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课稿6篇

时间:2023-08-07 15: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评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评课稿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语文评课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语文评课稿 篇一

高老师执教的《穷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的读和悟,演绎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对话、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思想感情。

一、大框架的设计很有气势

高老师上课很大气。开头以“穷人很(),但是他们很()”为切入点,让学生从对比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品质。如此精彩的导入,设计得耐人寻味,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好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后面课堂教学就“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其实不穷?”引导学生在这个大框架中自己探究、揣摩人物的内心思想,从而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喷发。

二、品味人物切入巧妙

高老师对课文的处理重点在两个部分,一个是通过桑娜的表现与环境描写形成对比,重点体会人物的善良、勤劳。这也是一般教师常做的。但她并没有在这一部分多做停留,而是把视线放到了一个“配角”——西蒙的身上。高老师引导学生揣摩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抛出问题“她为什么在临死前不把孩子托付给邻居桑娜?”进而让学生在写话中体会母爱的伟大,穷人的善良和体贴。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妙手无穷。

三、“读中悟情,说中悟情,写中悟情”

本节课高老师强调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通过“读中悟情,说中悟情,写中悟情”这三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朗读以桑娜的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为重点,朗读形式多样,有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而穷人其实不穷则是由学生自由口味交流出来的。要求学生练笔,写一写西蒙的心理活动,在说写的过程中感受到西蒙和桑娜一样,同样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人穷心灵美”令人肃然起敬,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同时还对本文的心理描写进行了及时的仿写和练习,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四、写作特点融合教学中

高老师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最后又在对比中,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取向,进行了课题的辨析,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总之,高老师的这堂课,真正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语文评课稿 篇二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杜老师采用了“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诗意——课外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杜老师还制作了相关课件,把瀑布的图片、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杜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三步教学:第一、知诗人,解诗题;第二、明诗意,悟诗情;第三、课外延伸,感悟积累。小组汇报抓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并由几个关键词体会诗人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由此延伸出多首诗句让学生积累,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首诗,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建议:教学古诗抓重点字词时应真正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不能一带而过;积累相关古诗也应有效,如体会李白的诗的浪漫主义风格,可用《夜宿山寺》进一步验证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用徐凝的《庐山瀑布》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引入苏轼的《戏徐凝瀑布诗》。将徐凝的诗与李白的作比较,再引入苏轼的评价,突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理解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语文评课稿 篇三

李老师的课,每一次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昨天,听了李老师教学的《桥》一课,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教学每一环节都围绕“桥”展开。从开始的“回顾课文中的桥”到“直奔有形之桥”再到“探索无形之桥”、“感悟生命之桥”,每一个大环节,小环节都围绕桥进行,并点出了“党支部书记就像一座桥”,这样的设计既巧妙又合理,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走进人物内心。特别是小练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说儿子啊———”,“儿子瞪了父亲一眼,说父亲啊———”,等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感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对比句子读、三个感叹句的多次读、理解读、教师抓住了重点字、词、句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朗读,不仅朗读的多,而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四

略读课一向是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课型。它不像精读课文那样,能够供你逐字逐句地慢慢品味,细细咀嚼,讲得深刻,学得扎实。但你说它略,它又不能轻描淡写上一上,囫囵吞枣地读一读,略读有它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目标今日,邓教师上了《珍珠鸟》一课,又一次尝试略读课文的教学。

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略读课文的教学首先要从课型的角度出发,大胆地从整体入手,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从“粗知大意”的角度出发来展开整堂课的教学。

第一个维度在课的开始,“用自我的速度读课文,说说一开始‘怕人’的小鸟,之后变得怎样样?”从怕人到信赖,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整篇文本的思路。王教师说:“你抓住了行文的基本思路,实际上也就实现了课文的粗略感受。那么这样的路径,不光《珍珠鸟》能够去做,其实其他的略读课文啊,也都能够这样去做。”

第二个维度是请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自我大声地朗读到浏览,学生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浏览,也是贴合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第三个维度是让学生想象“我是如何逐渐得到珍珠鸟信赖的”画面。这些画面的想象,其实就是再次让学生梳理了文本,理清了整体的思路。而后面教师列出的5句话,从言语到画面,再从画面到言语,文字被赋予了生命,有了自我的温度。一次次地整体感知,条理越来越清晰,学习越来越深入。

第四个维度是邓教师紧紧抓住了“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句中心句展开的。一次次地读小珍珠鸟在我肩头睡熟的段落,使信赖、境界深深扎入学生的心。

听了邓教师的点评,最终有些明白略读课文该怎样上了。大胆地舍弃深入地剖析,不再执着于枝枝蔓蔓,整体地感知,整体地把握。整堂课的结构安排也要简约,更要用很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去体味、思考。这需要一种大气地宏观把握。

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放正精读与略读的位置,“精”出精读的细腻,“略”出略读的大气。

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珍珠鸟》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着读着,你会感受到一种简便、自由、和谐铺面而来。而我们的邓教师,一个可爱、感性、雅致的女子,用自我精美的语言,灿烂的笑容,甜美的声音,向我们演绎着属于她自我的精彩。

语文评课稿 篇五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沈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了《三顾茅庐》一文中刘备“诚心诚意”这一中心,引导学生深入地朗读、理解、感悟文本中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课堂有三点值得学习

一、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巧妙合理。教学板块清晰,复习导入后,直接从“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入手,让学生品读文章,品味重点词句。通过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诚心诚意”是真的,从而也体现了教师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

二、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教者紧扣刘备尊重人才这一中心组织教学,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特点。通过刘备和张飞语言的对比,品读,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示刘备动作的词,进而加深学生对刘备尊重人才的感受。课堂中,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说出刘备下马步行,轻轻敲门、阶下等候,快步见面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刘备的谦恭和诚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三、拓展适度,课外延伸恰到好处。对“下马”代表尊敬的拓展,对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的拓展,对刘备、诸葛亮年龄与地位的拓展,帮助学生对“尊重”的理解;对三分天下及诸葛亮出山后所打胜仗的拓展,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所有的拓展无不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可谓点睛之笔。

四、对于“恭”的教学也是匠心独运。既进行了生字教学,又因为心字底,让学生明白刘备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的诚心诚意。

建议:

1、课文中的三句比喻句教学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沈老师能巧妙地将其进行集中教学,就能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凸显教学的重点了。

2、本文可以学习的重点比较多,可以做适当的取舍,有舍才有得。

语文评课稿 篇六

今天,听了吴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一课,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在课堂中,吴老师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公、松、鸡、鸭”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教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针对问句,在课堂上呈现地语气朗读还不够到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感情地读懂问句,读出问句,是有一定的难度,本人认为还是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之后再进行朗读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语文评课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推荐访问:评课 语文 语文评课稿6篇 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万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