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留守儿童关爱倡议书3篇,供大家参考。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一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 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有些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谈一谈: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
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在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以优异成绩完成小学的学业;课间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做游戏,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 ,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3、确定监护人员、 家校通力合作。
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 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4、 健全”留守”档案、 便于信息捕捉。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5、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 。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 ,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浅析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二
为全面了解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我们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对全县12个乡镇、2个工作站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一是分布广,不均衡。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留守儿童总数423人,从统计分析,全县12个乡镇、2个工作站均有农村留守儿童,但分布不均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村,留守儿童数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则低。
二是留守早,时间长。0—14岁(不含14岁)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大部分留守儿童中,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三是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主要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联系。每年能与父母也只能见上一两面。
四是承担家务,自理能力增强。部分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家务。因此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
二、各类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个性特征
一是隔代监护型。隔代监护人一般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普遍文化水平低,管养不管教,往往是只重物质方面的满足,缺乏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这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普遍学习自觉性较差等。
二是寄养监护型。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无祖父母的照顾或祖父母年高体弱,无力承担监护义务,父母就把孩子托负给近亲属监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又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就容易变的比较内向、孤僻、冷漠,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因长时间不和父母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困境,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行为和习惯偏差,安全和教育隐患,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较差。一方面,部分打工父母对子女期待不高,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是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三是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容易发生障碍。
四是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部分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等行为。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如县关工委去年大力组织“千人百元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就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共募集捐款3万余元,计划近期要发放到留守儿童手中。
二是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环境。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职员工的作用,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帮助。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德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关爱活动,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创新家长学校机制,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三是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要帮助家长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引导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如果确实没有办法的,外出打工前一定要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项安排好,而且最好选择就近务工,外出打工后要通过电话、网络、通信和定期探望等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制度,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性的认识,提高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引导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是认真履行职责,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各级关工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关工委要做好协调工作,发挥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及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优势,组织“五老”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类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
总之,社会要和谐,留守儿童就必须健康成长。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就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三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九年级学生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组 长:方跃进
副组长:毕金胜、毕明良、邵树华
成 员:程光辉、徐跃文、项新雄、方跃华、徐好生、王中原、毕煌锋、王海燕、毕梓荣、王政善、程泽峰、胡国生、徐柏林、胡国生、徐金辉、程华峰。
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校由毕明良校长和程华峰老师针对七、八年级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每班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全校师生对702班项跃辉同学进行了献爱心捐款,由于项跃辉同学身患绝症,全校师生共募捐11000多元。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乒乓球、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歙县体彩杯篮球锦标赛”,并获得男、女三等奖。在“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中,许多节目是留守儿童自编自导的,表演的非常精彩,深受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这些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3篇《留守儿童关爱倡议书》,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