[6]还采用该法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蛇胆川贝液中的贝母总生物碱进行了定量检测,取得了满意结果,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但该法受水相的pH值影响较大,且滴定终点较难掌握。

1.4 非水滴定法

以非水溶剂作为滴定递质,增大了滴定突跃,达到滴定弱碱性生物碱的目的。李萍等[7]以冰醋酸溶液作为滴定递质,以结晶紫作为指示剂,用高氯酸冰醋酸溶液进行滴定,测定了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还以高效液相蒸发散射法(HPLC-ELSD)的定量结果为参照,分析比较了非水滴定法、两相滴定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3种生物碱测定方法,认为该法适宜于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尤其适合含生物碱苷或生物碱苷非常丰富的贝母类药材和制剂。

两相滴定法是近年来测定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主要方法,以上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两相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单一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对复方制剂,由于组分的复杂性,该方法易受到共存杂质的干扰,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薄层扫描法虽对薄层色谱条件的要求较高,但因其分离度好和操作简便等特点,是测定复方制剂中单体生物碱含量的主要方法。

2 色谱法

。.。.。.。.。.。.。.。.

参考文献

[1] 黄梦娴。三蛇胆川贝糖浆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J]。广西医学,2001,

23(4):757-758

[2] 杨云。附子中乌头生物碱定量方法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8,

9(4):331-333

[3] 王 曙,徐小平,李涛,川I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总生物碱和总皂苷

的含量测定与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OO2,27(5):342-344

[4] 马利琼,王晓铭,王化远。17个不同产地的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

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1):60-61

[5] 王安行,胡梅素。酸性染料两相滴定法测定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

[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8,15(3):50-52

[6] 魏其才。蛇胆川贝液中川贝母的薄层检识及其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J]。基层中药杂志,1993,(4):24-25

[7] 李萍,曾令杰,李松林。无紫外吸收的贝母总生物碱定量分析方法研

究[J]。中国药学杂志,2OO2,37(8):614-615

综述性论文 篇三

摘要:伴随着小学体育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课改的终极且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情境教学法:以问题营造情境;以图像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角色体验情境。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教学现状;实践

开展新课改中小学体育特别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性,在促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由于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始终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性。近年来,情境教学法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比较广泛,成效也得到了共识。通过情境教学法的铺垫,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整个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一、设置问题,营造情境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指依托具体的问题,为教学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循着这些问题,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只有对所面对的问题产生浓郁的兴趣的时候,才能激发自己最大限度的热情,并将这种热情投入到后续的思考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在这些生动又有趣的问题的指引下,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通过有效地设置问题,有助于为教学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比如,教学“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内容时,我在课堂一开始就构建了趣味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展现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有小袋鼠一家,小袋鼠们刚刚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小袋鼠们现在想要确定一个好的日子搬到期待已久的家,所谓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我们大家一起为袋鼠们搬家,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袋鼠,你如何搬家呢?学生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学习我今天所要教学的“双脚连续向前跳”,请大家一起模仿着来跳一下。

二、结合图像,再现情境

当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之中。纵观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从早期的多媒体教学,到后面的电子白板,再到如今的微课教学、视频教学等等,基本上都是以图像为媒介和载体。结合我的体育教学来说,有一些知识点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当场的讲解、演示,可能很难面面俱到,而结合多媒体,结合图像、音频内容再现教学情境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当堂释疑、解疑。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堂关于技法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靠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解,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一对一进行讲解,多数时候都是教师讲解完一遍让学生自主参与练习,而多数学生依旧还似懂非懂。比如以篮球教学为例,我在教学篮球时,发现有不少女同学并不感兴趣,随后我就用多媒体罗列了一系列关于篮球运动的历史和价值,学生慢慢会感到原来篮球运动有这么多的乐趣和价值。通过多媒体的融入,学生对篮球学习一下子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拓展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三、渗透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情境的构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可以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氛围,研究一再表明,学生如果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可以充分让自己的大脑进入放松状态,音乐对情境的渲染,也有助于为体育教学课堂披上一件多彩而迷人的外衣。音乐与体育的结合其实也并非新鲜之事,我们熟知的很多体育运动会,现场都配有很多激昂的音乐,这些音乐的融入,正给了运动员们信念和勇气。体育课堂音乐情境的构建也同样如此,通过音乐情境的构建,给学生信念和勇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性。比如,教学“篮球”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以音乐情境引路,将比较有激情的歌曲贯穿、渗透在篮球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一般播放的音乐有世界杯的主题曲,或者是类似于Wewillrockyou这类比较经典的又能快速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歌曲。

四、互换角色,体验情境

角色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学生体验到不同角色带来的乐趣,这种看似短暂的“换位”游戏,实则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纵观我们面对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比较淡薄,结合角色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对多种角色的全面深刻认知,通过情境体验,获得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我所教学的体育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我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比如让掌握得比较好的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充当小老师,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一些故事情境的演示中,我也适当地让学生扮演故事情境中的一些角色,通过扮演这些角色,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知识点。比如我经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母鸡爱小鸡”等这些游戏,通过扮演具体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游戏活动中感知体育学习的乐趣。动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小学生,相比其他功课,他们一定更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符合他们的天性,是他们释放能量的舞台。体育老师一定要因势利导,奉献给孩子们一节节充实、有趣、既锻炼身体又提升人格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1]严幸鸿。浅谈小学体育情境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2(4).

[2]叶善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3(8).

综述性论文 篇四

摘要:以文献综述法为主要策略,查阅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相关文献,对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优化发展对策的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通过研究综述发现:以建模思维构建课堂情境已成为国内众多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对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有效引导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各级高职院校能够针对凸显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

关键词: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与发展;综述分析

一、数学建模教学理论概述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一种使用数学语言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化表达形式。它是人们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基于数学模型的现实问题表达往往有着量化的表现形式,再通过数学方法的推演和求解,将现实问题中蕴含的数学含义表达出来。在数学、经济、物理等研究领域,有很多经典的数学模型,例如:,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模型、马尔维次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等,这些数学模型的构建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提升了相关领域量化分析的精确度。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步骤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被普遍应用,具体来说数学建模教学的一般步骤为:

(1)模型理论依据分析。在教学中倘若需要以某一个知识点为基础建设数学模型时,教师应该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找寻模型建设的理论支撑点,切忌假大空似的模型构建思路。

(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假设模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待研究问题进行模型化假设,提出因变量、自变量等模型语言。

(3)建立模型。在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模型。

(4)解析模型。将待求解的数学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解析计算。

(5)模型应用效果检验。将模型解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检验模型解析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综述

(一)教学现状综述

施宁清等人(2010)采用试验法研究了建模教学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试验的过程以对照班和实验班对比教学的形式展开,针对试验班的教学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而对照班的教学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展开,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设置评估变量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试验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建模应用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班,说明建模法对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效益明显。危子青等人(2013)项目教学法与建模思想融合的高职数学教学形式,指出:该种教学的特色在于将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子項目,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模型化构建,并以模型为素材设计和组织项目化教学,通过教学应用后发现学生不仅掌握了项目教学的学习精髓,也掌握了数学模型的构建解析技能,教学效益获得了双丰收。冯宁(2012)肯定了建模思想对高职数学教学带来的效益,指出:通过引入建模教学,能够最大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数学逻辑应用能力,对教学效果的促进效益明显。

(二)存在问题综述

尽管建模法对高职数学教学带来的效益十分明显,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有待进一步整改,为此国内一些学者也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建模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上,例如:孟玲(2009)从教学方法的教学分析了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中的问题,指出:很多高职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加之传统的数学模型又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些高职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建模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抽象的数学模型与陈旧的教学方法结合反而降低的教学的效果。曹晓军(2016)则认为:很多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接受学习内容,而是一味地采用灌输法设计教学过程,不利于数学模型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益提升。

三、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发展对策综述

针对建模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对策。例如,齐松茹(2011)认为应创新建模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如引入游戏教学法,将深奥的数学模型趣味化,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游戏激发起学生参与建模学习的兴趣。谷志元(2011)则认为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课前、中、后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对数学模型的认知,逐步教会学生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以提升数学模型在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周玮(2015)则提出了结合网络课堂建立研讨式课堂的建模教学新思路,不失为一种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创新教法。

四、结语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和梳理发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建模方法对于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的肯定,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的创新度不够,学生引导的活动不多等,为此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优化思路。本文的研究认为:建模法对于高职数学教学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各级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的建模教学活动,以不断提升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施宁清,李荣秋,颜筱红。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职数学的试验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9):116-118.

[2]危子青,王清玲。项目教学法与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3,(35):76-78.

[3]孟玲。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9,(17):106-107.

[4]冯宁。基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17):127-129.

[5]曹晓军,李健。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1):200-201.

[6]齐松茹,郑红。引入数学建模内容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86-87.

[7]谷志元。数学建模促进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新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9):11-13+20.

[8]周玮。基于数学建模的高职数学创新性课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135-137.

综述型论文范文一: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_农科论文 篇五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

摘 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壳聚糖;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为广泛的用途。对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十分活跃,近年来国际更是十分重视对它的深入开发和应用。通过对甲壳质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壳聚糖及其改性吸附剂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壳聚糖本身的基本结构是葡萄糖胺聚合物,与纤维素类似。但因多了一个胺基,带有正电荷,所以使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且因其聚合分子结合键角度自然扭转之故,对于小分子或元素会发生凝集螫合作用。根据甲壳素脱乙酰化时的条件不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不同,壳聚糖的分子量通常在几十万左右。但一般来说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

壳聚糖本身性质十分稳定,不会氧化或吸湿。鉴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在食

品、生物制药、水处理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

2、壳聚糖富集工艺的研究现状

由于壳聚糖吸附剂有以上的优点,学者们对其富集的工艺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李斌,崔慧[1]研究了以壳聚糖作富集柱,稀H2SO4为洗脱剂,稀NaOH 为再生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分离富集测定水中痕量Cu(Ⅱ)的方法,于波长325nm 处测定,检出限为

20ng·ml-1,线性范围为10~20μg·ml-1。此法的优点在于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经济实用、效果良好。但由于壳聚糖易降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流速控制难,富集效果不均一,空白大的问题。 王瑜[2]采用壳聚糖修饰钨丝基质螺旋卷,直接浸入含有痕量铜的pH 5.0的缓冲溶液中,经电磁搅拌富集一定时间后,将其转移至空气/乙炔火焰燃烧器上,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测定水中痕量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75μg/L;检出限为0.98μg/L。同一支钨丝螺旋卷重复涂敷壳聚糖富集Cu,RSD ( n = 6)为2. 7%。此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用于自来水中Cu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但成本偏高。

周永国等[3]研究了壳聚糖用于含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的处理[4~5]。提出了壳聚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水中痕量镉的新方法。回收率达98%,灵敏度0.021ug/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镉的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徐晶,王新省[6]报道了壳聚糖作在线微柱预富集柱填料,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光谱联用

(FI2FAAS)测定痕量Pd的方法。当采样体积13.5 mL时,采样频率27/h,富集倍数49倍,线性范围0.01~0.4mg/L,检出限(3s,n =11)1.4μg/L,相对标准偏差1.26%和4.0%。

孙建民等[10]研究了壳聚糖对Cu2+、Zn2+ 、Co2+ 、Ni2+ 、Pb2+ 和Cd2+6 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建立了壳聚糖柱同时分离6 种离子的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自来水和电镀废水中6种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测定。徐晶等将壳聚糖装入微柱进行在线预富集,并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联用 ,用于催化剂样品中痕量Pd的测定。齐印阁等建立了壳聚糖分离富集丁二酮分光光度法测定Ni2+的新方法,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该法可用于天然水中痕量Ni2 +的测定。Minamisawa 等[13]利用壳聚糖定量预富集环境水样中微量Co2+ ,然后把洗脱的Co2+用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检出限达50ngPL。利用壳聚糖与Ru共沉淀分离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微量Ru,线性范围的上限达510μgPL。谢维新采用壳聚糖为凝聚剂,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聚沉速度快,沉淀较完全,容易过滤和洗涤,用于铁矿、粘土矿(SiO2含量在20 %以上)中的二氧化硅测定,结果均较好。

但由于壳聚糖粘度大,分子刚性差,在偏酸性的溶液中, 壳聚糖由于分子中的氨基( -NH2) 易质子化( -NH3+) 而溶解,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但利用壳聚糖重复单元上的羟基和氨基,可对其进行交联、接枝、酯化、酰化、醚化等化学改性,制备出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 或与机械强度高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物理混合制备成微球或微球的办法后,提高了机械强度或吸附能力,从而延伸了壳聚糖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就是改性壳聚糖。

3、壳聚糖的改性

① 化学改性:

共聚壳聚糖:壳聚糖与含有乙烯基的单体进行共聚反应,从而使壳聚糖具有某些特殊性能。 壳聚糖酯化:甲壳素/壳聚糖与脂肪族或芳香族酰氯或酸酐反应,所生成的酰化产物具有许多新的用途。

壳聚糖醚化:甲壳素/壳聚糖中的羟基与卤代烃或醇反应,可生成醚,广泛用于日化工业。

化学交联改性:就是壳聚糖与戊二醛、环氧氯丙烷等发生交联而制得的外观类似树脂的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理化性质与壳聚糖有明显差别,它不溶于水、酸、碱溶液。

②壳聚糖的物理改性

壳聚糖与膨润土复合:根据膨润土层间阳离子的可交换性,利用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将壳聚糖负载在膨润土上,制成固体复合吸附剂。

壳聚糖与PVA复合:制备壳聚糖/PVA微球,因PVA机械强度高,PVA分子中丰富的-OH与壳聚糖分子中的-OH、β-O、-NHR,形成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的缘故,在维持其功能性的同时,其耐酸碱性能与机械强度也明显提高。

4、改性壳聚合糖的富集工艺研究现状

梁勇等[24]以壳聚糖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与N,N二乙基胺环氧丙烷作用,合成了以壳聚糖为母体的凝胶型PCON螯合树脂。PCON螯合树脂用5 %的盐酸清洗后,在pH =1110±012范围内,对Ag+的富集率高达9818±110%,在超声波振荡下,4min即达到富集平衡。吸附后的PCON溶于1ml015%HNO3溶液中,以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测定自来水中银的含量,所得结果相吻合。

张淑琴等以4,4′-二溴二苯并18-冠-6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冠醚交联壳聚糖(DCTS)。它兼有冠醚和壳聚糖两类化合物的优点,具有同时测定不同形态化学组分,不需要化学分离和引入过多试剂,可以进行直接富集,且有操作简便等特点。

杨宇民等[26]利用巯基壳聚糖对Pb2+和Cd2+的吸附特性,建立了巯基壳聚糖分离富集原子吸收

光谱法测定天然水体中Pb2+和Cd2+的新方法,并研究了最佳吸附和脱附条件。该法对Pb2+和Cd2+的准确检测下限可达到1.00μg/L和0.050μg/L,回收率分别达到96.5%和97.6%。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5、改性壳聚糖的应用

壳聚糖自然资源丰富,在研究角度和实用角度都有着巨大潜力。在生物、食品、医药、废水处理、纺织、造纸等领域中均有一席之地。19xx年,日本首次将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处理废水,并于同年在关国波士顿召开有关甲壳素、壳聚糖的会议,从那时起,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就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外的化妆品行业已经大量采用壳聚糖,如德国的WELLA及日本的姿生堂等公司,据统计日本每年约有100t壳聚糖衍生物用于化妆品工业中;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多种细菌生民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来对织物进行抗菌防霉整理。

参考文献:

[1] 李斌、崔慧:壳聚糖富集FAAS法测定水中痕量Cu(Ⅱ)。理化检验2化学

册,2001,37(6):253~254。

[2] 王瑜:壳聚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铜。分析化学(FENXIHUAXUE)。研究简报,2005,(33):872~874。

[3] 周永国、杨越冬等:壳聚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34(6):256~257。

[4] Couglin R W,Deshaies M R,Davis E M,Environmental Progress,1990,9(1):35.

[5] 周永国、杨越冬等:河北大学自然报(自然科学版),1994,14(2):30。

[6] 徐晶、王新省:流动注射壳聚糖在线微柱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钯。分析化学(FENXI HUAXUE)研究报告,2004,32(2):157~160。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综述性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推荐访问:综述 论文 综述性论文五篇 综述性论文 综述性论文格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