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搭石教案(3篇)

时间:2023-06-24 09: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搭石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课文搭石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课文搭石教案篇一

《搭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几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感悟 “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体会作者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 个生字,学会本课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事物的“美”。

(3)摘抄喜欢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拼读、书写,认识、掌握文中生字;
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写得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心中有他人、团结礼让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刘章爷爷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
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静静地躺在溪水中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刘章爷爷笔下的《搭石》。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课本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词语:

谴责懒惰俗语 伏下猛涨

平衡平稳 绾裤间隔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 山洪暴发清波漾漾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多音字

涨 zhǎnɡ涨潮 zhànɡ 涨红了脸

间 jiàn 间隔 间断 间接jiān 中间 房间

行 xíng 一行人háng 银行

调 tiáo 协调有序 diào调动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生交流)

5、学生合作读(五人,每人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走近搭石

1、解决“什么是搭石?”

自由读文,交流什么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呢?用课文的句子说说。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学生动作演示)

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什么?

可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走搭石,让我们再读读什么是搭石?(出示课件)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读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搭石为什么要用平整方正的石头呢?

2、人们为什么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来摆放石头呢?一尺或者三尺、四尺的间隔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看来,人们在挑选和摆放搭石的时候可不是那么随随便便,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感受搭石的作用,感受搭石实用的美。(学生齐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其中一生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怎样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一课。

3、作业:

读文思考: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谁能再说一说?它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搭石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而且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想不想欣赏这道风景?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一起走进《搭石》(板书)!

二、通过“搭石”,感受美

1、 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想想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寻找美)

2、 依次序交流相关句子”,

(一)调整“搭石”,感悟行为美

1.课件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觉得这里很美,请你把这句话再读给同学们听,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等词语中体会)

指生再读句子,突出重点词语。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即使遇到再急的事,也会放下,去调整搭石。

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是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奉献美)的风景。

咱们继续学课文,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美?

(二)、快走搭石,感悟和谐美

课件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画面的美?

(1)“协调有序”

你从哪里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就叫——协调有序。(找学生模仿人们走搭石)

是呀,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点击专题学习网站《搭石》中的“找图配词”(课件)

小结: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快走搭石的情景,一种和谐美呈现在我们眼前。你能通 过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一生读)

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了。(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和着他们走搭石的节拍,感受那如画一般的和谐美。(音乐 :溪水声)

是的,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和谐美)的风景。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风景呢?

(三)行走搭石---感悟谦让美、尊老美

课件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 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谦让)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是呀,同学们,家乡的人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的。搭石,构成 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又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如果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风景呢?

课件出示句子——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个词让你心头一颤,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联系生活理解“理所当然”。

(3)透过“理所当然”能看出这里的人(尊敬老人)。

(4)小结,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尊老美)的风景。

3、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搭石,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令人感动的画面。

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点击课件中的“练兵场”。(轻音乐起)

课文搭石教案篇二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相对应的教学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首先从内容、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向各位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搭石》这篇课文。《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搭石”所反映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一、启发情感,揭示课题

通过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漂亮石头,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说,有一位作家叫刘章,他的家乡有一种石头,叫“搭石”。他认为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你猜那石头是怎样的?

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喜好猜测,“光滑的”“色彩鲜艳的”“形状各异的”等等。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给足时间学生读书,在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基础上用卡片对相关“问题字”检查与矫正:随机理解“汛期”“谴责”等词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难点,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解决学生的实际难点。

3、读完课文后交流:

你发现作者眼中那道美丽的风景线究竟是些什么石头?对,这些搭石只不过是些极普通的石头。为什么这些极普通的石头却是作者眼中“美丽的风景线”呢?

解决这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儿童认知的一个矛盾点、冲突点,还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三点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中,作为深入文本的一个切入点,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有了一个定向,学生的思考有了一个定向,不枝枝蔓蔓,干脆、干净。在这样的阅读期待下,学生更能够潜心涵泳于文本之深处。于是就可以顺势进行“诵读体悟,解决疑问”一环了。

三、诵读体悟,解决疑问

这时候学生必然会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如: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几个来回,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踢踏的声音,轻快的音乐;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课的关键。深入品味这些关键句,使学生进一步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味的语感。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读的充分,体会课文语言的规范感主要*读,把握课文语言的逻辑感主要*读,感受课文语言的得体感主要*读,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主要*读,这一阶段的读,不但要读得充分、还要引导读得形象、读得和谐、读得感人,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神韵。把课文读透了,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读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这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这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了。

我一直坚持语文课不能因为人文性而丢了工具性特点,所以,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课文的生字和新词。

由于已进行了充分的诵读,学生跟生字和新词已进行了多次见面,读已不是问题,对生字的字型也有了整体的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既促使学生更仔细地把握字型,掌握生字新词同时也符合儿童注意力发展。

这样,经过整体的感知和对经典句子的深入体悟,第二课时便可以回归到整体,采用多种形式,如复述、抄写经典句子等,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言语材料,积淀语感。如果班级基础扎实的话,还可以教学设计语言的实践作业,把积累的语言、语感运用到写作或说话中去。

老师们可以从感觉到,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这四个步骤反映了语感习得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我教学设计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课文搭石教案篇三

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俩人

(1)理解谴责的意思。

(2)通过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理解搭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性。

(3)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课文思路)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1、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4、交流汇报:

(1)第二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想象: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②追问: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③小结: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的朗读)

(2)第三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②协调有序:我们合作读文,体会协调有序(配乐朗读)

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④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搭石》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什么是搭石?

生2:搭石搭在哪?

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俩人

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出示词语)同桌互读

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

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

师:绾是什么意思?

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生:就会着凉感冒。

师: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这么重要啊!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谴责

师:放到课文的句子里读一读。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就是在

生:称赞勤劳。

(齐读句子)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
a宽;
不狭窄 b宽裕;
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怎么摆搭石,第三段和第四段写了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那第一段呢?

生:写了什么是搭石。

师:那就是知搭石。最后一段呢?

生:赞美搭石。

师:课文就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的。能完整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摆搭石、走搭石,最后赞美了搭石。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1、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师: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就是放在小溪里的石头,方便大家过小溪用的。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我觉得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很美。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

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

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齐读句子)

生:我觉得人们走搭石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现在我们就走在了(生齐)搭石上,别忘了,这搭石原本就是(生齐)天然的石块,踩上去难免会(生齐)有所活动,所以家乡有句俗语叫(生齐)紧走搭石慢过桥。可要小心了。

师:我们来合作。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于是就发出了

生:踏踏的声音。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

生:没有。

师:没有人指挥,大家走的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能读出这种美吗?

(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

(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到这些美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课堂上的三读中心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扎实落实字词教学。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词中认,放在句子中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字、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在教学脱鞋绾裤一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绰绰时,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难点。

3、注重激发兴趣。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过程,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的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推荐访问:课文 教案 课文搭石教案(3篇) 2023年课文搭石教案(三篇) 课文搭石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