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细胞的增殖》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涉及的主干知识有细胞周期的组成、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细胞增殖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1篇
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涉及的主干知识有细胞周期的组成、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教材对于有丝分裂的引出,首先介绍细胞周期的概念,即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实验,旨在能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观察中更形象地加深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学习对后续知识如细胞减数分裂的内容学习很有帮助,特别是要发掘其中蕴含的生物学方法和观点,对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的内容,对细胞的内部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较为熟悉,教师在讲授有丝分裂过程中只要说明过程经过,学生能较快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通过学生实验,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象过程在脑中具体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后更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通过对染色体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有丝分裂意义的学习,体会生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建立起生物学基础理论,保持对生物学的兴趣,这样可以维持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传授法、讨论法、flash动画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min)
【教师活动】
展示大小长颈鹿的图片,引导思考:在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回答:两者个体大小不同
【教师活动】
归纳阐述:两者个体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成年长颈鹿的细胞数目比幼年的要多,而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引导讲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周期的内容,知道了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准备好了双份的DNA分子同时也合成了一些有丝分裂需要的蛋白质,那么有丝分裂过程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
【学生活动】
回忆细胞间期的物质变化,准备学习新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周围的实例入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理念。
环节二:小组探究,动手模拟(约12min)
【教师活动】
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呢,我们把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我们这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老师先播放有丝分裂的四个时期的视频,观察视频后结合书本上知识各小组分别讨论分配到的时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并我们的模型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第一组、第二组:模拟前期 第三组、第四组:模拟中期 第五组、第六组:模拟后期 第七组、第八组:模拟末期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2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增殖” 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调控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其中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可使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德育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
关于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我安排了一个模拟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数据,能够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通过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
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的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并且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很微小的。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布置的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想象及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
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那么,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①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③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大家看一下教材110页图:象与鼠(投影展示),讨论:象与鼠的形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2、3,示细胞的大小。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单细胞生物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限制细胞继续增大的因素有哪些呢?
活细胞进行着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细胞体积增大对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什么影响呢?
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看书4分钟)
提问:“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思路是什么?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总结提示:①利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②利用NaOH遇酚酞呈紫红色的原理,检测NaOH渗入琼脂块的速度和深度;
屏幕播放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出示幻灯片4)。
倾听、总结学生对结果的讨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影响细胞的体积?
提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所控制的范围是一定的,另外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进行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胞内的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细胞太大也不利于细胞内各种成分的交流。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5、6,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加讨论,提出模拟实验的设计思路,并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阅读教材内容,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并仔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不只与物质交换速度有关,其内部还需要一些重要而复杂的结构。
经过思考回答:细胞的核质比以及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思考回答。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体细胞的分裂有什么规律?(出示幻灯片8)。
2、什么是细胞周期?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5、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分界?
演示幻灯片,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总结:①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要强调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人为划分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用课件模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间期的主要变化及变化的结果。
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注意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问: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染色体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
2、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3、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与分裂前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细胞周期包括
分裂间期(较长)和分裂期(较短);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时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被人为的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裂前期所发生的最主要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牵引到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被牵向细胞两极。
最主要的是染色体又恢复成染色质的状态。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观察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裂各个时期及特点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工作,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提问:
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有哪些?
4、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画出二者的变化图象。
讨论: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提示:使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每一个细胞周期,同时对正常骨髓细胞的影响最小)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15、16、17、18,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
分别发生在间期和后期。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供能)等。
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略。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灵活运用能力。
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
1、 不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 不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3、不利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堂练习】(课堂穿插进行)
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细胞的体积细胞的表面积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细胞分裂的快慢
2、细胞不可能无限制的生长,其主要意义不包括()
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利于细胞内部的物质交流
有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3、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
有丝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处于()
前期中期 间期后期
5、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如下图),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虚线表示测量位置)( )
6、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直径(μm) 表面积(μm2) 体积(μm3) 比值(表面积/体积) 20 1 256 4 187 30 2 826 14 130
7、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对甲、乙、丙、丁进行排序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图。
(3)染色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
(4)赤道板和细胞板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4篇
教学目的:
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内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及有关细胞结构的变化。
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教学用具:
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课件;植物细胞结构的动画课件;细胞周期图的投影片;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格的投影片;有丝分裂前期和末期对比表格的投影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绘图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教程及板书设计:
板 书 教学过程
第二节
细胞增殖
一、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概念:
特点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分裂期
(1)前期
染色质→染色体
核摸解体,核仁消失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上
(3)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
(4)末期:
染色体→染色质,新的核摸、核仁出现;
细胞板→细胞壁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知道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比如,一个成年人就是由大约 1014个胞构成的。大家想一想,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那么,这一个受精卵细胞怎么才能形成1014个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细胞增殖问题。下面我们就以植物细胞为例,看看细胞是怎么增殖的。
(教师播放植物细胞结构的动画课件,展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提问:(1)细胞的最外层是什么?(画面:细胞壁闪动,学生回答从略。)
(2)紧贴着细胞壁的这层结构是什么?(画面:细胞膜闪动,学生回答从略。)
(3)细胞膜以内的这些结构是什么?(画面:细胞质闪动,学生回答从略。)
(4)细胞中央的这个球状体是什么?(画面:细胞核闪动,学生回答从略。)
(5)把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的这一膜状结构是什么?(画面:核膜闪动,学生回答从略。)
(6)细胞核中的这个球状结构是什么?(画面:核仁闪动,学生回答从略。)
(7)细胞核内的这些丝状物质又是什么呢?(画面:染色质闪动,学生回答从略。)
(8)染色质长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后又可以形成什么呢?(回答:染色体。)
讲述:这样的一个细胞是怎样进行增殖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程动态画面。)
大家看到了一个植物细胞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最后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细胞增殖。它的这种增殖方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有丝分裂。
刚才我们看到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系统的掌握它,我们有必要先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细胞周期。那么,什么叫细胞周期呢?
(教师出示细胞周期示意图。)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的实施阶段——分裂期。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5篇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
“细胞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理科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与本节相联系的内容还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衰老与癌变和减数分裂等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与技能方面:高中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有丝分裂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2)心理与情感方面:高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具有比较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个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生物学的研究有很高的热情和很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也是生物学自身的魅力所在。可以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分析,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对DNA,染色体数量变化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 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 学生 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 学生 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师可用染色体模型、剪贴图,理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用多媒体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用挂图展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丝分裂的特征和实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特点,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让学生绘出以上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难度和当地实际情况,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方法步骤,然后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同时,要求学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永久装片和教师准备好的有丝分裂5个不同时期示范片。组织学生讨论、绘图以加深理解和提高绘图能力。为保证实验取得较好效果,老师在实验前应讲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即解离充分、染色时间和染液浓度,压片时压片必须适当,要让学生了解根尖的培养方法、取材时间、解离和漂洗的目的和方法,分生区细胞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高中学习有丝分裂,首先 要理解好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什么样的细胞有周期、一个周期的起止点,才能对之后的各个时期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其次,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认识有丝分裂各个阶段所发生的物质变化,使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丝分裂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自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整体性的变化过程,但主要变化发生在细胞核里,尤以染色体的变化最为重要,应抓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来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伴随着DNA数量的变化以及纺锤体的出现与消失,还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抽象,部分学生往往搞不清。学生对此缺乏理性认识,如果缺乏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
1、 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2、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
由此引入本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质的生化过程受细胞核中DNA的控制。
2、学生开始思考并阅读课文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
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6篇
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同时,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也强调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进行角色的调整,通过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反省和思考。基于建构主义这一理念,本节课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直观教具,并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到的内容以及自身在生活中的了解思考、探究细胞周期、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等内容,提升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周期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也为后续对细胞的分化以及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学习作铺垫。因此,在整个章节中,本节课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其次,从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上看,本节课从细胞分裂引出细胞周期,进一步介绍了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的过程和特点,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且,在教材以及多媒体教具中引入的一些图片以及图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起点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细胞基本的结构特点及其代谢,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讲解介绍和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并借助视觉媒体和相关图表以及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达成新旧知识体系的建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对DN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从认知技能上看,高中生的思维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但动手操作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分析,进一步锻炼他们听取他人的意见、自主合作、获取信息、以及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简述细胞周期;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各个时期的名称和主要变化特点,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清楚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DNA数量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尝试识图和绘图,培养画图分析的能力,总结、归纳各时期细胞分裂图的异同;
学会使用探究的方法把握细胞分裂的原因;
懂得运用之前学习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达到新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情感与态度:
认同细胞增殖只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多,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主要形式;
通过对细胞分裂的原因的寻找,养成学会探究的好习惯,同时认同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各时期细胞分裂图的异同,认同生命的运动性,形成事物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DNA数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采用多媒体展示法辅之以探究研讨法开展教学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有丝分裂的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预设 教学活动及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激趣导入
(3分钟)
【创设情境】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
【提问】一个细胞的体积大概是多少?
【观察】举例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支原体、鸵鸟卵细胞的直径大小;
【提问】生物体是如何由细胞组成的?
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细胞的增殖。
观察、回答问题。
让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有益于巩固之前的知识,同时接连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活跃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探究活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问题】为什么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
【创设情境】设细胞为正方体,边长本别是3微米、2微米、1微米,引导学生计算3种情况中,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即相对表面积);
让学生自行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总结】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需要的表面积也就更大,但是实际上它的表面积的增加却是在相对减少的,根本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
根据情境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了解到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地增大,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难题。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学生主要活动一: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7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位置和运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而又微观的过程。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从细胞水平来看,一个蛙的受精卵需要怎样的途径才能成为一只成蛙呢?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需要不断进行细胞体积的扩大与细胞分裂,还要细胞的分化等。
[师]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证明了以上观点,生物体的体积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事实上,不同生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二)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师]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生]细胞体积越大,需要的营养物质越多,需要排出的代谢废物也越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也会遇到困难。
[师]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膜的面积不是也在扩大吗?下面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①将实验桌上准备好的琼脂块(内含酚酞)切成边长分别为25px、2 cm、3 cm的立方体;②将以上三种琼脂块样品,同时置于盛有适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处理10 min;③取出琼脂块样品,吸干浮液后,分别将每一样品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切面上NaOH扩散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活动:各小组对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分析:
(1)琼脂块的边长越长,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效率越差。
(2)边长为3 cm、2 cm、1 cm的琼脂块分别看作三个植物细胞的话,那么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是依次增大的。
(3)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生物的异常旺盛的代谢与其细胞的S/V相对直接有关。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师]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可见,生物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的数量增多,即细胞的增殖来实现。
(三)、细胞周期
[师]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师]像草履虫、变形虫这些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有什么作用呢?
[生]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产生后代,起到生殖和繁衍种族的作用。
[师]对多细胞生物来讲,细胞分裂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细胞分裂可以增加体细胞的数目,是细胞分化、组织与器官形成的基础。
[师]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细胞增殖的问题。我们先以动物细胞为例,看看细胞是如何增殖的。
呈示多媒体信息:播放一段草履虫有丝分裂的视频。
[师]大家看到了一个动物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后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细胞增殖。并且这样的增殖具有周期性。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2P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并观察它的有丝分裂过程,揭示了细胞周期的基本规律。
那么,什么是一个细胞周期呢?教师呈现细胞周期示意图。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过程。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的实施阶段——分裂期。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一个圆来表示,那么是不是圆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细胞周期的起点呢?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细胞周期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胞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请看屏幕。
课件展示:
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较表。
[师]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大家仔细看一看,细胞周期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分配是否平均?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就提问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不平均,分裂间期占用的时间远远多于分裂期所占用的时间,分裂间期占用了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只占用了5%~ 10%,这就是细胞周期的特点。细胞周期的这一特点充分说明了分裂间期这一准备阶段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分裂间期为分裂期的进行作了哪些准备?请看屏幕。
教师演示分裂间期的动态画面,并提示大家注意观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
教师出示间期结束时与开始时的比较画面,并提示学生观察。
目前同学们还没能看出它有什么变化。难道分裂间期就真的没有什么变化吗?下面我们把细胞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单独放大,看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放大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在间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比较画面。
[师]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间期开始时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变成了连在一起的两条染色质长丝。图像上的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用染色体复制来加以描述。当然,此时的染色体还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四)、有丝分裂
[师]染色体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生]DNA和蛋白质。
[师]染色质的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分裂间期的染色体复制也就包含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从图像上看,原来的每条染色质长丝都形成了两条一样的染色质长丝,并且这两条长丝是连在一起的。这说明原来每条染色质长丝中含有的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了两个DNA分子。因此可以说,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准备好了双份的DNA分子。我们已经知道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那么,这双份的DNA分子是怎样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细胞分裂期是怎样进行的。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学习,人为地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下面我们就先来看前期是怎么进行的。
教师播放分裂前期的动态画面并指出观察的重点: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的变化以及细胞结构的变化。动态画面停止后,出示前期结束时与间期结束时的比较画面,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
[师]细胞核中的染色质长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细长的染色质长丝变成了染色体。
[师]从图像上大家已经看出,经过前期的变化,染色质长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了染色体,所以细胞分裂前期的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此时的每条染色体由两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叫一条染色单体。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完全一样,因此称它们为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并不完全分离,而是由着丝点把它们连成一体,由于每条染色单体中各含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此时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DNA分子。
[师]除了染色质变成了染色体之外,再看看核膜、核仁有什么变化?
[生]核膜、核仁都不见了。
[师]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解体了,核仁消失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了星射线,并由这些星射线构成了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8篇
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本节主要介绍了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活动以及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论知识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本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对细胞的认识引到另一个方面:增殖与分化。这节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为本章之后的内容尤其是有丝分裂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在初中已经对细胞增殖有了初步的学习和认识。
但是学生对细胞增殖的了解仅限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对背后的细化知识并未接触,对于细胞周期尚无概念,接受新知识并将其内化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将多结合动画、图片等合适的教学媒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概述细胞周期
说出分裂间期具体三个阶段的物质准备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所给一些细胞的周期信息的表格,发展比较和分析能力。
尝试自主学习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学习,认同有丝分裂的周期性。
通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进一步树立生命活动的复杂性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学难点】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五、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之前“细胞概述”出现的内容
提出问题:生物体的增大是不是细胞体积的增大?
【学生活动】
回顾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预设:生物体的长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加。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细胞数目是怎么增加的呢?
展示细胞分裂的动画
【学生活动】
观看动画
预设:细胞分裂。
【教师活动】
提问:关于细胞分裂知道多少?
【学生活动】
回忆初中知识
预设:母细胞一分为二。
【教师活动】
过渡:除了同学们对其有着初中知识的印象,实际上首先细胞的分裂方式实际上有多种,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9篇
一、教材分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增值、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是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为后面的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打下铺垫。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前几章所学的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掌握以往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核心问题如下:
细胞问什么不能无限长大呢?
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值?主要方式是什么?什么叫细胞周期?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二、学生分析
因为高一年级的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很少,因此,要像对初学生物学的学生那样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展开,通过适当的策略使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虽高一的学生已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但本节内容确实抽象,估计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的变化难理解,对于有丝分裂各个过程所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学生可能仍无法想象清楚,或无法将几个时期的事件串联成一条直链,因此,在教学中可用课件演示的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连续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令教学中充分体现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5)通过有丝分裂动画的展示培养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养成质疑、严谨、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学生学习重点
(1)细胞为什么要进行分裂?
(2)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什么?
学生学习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对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为了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先探究,知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明白了细胞分裂的必要性。
对于较抽象的有丝分裂过程,采取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观察归纳,难点的突破采取以分裂过程为主线,学生归纳的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堂巩固,使阶段性知识点得以巩固。
六、教学思路
SHAPE MERGEFORMAT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讲述、讨论)------------------整理问题
七、教学过程
程序 要解决的
核心问题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目的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问题一: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展示象与鼠的图片,讨论:象与鼠的个体体积差距很大,象的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是否比鼠的细胞大?二者个体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幼象到成象体积的变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二者体积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数量的不同。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借助课件通过熟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生探求答案的欲望
恩,大家回答得很好,生物体的增大是由于组成的细胞增值,在生长,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细胞那么小,而不能再继续长大了呢? 积极思考,交流想法。
让学生自主地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细胞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限制细胞体积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基本保持不变,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实验探究 教师指导 让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 反面思考 既然细胞体积小,有利于物质运输,那么是不是细胞就能无限小?为什么?
因为细胞内完成各项生化反应需要很多酶,每一项酶促反应占有50nm的空间,而每一个核糖体直径10—20nm。
不能,恩……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112--113页) 问题二: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值?
分裂的三种方式?
细胞周期的定义? 讲解增值重要性——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快速浏览课本,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分裂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用概念图的方式告诉学生三种分裂的关系更加简单,便于掌握。
2)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比如根尖分生区细胞、茎的形成层、表皮生发层等。
使学生对内容做一了解,为后续的讲解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细胞有丝分裂(植物为例)
问题三: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 提问:课件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动画过程。
提问:间期细胞内有哪些变化?
教师强调此期进行重要的物质准备: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提问前期有何变化?
口诀:膜仁消失现二体
学生观察。
学生会观察回答:细胞有一定的生长。
学生观察回答:染色质缩短变粗,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 分步骤展示各期的动态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加深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
提问: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