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科技成就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3-31 15: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科技成就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新中国科技成就五篇【精选推荐】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篇一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两弹一星”与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发展,“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及杨利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研制和推广。

2、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媒体资料,观看相关图片,培养学生从史料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 采取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索资料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一系列新中国科技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对袁隆平、杨利伟等科学家和宇航员先进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更正确地把握人生方向。

3、 通过对党和国家一系列科教政策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并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原子能、火箭及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成就

2、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1、 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法指导]   列举法   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近代科技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结合幻灯片)

一、基础知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两弹一星”:

观看“两弹一星”视频,创设历史情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从上段视频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科技信息?课文还提到这一领域的哪些科技成就?

(3)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2、袁隆平与“东方魔稻”

(1)、感动中国的袁隆平:让学生从xx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的评语中了解袁隆平;

(2)引导学生阅读两则材料,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及其伟大的意义。

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二:朱熔基总理说过这样一段话“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思考:a、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样说?

b、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具体突破表现在哪里?有何意义?

3、“银河”系列计算机:

(1)“银河—i”型机诞生:       1983年   每秒亿次

(2)“银河—ii”型机研制成功:  1992年   每秒10亿次

(3)“银河—ii”型机研制成功:  1997年   每秒130亿次

二、表格列举:列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做好笔记;三、学思之窗:猜一猜“他是谁?”(采用抢答的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为探究作好铺垫)

四、问题探究:

1、探究一: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2、探究二:新中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1)国家的独立(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经济实力的增强    (4)科学家的努力    (5)党和政府的重视

3、探究三: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有何影响?

(1)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2)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4、探究四: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大作用?

(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2)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五、自我测评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略

附板书设计: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含义  成就

(2)“神舟”号飞船:“神五”  “神六”

2、“东方魔稻”:袁隆平  杂交水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3、“银河”系列计算机:“银河—i”型—— 每秒亿次

“银河—ii”型——每秒10亿次

“银河—iii”型——每秒130亿次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 :

a) 国家独立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 经济实力的加强

d) 科学家的努力

e) 党和国家的重视

三、新中国科技的影响

四、新中国科技的作用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篇二

第28课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落实课标

一、两弹一星

1、 概念: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时间: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特点:

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集中力量在尖端科技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3、条件: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保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②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爱国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如两弹元勋邓稼先、空气动力学家、导弹火箭专家钱学森。

3、作用:

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粉碎了美苏遏止中国的企图;②中国在尖端军事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东方魔稻”——生物技术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xx年获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3、意义:

突破经典理论禁区,丰富理论技术;

增产粮食,创造效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1、成就:

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型机诞生;

1997年,每秒13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7年王选等科学家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获得成功,使中国文字进入计算机时代,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时代,王选被称为“当代毕升”。

2、意义:

中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实现了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神舟”号飞船——空间技术

1、成就:

xx年10 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杨利伟上太空,16日安全返回;

xx年10月12—17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2、意义:

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

神舟五号成为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的国际第三代飞船;

杨利伟独上云霄的勇气,浓缩了中国航天人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5--xx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阔视野,了解知道)

1、建国初:

1949年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1956年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

3、1978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

4、1985年中央制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5、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6、国家制定并实施“863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取得令人瞩目成就;

7、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六、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基础和条件。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篇三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四方面科技成就的背景、影响 学生资料收集,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材料研究。

归纳科技成就讲解过程中的影响,得出结论。 建国近六十年来,在中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的影响 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第29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 科技成就

1、 原子能

a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

b背景:美苏核垄断

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

2、 生物技术

a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

b背景:地少人多

c影响:解决吃饭问题

3、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a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

b背景: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c影响:国家工业生产  人们的日常生活

4、 航天技术

a成就: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

b背景: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

c影响: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 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影响:“科教兴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羊多利;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苏联的东方一号、阿波罗11号载人上天;原子能: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成功。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在课下,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从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四个方面查找到很多有关科技成就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些成果。

讲授新课

一、科技成就

设计思路:请同学们用多媒体展示自己课下的准备,从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方面说明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每一部分都用图片和材料说明三个内容:成就、背景、影响或作用。通过让学生课下准备的方式,促进学生得到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从而得到价值体验。

(一)原子能方面

请第一小组同学们出示有关原子能的资料。一名同学讲解。

生:首先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景象。

图片讲解:1966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9:00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9:09分14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毛泽东接到报告高兴地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10月27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研制速度,增强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看到的这两位老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和钱学森。

还有很多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这几则材料。(课件展示)

材料一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钱学森

材料二   在建国初期我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中国用最少的研究经费、最短的时间创造了奇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那些创造了如此辉煌成就的功臣们却一直默默无闻:王淦昌,当时参与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此前,他因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而轰动世界,到研究所报到后,由于保密需要,化名“王京”,而王淦昌这个名字从此消失17年之久;在“两弹一星”科研刚刚起步时,苏联撤走了专家,是邓稼先带着一批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京城北郊的灰楼里,用4台手摇计算机运算,开始了艰辛的攻关;还有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赵九章、姚桐斌、郭永怀、钱骥、于敏、王大珩、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等。1999年,党和政府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当时,他们中已有7位科学家去世了。

总结:我们找的材料主要就是从原子能成就和这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方面入手。老一辈科学家那种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  结合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研究原子能的原因。

师:一组同学准备得非常充分。请大家阅读课本提供的材料,思考: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什么建国初期我国还要研究原子能?

生答(略)

师: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苏联都对我国进行核威慑,为了打破核威胁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科学。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

师: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它给人类提供了土种新的能源。思考:原子能技术除了在国防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还在什么方面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生: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开始运行发电。另外还有大亚湾核电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能源。

(二)生物技术方面

第二组同学出示自己的材料。

生:这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他旁边是他的研究成果给农民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我国拥有世界7%的耕地,却有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吃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下面我们一起看几则材料:(课件展示)

材料一   “地,究竟能有多高产?” 袁隆平曾做过一个非常浪漫的梦:水稻长得像人一样高,人们在丰收的稻穗下乘凉……1965年10月,当袁隆平写出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的时候,由于论文和当时的经典学说相背离,学术界并不认同,有人甚至嘲讽他异想天开。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称他为“世界水稻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  xx年,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世界粮食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沃夫奖被称为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而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材料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xx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生:我们根据已知的材料(课本资料和我组提供的材料)设计了几个问题:[探究]1、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什么?2、我们的“东方魔稻”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

生总结: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中国人多地少。我国的杂交水稻“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师:第二组同学能够根据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很有创意。大家思考:在面对外国人对中国将达到16亿人口会不会给世界带来粮食危机进行质疑的时候,袁隆平这种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何种关系认识?——人定胜天。

(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话题,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请三组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他们的“调查”结果。

生: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在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第二幅图是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下面我们看两则材料:(课件展示)

材料一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

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99年研制成功神威巨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   金怡濂院士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称为巨型计算机。到了20世纪9o年代,我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10亿次。但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上千亿次。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决定研制“神威”巨型计算机。金怡濂经过认真研究后说:“我们应当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而且必须有一个大的跨越,否则我们会被世界越甩越远。”金怡濂语出惊人,掷地有声。他被任命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1999年9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行。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

生总结: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有一批我们自己的专家。而计算机技术也成为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通话、网上购物等等,但是也出现了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的“网虫”。相信今后我们的生活与计算机、互联网会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应当遵守上网公约,实现“绿色”信息化。

师:三组同学查找的资料也很详尽,并且给大家不少启示。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四)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

请第二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的搜集成果。

生: 请大家看以下材料(课件展示)

阅读以下材料:

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t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 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日日,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己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总结:从以上的图片和材料可以知道,建国后我国的空间、航天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成果累累。如果大家想更详细的了解,请大家参考这个网站上的有关长征一号的介绍和图片。

师:四组同学非常细心,不仅把本节课本上的有关知识展示给我们,还找了很多近年来科技成就。

[探究]1、回顾“一星”发射时期我国的内政外交情况如何?国家领导人对空间技术的态度如何?为什么?2、空间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举例子说明。

生讨论并发表见解(略)。

师总结:1、国内正处在十年动乱期间,从外交上来说,国际地位有所提高: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等等。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空间技术,因为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征之一。只有综合国力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才能提高。2、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突出的是被誉为“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标志的神州五号。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两个经典片断(放截取好的录像)——神州五号上天、杨利伟返回地面。

师:这样一项开辟新时代的科技成就,凝结着多少科技人员的汗水。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民族精神。

我们共同总结一下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见板书一)

[教学反思] 采用情景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思考的同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成果展示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示一系列图片、音像制品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

(导入下一个标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的科技发展也举世瞩目。这让我们不仅想到前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生讨论)

师总结: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前后,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积极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原来已经受伤的祖国更加支离破碎。

[探究]这两个时期,世界科技史上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建国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却发生了飞跃呢?

二、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科技革命的影响

设计思路:从回顾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入现今科技发展的原因。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在学生对前面知识已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深层次引导学生,体现知识的递进性。在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讨论,并且指导学生回顾政治史、经济史上的有关内容。据材料、已知知识分析得出建国后科技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在自我提高当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处理课后习题的形式完成新课的最后一部分。把影响这一部分作为开放题目处理。加深同学们对“科教兴国”的认识。

(一)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强迫中国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1963年9月,毛泽东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曾明确指出: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我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况,挨打是不可能避免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多次号召要“在技术上兴起一个革命”。1956年,当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团结起来向“自然开战”、“向现代科学进军”,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材料三   邓小平还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论述了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他说:“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

生讨论。(略)

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科技成就的影响

师:由以上分析可知,科学技术要有适宜的社会条件才能得到发展。科学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那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处理课后“解析与探究”的题目。

[教学反思] 用对比法引出科技成就的原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前后、横向的对比方法,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通过处理课后“解析与探究”的题目,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当中得到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结:请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生: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著名的科学家。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只有主权独立、经济发达的国家才能给科技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反过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我们一定要在国家“科教兴国”的统一认识下,努力学习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篇四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

一、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         ,打破

第一颗         试爆成功:1964、10

2、进程    第一颗      试爆成功:1967、6

第一颗                  (“东方红—1” 号)发射成功:1970、4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         与

增强了我国的            ,提高了我国的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有利于

促进了其它领域的发展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1、诞生与发展:“南优二号”(1973年)—→ “超级杂交稻”

2、效益:20c70年代中期——xx年:增产粮食40多亿吨

“银河—ⅰ”型(1983年):亿次/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银河—ⅱ”型(1992年):10亿次/秒

“银河—ⅲ”型(1997年):130亿次/秒

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是继 “            ” 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影响 在未来5—xx年里,将为中国带来         元的经济效益

成为带动            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增强了

五、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提高了

振奋了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 (    )

a 1964年、1967年    b 1964年、1966年 c 1964年、1970年    d 1967年、1970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空的人造卫星是 (    )

a “东方一号”     b “东方红—1”号  c “长征—1”号    d “银河—ⅰ”号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4、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

5、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 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b 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c 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d 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6、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

a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7、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    )

a 核武器研制成功       b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1”型机问世    d“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    )

a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 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

c “第二次绿色革命 ”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二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三  “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问答: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国际形势怎样?

2、以上材料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

成就 影响

参考答案

△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

一、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 核威胁 ,打破 核垄断

第一颗 原子弹 试爆成功:1964、10

2、进程    第一颗 氢弹 试爆成功:1967、6

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 号)发射成功:1970、4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 核垄断 与 核威胁

增强了我国的 国防力量 ,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安定环境 ,有利于 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它领域的发展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1、诞生与发展:“南优二号”(1973年)—→ “超级杂交稻”

2、效益:20c70年代中期——xx年:增产粮食40多亿吨

“银河—ⅰ”型(1983年):亿次/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银河—ⅱ”型(1992年):10亿次/秒

“银河—ⅲ”型(1997年):130亿次/秒

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是继 “ 两弹一星 ” 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影响    在未来5—xx年里,将为中国带来 上千亿 元的经济效益

成为带动 高新技术 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增强了 综合国力

五、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提高了 国际地位

振奋了 民族精神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 (a)

a 1964年、1967年    b 1964年、1966年 c 1964年、1970年    d 1967年、1970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空的人造卫星是 (b)

a “东方一号”     b “东方红—1”号  c “长征—1”号    d “银河—ⅰ”号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b)

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4、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d)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

5、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c)

a 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b 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c 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d 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6、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c)

a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7、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

a 核武器研制成功       b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1”型机问世    d“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c)

a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 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

c “第二次绿色革命 ”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二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三  “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问答: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国际形势怎样?

美苏对抗,中苏关系破裂,中美敌对。

2、以上材料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

成就 影响

原子弹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

杂交水稻 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有很大帮助

载人航天技术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篇五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两弹一星”与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发展,“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及杨利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研制和推广。

2、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媒体资料,观看相关图片,培养学生从史料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 采取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索资料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一系列新中国科技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对袁隆平、杨利伟等科学家和宇航员先进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更正确地把握人生方向。

3、 通过对党和国家一系列科教政策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并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原子能、火箭及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成就

2、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1、 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法指导]   列举法   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近代科技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结合幻灯片)

一、基础知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两弹一星”:

观看“两弹一星”视频,创设历史情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从上段视频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科技信息?课文还提到这一领域的哪些科技成就?

(3)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2、袁隆平与“东方魔稻”

(1)、感动中国的袁隆平:让学生从XX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的评语中了解袁隆平;

(2)引导学生阅读两则材料,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及其伟大的意义。

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二:朱熔基总理说过这样一段话“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思考:a、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样说?

b、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具体突破表现在哪里?有何意义?

3、“银河”系列计算机:

(1)“银河—i”型机诞生:       1983年   每秒亿次

(2)“银河—ii”型机研制成功:  1992年   每秒10亿次

(3)“银河—ii”型机研制成功:  1997年   每秒130亿次

二、表格列举:列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做好笔记;

三、学思之窗:猜一猜“他是谁?”(采用抢答的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为探究作好铺垫)

四、问题探究:

1、探究一: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2、探究二:新中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1)国家的独立(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经济实力的增强    (4)科学家的努力    (5)党和政府的重视

3、探究三: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有何影响?

(1)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2)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4、探究四: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大作用?

(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2)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五、自我测评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从而从生活出发,理解科技革命的作用,应该更容易!

有一种说法,新课改后,老师上课只讲1/3,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这显然是走入了一个误区,误解了新课改。新课改后,老师应在学生学习中充当一个重要的引导者,而不是填鸭饲养员。但作为引导者,并不表示老师上课就应该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要老师转变意识,知道该怎么讲,该讲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含义  成就

(2)“神舟”号飞船:“神五”  “神六”

2、“东方魔稻”:袁隆平  杂交水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3、“银河”系列计算机:“银河—i”型—— 每秒亿次

“银河—ii”型——每秒10亿次

“银河—iii”型——每秒130亿次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 :

a) 国家独立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 经济实力的加强

d) 科学家的努力

e) 党和国家的重视

三、新中国科技的影响

四、新中国科技的作用

推荐访问:新中国 科技成就 新中国科技成就五篇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