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4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考1977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影片,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考1977》观后感800字(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1977观后感 篇一
《高考1977》这部电影拍的很出色,在此影片中前部分笑点很多,后部分十分感人。
此片中每个人性格鲜明,知青形象很吻合当时情形。老迟作为场长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一枚官印整日别在身上。先开始大家都认为他不近人情、霸道,但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十分仁慈的。老迟年纪大了,又无儿无女,无其他亲人,只有这帮孩子,他害怕孤独,所以把这群孩子留在身边。但是后来在紧要时刻,老迟发掘了他“父亲”的角色。
在高考恢复的第一年,这群年亲知青渴望回到校园,回到家乡,为了获得报名表,他们开始了与老迟的“斗争”。通过绝食,还将陈琼的父亲牵扯进来,老迟在这里又一次体现了他的柔情,他让陈琼的父亲回去了。强子回去报名,才得知要考当地工作地报名,且要介绍信,在他万念俱灰时,老迟发了电报让他速回,已给他报了名。老迟又一次体现了他“父亲”的形象。
这部电影中,唯一的爱情便是陈琼和潘志友。两个人的爱情是单纯的,令人感动的。因为没有掺杂了现今的金钱利益权势,他俩的爱情是纯粹的,因为当是的特殊,陈琼与潘志友被老迟阻止在一起,陈琼竟愿意远远地看着潘志友,陪衬他,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幼稚的行为,但反而体现了爱情的伟大!他俩彼此深爱,彼此都为对方牺牲。潘志友为了让陈琼安心回到考场,不惜与老迟闹翻,获得高考申请表。而在将陈琼送至考场后自己又出来了。他是一个讲信用的男人,他答应了陪伴老迟,他并没有食言。虽然他曾经是个高材生。
陈琼高考结果非常好,但由于她父亲的原因,差点与北大无缘。这时老迟撒了谎,为了他其中的一个孩子。
在结尾中,大家为了高考奔跑追赶火车的场景好感人。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他们在为了命运奔跑,很可惜,并没有赶上。在他们痛苦至极时,老迟—他们的“父亲”出现了!
老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父母形象,不善言辞,表面严肃不近人情,实际上却是铁汉柔情,体贴关怀。
这部影片中感人的地方太多太多,扣人心弦。
高考1977观后感 篇二
下午本来想叫上丹霞的,因为我知道这部影片不错,而且可以回想下曾经我们高中时光!她说她下午有课!我无语!到了横店,时间不巧,所以只能等下一场,闲等无聊,就又去看《东邪西毒终极版》了,第三次看这个,越看越有感觉!呵呵!推荐朋友一定要到电影院亲自感觉下《终极版》,这部比王家卫还王家卫的电影!呵呵!
首先向77级鞠上一躬,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在那个人性被压抑的年代,他们不光身体上受着折磨,精神还被禁锢着!两个镜头我印象特深,第一个就是陈老师接到同学告诉他要恢复高考的电话之后,那一组被封条封住的书的镜头;第二个镜头是强子等人冒险去图书馆偷书,生锈的锁,被厚厚灰尘覆盖的书。.。.。.这两个镜头应该是对那个时代最强的控诉!
此刻,坐下来再慢慢回想剧中的镜头,感觉每一个都是那样的有震撼力!小根宝想回家,不惜去背300多斤的麻袋!也许是他太瘦小,什么好事儿都轮不到他,所以他感觉到生活渺茫,一次一次出现自杀的念头!即使是恢复了高考,他仍没有任何希望,他是那个时代彻彻底底的牺牲品,与真正的老三届相比,他的青春完全被耗费殆尽,一俟高考恢复,命运的大门洞开之际,他忽然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动了。机会来了,可他却无力抓住。最后只能用死于非命让自己与那个黑暗的时代一起永远地沉沦下去。
潘志友(王学兵)与陈琼的爱情也很让人感动!一开始,老迟对潘志友说,你是干部,条件这么优越,她(陈琼)什么身份?怎么能看上她呢?志友默默不言,实际上爱情这个东西是个“非理性”的家伙,你要问为什么爱她(他),就等于要他(她)用理性去回答,这是不妥的,爱是没原因的,“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王志文唱的好!潘和陈是真心相爱的,她爱他,所以把身子给了他(当然,这仅仅只是爱的一部分),他爱她,所以他要骗她让她去考场,因为他知道,他不考,她也不会考。志友为了恪守自己的诺言,放弃了高考,留在了农场,这个是我最终没有想到的,我为志友叹息良久!
高考1977观后感 篇三
“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是的,邓这位老人,这位智者唤醒了沉睡十一年的中国!
眼含着热泪看完了《高考1977》这部影片。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但我没有完成高中学业的大哥,还有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大姐经历了。当他们背着行囊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妈妈拽着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姐姐依依不舍,泪水成行;当他们背着行囊和家人挥手分别的那一刻,仅有8岁的我拽着大姐的辫子,不肯撒手,好想让她来为妈妈擦掉泪水;当他们背着行囊走向上山下乡队伍时,爸爸叮嘱:“你们还小,当心荒山上的凶猛野兽,不要惦记家!”
他们走了,在中国被突如其来文浪潮席卷,而沉睡两年之际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起走向了上山下乡的道路,走向了农村广阔的天地,走向了人生路!?
路上,有多少个母亲惦记,有多少个母亲流泪,又有多少个母亲一夜间发丝变得苍白,更不幸的是有的母亲为之离开了人世。又有多少个母亲在试问:“祖国,我们伟大的母亲,难道就忍心看着孩子们带着还未有成熟的知识,未有成熟的思想与意识走向荒山,永远扎根于农村与边疆吗?”然而,祖国真的沉睡了,听不到母亲和孩子们的呐喊……
《高考1977》真实再现了期间的历史风云给学生们带来的痛苦,毕竟他们的思想还没有成熟,毕竟他们还没有完成学业,还属于生活的弱者,在荒山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高考1977》真实再现了期间的历史阴霾给所谓的历史反革命带来的迷茫,毕竟他们看透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不能坚实立足于世界之林,毕竟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的所在,他们属于国家的栋梁之一。但遗憾的是在祖国沉睡之际,他们没有能力去拯救孩子们伤痕累累的心灵,没有能力去拯救中国的历史现状!?
《高考1977》明确了祖国沉睡的十一年中,中国政治上的滑坡,知识上的匮乏,更明确了压抑了十一年上山下乡学生心里所面临的饥渴,乃至死亡!从而激起民众之声,让久别了国家地位的邓重返政治舞台,来拨乱反正,来扭转回毛的正确路线,来唤醒沉睡的中国!?
高考1977观后感 篇四
作为一个90后的孩子,我从来也没有对父辈的过往有任何深究。在我的意识里,甚至从来就不曾明白有关1977的任何事情,直到这天我看了这部影片——《高考1977》。
本片故事立足于东北某农场三分场一堆来自各地的知青。在那个好处非凡的年份的夏秋之际,邓小平的复出,高考制度的变革让几乎在苦中作乐的环境中日益麻木的他们看到了期望……(文雅)
但是,就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要想真正走出“鲤鱼跳龙门”的一步,甚至仅仅是获得尝试的资格都谈何容易,志愿报考和单位推荐的颠覆、青春的萌动和农场管理者思维的差异、渴望改变命运和家庭成分历史“斑点”之间的鸿沟……不一样的人,围绕着小小的红色公章,做着命运的搏击。强子的绝食、小根宝的意外弃世、陈琼的反革命父亲风波……他们的身上凝缩着“知青”这个特殊类群所承受的历史苦难。最后,他们最后透过自身的发奋而跳出了那个他们一向想要离开的寒冷困苦的黑龙江。
影片围绕着这群知青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有关于亲情,感情,友情。这部影片所给我的启示不仅仅仅仅是关于高考的深思。或许还有对于人生的思考。作为一个从小就生活安逸,以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咱们所面临的挫折,苦难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导致了咱们在应对一些小小的困难时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
究。在我的意识里,甚至从来就不曾明白有关。
《高考1977》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做苦,这种心理与身理的痛苦是咱们这群90后的孩子所不能想象的。正是这样,咱们才需要好好的来思考,想想咱们此刻的生活与咱们的父辈之间的生活有何不一样。咱们是否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点什么,比如节俭,勤奋。
高考,从来就被咱们称为人生的转折点,在看了电影以后,对于高考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无论最终是不是能考上大学,但知识是务必掌握的。因此咱们更就应好好珍惜此刻的生活,好好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