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6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篇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指黑板,生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讲课之前,我要送一首诗给大家(课件出示《大江歌罢掉头东》)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周恩来。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齐读。
师: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体会到了周恩来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生2:我体会到了周恩来立志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伟大抱负。
师:说的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激人奋进的感情来朗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清晰而坚定的朗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铿锵有力的朗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探究新知
1、找“中华不振”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说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生:“中华不振”(指三名学生回答中华不振)。
师:板书“中华不振”问: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是伯父说的。
师:伯父对谁说的?
生:周恩来。
师:把这组人物的对话找出来,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一会找同学读给大家听。
生:同桌之间分配角色,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指一组同学)请介绍一下角色。
生1:我是周恩来,他是伯父。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周恩来的话?
生1:疑惑不解的语气。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伯父的话?
生2:用担心的语气。
师:好,我们其他同学为他们读白好吗?
生:好。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还想再读吗?
生:想。
师:那老师读伯父的话,你们读周恩来的话好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完后特意加了一声叹息,停顿两秒后问:你们从伯父的这一声叹息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伯父的沉重和无奈。
师:伯父为什么会沉重和无奈呢?
生: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的,伯父无奈的是:(指黑板生齐读:中华不振)
师:课文中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中华不振这个词的含义了,把它画下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生:读文,边读边画。
读书声渐小,师:画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1:我画的“是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因为在租借地里走的都是外国人却没有几个中国人,这就是中华不振!
师:是啊!(课件出示这段话)如果这是在外国就不足为奇了,可这是在哪呀?
生:在中国!
师:是呀!这是中国的土地上走的却是外国人这就是——
生:中华不振!
师:能说说你读了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1:我感到很气愤!
好!那你就带着这份气愤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谁对这段话还有不同的体会?
生2:我是从耀武扬威这个词中体会到的中华不振的。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2:巡警是中国人,他们在自己人的面前耍威风,可在外国人面前却低三下四当走狗。我觉得这就是中华不振!
师:说的好!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2读
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对巡警的愤恨和蔑视。是呀,巡警是在借助洋人的势力来显示自己的威风,真是可耻至极,这就是——
生:中华不振!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替换耀武扬威这个词?
生沉默了片刻,举手。
师:你来说说。
生3:狐假虎威!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找的很准,用这个词来代替再恰当不过了,这就是巡警的丑恶的嘴脸!让我们带着这份难以压抑的愤怒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群情激愤!
师:谁还从别的地方找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了?
生:我是从“衣衫褴褛”和“得意洋洋”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中华不振的。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生:“衣衫褴褛”说明这个妇女的家里很贫穷,这就说明了中华不振!
师:是啊,我们从这位贫穷的妇女身上我们看到了——
生:中华不振!
师:那“得意洋洋”呢?
生:这个洋人把妇女的亲人轧死了,不但不自责,反而却在那得意洋洋,这不就是中华不振吗?
师:是啊,这就是——
生:中华不振!
师:刚才这位同学从妇女和洋人的对比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要突出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这两个词。读吧!
生:齐读。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找的是“一问才知道~~谁又敢怎样呢?”我觉得这个妇女很可怜,亲人被洋人轧死了却没有人为她作主,没有人为她撑腰,她的命太苦了!这就是中华不振呀!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说的多好啊!从你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是一个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女孩,老师为你骄傲!你能再读读这段话吗?
生:动情的朗读。
师:这个不幸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同学们想象一下被轧死的这个人会是她的什么亲人呢?
生1:可能是她的孩子!
师:是啊!可能是她活泼可爱听话懂事的孩子,她悲痛欲绝。她原指望——
生:接读(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生2:还可能是她的丈夫!
师:是啊!可能是她为养家糊口在外日夜奔波的丈夫,她痛不欲生。她原指望——
生:接读。
师:还可能是她的什么人?
生3:还可能是她的父母!
师:是啊!可能是她白发苍苍操劳一生的父母,她心如刀绞。她原指望——
生:接读。
师:这位可怜的妇女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她多么希望能有人帮一帮她呀!中国巡警局为她撑腰了吗?
生:没有。
师:是啊,巡警局不但没有惩处这个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同学们,天理何在呀!这是为什么呀?
生:中华不振啊!
师:板书,在中华不振后面加上“啊!”
师:巡警局不为妇女撑腰,围观的中国人为她伸张正义了吗?
生:没有。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握着拳头。
师:为什么?为什么自己的同胞遭受欺凌,他们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呀?
生:齐答“中华不振啊!”
师:是啊!中华不振啊!同学们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说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吗?
生1:我会找巡警局为这位妇女伸张正义!
生2:我会冲上去狠狠的把那个洋人揍一顿!
师;作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场景我们怎能不愤怒,作为中国人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冲动,然而在当时的中国能这样做吗?
生:不能。
师:大声的告诉我为什么?
生:高喊“中华不振!”
师: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这样的事又何止这一件。(课件出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事例)
生:阅读。
师:看了这个事例你还想说什么?
生1:太让人气愤了,外国人竟然把中国人比作狗,简直是对我们中国人的侮辱。
生2:我真想把那块牌子砸的粉碎!
师:同学们,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愤怒,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我们该如何不让历史重演。周恩来从租界地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忘不了在中国人的土地上,竟让洋人在中国人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他忘不了光天化日之下,在中国人的土地上,自己的同胞遭受着侮辱和欺凌,却没有人敢为她伸张正义。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一语惊醒梦中人。周恩来恍然大悟,于是站起来胸有成竹的回答——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清晰而坚定的回答——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周恩来的读书目的和别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
教师引读: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而周恩来却铿锵有力的回答——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引读:周恩来的话得到了魏校长的喝彩——
生:接读
师:魏校长为什么要为周恩来喝彩?
生:因为别人读书是为了自己,而周恩来却为了国家!
师:是啊,周恩来知道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九个字不仅是周恩来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更是他用一生信守的承诺(课件出示“周恩来的一生”配乐“你是这样的人”)
生:观看。
师:沉默了片刻。周恩来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不朽的誓言(手指板书)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同学们,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凌辱,任人宰割的中国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今天要为什么而读书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伟大志向写下来,好吗?
生:动笔抒志。(配乐,精忠报国)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读书志向?
生1:为中华的强大而读书!
生2:为中华的富强而读书!
生3:为中华的腾飞而读书!
师:说得好,老师为你们有如此远大的抱负而骄傲。同学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崛起,那就让我们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好吗?(课件出示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生:好!
师:同学们,请你们清晰而坚定的告诉在座的所有老师,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师:请你们铿锵有力的告诉全世界,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篇二
第一学时一、自主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语句通顺。2、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3、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读一读。二、量学1、我会写
帝义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
2、我会读帝国主义伯父租界振奋模范闯进热闹非凡巡警吵嚷妇女疑惑不解惩处灯红酒绿耀武扬威左顾右盼衣衫褴褛得意扬扬铿锵有力崛起3、我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三、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讲了周恩来的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课文第几件事是写周恩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的?四|、测学:小灵通25课的第1、2、3、4、5题。
第二学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周恩来的哪三件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仔细阅读课文,把能体现中华不振的词或句子勾画下来,谈谈你的感受。
2、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要想——就要————)
三、导学
1、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联系全文引导学生总结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
3、拓展,介绍有关资料,体会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1、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
2、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3、印度印中友协会长说;“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总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在国内也同样,要是能多几个像周总理这样的领袖,国家就会很好了。”
测学:
小灵通49页第10题、50页的第1、2题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篇三
【教材分析】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小时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周恩来读书的时候中国还非常贫穷、落后,周恩来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使祖国强大起来。本文语言浅显(但也有一些难懂的词汇,如“崛起”、“光耀门楣”、“若有所思”、“钦佩”等等)今天,虽然祖国已经昌盛强大了,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对孩子们仍然具有启迪作用和感召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方法随文认识课文中的13 个生字。
2、抓住“若有所思、郑重、浑身一振”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有识字方法随文识字。
2、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背景,自然导入
1、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2、面对倍受外强凌辱,贫穷落后的祖国,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3、周恩来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所以,他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恩来13 岁时的一个故事。(齐读课题)
4、认识“崛”怎么记住它。理解“崛起”(突出,这里强大)
5、理解课题“为了中华的强大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省自由读课文,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部分抽读课文。随文识字,正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识,理解课文脉络。
(1)、指名读1 自然段,学习:“模范”、“期待”、“纷纷举手”、“要求”。分析字形“纷”。识记多音字“要”yāo yào。
(2)、指名读2、3自然段,学词:“光耀门楣”,并理解。(荣耀门第,为自己家族争面子,让家里几代人都光荣,受人尊敬)。
(3)、指名读4、5、6自然段,学词:“环顾四周”、“郑重”、“浑身一振”、“钦佩”,并理解“环顾四周” “郑重”、 “钦佩”。
(4)、指名读7自然段。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在回答谁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体悟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一)、学习1自然段
1、当时是1910年秋天,年仅13 岁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学习,开学时,魏校长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勾出来,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期待他的学生从小立下远大志向。)
2、指导读好校长的话。(期待的心情)
(二)、学习2、3自然段。
1、听了魏校长的问话,同学们怎样回答的?
2、校长满意吗?为什么?
(三)、学习4——6自然段
1、听了魏校长的问话,周恩来又有什么表现?读4自然段,勾出周恩来的动作和语言。
理解:若有所思、郑重
2、指导读好周恩来说的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郑重读)
3、校长满意吗?为什么?(联想期待)
理解:“浑身一振”
4、指导读好校长的话。(激动地读)
四、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师:是啊,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板书)。多么伟大的志向,多么有志气的同学啊!所以周恩来这个名字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全校师生中传播开来,并且一直传诵到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像周恩来一样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同学们对课文的体会很深刻,能把课文读好吗?
板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同学 家父,光耀门楣 校长 笑
立志从小周恩来 中华崛起 浑身一振
词语:
周恩来 模范 期待 纷纷举手 要求 光耀门楣
环顾四周 若有所思 郑重 浑身一振 钦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篇四
课文写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勤学的一件事。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学习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一、我能很快地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珍惜──( ) 坚定──( ) 欢乐──( )
清晰──( ) 崛起──( ) 干燥──( )
二、我能找出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我还能选二个早句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造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缩写句子
1、张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鳄鱼是一种凶猛的爬行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为下面的句子排顺序
( )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 )当时的人都惊讶他的音乐天赋,争着为他出版呢。
( )肖邦是波兰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 )在他15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
五、我的阅读天地
___________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里,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奖,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了糊口和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和主人的监视和禁止,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盒做了个小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阁楼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灯油,他就在月光下看书。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愤攻读,从而具备了高深的文化水平和渊博的学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伟大的文学家。
1、短文共有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高尔基怎样读书的句子。
3、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⑴ 高尔基的故事 ⑵ 苦读 ⑶ 少年高尔基 ⑷ 不忘读书
4、你读过高尔基的作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学会用“不但……反而……”说一句话。
3、懂得从小立大志,在远大的理想,日后才能为祖国、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读誓言,体会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誓言。请同学们读周恩来的誓言。
(指导朗读。)
二、研读7、8自然段,感受“不振”
1、请自由读7、8两个自然段,走进故事,并用一个词说说读后的感受。
2、目睹了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你的心情如何?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感慨,故事中肯定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刺痛了你的心,请再默读这两段话,把它一一划出来,或者是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词语。
(师巡视。)
3、交流:
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谁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课件出示。)
⑴ 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话,请你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⑵ 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本来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指名说、说后指名读。)
⑶ 这句话作者用了一个关联词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谁知道是哪个关联词。(指名说。“不但……反而……”)指导朗读。
⑷ 可是,她一心所盼望的成了这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事实。你能用上“不但……反而……”来表达吗?
⑸ 我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难怪他的伯父对周恩来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学生读。)
小结:今天,周恩来明白了伯父的话──那就是中华不振!
(教师将板书上的“?”改为“!”)
师:中国巡警的行为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更刺痛了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的心!还有谁的行为刺痛了你的心?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课件出示。)
⑴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⑵ 通过谁还想读!
听得出来,同学们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从“得意扬扬”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这个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洋人太令人气愤了!知道朗读。并用“不但……反而……”这个关联词说一说。
师:读着读着,这句话中刺痛你的心的仅仅是洋人吗?
生:衣衫褴(lán)褛(lǚ)(──贫穷)哭诉。
师: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被洋人的汽车轧死的也许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也许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是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此时此刻,她会哭诉些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指名说)指导朗读。
师: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周恩来才明白伯父所讲的原因,那就是“中华不振”!
(师将板书上的“?”改为“!”)
师: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刺痛了你的心,你也想读读的?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紧握着拳头”你读懂了吗?同学们,如果你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师:可他们这么做了吗?(生齐:没有。)引读:在外国租界里……
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指导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说出反问句的意思。)
师:是啊,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看──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 这街道是谁的呀?可现在两旁行走的却──
师:你们看看,周恩来和他的同学是怎样进入租界的?
(指名说:“闯”。)
师:谁知道,这个“闯”字说明了什么?
(“闯”说明肯定是被人拦着不让进,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可以住在那里,可中国人却不让进。)
师:当周恩来刚到东北,听伯父说起租界的事时,一连串的问题使他疑惑不解,可是现在目睹了这一幕一幕,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板书:将“?”改为“!”)
4、让我们一起合作读7、8自然段,再来体会体会。
三、走进内心,回归“崛起”
1、师:是啊,在当时,租界已经被洋人所统治,已经成了洋人的天下。在租界里,洋人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了违反中国法律的事情,中国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无权干涉。
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出示幻灯片)这些地方是: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沙、鼓浪屿。
师:在租界里,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因为中华不振而引起的一幕一幕每天都在租界上演着。(出示幻灯片)
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师:看着这一幕一幕,作为中国人,你的心能平静吗?而亲身经历这样一幕的周恩来更是心潮澎湃。读──从租界回来后……
他到底在想什么呢?请你联系修身课上的回答写一写。
2、反馈:
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想了很多很多,他想……他想……他想……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纸,读一读吧!
3、周恩来是这样想的,因而在一次修身课上,他这样清晰而坚定地说──
他这样铿锵有力地说──
4、他不仅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在少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请看,周恩来的部分年历表: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市。
1910年秋(12岁),到东关模范学校学习,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誓言。
1913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1917年9月(19岁),赴日本留学。去日本之前,他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大江歌罴掉头东》。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
5、从此,周恩来更加发愤读书。并时刻不忘读书救国。(板书上添加箭头)请同学们默读124页的阅读链接。把你认为特别重要的句子划一划。
交流。读得懂吗?
讲解: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东渡日本求学,将深入研究各种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我刻苦钻研为的是学成之后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恩来救国救民的壮志雄心!
四、拓展学习,学会立志
师: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现在,你能说说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了吗?
五、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
同学们,读了周恩来总理小时侯的故事,我们深有感触。在这个单元里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来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可以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篇六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知道了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地探讨一下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二、通读全文,自读自悟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精读语段,感悟立志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为了帮助大家弄清其真正原因,老师针对8至16自然段,出了几道练习题,请大家默读8至16自然段,边读边完成练习题。(投影出示学案)
精读8至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面对正在哭诉的妇女:
“中国巡警”的表现是( )。
“大个子洋人”的表现是( )。
“国人”的表现是( )。
2、“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只能”一词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是( )(用伯父说过的话来回答)
3、想想周恩来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4、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联系全文想一想他在沉思什么?
5、周恩来既不是为( )而读书,也不是为( )而读书,更不是为( )、( )而读书,而是为( )而读书。
6、“崛起”的意思是( ),想一想他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边读边做题。
三、全班交流,升华提高
师:大家做题的时候,我发现第五题大家做得又快又好,那我们就从第五题说起。谁来说说第五题?
生:周恩来既不是为明理而读书,也不是为做官而读书,更不是为挣钱、吃饭而读书,而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好,声音也很清晰。周恩来第一次回答魏校长的问题时是用怎样的语调回答的?
生:清晰而坚定。
师:对,“坚定”是什么意思?
生:坚决,肯定。
师:请同学们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读一读这句话。(投影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读。
师:“崛起”的意思是什么?
生1:强盛。
生2:振兴。
生3:兴起。
师:“崛起”的意思是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那么他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1: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都是为自己,而周恩来是为国家。
生2: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周恩来是为大家的利益。
师:是啊,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呀!而那时周恩来只有多大?(生:12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呢,就有了如此远大的抱负,因此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要求周恩来再说一遍,这时,周恩来是用怎样的语调回答的?
生:铿锵有力的声音。
师:“铿锵有力”什么意思?
生:声音有力,很响亮。
师:还非常有节奏。下面就请大家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投影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读。
师:究竟什么原因让年仅12、3岁的周恩来立下了如此远大的抱负呢?课文告诉我们,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和要好的同学闯进了哪里?
生:租界。
师:他在租界里看到了什么?
生:一位妇女正在哭诉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给轧死了。
师:面对正在哭诉的妇女,“大个子洋人”是怎样表现的?
生: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中国巡警” 是怎样表现的?
生: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巡警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帮自己人,反帮外国人呢?
生:他害怕洋人。
师:“国人” 怎样表现的?
生:都紧握着拳头。
师:这说明什么?
生:他们很生气。
师:仅仅是生气吗?
生:他们很愤怒。
师:对,围观的中国人都很愤怒,但他们有能怎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现在谁来说说洋人为什么会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
生:因为大家都不敢做声,就连巡警都怕洋人,所以大个子洋人得意扬扬。
师: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只能”一词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是怎样的?
生:中华不振。
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的确是中华不振,下面就请跟随老师一起回到周恩来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去看看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
(播放幻灯片:清朝末年入侵北京的图片、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民的图片、圆明圆原样及被毁后的图片)师边播放边解释说明。
师: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如果是我,我会把他们从中国赶出去。
生3:帝国主义者太可恨了,我要参加八路军把他们消灭掉。
师:那时还没有八路军。同学们都是爱国者,很好。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再加上我们落后的科学技术,人家洋枪洋炮,而我们还用着大刀弓箭和土炮,所以我们的反抗是薄弱的。国家落后了,人民也抬不起头来。租界里那位不幸的妇女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中国人遭受帝国主义者欺凌的事在当时很常见,想想周恩来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也很愤怒。
生2:他真正体会到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师板书:中华不振)
师: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
生1:我们国家为什么受人欺凌?
生2: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师:怎样才能振兴中华?(师引导学生看课题)
生:读书。
师:对,要想改变中华不振的局面,就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振兴中华。(板书:振兴中华)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读书目的,坚定地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请大家再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读一读这句话。(投影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读。
四、回归整体,朗读9至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9至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周恩来那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生齐读9至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立志读书。
师: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周恩来一样的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的振兴而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投影出示:杨利伟与神舟五号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杨利伟。
师:这是杨利伟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走出时的瞬间,我们中国人也上天了,当时全国人民异常兴奋,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投影出示:嫦娥一号发射图片)
师:这是今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图片,这是继神舟五号之后我国航天又一件大喜事。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中国正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请你想一想,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你为什么而读书?
生1:我要为祖国的发展而读书。
生2: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读书。
生3:我要让全世界没有战争,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
师:你的理想更远大。
师: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地思考才立下了远大的志向。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你究竟为什么而读书?请同学们课后也认真地思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