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六篇)

时间:2023-07-21 16: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六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六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一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将课程改革视为教育研究、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视课程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桥梁,因此,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幼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实践的反思:

1、对幼儿园课程存在问题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幼教课程受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知识中心论的影响,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强调教育者的地位与功能,无视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对象完全异化成为一种“容器”,从而造成孩子“高分低能”,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力图在课程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伴随着这一趋势,活动课程、游戏课程、生成课程等课程方案走进了幼儿园,但是,新的理念在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线的幼儿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认为以儿童为中心就不能有任何干预与要求,过分注重幼儿的天性而削弱教育的引导作用,养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儿童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规范意识的养成。一部分教师懂得要尊重幼儿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但并为掌握正确的培养方法,教育过程所采用的策略与应有的理念往往脱节,有时常常产生矛盾的结果。如:教师只是从温和的教育态度来浅表地诠释尊重儿童,但在温和的外表下,控制儿童言行的实质并未改变,教师仍然用“教育者”的尺度,凡符合教师“标准”的就树为样板,凡不符合的仍然遭淘汰,并未真正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体。

我们认为,实践与理念脱节是阻碍教育改革深化的一个主要问题,解决这一矛盾,固然需要全面的把握理念的内涵与本质,但更需要掌握理念与实践的中介,将正确的教育理念演绎成有效的教育行为。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儿童为中心,从目标模式到过程模式;理论上,课程的设计、运用和评价,以社会文化、知识和儿童发展这三个方面为依据,而实践中,教师往往难以使这三者取得一种平衡。一种课程模式是否实际地产生理想的效果,不仅在其本身的理念多么先进,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教育的实际,要具备实施的可能性。因此,从国情出发,探索符合本地社会需要和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成为本研究的重点。

2、对本园原有研究的思考

本园是全军、广州军区、广西、南宁市四级示范幼儿园,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先后进行了《蒙台索利教育本土化的实验研究》、《自主性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实践研究》两项课题研究(注:均为南宁市“”规划课题)。20xx年初我们对全园二十个班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摸底,经过观摩半日活动、教师座谈讨论、家长调查反馈,我们发现: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自发选择、自主开展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表现明显。但在一些教育活动,生活活动中,幼儿受控制的程度仍较高,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幼儿在平日生活中主体意识、多方面的兴趣性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面对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逐渐认识到:从综合教育到“五大领域”、“活动区教学”、“活动课程”,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教育”,而忽略了幼儿的生活,忽略了教育对幼儿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幼儿以一种积极的个体意识去主动地感受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过程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启迪智慧,发展能力。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亦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理性的思考

1、 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所有环节中,也一致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教育活动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目标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基础教育共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趋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能够一生持续的学习,有尊严地、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其现实的生活。这就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是否得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是不是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是因此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这些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只有让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成长,才能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 现代教育“人文关怀”、“幸福生活”的呼唤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完整幼儿”。培养“完整幼儿”指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幼儿,强调的是人性和对人性的发展。幼儿教育必须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需要、有尊严、有动机的相对自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人,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个性、情绪情感、意志、动机、主体性(主动性、自信心、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等,从知、情、意等多方面发展幼儿。

诞生并盛行于70年代初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提出“人文关怀”的主张。所谓“人文关怀”是指课程应充分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人的生成、发展与完善,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和人生的奠基工程,理应关注幼儿的生存、生活状态,引导幼儿走向幸福生活,在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追求理想的人格。对于幸福生活的引导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幼儿积极地展开现时的生活,让幼儿充分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二是引导幼儿主动把握未来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这二者是共同延续不可分割的,只有积极地展开现实生活,才能主动地把握未来;要主动地把握未来,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积极地生活。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快乐教育课程,目的是克服现行幼儿园教育的弊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形成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案,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健康成长的乐园。

所谓快乐教育课程,就是让幼儿在充分享受快乐童年生活的同时,培养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生活,使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获得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态度和技能。

快乐教育课程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培养“乐于生活、乐于学习、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为总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有效和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

快乐教育课程以发展心理学理论、罗斯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课程论、杜威的儿童发展为本理论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二

一、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 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 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四

一、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将课程改革视为教育研究、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视课程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桥梁,因此,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幼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实践的反思:

1、对幼儿园课程存在问题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幼教课程受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知识中心论的影响,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强调教育者的地位与功能,无视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对象完全异化成为一种“容器”,从而造成孩子“高分低能”,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力图在课程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伴随着这一趋势,活动课程、游戏课程、生成课程等课程方案走进了幼儿园,但是,新的理念在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线的幼儿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认为以儿童为中心就不能有任何干预与要求,过分注重幼儿的天性而削弱教育的引导作用,养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儿童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规范意识的养成。一部分教师懂得要尊重幼儿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但并为掌握正确的培养方法,教育过程所采用的策略与应有的理念往往脱节,有时常常产生矛盾的结果。如:教师只是从温和的教育态度来浅表地诠释尊重儿童,但在温和的外表下,控制儿童言行的实质并未改变,教师仍然用“教育者”的尺度,凡符合教师“标准”的就树为样板,凡不符合的仍然遭淘汰,并未真正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体。

2、对本园原有研究的思考

本园是全军、广州军区、广西、南宁市四级示范幼儿园,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先后进行了《蒙台索利教育本土化的实验研究》、《自主性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实践研究》两项课题研究(注:均为南宁市“”规划课题)。20xx年初我们对全园二十个班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摸底,经过观摩半日活动、教师座谈讨论、家长调查反馈,我们发现: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自发选择、自主开展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表现明显。但在一些教育活动,生活活动中,幼儿受控制的程度仍较高,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幼儿在平日生活中主体意识、多方面的兴趣性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亦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理性的思考

1、 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所有环节中,也一致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教育活动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目标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基础教育共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趋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能够一生持续的学习,有尊严地、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其现实的生活。这就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是否得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是不是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是因此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这些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只有让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成长,才能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 现代教育“人文关怀”、“幸福生活”的呼唤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完整幼儿”。培养“完整幼儿”指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幼儿,强调的是人性和对人性的发展。幼儿教育必须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需要、有尊严、有动机的相对自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人,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个性、情绪情感、意志、动机、主体性(主动性、自信心、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等,从知、情、意等多方面发展幼儿。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快乐教育课程,目的是克服现行幼儿园教育的弊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形成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案,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健康成长的乐园。

所谓快乐教育课程,就是让幼儿在充分享受快乐童年生活的同时,培养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生活,使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获得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态度和技能。

快乐教育课程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培养“乐于生活、乐于学习、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为总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有效和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

快乐教育课程以发展心理学理论、罗斯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课程论、杜威的儿童发展为本理论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2、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内容;

3、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有效方法;

4、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

(二)框架构想:

1、课程模式设计:

许多资料表明,课程走向整体综合化已成为教育的必然。目标模式课程至今仍然长盛不衰,其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可见是主要原因。过程模式的许多观点的确表达了教育的理想,但他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其追求的价值比较抽象,因此从我国目前的师资状况、社会意识及其文化价值观念等条件来看,要完全采用这一模式,最后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所以,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综合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两种课程模式的优点,采用主题教育与生成课程相结合,将教育目标、内容与幼儿兴趣和需要巧妙结合,按《纲要》要求“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课程的目标设置:

以培养“乐于生活、乐于学习、乐于交往”的人为主线,以“生活、学习、交往”三大领域及幼儿年龄阶段为两条纬线,构建快乐教育课程目标系统。目标系统含总目标、分解目标、层次目标和单元目标。

(1)总目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培养“乐于学习、乐于生活、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为总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有效和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

(2)分解目标:从“生活、学习、交往”三大领域来分解构建目标。

生活目标: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热爱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使幼儿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培养幼儿认识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学习目标:

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逐步形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使幼儿能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尝试用来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探究心、动手尝试与操作能力,逐步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交往目标:

乐意与人交往,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3)层次目标:根据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年龄特点,制定出各年龄段幼儿的层次目标。

(4)单元目标:根据层次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地域条件、幼儿发展需要,以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为着眼点,构建贴近幼儿生活的单元主题框架;同时,教师也根据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从本班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出发,生成单元主题,根据主题制定目标。

3、课程的内容选择:

以 “生活、学习、交往”三大领域为框架,围绕目标制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依据以下原则制定:

(1)应从培养未来人才的要求出发,具有前瞻性;

(2)应从本地人文背景出发,扎根于本地实际;

(3)应与幼儿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

(4)应考虑本班幼儿、个别幼儿的兴趣、需要;

(5)应具有相对稳定性、灵活性、自我调整性;

4、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1)以整体性发展为原则,强调组织形式灵活化。即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服从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教育活动与个别教育活动。

(2)拓展教育途径:在“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指导下,开展集体教育活动、专项活动室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注重正规教育活动与日常随机教育活动相结合,注重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各项环节培养幼儿积极态度与情感、良好习惯与技能。

(3)教育方法多样化,重视运用现代与传统的多种有效方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4)开发潜在课程的教育能量:

①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包括建设优美的园所大环境,如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创设可供幼儿选择的教育环境:如:建立幼儿阅览室、美工活动室、音体室、感觉统合活动室、室内体育活动室、蒙台索利工作室等多种专项活动室以及角色游戏长廊、多功能游戏室、户外体育场等游戏环境;

②创设充满尊重、理解、肯定与鼓励的精神环境,全员教职工努力营造安全、温馨、愉快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园能力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③建立“合作型”的家园关系,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实现家园共育。

④充分利用社区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5、课程的评价:

(1)日常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对班级体进行整体性的定量评价,对典型事例进行个别性的定性描述。

(2)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一学期一次的教师主观评价和一年一次的测试性评价,对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课题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由园领导、园科研室成员及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且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方案,从实践研究中形成思路,回到实践中检验并形成经验。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提出方案(20xx年3月—20xx年6月)

1、组织全体教职工分组讨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发现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2、以理论培训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3、研究组集体讨论,提出课程目标,选择制定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形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1、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处理资料。

2、做好日常性评价及每学年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

3、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园教育工作讨论会,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做好撰写论文、阶段总结、教育个案等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整理、归纳有关资料,汇编课程研究专著。

3、做好结题准备。

四、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

3、快乐教育案例及光碟;

4、《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研究》专著;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20xx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 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 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园讲座、指导、引领。

4、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5、邀请区教科室领导、专家开题论证,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9月)

xx年3月

1、分析全园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劳动学习习惯)

2、各班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

3、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4、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4月

1、各班进行活动观摩。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

3、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5--6月

1、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3、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 (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3、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市、区的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指导帮助。

2、幼儿园投入一定的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园长,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园骨干教师,有一定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积累。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主题活动方案集

十、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方云琴(园长):课题主持人 小一

2、姚 豫 : 课题研究者。

小高

3、颜春梅:课题研究者。

小一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 幼儿园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六篇)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六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