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8篇

时间:2023-03-12 2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发展,而对自身健康的发展尤被人们普遍重视。对于处在人生花季的高中生来说,健康成长极为重要,而其中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却常被人们忽略。因此,做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高中生也成为当前高中生成长教育的当务之急。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 篇一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高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 篇二

一、活动课的主题:

亲子教育:走向父母

二、活动目的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学生学习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技巧。

2、帮助学生在此次亲子教育中发展和谐的心理、充分发挥潜能以及塑造健康的人格。

3、关心留守儿童心理,理解父母尽管身在远方,但爱在身边。

三、活动课的主要目标:

教师目标:

1、了解班上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学习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技巧:关心、体谅、沟通、表达等。

3、帮助学生在此次亲子教育中获得心理和谐的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人格的健康塑造。

学生目标:

1、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技巧:关心、体谅、沟通、表达等。

3、能使自己在此次亲子教育中获得心理和谐,理解和感受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

四、课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1、在班上进行一次亲子关系调查,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课前采访几位学生家长就“看孩子的书信与日记”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录音。

3、联系1-2位外出务工家长在课堂上同子女通话。

五、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揭示活动主题,懂得要与父母和谐相处

1、(师):父母是个伟大的名字,他们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孩子;我们常常把父母比作皓皓长空中的明月,把光芒无私地洒向人间;我们常常把父母比作一棵大树,为儿女撑起一把爱的保护伞。我们也爱父母,我们也总想着将来如何报答父母。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父母的关系却也有着不和谐的时候。下面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两组镜头??

2、出示小品内容提示:

镜头一:晚上,我要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可爸爸不同意确偏要看“世界杯”,,我俩就??

镜头二:周末我不想去学去学书法和舞蹈可妈妈硬用竹条逼着我去,于是我俩就??

出示后,请学生作即兴表演。学生表演以后,教师随机采访:你为什么会同父母发生冲突,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你俩为此争执起来,此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谁能说说遇到这样的事时,你心里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3、回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像这样的冲突,我们都会感到熟悉。下面,我想问问大家,你是否也有与父母冲突的时候呢?是什么时候?请你来谈一谈,好吗?

4、想念父母可爱不在身边:

请留守学生回忆和父母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口头描述脑海中父母的印象。想象父母在外面工作情境。出示外出务工父母图片和子女在家与爷爷奶奶相息相依生活照片。(课堂通电话外出务工的家长,大家可精心设计提问,)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困难和艰辛你们能感受到吗?教师点拨

5、揭示活动主题: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冲突,与爱着我们的父母和谐相处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讨论的话题。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父母,但愿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与父母之间成为相协相伴的朋友!

(二)、智慧泉——通过典型事例,学习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一:“关心”。

创设情境:当你见到父母闷闷不乐遭受挫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请实话实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如:你是这样做的,是吗?换了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你的做法是怎样的呢?你现在最想说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总结,我们对父母的关爱对父母来说是的安慰。(板书:“关心”)

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二:“体谅”。

创设情境:当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不被父母所理解,不但不领情,反而冲你大发脾气时,你又会怎样呢?(教师演。)遇到这种情况,说心里话,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让学生认识到:是的,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有工作的压力,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关心和帮助。所以,我们要多多“体谅”父母。(板书:“体谅”)

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三:“沟通”。

创设情境:你知道爸爸、妈妈偷看了你写的日记和书信,你在日记和书信中的秘密让她(他)看了不开心了。试问:如果你知道这件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样的?请谈出你的真实想法。会不会有下面的处理方法呢?大吵大闹、生闷气、撕坏日记。

倾听录音:教师发言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家长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好吗?(播放对家长的录音采访)。你听懂了什么?此时,你最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什么呢?(学生自由畅谈)让学生明白:父母这样做,无非是希望能走近我们,更好地了解、帮助我们,这也是父母对我们的爱,虽然这种爱的表达方式不正确,但是我们也应该体谅他们。(板书:“沟通”)

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四:“表达”。

提起“沟通”,让老师想到了“表达”。我们有一种理念:越是亲近的人,就越不愿表达,或是不善于表达。我们多数人都把:“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句话深埋在心灵深处。这就是阻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你与父母聊过天、谈过心吗?你们都说些什么呢?(师生即兴演示)与父母聊天,(配乐:《懂你》)听后交流: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吧,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

高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 篇三

为迎接第xx个“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培养我校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素质全面发展,现就组织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助人自助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5月9 - 31日

三、组织领导

顾问:左泽文

组长:汪石果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内容

(一)启动仪式

1、时间地点:5月9日中午校本部一教楼前坪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宣读活动方案、学生倡议书、领导讲话。

(二)主题宣传

1、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

2、活动地点:校本部樟树林河西校区教学楼前

3、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4、活动内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现场宣传和咨询服务。

(三)专题培训

1、时间地点:5月16 - 19日晚团体辅导室、机房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全校心理干部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专题讲座

1、时间地点:时间待定校本部、河西校区

2、主讲人:湘潭市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刘晓霞、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扬传

3、活动主题:心理素质与成长、快乐学习与生活。

(五)心灵电影

1、时间地点:5月13、20、27日晚校本部、河西校区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组织心灵电影赏析和有奖知识问答。

(六)心理自助

1、时间地点:活动期间每周二校本部樟树林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

3、活动主题:5月10日我知我心;5月17日排除烦恼我有方、破镜重圆;5月24日心理糖果party、缘来于此;5月31日美丽心情。

(七)微笑心灵

1、活动时间:5月9-31日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以班为单位申报作品,要求拍摄微笑照片配简短美文,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等。

(八)触动心弦

1、活动时间:5月9 - 31日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以班为单位申报作品,要求5分钟左右心灵美文的音频,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等。

(九)团体辅导

1、时间地点:5月20 -27日各班级自定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组织心理委员集训,分班开展团体辅导。

五、有关要求

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营造氛围,积极配合学校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同时,要根据本单位学生特点,精心组织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于5月31日前报送总结材料。

高中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篇四

高二(5)班学习心理主题班会

心•晴

【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学会融入集体生活,学会积极调整学习心态,能以一颗健康、快乐、激情和感恩的心来面对成长之路。

【活动形式】 舞台剧、讨论、朗诵等。

【活动时间】 12月10日第三节

【活动地点】 综合楼②三楼多功能厅

【活动过程】

第一幕 在家里

小敏是一个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非常努力用功,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所以,她内心很孤单、很自卑,把一切压力都扩大了。一个周末,小敏带着《成长记录册》回到家里。

一家人看似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饭,父母不经意间谈起邻居家的小孩在金中考了第8名。随之,母亲问起了:最近有没有考试?考得怎样? 小敏拿出了《成长记录册》。母亲看完后责备地说:你在学校到底有没有学习?小敏默默吃着饭,低落的走开。

第二幕 学校的教室里

小敏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批评,带着闷闷不乐的心情回到学校。

在学校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兴奋的谈论着这次的月考成绩和学习经验,小敏听到后内心很难受,同学关心她的话语反而使得她更加的委屈和心烦,冲着同学发了脾气哭着跑出教室,留下满脸惊讶的同学。

中场互动环节

主持人组织现场观众对小敏同学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交流讨论,并提问观众:

1、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敏的这种行为和心理?

2、 如果你是小敏,你会怎样做?

3、 同学们,如果你是她同学,你会怎么帮助她?

4、 亲爱的老师,你们能否给小敏同学一些更好的建议呢?

第三幕 系列集体活动

小敏的行为让她的同学感到诧异,同学和老师知道原因后决定帮助小敏解决困难,走出误区。

场景一:观看李阳疯狂英语视频。

在李阳老师的巨大感染力下,在同学们的带动下,小敏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场景二:课堂上讲题。

某次单元考试中,老师发现某道题目全班只有小敏同学做得最好,请小敏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小敏同学完整的讲完题目后,全班响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场景三:展示小敏接下来部分学习生活中的相片。

1、在校园和同学一起散步的相片

2、在教室里面和同学交流讨论问题的相片

3、在物理实验室做实验的相片

4、宿舍里和同学做游戏的相片

5、晨读的相片

6、参加主持人比赛的相片

7、参加高二女子排球联赛的相片

场景四: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

小敏同学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成绩有较大幅度进步,获得“最佳进步奖”,老师在班会课上请小敏同学发表进步感言。

尾声

小敏同学从孤僻内向到阳光开朗,从成绩不理想到成绩进步显著,这其中少不了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许许多多的南校学子都有着和小敏同学相似的经历,正因为有南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在一起彼此关心,互相帮助,健康成长,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诗歌朗诵

朗诵原创诗歌《心•晴》

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老师做主题班会的总结

【活动结束】主持人谢幕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中生 篇五

设计理念与活动背景

心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校积极按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通过各种辅导活动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内心体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塑造和完善人格。通过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心理体验,真正对其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勿庸置疑,心理课要有心理学专业知识作为理论支撑,而心理学的理论又必须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这样才能避免将心理课上成纯粹的心理学理论课。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高中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良注意习惯,为数不少的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边上课边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看闲书或听MP3;有的学生在家里一边做功课,一边看电视等。由于习以为常,大多数人都对此不以为然,一位学生还对我说:“边听课边做作业,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

活动目标

1、认识到注意与学习之间的密切联系;

2、懂得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树立起培养良好注意力的信心;

3、通过注意力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得到提高。

(前面省略的是主语“学生”,反应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活动重点

注意力品质的提高,不仅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将来对学生的工作、生活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因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帮其掌握有意注意的训练方法应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难点

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很强的顽固性,改变一个习惯往往要比养成一个习惯还要难得多。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并克服学习中的不良注意习惯。

教学方法

第一、教法选择。由于知识储备不足,高中生对注意的心理学概念不清楚,而概念的模糊又势必会导致注意训练的目的不明确,所以我觉得在课上有必要讲述一定的理论知识。心理课是讲求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活动的协助者,而不是主宰者,所以我在心理课上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获得体验。

第二、学法指导。心理课十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因为学生对亲身经历了的情感才会记忆深刻。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并以此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针对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及本校情况,我设计了录音故事、心理游戏、分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活动过程

1、课题的导入

一开始,我安排两个大家容易忽视的小游戏,即红绿灯的排列次序和纸钞的背面图案;随后播放一个学生对黑板上布置的作业“视而不见”录音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热身作用。同时,生活中的三个“没注意”与本节课的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这样自然引出“注意”的概念,点明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2、理论知识

我一边讲解注意的概念,一边举例说明。在讲到影响注意的因素时,我设问:“影响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学生先小组讨论,后大组交流,我最后加以总结,指出影响注意的因素。在讲解这部分理论知识时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避免了上成纯理论课。

3、分组活动与交流

为了巩固刚才学过的注意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此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改装初中部的校门游戏活动。当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我四周走动,点头微笑,不过早发表评论,以免越俎代庖。当学生的回答太离谱时,适时适当地将话题拉回到注意知识上来。

4、“一心二用”游戏

光给学生讲上课时一心不可二用,学生可能会认为是老生常谈,不会产生新体验,如果能够设计一个心理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悟到这一点的话,那将大大增强说服力。于是我设计了这个“边听录音故事,边做简单的四则运算”的游戏,因为这种情形与课堂上学生听课分心的实际情况十分相似。由于同学们既要做数学题,又要听录音故事,造成了注意力的分散,结果绝大部分同学顾此失彼,对于故事情节的提问回答不出。通过这个游戏,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

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学生突然向我发问:“既然老师说一心不可二用,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边听课边做笔记,边看电视边打毛衣,边弹吉他,边唱歌呢?”对于课堂的突发事件我历来充分重视,它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想法,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好机会。我首先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然后给他们指出这属于注意的分配。人在注意时不熟练的对象最多只有一个,其余的都是很熟练的动作,如果两个活动都是生疏的,或都是需要智力活动参加,则必然做不成功。这样一来,就将学生对注意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篇六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高中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篇七

一、教学内容:

健康心理、身体

二、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健康的含义、高二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懂得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

健康的含义、高二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设问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范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备选答案(健康、、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品质等)

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汇总(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同学们: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可是什么是健康呢?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健康的含义:在心理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仅指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且还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二) 研讨课的内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身体健康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心理健康是指较长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是短暂的。

(2)心理健康是个体应有的状态,反映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最起码要求,而不是的心理境界,就像健康还不是身体健美一样。

(3)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状态,包括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3、高二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

(1)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学校的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3)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

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已的生理特征,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的认识,个人的理想、、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5)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6)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确定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7)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和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或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

(焦虑、害羞、、忧郁、、孤独、自卑、嫉妒等)

4、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1)焦虑:

资料: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在作怪。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进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可以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焦虑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燥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可以把心中焦急烦恼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2)抑郁:

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典型人物:林黛玉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长期的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的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把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3)嫉妒:

资料: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胸较为狭小,目光狭隘而短浅。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的体验。典型事例:负荆、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宾的故事等。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已,轻者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失常,嫉妒者内心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的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自已的品德,自身形象,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来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其次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要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三)质疑答疑:

(学生可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四)作业布置:

1、试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谈谈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某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试分析该生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中生 篇八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8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 教案 高中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8篇 高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