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教学设计_龚自珍《己亥杂诗》教案6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爱国诗,关于己亥杂诗的教学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_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开国大典》、《望大陆》、《三海关》、《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 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练习课件)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b)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风雷”指的是什么?这“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拓展《己亥杂诗》第5首)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1.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有《龚自珍全集》。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日《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3.小结
这首诗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_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推荐访问:杂诗 教学设计 教案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_龚自珍《己亥杂诗》教案6篇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