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7篇(2023年)

时间:2023-03-25 16: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7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7篇(2023年)

历史知识点一定非常多,靠死记硬背不仅花费的时间会太多,更容易把知识记混记错。要想学好历史,最关键的就是方法,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7篇《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 篇一

亚非拉的奋起

一、印度独立

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

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原因:

(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3)对外贸易发达

(4)政治上:共和国的成立

(5)外因:西班牙的衰落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荷战争(16世纪中期):导火线: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如纽约)

荷兰战败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

法国战败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篇三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1)对公民的民主政治、人身权利和尊严的践踏。

(2)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

① 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③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④民主党派人士受到严重的人格侮辱。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题报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中共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为中心)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②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

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宪法:1982年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3、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7年,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的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篇四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五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六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七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

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五、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

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访问:高考 知识点 考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归纳7篇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