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大班教案第1篇设计思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主题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北京、对我们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了解。幼儿对北京的长城特别感兴趣,于是学习活动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大班教案集锦12篇,供大家参考。
长城大班教案 第1篇
设计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主题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北京、对我们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了解。幼儿对北京的长城特别感兴趣,于是学习活动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开展“造长城”的活动。我们的区域活动则是在主题背景之下展开,幼儿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推定了主题的展开。我们将观察的重点放在长城的上,比如长城的涂色(简单的接色),用彩泥表现长城等。
活动目标:
1、尝试从前向后安排画面,初步表现简单的重叠。
2、乐于参与造长城活动,为自己建造长城而感到自豪。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黑色水笔、油画棒。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这是什么地方?长城建造在哪里?它象什么?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建造长城?现在的长城有什么用处?
二、讨论演示:
1、长城有的建造在高高的山上,有的建造在低低的山上?(先有山)
2、山顶上有什么,烽火台建造在哪里?烽火台有什么用处?(再建烽火台)
3、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接着砌城墙,一块一块砌成,士兵打仗时可以隐蔽。)
4、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万里长?怎样在一张纸上画许多山头呢?(尝试轮换从半山腰开始画背后的山头,越画越多,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山?)
重点:从前到后画山,感知简单的重叠,半山腰开始画。
三、操作表现:
1、我们来比赛造长城,看谁造得最多,谁就是好汉。
2、先有山,再建长城。(画一座山,建一段长城。)
3、别忘了建造烽火台和城墙。(一块一块砖砌成。)
4、画到高峰处,启发绘画。(天空、云彩、士兵等)
四、分享交流:
1、展示画面,体验做个好汉。(数一数有几座山,建了多少长城)
2、激发幼儿长大了去登真正长城的愿望。
延伸:区域活动中,运用渐变接色的方法装饰山头。
活动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小百科: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大班教案 第2篇
目标: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准备:
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
过程:
一、欣赏重现
1、欣赏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下面是故乡。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
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C:画稍远的山头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评价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大班教案 第3篇
设计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主题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北京、对我们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了解。幼儿对北京的长城特别感兴趣,于是学习活动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开展“造长城”的活动。我们的区域活动则是在主题背景之下展开,幼儿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推定了主题的展开。我们将观察的重点放在长城的上,比如长城的涂色(简单的接色),用彩泥表现长城等。
活动目标:
1、尝试从前向后安排画面,初步表现简单的重叠。
2、乐于参与造长城活动,为自己建造长城而感到自豪。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黑色水笔、油画棒。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这是什么地方?长城建造在哪里?它象什么?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建造长城?现在的长城有什么用处?
二、讨论演示:
1、长城有的建造在高高的山上,有的建造在低低的山上?(先有山)
2、山顶上有什么,烽火台建造在哪里?烽火台有什么用处?(再建烽火台)
3、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接着砌城墙,一块一块砌成,士兵打仗时可以隐蔽。)
4、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万里长?怎样在一张纸上画许多山头呢?(尝试轮换从半山腰开始画背后的山头,越画越多,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山?)
重点:从前到后画山,感知简单的重叠,半山腰开始画。
三、操作表现:
1、我们来比赛造长城,看谁造得最多,谁就是好汉。
2、先有山,再建长城。(画一座山,建一段长城。)
3、别忘了建造烽火台和城墙。(一块一块砖砌成。)
4、画到高峰处,启发绘画。(天空、云彩、士兵等)
四、分享交流:
1、展示画面,体验做个好汉。(数一数有几座山,建了多少长城)
2、激发幼儿长大了去登真正长城的愿望。
延伸:区域活动中,运用渐变接色的方法装饰山头。
活动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长城大班教案 第4篇
活动目标:
1、尝试从前向后安排画面,初步表现简单的重叠。
2、乐于参与造长城活动,为自己建造长城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黑色水笔、油画棒。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这是什么地方?长城建造在哪里?它象什么?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建造长城?现在的长城有什么用处?
二、讨论演示。
1、长城有的建造在高高的山上,有的建造在低低的山上?(先有山)
2、山顶上有什么,烽火台建造在哪里?烽火台有什么用处?(再建烽火台)
3、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接着砌城墙,一块一块砌成,士兵打仗时可以隐蔽。)
4、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万里长?怎样在一张纸上画许多山头呢?(尝试轮换从半山腰开始画背后的山头,越画越多,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山?)
重点:从前到后画山,感知简单的重叠,半山腰开始画。
三、操作表现。
1、我们来比赛造长城,看谁造得最多,谁就是好汉。
2、先有山,再建长城。(画一座山,建一段长城。)
3、别忘了建造烽火台和城墙。(一块一块砖砌成。)
4、画到高峰处,启发绘画。(天空、云彩、士兵等)
四、分享交流。
1、展示画面,体验做个好汉。(数一数有几座山,建了多少长城)
2、激发幼儿长大了去登真正长城的愿望。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运用渐变接色的方法装饰山头。
长城大班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欣赏体验中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曲风,初步理解京歌的涵义。
2、知道长城是我国著名的名胜,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幼儿对京剧和长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材料准备) 课件《爬长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爱天安门
注意乐句的连贯,气息的调节.
二、聊聊“长城”
看图片,说长城(教师小结长城的`特点)
三、欣赏“京歌”
1、 播放歌曲欣赏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歌曲的特别之处(开头,十六分装饰音,有点像京剧)
小结:加上了一些京剧元素的歌曲,我们可以称为京歌。
2、 播放课件,幼儿学着走走台步(歌曲开头部分)
小结:开头是京剧中很关键的出场亮相部分,它一般会由演员跟着节奏出场走一段台步,到最后的“仓”处做一个亮相的动作。
3、 播放歌曲欣赏第一段,图片小结歌词。(解释:像条龙、卧、坚又牢)
4、 播放歌曲欣赏第二段,图片小结歌词。(解释:创造、祖先、功劳、自豪)
四、表演“京歌”
1、完整欣赏课件mtv。
2、同伴合作动作表演歌曲。
长城大班教案 第6篇
目标: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准备: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
过程:
一、欣赏重现
1、欣赏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故乡。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
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 C:画稍远的山头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大班教案 第7篇
活动目标:
1、了解长城,尝试用不同材料及已有建构技能建构“长城”。
2、在与同伴的合作建构中,激发爱国情怀和合作互助之情。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观赏、了解过万里长城。
2、木质积木、管状积木、雪花片、纸砖积木等建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看了万里长城的图片后,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万里长城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小结:万里长城长度很长、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
二、建构万里长城。
1、那今天呢,我们也来动手建构一座小型的万里长城,大家可以先找几个朋友一起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想想你们要去造什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建造?商量好之后,开始行动。
2、观察幼儿分组建构情况
(1)建构材料、建构方法是否合适。
(2)在遇到问题时,能否与同伴协商解决,共同合作完成“万里长城”。
三、建构后评价。
1、很多小朋友的万里长城都已经初步建造完成了,哪一组先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造了什么?
2、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自己组建构的万里长城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下次需要做哪些调整?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我了解到我们班孩子对建构游戏依然缺乏丰富的动手感知经验,而且合作意识非常薄弱,当孩子较长时间没有把长城拼出来老师是否及时介入共玩和幼儿们一起讨论共同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的成功喜悦感。
长城大班教案 第8篇
活动目标:
1、主动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秋天到来"的各种变化,描绘秋天的故事。
2、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跟随音乐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3、跟读散文,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散文,激发阅读散文作品的兴趣,体验散文学习的快乐,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活动重点: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动难点:为散文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不同季节的雨声录音。
2、秋天的叶子、果实等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雨辨不同(感受雨声)听放音乐,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声,再不同季节的雨声,引导小朋友去感受雨声的变化与不同之处,使用"_____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点。
小结:教师要帮助小朋友丰富和补充语言以及纠正不正确用词,启发他们去感受音乐中雨声的细微变化,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2、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说2.1请小朋友举手发言,说一说"我"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秋天。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______的"的表达方式叙述。
2.2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发现的?
天气、穿的衣服厚薄、树叶的颜色、开的花儿、成熟的果实、粮食等等,春夏秋冬各举一到二个例子。
2.3秋天的树木和花草有什么变化?
2.4秋天成熟的果实和丰收的粮食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2.5秋天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小结:本阶段既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感知,又是为学习散文作铺垫,教师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话将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触散文的语言。
3、学我说话(走近散文)仿3.1放配乐散文,跟随音乐一同走进秋天,感受来自散文的美。
师:散文听完了,小朋友感觉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里?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3.2结合画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赏下雨前后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幼儿把雨比作一把钥匙。可对幼儿进行反问,进而帮助他们理解雨的清凉和温柔。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门?
师:秋天的雨下过后,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变化,就好象一把钥匙轻轻地把门打开,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2)下雨后的画面:在画面中感受色彩的美。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重点指导幼儿说出各种植物、花卉的色彩变化。
师:秋天到了,各种植物都有了变化。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水稻成熟变得金黄,各种颜色的菊花都开了,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所以美丽的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呈现果实画面,引导幼儿从气味上说出秋天的雨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师: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些水果有什么味道?把准备好的水果篮拿到幼儿面前,让他们闻一闻,并用"_____的"说出自己闻到的味道。
师,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这气味是从哪里来的?
师: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都发出很多好闻的香味。而且在秋天远远都能闻到糖炒栗子、烤山芋的香味。
4)喇叭画面: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的过冬方法。
师:画面上的是什么?是谁的喇叭?怎么听听他要告诉小朋友什么?教师朗读喇叭的话。
师: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落叶树的树叶纷纷飘下来,工人叔叔也开始为小树过冬作好准备,冬眠的小动物忙着造房子、储藏食物、挖洞,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显示小动物过冬的画面。
5)水果和粮食成熟的画面,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教师小结,秋天的雨给大地、小朋友带来的是丰收、快乐的歌。
3.3有目的的再次欣赏一遍,并学习运用散文诗中的句子来讲述。
师:这次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把你最喜欢的、写秋天最美的句子记在心里,等会儿告诉大家。
活动延伸:联想诗歌的内容自由画画,设置展示栏,让小朋友相互交流与学习。
教学反思:
1、优美生动的多媒体运用,突破了幼儿学习的难点。
《秋天的雨》篇幅偏长,容量偏大,特别是散文中一些优美的比喻,描写的意境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秋天画卷。其营造的生动形象、诗情画意的动态画面,把孩子们带入了秋的美妙意境,不仅激发了幼儿兴趣,而且在轻松愉快中突破了幼儿学习的难点。
2、形式多样的感官欣赏,激发了幼儿美的情感体验。
为了保持幼儿欣赏的积极性,始终能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每一段的欣赏形式:色彩美的段落先感知、讲述再欣赏作品,并开展送颜色的游戏;味道美的段落,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倾听富有情感的配乐朗诵,孩子们闭着眼睛陶醉之中,而想象之舞、情感之舞却慢慢随之展开;活动美的段落教师则让孩子们分角色表现。这些丰富而又富有变化的欣赏形式,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3、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语态,演绎了活动过程的精彩。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备足了课。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语言富有感染力,朗诵声情并茂,始终与作品的情感、意境相融合,注重感染幼儿,提升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品。
长城大班教案 第9篇
设计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主题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北京、对我们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了解。幼儿对北京的长城特别感兴趣,于是学习活动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开展“造长城”的活动。我们的区域活动则是在主题背景之下展开,幼儿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推定了主题的展开。我们将观察的重点放在长城的上,比如长城的涂色(简单的接色),用彩泥表现长城等。
活动目标:
1、尝试从前向后安排画面,初步表现简单的重叠。
2、乐于参与造长城活动,为自己建造长城而感到自豪。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黑色水笔、油画棒。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这是什么地方?长城建造在哪里?它象什么?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建造长城?现在的长城有什么用处?
二、讨论演示:
1、长城有的建造在高高的山上,有的建造在低低的山上?(先有山)
2、山顶上有什么,烽火台建造在哪里?烽火台有什么用处?(再建烽火台)
3、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接着砌城墙,一块一块砌成,士兵打仗时可以隐蔽。)
4、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万里长?怎样在一张纸上画许多山头呢?(尝试轮换从半山腰开始画背后的山头,越画越多,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山?)
重点:从前到后画山,感知简单的重叠,半山腰开始画。
三、操作表现:
1、我们来比赛造长城,看谁造得最多,谁就是好汉。
2、先有山,再建长城。(画一座山,建一段长城。)
3、别忘了建造烽火台和城墙。(一块一块砖砌成。)
4、画到高峰处,启发绘画。(天空、云彩、士兵等)
四、分享交流:
1、展示画面,体验做个好汉。(数一数有几座山,建了多少长城)
2、激发幼儿长大了去登真正长城的愿望。
延伸:区域活动中,运用渐变接色的方法装饰山头。
活动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长城大班教案 第10篇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画出长城的主要特征,进一步了解长城雄伟的气势。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尝试。
二、活动重点难点:
长城要沿着山坡画,不要“倒塌”。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长城挂图一幅、教师范例
四、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大班正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长城是世界的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先前我们已经欣赏过长城了。幼儿对长城非常感兴趣,纷纷描绘着“如果我是设计师”的话,我会怎么样造长城。此活动就是抓住了幼儿的这个兴趣点开展的。
五、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观察范例——幼儿操作——作品展示
1、引起兴趣
出示挂图,引起兴趣,提出问题。
长城像什么?是怎么样的?
2、观察范例,讨论
“长城是怎么造的,有什么特征,你会怎么设计长城?”
3、幼儿操作。老师观察
4、作品展示
幼儿展示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长城大班教案 第11篇
设计思路:
开学已有将近一个月了,而本次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我是中国人”,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他们对祖国的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如有的孩子会说:“中国的首都是北京。”“首都就是许多领导人开会的地方。”“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一天,陈曹缘突然说道:“国庆节快要到了,我要到海南岛玩了。”他的这句话马上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有的说“我去过海南岛的”,有的说:“我爸爸妈妈也要带我出去旅游了。”而单芷馨告诉我们:“我的外公外婆去过北京。”“我知道北京有长城,你外公外婆有没有去过长城?”“去了,他们说长城很长的,我以后也要去长城。”“我也要去!”“我也要去!”一下子教室里热闹了起来。可是从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长城的认识还较少,于是,我决定以“长城”为着眼点,进行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古建筑。
2、在参与制作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增强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这几天我发现你们都在谈论长城,那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长城?
2、观察长城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
(1)看图片交流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2)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3)长城是怎样建造的?
(4)为什么要建长城?
3、幼儿活动。
(1)幼儿讨论:我们应怎样保护长城?
(2)幼儿制作各种保护长城的标志。
4、教师点评。
活动反思:
最近,孩子们对中国的长城有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知道了在月球上看地球只能看到中国的长城时,更是让他们对长城有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主动收集了长城的照片和图片,有的还收集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对长城既了解又陌生,故当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些关于长城的问题时,孩子们兴趣非常的高,各个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知道的有关长城的知识,并且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仅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将他们爱祖国、爱长城的情感表露无疑。他们为自己可以帮助到我们的长城而赶到骄傲和自豪。
爱国情感的体验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而“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每个站点的进行中了解中国的民俗风情、风景名胜,了解北京、长城、国旗等,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建立民族自尊心。
但幼儿对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祖国”这一概念是难以全部理解的。为此,应从幼儿周围生活能接触到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事情着手。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常常是从热爱亲人、热爱周围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我们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时候不能远离幼儿现实,要从他们的身边挖掘素材,在他们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活动。
长城大班教案 第12篇
活动背景: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对于幼儿来说,梦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可以是荒诞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想象。于是,这一话题更能触发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并且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在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幼儿较深刻地领会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温馨、优美,充满幻想的意境。
2、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发现花朵与梦的关系。
3、能大胆进行创编,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的乐趣。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知道每个人都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
2、物质准备:各种颜色的花、花篮,有关此散文的FLASH以及PPT活动过程:
1、以"梦"的话题展开提示性谈话。
师:孩子们,你们做过梦吗?做过什么梦?(请3-4个幼儿回答。)师:那你们是什么时间会做梦呢?(深夜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都会做梦,有的梦是快乐的,有的梦是不快乐的。
(PPT)梦姐姐住在一个深绿的树林里边,还有个漂亮的花篮,花篮里面装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每到晚上来临的时候,我就会提着我漂亮的花篮飞出去了。
师:你知道我要去干什么吗?(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梦姐姐的花篮》,听完之后,你就知道我要去干什么了。(听着音乐,教师念散文诗)师:小朋友,散文诗听完了,你觉得这首散文诗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好听,优美。)师小结:散文诗给了我们温馨、优美、宁静的感觉。
2、分段欣赏。
师:梦姐姐都让那些小动物做梦啦?(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现在我们一起来到梦姐姐的世界里去。(依次出示图片)师:梦姐姐先遇见了谁啊?给了它一朵什么颜色的花?它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
幼:梦姐姐给了小黄鸡一朵黄色的花,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
师:梦见了一些什么?
幼:它梦见了金黄的太阳,金黄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师:谁也在睡觉啊?梦姐姐给了它什么颜色的花?它做了什么颜色的梦?
幼:梦姐姐给小青蛙一朵绿色的花,小青蛙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师:它梦见了什么?
幼:它梦见了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荷叶里有一支碧绿的莲蓬……师:你们看,下一个是谁在做梦呢?梦姐姐给了它什么颜色的梦啊?它梦见了什么?
幼:梦姐姐还给小红鸟一朵红色的花,让小红鸟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小红鸟梦见了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果子,火红的晚霞……3、共同看PPT,阅读散文诗。
师:小动物的梦真美,让我们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做个美梦吧。
4、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散文。
师:梦姐姐除了给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送去了梦,你来想想梦姐姐还会给哪些小动物送去什么颜色的花?让它做什么颜色的梦?它又会梦到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梦姐姐啊也把其他小动物做的"梦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做了什么梦呢?(PPT)5、互动游戏,与他人共享美的体验。
师:听,是什么声音?是摇篮曲在催我们睡觉呢,我们赶快把小眼睛闭起来,也来做一个美美的梦。(放音乐,教师撒花)现在慢慢睁开你们的眼睛。刚刚梦姐姐啊自己也做了一个美梦,我做了个蓝色的梦,梦见蓝色的大海,蓝色的海豚,还有蓝色的房子。你们呢?在你的梦中,梦姐姐给了你什么颜色的花,你做了什么颜色的梦?又梦到些什么呢?现在,请你带着你的美梦去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也可以跟后面的客人老师分享一下。
(自然结束)附:散文诗:梦姐姐的花篮在一片深绿色的树林里,住着美丽的梦姐姐。梦姐姐长着一对会飞的翅膀,胳膊上总是挽着一只轻巧的花篮,篮里装满五颜六色的花朵。
白天,梦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可是每天夜晚,梦姐姐都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飞出来。
小黄鸡正靠在妈妈身边香甜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的身边撒下一朵黄色的花。于是,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它梦见金黄的太阳,金黄的田野,田野上开满金黄的油菜花。
小青蛙正在水草边静静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了一朵绿色的花。于是,小青蛙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它梦见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荷叶里有一支碧绿的莲蓬。
小红鸟用脚爪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于是小红鸟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果子,天边照耀着火红的晚霞……梦姐姐最喜欢那些爱幻想的孩子,她觉得这样的孩子可比小黄鸡、小青蛙和小红鸟可爱多了,所以,她总是把最美最好的梦送给孩子们。
活动反思: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课件是我自己精心制作的,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可以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并在不同的梦境中去触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通过此次语言欣赏活动,不仅让幼儿在ppt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而且可以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开始部分我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识字和组词游戏引出语言欣赏的主题内容;第二部分采用ppt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用课件展现逼真的色彩,让幼儿通过视、听感受散文诗的梦幻色彩、优美意境。本环节采取了开放式的提问,老师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机会,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和梦内容的关系,一改一听、二问、三总结的传统模式。而是进行分段欣赏-提问-设疑-释疑-再欣赏的方式层层递进,通过我的提问"小黄鸡得到什么颜色的花?它梦见了什么?金黄与黄色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一说在小黄鸡的梦里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猜猜看在小青蛙绿色的梦中还会梦见什么?有什么感觉?--请幼儿说一说在红颏鸟的梦里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正确答案的出来,而是鼓励幼儿尽可能的讲述梦的内容,不强求答案的正确度、完整性,不断引导幼儿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推断下面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仅能激起孩子带着问题学习的欲望,更给孩子创编的空间。在集体讲述时,全体幼儿都能有兴趣的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整首散文。第三环节是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纺编散文,发挥他们再造想象的能力,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用上优美的词汇:梦姐姐送给我一朵色的花,我会做一个色的梦,我梦见了……本环节充分给予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的机会,让幼儿告诉大家自己认识的颜色,以及还有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能以散文中的形式来表述。但在仿编环节中,幼儿的思维不是很开阔,联想到的事物有类同,如果教师再引导的深入一点,那仿编出来的效果可能还要好。
推荐访问:长城 大班 教案 长城大班教案集锦12篇 长城大班教案(集锦12篇) 长城长教案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