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爱我家9篇,供大家参考。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我爱我家》,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我爱我家 篇一
下面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先与他人交流,然后写成作文。
一、老照片的故事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往往隐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这些照片中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张或一组,事先列出你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向家人询问。你一定会对家庭有更多的了解吧。请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我家的一件珍品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物品,也许不如“羚羊木雕”那么贵重,却也妥为存放,不忍丢弃。或许那只是一件家具、一个装饰品、一个闹钟、一封信……但是,它们往往负载着一段回忆、一缕情思。请你选择自家最有意义的一件物品,向家人仔细询问它的来龙去脉。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叙述一段家庭往事。
三、妈妈的唠叨
王子轩收到小学同学孙萌的一封信。孙萌诉说自己对母亲的不满,他觉得妈妈对自己管得太多太烦,他甚至想离家出走,远离唠叨的妈妈。王子轩看信后,马上打电话劝阻这位同学。请你与另一位同学分别扮演王子轩和孙萌,进行一次模拟电话交流。电话交流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同学的思想问题,请你代王子轩再给孙萌写一封信,详谈自己的看法。
我爱我家 篇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的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的第二框题。“我爱我家”有三个目:第一目“大人讲我小时候”,第二目“无悔的奉献”,第三目“感受家庭的温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中的青春期,由于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对于父母的关爱,反而觉得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十分必要。
三、设计思想
1.教学理念
本课在教学的处理上主要依据“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围绕学生实际,选取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感人事例,让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关爱,培养亲近父母的情感,增进与父母的深厚情感,点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教育学生要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以实际行动爱父母、爱自己的家。
2.教学原则
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达到情感的升华。体现了德育课回归生活的生活原则、体验原则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活动为主,还课堂于学生”。
3.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教学法:通过老师创设问题情景、事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去探究、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获得正面的认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点拨指导教学法:通过“情景 ---活动 ---体验---反思”的教学模式,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然后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纠正错误,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促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对待父母,感恩父母,以利其健康成长。
四、教学目标
1.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意义;
2.体会父母抚养我们的辛劳,培养和增进我们与父母的情感,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增强责任感。
3.知道父母养育子女也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家庭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会交往的首要内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不懂得与父母交流,不理解父母的愿望;又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往往父母包办代替,造成娇生惯养,较为任性,对父母的管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懂得感恩父母,不知孝敬父母,也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因此,确立“感受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为重点;“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为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诗歌《世界上有一种人》的第一节 学生一起朗诵 通过诗歌,迅速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
一、大人讲我小时候
多媒体出示学生活动环节
组织、倾听学生发言,点拨指导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活动一:畅所欲言
1.找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介绍发生过充满童趣的事情。
2.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家庭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通过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充满童趣的事情,感受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无悔的奉献 多媒体出示活动环节教师点拨:
1.听了这一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2.“儿子,读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父母能否拒绝抚养子女?
组织鼓励学生发言,并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然后教师总结。
(多媒体出示父母对子女的义务) 活动二:故事朗诵
1.《镌刻在地下500米以下的母爱》
王笑萍同学朗诵,学生倾听并谈谈感想,发表看法,然后观看《搭错车》电影片段。
通过故事朗诵、电影片段,让学生体验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是最深沉严格,以情动人,让学生在震撼中感动、在感动中自我教育,感悟父母的关爱,学会自我反思,懂得理解父母,突出教学重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三、感受家庭的温暖 通过多媒体出示活动环节。
组织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
点拨启发:平时父母在家里扮演什么角色,为我们家庭承担了哪些责任?我们该怎么回报他们? 活动三:名言解读
议一议:“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家庭的温暖,得出结论——“家庭的重要性”突出重点,承上启下,引出下一个环节。
四、理解、感恩父母 多媒体出示活动环节
教师点拨:也许妈妈很罗嗦,也许妈妈很火爆,也许妈妈很难理解,让我们静下心与妈妈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听听妈妈的心里话。请听…
组织学生发言
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从点滴小事,如一杯水、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动作…学会理解、感恩父母,并把它落实到行动上。 活动四:亲情互动
1.理解:爱与交流
在与妈妈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期待的基础上,请说说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并交流。
2.感恩:我们的心里话
每一个做父母都希望儿女明白他们的心思,希望儿女能够和自己交心,让他们明白你的心意,请你把最想对父母说的心理话写出来。——给父母写寄言。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学生通过课前与父母的交流,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会理解父母。
理解是感恩的基础,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通过给父母写寄言,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并把它落实到行动上,学会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使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得到升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
布 置
作 业 1.给父母写一封信或用诗歌、散文表达对父母之情(要求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今后的努力方向。)
2.落实行动计划:每天1—5分钟家务。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通过作业真正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饯行道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充分体现学科育人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
教学结束 多媒体出示名人名言——母亲赞
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学生欣赏名言、音乐 再次体验母爱、体验家中的亲情和温暖。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材为依托,有效地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家的情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情景—活动—体验—反思”的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紧凑、合理、有效,把课前布置、课堂活动、课后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因此,课堂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怎么去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有所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动”起来,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好地驾驭教学。本节课教学我主要把握三个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
⑴创造“快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通过课前布置准备,让学生回去找出小时候照片——话“童趣”,课前回去“采访”一下妈妈对自己有何期望?懂得理解父母,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⑵把“感动”带到课堂,以情动人。让学生以朗诵的方式展示感人的真实故事——“镌刻在地下500米以下的母爱”,观看电影片段《搭错车》,让学生在感动中体验感悟:我们的父母虽平凡,同样为我们付出了伟大而无私的爱,而我们有时候却不理解他们的心,甚至有时处处与他们作对,教育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以修正其错误的行为。
⑶通过理解、感恩这一环节,学会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引导学生落实行动,达到育人目的。
总之,一堂课,虽然不能让学生修成完美的品格,但它可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记住,留在心间,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当然课堂教学要注意顾及单亲家庭的孩子,注意保护和安抚他们曾经受伤的心灵,以避免他们再次受到伤害,作为教师必须有所预计。
漳浦道周中学 林翠艳
附 附1:诗歌《世界上有一种人》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叫做——父母。
附2:名人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爱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
点评:
《我爱我家》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始终以“情感”为线索,突出教材的教育性,体现教学内容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很好地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准确地把握教材。以教材为依托,有效地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既立足教材又延伸、拓宽了教材;通过作业,把课内和课外有效地联系起来;课堂结构紧凑,教学程序合理,把课前布置、课堂活动、课后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2、 教师善于创造快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找回小时候照片“话童趣”、“采访”妈妈对自己的期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与热情,让教材内容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起来。
3、 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选取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镌刻在地下500米以下的母爱》,既典型又有实效性,让学生在“感动”中体验、感悟: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伟大、无私的爱,而我们有时却很“逆反”。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修正其错误行为,点亮学生的心灵,突破难点,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是本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
4、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选取诗歌、介绍电影片段、名人名言、歌曲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很好地渗透美育教育。
我爱我家 篇三
*活动目标:
1、道家庭的主要成员。
2、会拥抱的感觉,热爱自己的家人,爱护自己的家。
3、在游戏中感知数量1——5。
*活动准备:
1、布置如图:△ 〇 □ ◇ ☆
2、画家具若干
3、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
一、了解家庭成员情况
1、教师与幼儿打招呼,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姓名,家里有哪些人?(爸爸、妈妈、爷 爷、奶奶……)
2、教师自我介绍:姓名、年龄、家庭主要成员。
二、在游戏中感知数量1——5,体验爱家人的感情。
1.观看房子上的数字,知道数字是几就住几个人。
2.手拉手游戏三次,感知数量1——5。
(1)敲门,检查住的人数对不对。
(2)引导幼儿发现一家人是怎样相亲相爱的。(拥抱
搭肩、头靠头、脚对脚------)
(3)说说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怎么样?(快乐、开心)
三、装饰自己的房子,爱护自己的家。
1.出示幼儿画好的家具:“这是什么?”
2.请幼儿把家具贴在新房子里。(播放音乐)
3.参观我们的新家。
我爱我家 篇四
第 一 主题计划 主题名称: 我爱我家 主题目标 1. 了解自己的家,初步感受家的温暖; 2. 培养幼儿的爱心,增进家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3. 学会关心家人,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需要帮助的家人。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习 1. 尝试使用多种形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 2. 尊敬父母和长辈感受家庭的温暖。 我有一个家 我们的家 妈妈和我 爸爸本领大 爷爷喜欢我 运动 1. 发展幼儿奔跑等基本动作,训练幼儿躲闪的灵敏性。 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及对运动活动的兴趣。 拖地板 捕鱼 长臂人 两人三足 造房子 生活 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叠被子 别说我小 捶捶背 我为爷爷奶奶唱歌 游戏 1. 能够安静地进行游戏,并在游戏中学会商量; 2. 能按意愿选择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益智区:拼图片、电话卡、开锁; 语言区:看图书、看图编故事; 美工区:我家的厨房、布置新房、我家有几口; 结构区:造房子; 角色游戏:办家家 调整补充 过中秋、做客、好爸爸坏爸爸、和爷爷奶奶同乐 环境创设 1. 将全家福布置成爱心状,布置爸爸妈妈的画像; 2. 爸爸的大手印; 3. 画自己的家、在妈妈肚子里等 家长工作 1. 家园配合书; 2.“ 爸爸调查表 ” ; 3. 全家福; 4. 爸爸的大手印 班级周日计划 主题名称: 我爱我家 第 1 周 本周重点 了解自己的家庭,如家里有几口人,能说出父母的名字和家庭住址等。通过说说自己的家里人,逐步了解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 学习活动 运动活动 周一 全家福 我家有几口人 扭扭车 滑滑梯 周二 家是什么 手指玩偶 拖地板 布袋玩具 周三 我家有几口 外出 <br><p></p>活动 老鹰抓小鸡 走独木桥 周四 我家住哪里 我家的厨房 滑滑梯 拖地板 周五 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老鹰抓小鸡 生活活动 目标: 结合日常生活及家园配合教育幼儿懂得爱自己的家,学习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 内容: 利用幼儿在园时间学习穿衣、叠被子等活动。 家园配合《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观察与指导 游戏活动 目标 积木和幼儿收集的材料,做小小建筑师。在角色游戏中,选择一些道具,在游戏中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活动。 内容与材料 木制积木 收集废旧材料 区域活动: 新设活动:制作电话卡 材料,幼儿家的电话、底版、数字 观察与回应 反思与调整 “我爱我家”主题活动日计划 “肚子里的家”活动名称 :肚子里的家活动目标 :通过问问、说说、想想、画画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事,尝试大胆的表现。 创想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景,萌发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妈妈怀孕时的照片、邀请怀孕的阿姨来幼儿园。 活动流程 : 问一问 —— 说一说 —— 想一想 —— 画一画 引入:老师和阿姨有什么不一样? 你有什么问题问阿姨? 说一说 宝宝在阿姨肚子里干什么? 宝宝为什么不出来 / 宝宝怎么出来呀? 想一想 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在干什么呀? 画一画 将自己猜想的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画下来,并和同伴交流。 活动延伸 去问问妈妈,你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在干什么呀?
我爱我家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1)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2)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1)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2)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爱我家”,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二是无悔的奉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秀品质。三是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不同方面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家庭的温暖。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在学校表现得很乖,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温顺,但在家中却判若两人。孩子之所以会顶撞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跟父母太熟悉了,不知珍惜身边的爱。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为了他们的成长父母要倾其一生的心血。 2.学生的需要:
不少学生虽然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不一定知道,特别是父母的辛劳,即使学生看到了,也很少去体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说”,促使学生思考:爱的责任,由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这样学生更易信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歌曲《我爱我家》导入,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1.“说我的小时候”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小时候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特别是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度过的甜蜜时光。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忆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想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教师归纳] 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 [教学建议] 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这里需要一个交代,并承上启下。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道德和法律的层面上了解责任和义务。 2、讲述有关父爱与母爱的事例
[教师归纳]:
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设计意图]
老师结合“家”的概念,由学生自己分析出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3、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各自的责任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每个人在 家庭里迎进的责任和义务 家长对家庭、我对家庭: [设计意图]
这里是一种责任教育,“家”是什么学生理解了,“爱”呢?怎样去理解“爱”,更深地去理解“爱”,应该认识到“爱”更是一种责任。 [教师归纳]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讲家里的故事,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建议]
教师在最后把脉络理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非常明确,两方面的内容:“家”是什么?“爱”的含义是什么? 五 作业:
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教后记:
1、与父母谈心、汇报情况。 2、多么希望政治课也能两节课连上,便于学生当场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写下。 3、 实践自己制定的孝亲敬长的小计划,决定使用一节课的时间写信。4、好多家长那个写信要求寄给政治老师,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且懂事了。
我爱我家 篇六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二框 《我爱我家》
本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2) 能力目标:
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一听下列乐曲:
你能说出这首曲子的名字和演奏者?
《回家》 肯尼基
材料一:
儿子问父亲:“蜗牛为什么爬的这么慢?”
父亲说:“因为他们有壳啊。”
儿子问:“为什么要背着壳呢?”
父亲意味深长的说:“那是他们的家!”
思考:你觉得蜗牛为什么宁愿背负着重重的壳?
《我爱我家》
材料二:
XX年夏,陶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辽宁省抚顺市的公园,孩子由于好奇拿着一块糖,隔着铁笼,把手慢慢地伸进了黑熊嘴里,当陶女士发现时,想把孩子的手拉回已经来不及了。
刹那间,母亲猛地把自己的双手伸进了黑熊的嘴里,一只手代替儿子的小手”喂”给黑熊,另一只手保护住儿子的小手,拼命从黑熊嘴中往外夺,最后在公园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母子俩从熊口中脱险。
被救之后,陶女士昏过去。
陶女士醒来后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孩子的手没事吧?”
医生介绍:
如果不是妈妈拼命护住孩子的手,
恐怕孩子的手。
是什么让陶女士舍 ”手”救子呢?
人人有家,家有不同,请你说说:你家的故事。
一、大人讲我小时候 (我与家庭的关系)
1、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 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说一说:
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二、无悔的奉献
调查:阅读教材p8~9的表格。
1、 父母对家做贡献
说一说:
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之爱深似海
爱的心声(插入动画《暴走妈妈》)
(1)母爱
母爱是温暖的阳光,奉献着七彩光芒;
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
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成长;
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遨翔。
(2)父爱(插入动画《献给爸爸的歌》)
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父亲粗大的手,撑起整个家;父亲辛勤劳作,总是无怨无悔;父亲教导子女,为人应当自强。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在这些文化中,蕴藏着很多赞颂爸爸、妈妈的诗词和歌曲。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那组同学最棒!
内容: 有关赞赏爸爸、妈妈的歌曲和诗歌
活动要求:可唱、可说,关键要抓住妈妈、爸爸字眼。
通过活动我们感受到亲子之间的温馨,感受到家庭的亲情。
材料三:
丢丢的故事
丢丢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只好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议一议:
1、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爸妈爱她吗?
(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由此可知: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夫妻双方的义务。
父母对未成子女的抚养教育是无条件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成年子女无劳动能力或不能独立生活,父母仍有抚养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三、感受家庭温暖
如何理解:“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漂泊游子永远的牵挂。
每个人都在渴求着您—家。
插入歌曲《让爱住我家》
课堂练习:
你了解你的父母吗?请填写下表:
父母的生日和属相
父母喜欢吃的菜
父母的爱好•特长
父母所从事的工作
父母上班所用时间
父母最担心的事
爱的告白:
爸爸、妈妈:
我想对您们说:
我爱我家 篇七
传统的美术教学在教授此内容时,一般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它设有思维活动或较少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没兴趣,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掌握不牢固,记忆不深,学到的东西留于表面,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照葫芦画瓢的多,有创意的少,进入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改革以后,我将本课又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设计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重思维,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抓住版画的关键:制作凹凸版画,进行发散思维,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精神,同学围坐一起学习,气氛更轻松,学生制作单色版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简单、单调,课中设计了一个由学生动脑筋,教师对着实物投影仪进行添加,再对比的环节,这样安排,学生很清楚地发现疏密变化对单色版画的重要性,解决了美观问题,结尾留了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单色版画知识制作彩色版画,教师精致美观的示范作品对学生视觉的强烈刺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实际上学生有了单色版画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是能想到办法的。
本课尽管将新理念的一些东西用了进来,但并不像一些公开课中所出现的问题:华而不实,只能作为公开课,不适合实际操作,而是非常朴实,很实在,只要有一台实物投影仪就行了,便于实际操作,实践表明,学生在本课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效果非常好,到了下课时间,依然不恳罢手,通过此课教学,我以为:①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②说起新课程新理念,好像就会要想到多媒体、电脑等等高科技,实际上那只是手段之一,关键我们要搞清楚新理念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切实可行地用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新理念的应用才不会留于形式,而是能实实在在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爱我家 篇八
此活动案例通过颇具个性特色的叙事方式语言将三个活动娓娓道来,其中,教师不惜精力与笔墨记录了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言行以及教师的即时分析与回应,使“精彩的师友互动”和“用心捕捉幼儿的信息,精心预设后续活动”成为本文的两大看点,值得每位教师细细品味。
活动一:会爬树的爸爸
《会爬树的爸爸》是“我爱我家”的主题中“爸爸本领大”小主题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有趣离奇,涉及幼儿和成人的心理,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让幼儿明白不能提无理的要求:二是让幼儿体验故事里荣荣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荣荣的深情。
反复思考后,我依次设计了以下问题:
1.(出示汉字“爸爸”)这是什么字?你喜欢爸爸吗?你的爸爸有何本领?
起初幼儿不理解“本领”的含义,答案有“给我买玩具”“看电视”等。我给幼儿解释什么是“本领”后并以“我爸爸会游泳”开头。接下来幼儿有了切题的回答,如爸爸上班、会烧饭、打电脑、打球等。我认为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父子深情,孩子大都很喜欢自己的爸爸,而且在他们的心目中爸爸很能干,因此从这个问题切入,能调动幼儿的经验,激起他们对爸爸的情感。
2.有个爸爸会爬树,(引入故事,请幼儿倾听)他为何要上树?荣荣见爸爸是怎样上树的?爸爸摘到枣子了吗?幼儿一听名称就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所以这组问题他们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
3.树为何会越长越高?这是故事中的离奇之一。其实是在暗示幼儿由于荣荣的无理取闹导致这棵树越来越高,就像《木偶奇遇记》里皮诺曹的鼻子一样。但幼儿不理解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认为树是被施了魔法,可见他们还没理解。
4.天黑了,爸爸站在很高的树上,听不见荣荣的声音了,他会怎样?爸爸会害怕吗?他害怕为什么还要帮荣荣摘枣子?你爸爸也喜欢你,他会为你做什么?幼儿心目中爸爸是最勇敢的,所以没有人认为爸爸会害怕,他们觉得爸爸会继续努力的。听到荣荣的爸爸哭了时,教室里很安静,丁丁、严严等聪明的幼儿成功地回答了后面的问题。他们认为爸爸是因为喜欢自己的孩子。最后一个问题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有的说爸爸为他买玩具,有的说带他出去玩,有的说陪他玩游戏等。
很少听到故事里的爸爸会哭泣,生活中幼儿也见不到这种情景。当幼儿听到荣荣爸爸哭了都变得很安静时,我能感到他们其实是在思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
“爸爸害怕为何还要上树”是故事中又一个关键问题,让我高兴的是部分幼儿知道是爸爸为了帮荣荣摘枣子,而两个最聪明的幼儿说出是“因为爸爸爱孩子”。在谈及自己的爸爸怎样爱自己时,引起了全班共鸣。在两次高潮后,当我再次提升说明爸爸对他们的爱时,幼儿理解了荣荣的爸爸为何坚持上树。因此,这个问题的设计为下面理解荣荣不要枣子而要爸爸的情节做了铺垫。
5.这下爸爸该怎么办?谁来帮助他?爸爸摘到枣子为何要捂得紧紧的?他下来的时候听到荣荣在说什么?
幼儿很容易就说出捂得紧是因为想藏好给荣荣。他们已经学着从字词中体会爸爸的爱了。荣荣在爸爸上树前后说的不同的话暗示了荣荣逐渐体会到,因为自己的无理取闹而导致爸爸不见了,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幼儿通过回忆与对比,体会荣荣知错的心情。
6.本来荣荣是很高兴的,现在为何不高兴了?荣荣喜欢这颗枣子吗?为什么爸爸给他的时候他又扔在地上呢?小朋友也喜欢自己的爸爸,所以不能让爸爸做危险的事对吗?幼儿的回答有“他发现爸爸不见了,很着急…‘他想爸爸了…‘他觉得让爸爸爬这么高太危险了”“他喜欢爸爸”等。在此,我作了以下我提升:荣荣喜欢枣子,但他更喜欢爸爸,他担心爸爸爬得太高会有危险,觉得为了摘枣子而让爸爸爬这么高是不应该的,所以他要爸爸回来。
至此,幼儿已体验到了荣荣父子间的亲情,但受具体形象思维特点的制约,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过无理取闹的事,所以我设计了第七个问题引发他们的经验。
7.小朋友想和爸爸多呆一会,可爸爸要上班怎么办?看中同伴的玩具,非要爸爸马上去买对吗?爸爸妈妈要回家烧饭,而你却不愿回家想在幼儿园玩时,怎么办?
这些问题平时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拿出来让他们讨论很有意义。幼儿在和同伴的讨论中,对这些两难问题形成了正确认识,从而在体验成人对自己关怀的基础上懂得自己也要关心爸爸妈妈。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有了如下体会:中班幼儿仍以无意注意和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关注和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关注他们的活动并寻找适当的机会参与,帮助他们搭设向上攀登的台阶。活动中,我注意到很多幼儿都希望荣荣的爸爸能帮荣荣成功地从树上摘下枣子,所以当他们听到枣树随爸爸爬高而越长越高时觉得很难理解,更不可思议的是爸爸怎么会哭,会害怕。这时我用一连串的追问激发幼儿思考爸爸有没有害怕的东西,他害怕为什么还要往上爬,下来时为什么把果子捂得紧紧的,荣荣一开始想要枣子,为什么最后爸爸给他时他又不要了等。在不断的追问下,幼儿逐渐理解了爸爸因为对荣荣深深的爱才不顾危险爬上树,荣荣最后也是因为爱爸爸不想让爸爸发生危险所以不要枣子了,并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本次活动有一定难度,真正能把握活动目标的幼儿不多,大多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而,我认为这个活动如放在中班后期上,当幼儿有了更多的体验后,效果可能会更好。
活动二:我的家
活动前,我让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家的门牌和房间号码等,并准备了地图。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识幼儿园周围的路名。对部分能说出自己家附近主要路名的幼儿,我就和他们在地图上找这条路在哪里。这部分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节奏也很快。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间的交流并让幼儿觉察到和许多小朋友都是邻居,真是一件开心的事。然而当我问幼儿是否知道自己家的详细地址时,他们似乎被问倒了。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我家住得很高,在最上面一层,要爬很多楼梯;
2.我家是×0×;
3.我家在×路
×号;
4.我家住在××路××弄××号××室。多数幼儿的回答是前3种,只有5个幼儿能准确地告诉我家庭地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知道自己住址的幼儿是政政、芊芊、若若等几个平时在班级中不声不响的幼儿。我不禁追问“谁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结果能报出自己家电话号码的依然是这些幼儿。
于是我增加了预设中没有的问题:“你们每天都回家,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如果我们出去玩不小心走散了,你怎么告诉警察叔叔家在哪里呢?
“打电话。”
“如果你没记住电话号码,还有什么好办法?”
“告诉叔叔爸爸妈妈的名字。”
“城市里的人好多,要找到他们的名字也不容易。”
“可以查电脑的。上网。”不知谁插了一句。
“这主意不错,可是如果你们都走散了,一定是政政、芊芊他们先回家,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知道自己家的路名和门牌号码。”
“对,今天我们回家再去问问爸爸妈妈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好吗?”活动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了,可我觉得在安全意识逐步加强的今天,应该让父母意识到除了知识、心理和食物,还应关心幼儿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我想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一些物品让幼儿再现自己印象中的家,并鼓励幼儿熟记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在和幼儿的对话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印象最深,但还没有形成按照顺序找地址的习惯,因此可以借助一个活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我们班的《苹果报》上,向家长提出有关安全的倡议,建议家长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三:老师的家
幼儿对教师的家总是充满着好奇和向往。记得带小班的时候,就有幼儿问过我:“老师,你的家住在哪里?”现在,当他们与我的感情越来越深的时候,想去我家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数数已有近十个幼儿明确提出过想到我家去看看。杰杰还特意问我要电话号码,说想我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我。结合幼儿上次出现的安全“隐患”,我决定组织这样一个活动——带幼儿去我家,同时解决上次遗留的如何按序找地址的问题。
一、活动前的非正式活动
正式活动之前,我和另一个教师先带着班上的六个幼儿到我家去了一次。幼儿听说要去我家,立刻显得十分兴奋。我先告诉他们我家的地址,然后请他们记住我们怎么走、怎么找。一路上他们说个不停。悦悦问:“你家有没有人?”杰杰问:“远不远?”多多问:“其他人什么时候去?”每到一处,我都注意让幼儿看看我们在干什么、到了哪里,并让他们回忆是怎么走过来的。当幼儿终于找到我家时,大家都很高兴。
一进我家,他们就叽叽喳喳开心地像小麻雀一样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问东问西。杰杰对我家的沙发和窗台上的几只玩具狗很感兴趣,还把狗贴在自己额头上开心地大笑。严严对我家的冰箱很感兴趣,他一直摆弄着冰箱上各种有趣的磁铁,还打开冰箱门看看里面有什么。当他要小便的时候,我请他进我家的盥洗室,他看着坐便器边的电话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他指着电话探出脑袋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要在厕所里装电话呀?”我一听就把问题抛还给他:“你真会观察,你猜猜看我为什么把电话装在卫生间?”他想了想笑着说:“是不是你小便的时候要听电话呀?”我点了点他的鼻子说:“猜对了!有时候我正在洗澡,有时我正在大便,这时如果电话来了听起来多么不方便,在这里装个电话我就不用着急地出来接电话了。”听了我的回答,严严告诉我说:“我家的厕所里没有电话。”我就建议他回家也装一个。悦悦对我家的钢琴投入很大关注,她告诉我自己会弹琴,于是我让她表演了一番。她很高兴地坐在琴凳上,像模像样地弹奏并唱起了歌。有趣的是她的音符是没有规则的,嘴里唱的与手指弹的根本对不上号,可是五个幼儿围在她身边听得很仔细,没有人说什么。我觉得非常感动。丁丁则对我结婚时别人送的一对小鸳鸯异常喜欢,拿在手上爱不释手,不停地告诉我这对小鸟很可爱。潇潇和多多相对比较文静,他们最喜爱我家的食物:薯片、巧克力、话梅等。等他们的兴趣逐渐降低的时候,我招呼他们坐在我家的茶几前一起喝茶、聊天、吃零食。我让他们说说我家有几间房间,最喜欢我家什么。他们则不停地告诉我自己家和我家的区别,赞美我家“很大很美”。这时我问他们以后想来我家该怎么走,先找什么时。他们都准确无误地说先找“路”再找“号”。玩了近两个小时,我带他们离开了我家。我发现幼儿对教师的确很感兴趣,这完全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和可探究的内容。活动中的幼儿不仅和我进行了情感上的交流,更在比较、观察中了解了找路的方法,丰富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先带五六个幼儿过去一方面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招待很多幼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这部分去过的幼儿带动或引起其他幼儿的争论,激发他们更多的求知欲。为了让去过的幼儿在活动中不至于因为已有经验而感到无味,结合重阳节和班级里幼儿对老人不太关心的特点,我故意在父母的房间里增加了一些礼物,希望在接下来组织的集体教学中增加这部分内容。
二、正式活动
为了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家的温馨,体验相互关怀的快乐;对家有初步的认识,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自己的经验。我把我家的房间及周围的环境拍成录像和照片,设计了集体活动“我的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激发兴趣
师:(播放背景音乐《我的家》或出示汉字“家”)什么是家?(小结:家有门有窗,是我们住的地方。)
师:每个人都有家,说说你的家里都有些什么?(小结并丰富幼儿关于“家”中房间和家人的经验,告诉幼儿他们也是家庭中一员。)
2.经验交流
师:你觉得家里谁最能干?在你家里,发生过什么高兴的事?你觉得你的家还有什么不满意或不够好的地方?
师:(小结)小朋友对自己的家挺关心的,既记得许多美好的事,也藏着许多家庭梦想,我们可以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告诉家里人,全家人一起努力让家变得更加美好。我也有个温暖的家,上次谁到我家做过客了?(出示地址,请幼儿观看照片回忆寻找的过程,了解寻找的顺序。)
师:(观看录像)猜猜这是谁?这是我家的什么地方?客厅里还有什么?找找我的房间在哪里。房间里还发现了什么?(幼儿发现礼物)猜猜我会把什么送给两位老人。(先请幼儿猜测,然后再出示礼物。)
3.操作延伸
师:(小结)老人平时很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相互关心帮助才是一个温暖的家。
感想与反思
反思“我爱我家”的活动,我最大的感触是怎样选取有价值的点,即怎样选取针对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和突破口。
1.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教师要在各种关键时刻做出及时有效的应答,推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发展的关键是产生认知冲突,皮亚杰把它归为“内源性”,维果茨基则认为成人和同伴也能引发认知冲突。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把眼光放在幼儿已有经验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上,这样设计的活动才会既适合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根据幼儿的当前需要调整
在学习活动中,师生问的交流常常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艺术。瑞吉欧的教学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幼儿抛来的球并抛还给幼儿。”往往在“一推一打”的过程中,幼儿对探索的问题会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活动深入发展。在先前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对我家的客厅最感兴趣,他们在这里玩的时间最长。之前没去过的幼儿也提到了客厅。可见客厅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地方,把它作为第一观察点是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在我家玩的时候,我观察到幼儿有不同的兴趣点。有的关注卫生间的电话,有的关注厨房设施,有的对我家的电脑有共鸣,还有的对旅游纪念品感兴趣。为此在录像的提供上我进行了专门的选择,如拍客厅的时候注意给幼儿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视野:拍卫生间的时候先选择一个点,如幼儿感兴趣的电话,然后再展示其他用品;而对卧室,我就选择重要的拍,如电脑等。结果录像在幼儿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想,正因为我努力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成为参与者,给予他们全心的关注,才能为我第二次探索活动的开展找到参考依据,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
3.依据幼儿生成的内容预设
一旦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挑战幼儿,激起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幼儿在出发前就询问我家里有没有其他人,到我家后又问我老人到哪里去了。他们对我父母的房间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所以请我妈妈到现场和幼儿交流对他们来说是个惊喜。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们更乐意拆礼物,体验分享的快乐。活动中,我感受到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和同伴、我、我妈妈之间进行互动,同时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场面洋溢着家庭的温馨。幼儿在和老人交流时对老人需要什么有了了解,体会到了老人对自己的关爱。他们主动提出帮老人拿礼物,有的搀老人一起走等。我想今天的活动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他们如果能把这次的活动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将促进他们互相关爱的家庭氛围。
我爱我家 篇九
幼儿园大班主题班会——我爱我家
设计理念: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为孩子们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应当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父母原来是那么不易,他们是那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
活动目标:
1、 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2、 情感目标:感应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
3、 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在今后的生活中。
活动准备:
部分学生选好一张全家福,卡片,印泥
活动过程:
教师介绍本次班会的主持人
一、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1、 谈话引题
主持人:家是我们温暖的摇篮,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一家人血脉相融,下面就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
2、 以诗歌激情
主持人:我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他们把我们抚养长大,爸爸妈妈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我们的终身老师,我们要感谢爸爸、感谢妈妈。请听诗朗诵——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3、 成长照片叙话题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自己和父母是最亲的,是啊,只有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吗?从呱呱落地到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现在,就请王老师给大家看一看一位同学小时侯的照片,请你猜一猜是谁?(出示王滦小朋友的成长照片,先让学生猜一猜,最后让他来说一说自己的家庭)
二、我向父母表心意
1、 小小卡片传心声
主持人: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这个家不辞辛苦,为我们付出了全部的爱,我们更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我们来给爸爸妈妈做一张表达浓浓情意的小卡片吧!并在上面写出要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现在开始制作吧!(教师指名交流)
2、 在歌声中升华情感
主持人:让我们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中一起来祝愿我们的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9篇《我爱我家》,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我爱 我家 我爱我家9篇 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二手房房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