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为人民服务》教案6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9-25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人民服务》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为人民服务》教案6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课题:

为人民服务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⑴ 认读生字词。

⑵ 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⑶ 交流讨论: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⑴ 出示句子: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①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②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⑵ 再读开头,感悟写法。

(直接点题,亮明观点。)

⑶ 根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   )、(   ),是(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  )的,是彻底地(   )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⑴ 默读,思考:

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⑵ 再读:

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⑶ 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

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②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③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

(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鸿毛、李鼎铭、追悼会、哀思、精兵简政、五湖四海”等词语,掌握“鼎”的笔顺。

2、通过抓关键词组提炼要点的概括方法,明确作者的演讲思路,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以第二段为例,学会作者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等多种方式展开论述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背诵积累第二自然段。

4、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出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为人民服务)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有没有发现这几幅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为人民服务)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五个字?(电视上,公安局的办公楼里,阅兵式上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会喊这个口号。)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从上世纪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艰苦的岁月,品味诞生“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思想的前前后后。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1、检查预习,了解议论文题材。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它不同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虽然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只有摆事实讲道理但是当我们潜下心去,就会发现事实摆的精巧,道理讲得清楚,像这样的文章就是议论文。这是我们小学阶段接触的唯一的一篇议论文,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2、检查词语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出示生词:

鸿毛李鼎铭追悼会哀思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重点读准“悼”字的读音,课件演示“鼎”字的由来,指导书写“鼎”,强调第六笔。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3、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这篇课文题目是“为人民服务”,那么你是怎么理解“为人民服务”?(为大家做事情为大家服务)

这是大家自己的理解。其实,毛主席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已经做出了清楚的解释。打开课本翻到第20课,找找看是哪句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课件出示,生齐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板书:为人民利益)

如果我把这句话变成这样,(课件: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读一读,行不行?

为人民服务和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有什么不同?

小结: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但是服务的态度不一样,完全彻底地服务就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服务,这就是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不仅要为人民利益工作,而且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板书:完全彻底)

这就是我党的宗旨(课件出示党员为人民服务图片)齐读——,也是我军的宗旨,齐读(课件出示:三军为人民服务图片)。

二、围绕观点,提炼要点

接下来整篇演讲词,主席都是围绕着“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含有“为人民利益”这几个字眼的句子。

汇报交流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4: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这是同学们刚才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四段话)现在社会上不是流行减肥瘦身吗?今天我们也给这四段话瘦瘦身,把它们浓缩成最精练的话。看看每段话围绕着“为人民利益”讲了什么?自己边读边思考,可以在对应的段落旁写上批注。

总结方法: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四个关键句子,看来主席在演讲时胸有成竹的,是有准备的,你知道他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要讲哪几个方面吗?(死的意义不同,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这样抓关键句子、抓重点词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1、研读第二段

那么,为什么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怎样扬长避短?提出观点还得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用心读读第二段。出示要求: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围绕“死”,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讲清“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有感悟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写出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读后交流、品悟。

先写了司马迁说的话,人死的意义不同。再写了什么样的死比泰山重,什么样的死比鸿毛轻。最后告诉我们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根据交流,引导梳理如何讲清“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

(1)引经据典

(课件出示第二段)

都来读这段话,其实这段话就主要讲了一个字,那就是——死。

快速浏览,看看文中提到的“死”归结为几种死?(追问)哪两种?(生交流)在这段话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预设:司马迁的话

课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有一死”,“固”是什么意思?(你们的理解是对的,不过,在文言文中“固”的意思就是“本来”)这个“或”字你是怎么理解?(在文言文中,“或”的意思就是“有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谁了解司马迁?

生交流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位伟人,而伟人的这句话经历了两千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传诵,这样的话就是经典。主席引用他的话就是在引经据典。(板书:引用)

(2)对比

那么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死”可以换个什么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的“死”可以换成什么?

法西斯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课件补充资料:最初是由意大利人创建了法西斯党,后来泛指疯狂地侵略别的国家,残害人民生命的做法。像南京大屠杀就是法西斯行为。这样的人该不该死?你可以诅咒他什么?

词语有温度,同样一个字,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下面就请你对比着读这两句话,读出你的爱与憎!(生自由练习)

有感情朗读。齐读。

通过“对比”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板书:对比)

(3)举例子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主席还举了一个例子(侧板书:举例),像谁那样的死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张思德)

对张思德,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像张思德这样活着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此处师指着板书)这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的真实写照!所以主席评价他说——齐读。

除了张思德,战争年代还有很多这样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人,你都知道谁?(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

不仅战争年代,现在我们社会中依然不断地涌现出这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人。你看过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吗?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

在你的身边也有这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人,你知道谁?

其实,本文的作者毛泽东主席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不但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而且先后有6位亲人献出了生命。

前面有的同学介绍了,这是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做的即兴演讲此时,主席的心情怎样?(万分沉痛)但是他还要鼓舞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所以他的演讲还应该怎样?(鼓舞人心、慷慨激昂的)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指名朗读并评价。

下面我们就体会主席复杂的心情也来练习演讲第二自然段。

四、举一反三,畅谈感言

1、其实,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虽然过去60多年了,但今天读来,它依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默读3、4、5自然段,画出让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想想它让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批注在旁边。

2、同学们,文中哪句话也让你深受启发呢?

交流:

1:第三自然段“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这句话。(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我们也一起来读一下这位同学喜欢的这段话。(齐读)这段话还有什么特点?(生交流:关联词,师点击课件,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将这些关联词找出来很容易,如果让你把他们送回去,你能行吗?(点击课件:关联词语去掉)抽生说句子。

关联词可以使前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晰,使语言更有逻辑性,这也是主席语言的一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2:第四自然段“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交流自己的感受

五、结束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为人民服务》这课,初步学习了议论文这种体裁的写作方法——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来讲清观点,更积累了一些主席的经典语句。

其实这篇课文你们的爷爷奶奶背过、爸爸妈妈也背过。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人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着《为人民服务》,它依然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启迪着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经久不衰的口号——为人民服务!继续背诵积累这篇经典——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课

1、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2、析课题: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3、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可以用课件播放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4、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究主人公→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奠基环节,需要的时候教师要敢于“讲”,力争“点石成金”。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读通课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①生字:鸿、鼎、旺、炊。

(可以点4名同学上台板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尤其是“鼎”字,共12画,第6画为重点。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②词语:固、鸿毛、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是一个比较单调且往往被老师轻视的环节,这样设计,以期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梳理文络

1、默读,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可以放一段轻音乐)

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予以批注,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复述课文

1、依据黑板上的提纲,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

(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提问不浮、不泛,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他们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主选段学习

1、要求:

①弄懂段落中的知识点,如句子之间的关系、表达方面的特色及相关的知识信息等等。

②能带上表情和动作把本段演讲出来。(最好脱稿)

③参考本段的表达方式,仿写精彩片段。

2、学习方式:先默读再自由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段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三点要求层层拔高,有梯度。在教师的巡视和点拨下,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发现文本中的亮点,再经过演讲和仿写形成语文能力。

三、交流学习收获

以“说”和“读”的方式进行交流课文知识点,教师予以巧妙引导,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主要内容为各段知识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较大的发言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驾驭课堂。拟形成一种全体师生争先发言的热烈气氛。

四、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一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及时通过演讲内化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等等。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时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我们谨记党的宗旨及毛泽东爷爷的教导,从现在起,好好掌握本领,将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升华环节尤为重要,师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在心里埋下一颗“要活在人民心中”的种子。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篇4

一、课标教材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呢?是呀,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先辈,不应该忘记英雄。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牢记先辈与英雄”,《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革命志士的共同理想、信念与高尚情操。教学这一组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更要让学生发扬光大,以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时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主要观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2所列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二、教法学法

(一)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2、引扶放相结合,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议论文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二)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体会文章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哪个句子点明了这个观点?(指名答,板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课文从哪些方面对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指名答,板书: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

3、板书课题,说明:议论文论点:观点论据:材料论证:方法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掌握演讲词和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面对听众,能围绕一个中心,感情鲜明的进行演讲;会区分论点、论据、论证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味感悟文本的情感与思想,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教学重点:细品演讲辞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

教学难点:体味、感悟人物的情感与思想,并进行演讲。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您欣赏四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学生齐读。)

师:“你怎样理解这四句诗的含义呢?”(找两名学生回答,教师并做出评价)

师:“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在广大人民心中,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他的名字叫——张思德(板书)。就是这位战士在他牺牲后,一代伟人毛泽东亲自为他开追悼会,并发表演讲,那次演讲,被当时的人命名为“为人民服务”(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师:让我们先认识一下“张思德”。

(看大屏幕,让学生齐读,具体内容如下: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1944年夏天,张思德与战友到安塞县烧炭。完成任务后,为了多出炭,与战友又开挖了一孔新窑,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时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窑口的战友推出洞,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找两名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师:本文是毛泽东作的一篇演讲,什么是演讲?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看大屏幕,让学生读。具体内容如下: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楚不繁杂。)

师:由此看出:本文既是一篇演讲词,又是一篇议论文,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两个角度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第一次感知文本

师:历史不能重演,但可以假设。请同学们把自己假设成毛泽东,并大声喊“我是毛泽东”。请带着你的这种体验去读课文,读完后,我们找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第二次感知文本

师:每一段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进行朗读,要依据本段内容而定。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确定各自然段的语气和感情。讨论结束后,每小组推荐一人,先说用什么语气、感情,再朗读。

(由各小组推荐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三)第三次感知文本

师:让我们来听电影中的毛泽东是以什么语气和感情进行演讲的?(放电影《张思德》中毛泽东在追悼会上演讲的片断)

(听完之后提问)

师:毛泽东演讲时的语气、感情如何?归纳整理出来。(时而沉重缓慢,时而慷慨激昂,即含有对张思德的崇敬悼念之情,又能鼓舞群众的斗志。)

(四)第四次感知文本

师:请带着这样的语气和感情去读课文,读完后,再找同学朗读,看有没有提高。

(学生读课文)

(五)第五次感知文本

师:由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朗读。

(读完后,让学生评价这次谁读得最好。)

(六)深入文本

师:思考讨论如下问题。(看大屏幕: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围绕这一中心讲了哪些内容?听众是根据地的军民。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1、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2、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3、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5、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师:独立思考如下问题。(看大屏幕: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以二、三段为例,说出用了什么论据和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论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首先提出论点:为人民服务。接着论述论点: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为人民的利益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最后发出号召:悼念烈士,寄托哀思,团结一致。)

(七)延伸

(看大屏幕:“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句古老的话,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综观历史,了解现实,举出两三个当代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实例。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两位人物的事迹及图像:①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②徐本禹——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八)运用

师:模仿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请你为“张思德”同志写一篇颁奖词。

(规定时间:4分钟写完,并点名让学生读,共同欣赏)

(九)升华

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上,你将树立一种什么信念?(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送他们一句话: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篇6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师简介:

林莘,女,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副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福州市“林莘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福州市双“十佳教师”,福州市名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在省内外开设100多场讲座及观摩教学。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学习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三)学习议论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播放阅兵式录像片断,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播放阅兵式片断)

同学们听见什么? “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也就是我们课文的题目,今天,“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已经成为一句经典的名言传了一代又一代,显示出永恒的魅力!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他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

板块二:预习汇报。

1、请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话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材料。

2、教师相机穿插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并提出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参加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为什么要发表这个讲话?

板块三:读课文,列提纲,小结方法。

1、《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的即兴演讲,但条理十分清楚,论述十分精彩,假如你就是主席,为了明天演讲成功,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这提纲可以是一句句话,可以是一个个小标题,也可以是一个个关键词,反正越简练越好!

2、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

3、引导学生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板块四: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运用的巧妙。

1、初步认识“引证法”并吟诵有关生死的名句。

2、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并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感情。

3、体会“例证法”意义,并通过观看电影《张思德》片断,使“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形象化。

板块五: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1、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关联词作用,并指导朗读背诵。

2、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主席演讲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块六:再读全文,联系实际,感受、理解“为人民服务”丰富的内涵。

1、请同学们再读全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作座右铭。

2、运用所学方法写感言,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3、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请学生浏览张思德网上纪念馆(网址并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片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在这一段中用了哪些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

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板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

众生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

师:不,二千多年,干嘛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司马迁的话?

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毛主席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

师:对啊!名人都这么说了。

生2:司马迁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种精神。

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它可以表达深刻的内涵,表达作者对死的看法。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会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学生配乐吟诵。)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

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首诗大家刚刚学过,一起来一遍。

生(齐):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所以名言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引用名言(板书:引用)

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

生:应该是用对比的办法。

师:对比,怎么比?

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板书)“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替法西斯卖力,……,就……。”

师:(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比如汉奸,就比鸿毛还轻。

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

师: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

生(齐):死

师:(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众生: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

生纷纷举手:不同意,这个死,得用“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解释。 (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感情)

师:哎,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

生:用的地方不同,意义也不同。

生:因为他们死的不同,有好死……

师:有好死,有坏死,是吗?(全场笑)

生(纠正):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蔑视,一个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钦佩。

师:说得多好啊,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

(学生试读)

师:好,谁来读,像主席一样读出温度,读出感情,读出立场。

生1:(读)

师:你读得比较温柔。

生2:(读)

师:你读得很认真,但还没有表达出你的憎恨。我来试试看,你跟着读好不好?(师范读)

生2:(受到启发,饱含感情,读出强烈对比,全场热烈掌声。)

生3:(读出褒与贬,爱与恨,全场再次热烈掌声。)

师:你读出了看不起的态度,读出了憎恨的情感,是啊,主席早已把这些走狗看作一堆粪土。

师:很好,主席用了对比的办法,接下来,主席还用了什么办法论证?

生:用了举例的办法。

师:举谁的例子?

生:张思德。

师:(板书)举例:张思德。

师:刚才我们从资料上大概地了解了张思德同志,但是还不清晰,很模糊。为什么主席会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那张思德到底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非常珍贵的镜头呢。(播放《张思德》电影剪辑镜头)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不停地向前跑,他到底跑去干什么?你看到了就喊出来。

生(喊):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他跑着跳进急流,为老乡追猪!

师:他傻,人家都叫他傻二娃子,想看看他怎么“傻”的?(一组做任何事情都尽全力的镜头)

生(喊):唱歌、种地、烧炭……(为张思德的纯朴可爱,学生边喊边笑。)

师:他从小是个孤儿,那他是不是没有亲人呢?这抱着的,是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却叫他爸爸。这个哑巴老头,思想不通,哭、闹、绝食,可最终却把张思德当作最亲的儿子。(师:见到张思德了吗?你最喜欢哪个镜头?你觉得最感人的是哪个镜头?

生1:最喜欢跳下河去追猪的镜头(全场笑)。他跳下水,那是有生命危险的,可他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毫不犹豫、奋不顾身。

生2:我喜欢抱孩子的镜头。

师:你喜欢他当未婚爸爸啊!(全场笑)

生2:不是,孤儿内心寂寞、孤独,但张思德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温暖他孤独寂寞的心。

师:爱的力量使从不说话的孩子终于开口了、欢笑了!

生3:我喜欢他不停地奔跑的镜头,因为这一平平常常的动作,说明他一生都在不停地为人民服务。(全场掌声)

生4:我喜欢张思德帮助哑巴老头的镜头,有一个细节,是张思德为老人戴眼镜,从这一动作中,可以看出张思德饱含深情、细致周到,充满了对老人深深的爱。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了解了张思德,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战士,这么可爱的战士,最后,他又是怎么离开大家的身边呢?

师:(播放张思德牺牲的镜头)炭窑坍塌了,张思德牺牲了,临死前,他还拼命地把战友推出窑洞。(生深深感动,饱含热泪。)

师:为什么他时刻想着别人,时刻把自己遗忘?

(学生谈感受。)

推荐访问:为人民服务 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版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答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优秀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等奖 为人民服务教案2课时 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第一二课时 为人民服务教案逐字稿 为人民服务教案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