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狼和鹿教案(7篇)(2023年)

时间:2023-05-03 20: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狼和鹿教案(7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2023年狼和鹿教案(7篇)(2023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和鹿教案篇一

1、狼与鹿的对比

学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让他们谈谈“你是喜欢狼,还是喜欢鹿?”学生都认为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接着,我又让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在这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和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2、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问题提出来,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读文,感受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中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生态失衡造成恶果。

3、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而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6000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1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和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想到利用课外扩展,让学生收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比如“人类大量捕杀青蛙,使田间的害虫越来越多,影响农作物生长。”“人类滥砍乱伐树木,引发沙尘暴,使鸟类无处生存。”等等,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

以上三个对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利用课外扩展,建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狼和鹿教案篇二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课文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熟悉的两种动物(狼和鹿),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很容易读懂。生字词也不难,容易掌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大概知道这是生物链的故事,但是,让学生去说清生物之间的关系却很难。因此,教学设计时,我和白老师紧扣两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并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文后再来说清狼、鹿、森林和人之间的关系。课文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发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浓厚的兴趣。

1、精读比较,引发思考森林前后变化的原因

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景象。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二十多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伴乐朗读。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二十年间森林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再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段的距离,如果单是老师的讲解,学生较难理解凯巴伯森林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景象。通过媒体课件展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二十多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和赞美,还有对二十多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惋惜。)

2、精读课文,深入探研森林发生变化的原因。

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段话,此时此刻,你们最想问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森林前后的图文对照后,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学生对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适时的让学生去读文本。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一次又一次地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去理解,去体会,去感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使森林发生变化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鹿群的大量繁殖。这部分教学活动,通过对比朗读、引读。“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杀狼前,鹿的总数与杀狼后鹿的数量进行对比,计算鹿在二十多年中繁殖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引发思考:鹿的大量繁殖会给森林带来怎样的严重灾难?

3、探究:鹿的大量繁殖会给森林带来怎样的严重灾难?

学生反复的读课文,知道鹿大量的繁殖,把森林糟蹋得惨不忍睹。但鹿大量的病死与狼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联系课外常识,说说人们大量捕杀狼后,鹿大量死去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狼吃掉了一些鹿,间接的保护鹿群。

4、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们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罪魁祸首”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结合板书,讲清楚生物链之间的关系。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伴乐朗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学生通过对比鲜明的事例中积极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思维,构建知识,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认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辩、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而又体验深刻的活动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尽管如此,在这一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引导理解鹿为什么是“祸首”,上升降到人是罪魁祸首时,引得过度,使学生情感发展的倒向是痛恨鹿,指责人。狼吃鹿是一种生活习性。这并不是功臣,只不过,它制约了鹿的大量繁殖,间接地保护了森林。而鹿吃树木是为了生存,本身并没错。而人在狼时并不知道会带来这样的后果。所以要客观去分析他们之间的生物链关系。警示后人不要破坏生态平衡。另外,上课时总是担心时间不足,很多学生举手,我却没有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没有做到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且我对学生不了解,没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反馈学习情况。叫到的学生对事物之间的生物链之间的关系说得很清楚,那么较差的学生会怎样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教案篇三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如:(1)带词识字。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4)熟字加偏旁识字。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cuàn)跟“窜(chuàn)”、“锄(ch)”跟“助(zh)”读音的区别。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教师表扬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写字指导。(1)写正确。“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的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1)学习《揠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读出来。在读中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读第二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狼和鹿教案篇四

《画家乡》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学习欲望的课文,浩瀚的大海,美丽的山里,宽广的平原,辽阔的草原,繁华的城市,这一处处风景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在设计教案时,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画家乡”是本课的课题,虽然课题比较简单明了,但存在着一个难点:什么叫做“家乡”?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模糊,一年级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安排了一个课前对话:介绍一下,你家住在哪?(元通)那么元通就是你的家乡。从而让学生明白,“家乡”这个概念,也更想了解课文内容。

2、让识字教学生动起来

作为第一课时,字词句教学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重点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学习生字时,我创设过关游戏,以涛涛为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为由,让学生先读准字音,了解生字字形、结构,再读词语。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还请几位小老师介绍了认记生字的方法。生字教学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节课重点学习6个生字,这6个生字贯穿读文,读句的各个环节。

3、感情朗读,“美”字贯穿全文

课文通过画,展现家乡的美,从而看到祖国的美。所以教学中,我从课的开始以至结束,是让学生在欣赏,游览中,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节课,不管是教师的语言,课件的演示,尽可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了课文,学习课文。特别是“那么……那么……”这个句式的练习,学生在读中,真正的感受到了“因为有了那么海更蓝、更宽。因为有了那么,花更美,草更绿。”家乡到处洋溢着美。

有待改进的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在课堂进行到快要结束时,有些学生开始注意力分散,学习状态不佳,特别在写字时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为了抓紧时间,我没有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今后我一定注意这一点,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

狼和鹿教案篇五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多种形式的读法。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狼和鹿教案篇六

本节课我通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切入,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懂得从小就应该关爱父母的道理。教学中我以“关爱父母”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交际的训练中,学生在我的示范和引导下从不敢说,不会说到敢说、想说,最后到能说会道。

一、教学设计显层次

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年级孩子表现欲很强,对简单的问题他们总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想说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当学生在低起点上打开话匣子时,我便逐渐提高要求,让学生从说简单的一两句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内容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形式由单一到多样,要求由单项到多项。

具体我是这样实施的:

1、认真听

在交际中,听是说的前提,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以及时作出回应。听也是一种礼貌,是交际中很重要的一种素养。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谈话,并渗透认真听的要求。随后播放小乌鸦和乌鸦妈妈的对话,让学生仔细听,因为听得认真,所以学生听后个个都有话想说,我及时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说连贯。紧接着播放歌曲,让学生听后编个小故事,再次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同时也有意识让学生把刚才零碎的语言说连贯。

2、说明白

只有认真听,才能说明白,只有把话说明白,才能顺利地和人交际。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口语交际能力还比较弱,有些话他们想到了也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因此,我在出示父母关心孩子的图片的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句式。学生有章可循,表现得异常积极,做到了人人开口。同时我特别表扬用其他句式把图画说明白的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随后我让学生用学会的句式说说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此时学生更是轻车熟路,个个跃跃欲试。

3、有礼貌

交际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核心,听话和说话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学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交际中,文明、礼貌的交际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为学生创设了孩子关心家人的场景,从哑剧表演到图片展示,为的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双向互动。在这些互动中,很好地体现认真听,说明白,有礼貌的训练要求。

二、课堂评价要精当

如果说一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教师精当的评价语就是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口语交际课上,老师精当的评价语有助于对课堂的调控和学生语言发展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说话欲望的激发和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评价应真切、具体、简洁。

1、导向

这节课,在学生看图说句子这一环节,孩子们想到哪说到哪,而且后发言的同学还会受到先发言同学的影响,有一种趋从现象。如学生说来说去只知道说谁在干什么,我便说,你们说得很完整,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就更好了。此时就有学生说出了时间,之后又有人说出了地点。接下来学生说其他几幅图都能越说越完整。

2、激励

口语交际课上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老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你说得真精彩。”“你声音洪亮,真棒。”等等。当我把这些赏识的语言送给学生时,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个个都敢说、想说,进而变得能说、会说。

三、生成语言应规范

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语言是一柄双刃剑,处理得好它会为你的课堂锦上添花,若处理不好则会打乱整个教学过程。处理好学生的生成语言要靠教师的应变能力。口语交际上,学生的语言都是生成的,对于这些语言,教师及时发现并加以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生成语言的处理,尤其是及时指正学生发言中出现语病,这方面我还比较薄弱,我将继续努力。

狼和鹿教案篇七

上周三上了《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试教了两个班,最后在自己班级开课。虽然课题一样,但因为学生的差异和教学设计的修改每一堂课的收获都不一样。在上节课中,发现学生的品词品句能力未能如常发挥,甚至有点迟钝的感觉,究其原因,发现是“课文未熟就开讲”闯的祸。“课文不熟不开讲”是自己最强调的,但这次的公开教学却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考虑的是如何在这节课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呈现他们的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是如何使教学更完整、多样、有特色。

这节课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激qing高涨;学生朗读教到位,教学预设基本达成。

二、始终抓住“沉甸甸”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最后让学生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朋友的友情,可谓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板书设计教有新意,为学生感知文本信息提供了渠道。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四、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通过总结,学生明白了爱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肤色。有效使用了课文前的单元说明,做到了取之于文用之于文。

这节课存在不足的有以下几点:

我忽略了第一课时的铺垫作用,学生第一课学习任务松了,只要求读通全文,掌握生字就行了,没有给学生进行初步复述或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思考、阅读的过程。假设学生在多次的阅读思考中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我”正要买一个心爱的木雕象墩时,考虑到象墩太大,行李超重,不得不放弃购买。傍晚,卖木雕的少年找到“我”住的宾馆,等候我,为我送来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墩,并不收我的钱,还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相信第二课时呈现出来的效果将大不一样。

一、是没有整体感知课文就深入研读,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入文本。

二、是有了以上了解文本、整体认识文本的铺垫,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才能敏锐地搜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的句子,并通过迅速捕捉关键词语去体会、感受蕴涵其中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是让学生默读第10自然段然后划出描写少年等待的词语,这里提问不明确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可以改为划出描写少年等待的句子,再让学生找重点词语。这样难度会降低,目标会明确,预设也能生成。

四、是学生在撰写小练笔——“想想人们会怎么夸他,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时,似乎非常词穷。原因在于无非就是说少年你真棒,真了不起,真伟大。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思想性。可以更改为,帮“我”写一封感谢信给少年,这样也许会好一点。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致力于发现缺陷和不完美,知道不完美以后,我们又愿意不完美,我们期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追求和实现完美。这就是对课堂教学”不满意“的态度。正视这种“不满意”的态度,使我们不断获得改进教学的动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趋于完美。

推荐访问:教案 2023年狼和鹿教案(7篇) 2023年狼和鹿教案(7篇) 狼和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