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内蒙古简介导游词(4篇),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内蒙古简介导游词篇一
白塔的建筑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1031年)。辽代兴建了丰洲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
历史变迁,丰洲城倾圯了。村民把丰洲城的残垣断壁当作神秘之地。相传城里有一窝小白鸡,由一只黑母鸡带领,日近黄昏便出来打食。但是可见不可近。有人说塔上有只日日啼晨的金公鸡,飞到谁家地里,谁家就会有好收成。周村人在耕作中得到陶瓷器 、铜钱或金银玉器,就认为是塔上的菩萨、天王所恩赐,要跑到塔下祭拜。如今随着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白塔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原丰洲城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区,这里完好的古迹和件件文物都从不同角度昭示着丰洲城昔日的风采。
游览白塔,走近塔身,铁马叮当,铜镜闪烁,一座华丽精美的庞大艺术品扑入眼帘,令人惊叹,引人遐思。
举目上眺,一二层,直棂窗,一洞一门,盘龙柱相隔,各成画面,菩萨护窗,天王护门,形态逼真,气势宏大。计32尊辽代雕塑,件件都是绝代佳作,艺术珍品。抽身远眺,七层斗拱,七层出沿,七层平台,好像天空上的七道彩虹,虽然失却了平台的钩栏,昔日登临者凭栏注眺的情景,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平台叠涩出沿,塔顶叠涩铺墁,方砖不同于瓦,形态凝重端庄。
整个塔体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体逐层微有回收,造型敦实、宏伟、稳健,融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 为一体。
塔基座三层,为须弥座、莲花台,上为仰莲瓣,中为束带,下为俯莲瓣。莲瓣由下而上渐次伸出,逐层增大,由人工砍磨成型砌筑而成;花瓣曲线变化,自然流畅,手法细腻,优美逼真;辅以花托,莲蓬构成怒放盛开的出水莲瓣,颇为壮观。
塔身七级,平面布局由外壁、内部塔心壁及二者之间的回廊组成,塔心设“壁内折上式”梯道、通行上下。一二级为单路梯道,二级以上均为双路通道。塔身门窗设置独具匠心,凡单数层正南北开券砖拱门,正东西砌出磨砖直棂假门;双数层则相反,上下错落,交替设置;其余方向内设磨砖直棂假窗,用以通风采光。回廊正面内侧塔心壁均设龛室,为供奉佛像存放经卷之地。
塔的第七层无塔心壁,塔室中空如庭,与北方游牧民族 帐式穹庐顶的造型相似。塔檐采取“叠涩出檐式”,层层回收;每层均在八面檐下嵌以铜镜,共计224面;每层转角和第七层椽下系风铃,风吹铃响,增加了古朴典雅的风韵。
塔刹自上而上,用刹杆将覆钵、相轮、宝珠、宝盖 和宝瓶串联而成,犹有一种灵光宝气 ,如登极乐境地之感。
内蒙古简介导游词篇二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然而,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蒙古袍。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_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内蒙古简介导游词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部,隶属燕山山脉土七老图山支脉。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__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
保护区地处河北、内蒙古两省区的交界地带,绵延着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就从这里奔涌而出。陡峭的中山地貌,不仅造就了这里冷寒湿润的地带性小气候,更突出了植物的垂直式多样性分布。高山草甸、蒙古栎林、白桦林、青杨林、胡桃楸林,在尽显生命的蓬勃与昂扬。除了壮丽宏阔的山地天然植物景观。
这里还有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河等冰川地貌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它与翠绿的农田、散落的村庄和人工湖交相辉映,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与矛盾的统一。这便是被专家誉为“华北植物区系的门户”、总土地面积532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黑里河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山势陡峻、海拔770-1836米,素有“塞外西双版纳”之美誉。旅游区内峰峦叠翠,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探险、狩猎和旅游的胜地。春夏之际,映山红、桃花、杏花、玫瑰花、十样锦等花卉,赤橙粉紫蓝白黄,缤纷夺目。
在1万多公顷的原始森林中,有松、柏、枫、椴、柞、桦等数十个高大树种,还有山葡萄、蕨菜、木耳、猴头蘑、黄花等名贵山珍和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果。这里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有山鸡、黄莺、山鹰、大鸨、山鸽、喜鹊、画眉、大雕、老鹳等珍贵鸟类。豹、熊、狼、狐狸、猞猁、山兔、狍子、獾、刺猬等出没山林。这里曾是游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设园林。游览区内有千姿百态、形神各异的奇峰怪石,悬崖峭壁。
道须沟景区道须沟景区
道须沟景区位于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西南的道须沟实验区,核桃楸、猕猴桃、黄菠萝、五味子、山葡萄等各种各样的奇特树木应有尽有,被科学家称为“华北区系植物的宝库”。
这里有中国面积最大的花岗岩石塘林,置身其中,脚下是厚厚的苔藓覆盖的硕大砾石,头顶是遮天蔽日的树冠,身边无数山葡萄、猕猴桃、五味子、萝摩的腾蔓缠绕着山杨和白桦,犹如进入了热带雨林一般,这里简直就是“塞外西双版纳”。
道须沟景区各种类型的天然油松林在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纯林、混交林,就连裸露的岩石上,油松也顽强地扎下根系,形成裸岩油松林,仿佛无数棵“迎客松”列队欢迎游客得到来。沟谷中,流水潺潺,瀑布迭起,烟波浩淼,景色大有黄山之奇、庐山之秀。
黑里河林区建有国家林业局直属的针叶林育种基地,有十几个树种在此繁育。
林区内还有兰花山、仙人桥、一线天、石河等自然景观。兰花山玲珑剔透,石林相间;仙人桥是仅一米宽的石甬道,两边是万丈深渊;一线天是奇峰异石间的通路,只可一人挤过;石河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堪称地质奇观。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茂密、物种丰富,生物区系
复杂,植被重直带谱明显。初步查明,保护区境内有3个植被型,24个群系。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77种,其中药用植物540种,占有维管束植物总数的70%,苔藓植物176种,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在内蒙古自治区占有重要地位,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天然屏障,仅中国特有种油松就有面积达4667公顷的天然分布,是中国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的天然油松林,十分珍贵。保护区境内有珍稀濒危苔藓植物13种,其中植物的黄檗(黄菠萝)、葛枣猕猴桃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天然油松重要的种源繁育基地。
黄檗: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落叶乔木,高15-22米,;树皮灰褐色至黑灰色,深纵裂,木栓层发达,柔软,内皮鲜黄色;小枝橙黄色或淡灰色,有明显的心形大叶痕;裸芽生于叶痕内,黄褐色,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或近互生;小叶5-15,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5-11厘为,宽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楔形,通常歪斜,下面主脉或主脉基部两侧有白色软毛,边缘微波状或具不明显的锯齿,齿间有黄色透明的油腺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花瓣5,长圆形,长3毫米;雄花的雄蕊5,与花瓣互生,较花瓣长1倍,退化子房小;雌花的雄蕊退化成小鳞片状,子房倒卵圆形,有短柄,5室,每室有1胚珠。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有特殊香气与苦味;种子2-5,半卵半卵形,带黑色。
保护区有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重点保护鸟类19种,重点保护哺乳动物2种,其中鸟类的金雕、勺鸡,哺乳动物的金钱豹、黑熊等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已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勺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鸡类。全长约60厘米。雄鸟头部暗辉绿色,头顶有棕黑色的长冠羽;颈侧在耳羽下各有一大白斑。背羽灰色,具“v”形黑色纵纹,羽片披针形。飞羽暗褐色。尾羽褐灰色,具杂斑,末端白色。下体胸部栗色,越向腹部羽色越淡,杂有白纹。嘴黑色,脚暗红色。雌鸟上体棕褐色,背羽也具“v”形黑纹。下体淡栗褐色。
勺鸡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终年成对活动,秋冬成家族小群。4月底至7月初繁殖,在地面以树叶、杂草筑巢。每窝产卵5~7枚,乳黄色,带不规则浅红或茶褐色的粗斑。孵卵以雌鸟为主,21~22天,雏鸟出壳后能独立活动。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素有“塞外西双版纳”之美誉,旅游区内峰峦叠翠,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探险、狩猎和旅游的胜地。在1万多公顷的原始森林中,有松、柏、枫、椴、柞、桦等数十个高大树种,还有山葡萄、蕨菜、木耳、猴头蘑、黄花等名贵山珍和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果。这里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有山鸡 、黄莺、山鹰、大鸨、山鸽、喜鹊、画眉、大雕、老鹳等珍贵鸟类。豹 、熊、狼、狐狸、猞猁、山兔、狍子、獾、刺猬等出没山林。这里曾是游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设园林。游览区内有千姿百态、形神各异的奇峰怪石,悬崖峭壁。
内蒙古简介导游词篇四
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冰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泰山之雄奇。这里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异。
阿斯哈图冰石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举世罕见的“冰石林”。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触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阿斯哈图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有山冈、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您一定到过云南、桂林,看过“路南石林”和“元谋土林”。今天您来到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大山上,请您一定要仔细看一看在海拔1600~1900米的花岗岩上的“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汉译为险峻的岩石)。虽然都叫“石林”,可形成的原因却不同。云南的石林是石灰岩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经水流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而大兴安岭最高峰附近的北大山一带发育的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叫“冰川石林”。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这是世界所罕见的。由于近水平裂隙特别发育,在石林侧面有保存较多的冰水冲刷形成的悬沟槽,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是花岗岩地貌的新类型,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
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观瞻石林,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大兴安岭地区的冰斗、冰川u型谷、冰石河、角峰等冰川遗迹足以证明,这里第四纪冰川以来发生过冰川运动。
1999年9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韩同林及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的郝志,20_年,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会长陈安泽等,都曾先后来此地考察,认定石林是冰川运动的产物,但是冰川遗迹这么丰富,保存这么完好,是专家们始料不及的。同时他们还在山下一农民家中发现披毛犀头部化石,中国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教授称披毛犀和猛犸象是标准的冰川期动物。黄岗梁的“石林”不但是国内外所罕见,还对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的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目前,黄岗地质公园正在筹建中。
伫立北大山上,举目远望,山间那茂密的原始白桦林枝繁叶茂,草地上杂花片片,蝶舞蜂飞。朦胧中,山北远处那平坦开阔的草原仿佛在大海中浮动。就在您被大自然的神韵所陶醉的时候,一阵轻风掠过,一片薄云随风飘来,缠缠绕绕,柔柔雨丝婆娑掩面,犹如置身仙境,此时您只想说一句话:真是美极了,妙极了!
沿曲曲弯弯的山路下山,您会看到一派田园景色,片片麦田金黄黄的,这黄色的成熟与山那边草原绿色的生机为您勾勒了一幅大自然奇妙的山水画。
推荐访问:蒙古 年内 简介 2023年内蒙古简介导游词(4篇) 2023年内蒙古简介导游词(4篇) 内蒙古概况导游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