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数一数》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 ……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师:(表扬)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三、课堂演练
练习一 1、2题
四、小结提升,兴趣延伸
谈话:数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
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教学反思】
我首先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演示天鹅飞来又飞走或飞走又飞来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数一数》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大班数学:数一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 认识物体)
[说明: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 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 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 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 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 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认一认、找一找。
导语: 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 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
3、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学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说明: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
活动四: 搭一搭、数一数。
导语: 小朋友,你们玩过搭积木吗?现在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 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2、 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说明: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总结延伸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说明: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
数一数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数一数》,理解儿歌内容。
2、掌握儿歌中方位词名称,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3、体验儿歌中诙谐的情感、情绪,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
掌握儿歌中方位词名称,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活动准备:
1、虎、鹿、猪、兔、鼠图片各一
2、自制相应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小动物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很多动物朋友呢,来一起看看都有谁?(出示动物图片)
(强调一下每种动物的准确发音。)
二、感知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1、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它们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躲猫猫”游戏呢,顽皮的小老虎先躲起来了,你们愿意去找一找它吗?那就快闭上小眼睛吧。(教师准备山的背景图)张开你们的小眼睛来看看小老虎躲在哪儿呢?
幼儿回答后,教师随机用儿歌里的话小结,如幼儿说老虎藏在山里,可引导幼儿说:山上一只虎,并带领幼儿一起说一说。
2、师: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藏起来了,看看小鹿藏在哪里了?(树里面,告诉幼儿是树林)并归纳为林中一只鹿,请幼儿学说。PPT第二画面也是如此。PPT第三画面,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哪里一只X”,可以先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最后再个别回答,播放课件,集体学说。
3、引出儿歌最后两句。师:一共有几位朋友来和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数数看。(1、2、3、4、5)它们是谁呀?这一次,请小朋友用一个字来说说看。
在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说:数一数,1、2、3、4、5,虎,鹿,猪,兔,鼠。
三、完整学习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图画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师:现在我们也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幼儿学说儿歌一遍。
3、接龙游戏。老师说:山上——幼儿接:一只虎……游戏两次,第二次相反。
4、再次完整朗读。
四、游戏“捉迷藏”。
1、师:刚才动物朋友跟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藏在了不同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把自己藏起来?
2、幼儿自由藏在活动室里的某一个地方。
3、交流:刚才你藏在哪里?(桌子下面……)
附:
数一数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头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
数一数,1,2,3,4,5——虎、鹿、猪、兔、鼠。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 篇六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小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数一数教案 篇七
【知识点】:
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篇八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