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娟
摘要:资本,作为一种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是农村经济层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引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和优化路径,以期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多重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并为逐步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繁荣提供坚实的助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金融机构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多年来的金融改革,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正面影响,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可以满足农村发展在资金方面的需求,支撑乡村区域经济在速度和质量两条线的发展和繁荣。为了金融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着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研究是应有之义。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意义和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建设速度加快,农民人均收入也在增加,刺激了农村经济活力,各项涉农项目的资金缺口更加凸显。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已组成了农村地区较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受制于其规模和经营形式,管理水平较低。从中期和长期层面来看,没有办法持续稳定地为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因此,现实的问题或情境都是农村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方向。相应地,农村地区不断建立小额信贷企业和区域银行等新金融机构,地区供应不足、覆盖面差、金融服务能力弱等问题都在逐渐解决和应对,且趋势渐好。同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多方面协同发展的态势,活跃了农村金融。
近年來,农村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内部竞争态势也更加明显,通过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和农村建设,并在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和各类涉农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资本支出和农业产业市场贷款都在增加,对解决和弥补农村地区和农业产业问题及瓶颈都提出了新的期待。在农村地区,各类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的金融改革方向。通过政府、社会多方多层次提供的强有力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把握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运用金融手段盘活农村资金,整合农村各类资源,满足农村建设的需要。在我国农村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应对互联网融资等新兴金融行业发展模式带来的挑战,也要求建立可持续商业发展的长期机制,以及包括农业信贷在内的风险均衡机制,并在前述问题和发展瓶颈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厘清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意义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以金融为切口从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出台并逐步实施了一揽子激励措施促进乡村建设,随着各项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往农村方向倾斜,金融层面的供给端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新方向,这也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新的机遇。一方面,农业直接投资规模加大,农业间接投资增加,不断推出更具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抵押贷款方法。另一方面,目前的农业信贷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不断增加的资本需求,从而加快了资本规模的扩大。
为落实在金融条线的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和健全,同时引进各项农村经济建设资金,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产品综合开发方面。一方面,以应对农村建设的多层次金融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产品和服务需求,在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和工具的基础上开发综合金融产品方面,中国逐步完善了这一领域的宏观政策,使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创新成为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和丰富的主要突破。中央银行与其他部门合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稳步加快创新各类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和多种类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促进涉农金融服务更进一步地向农村地区的特殊群体开展各种类型的抵押或质押贷款业务和小额担保贷款。此外,在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广泛存在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时,更要结合各种需求,尽最大商业和社会努力开发各类特定或非特定的满足农村建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额度和中长期信贷需求增加
在农业种植和农牧渔副业的机械化使用上,我国已经完成了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领域的基础搭建。从主体角度而言,各类大型专业家庭企业、农民合作企业和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企业主体结构不再局限于传统农民,这些变化表现在新的农业行政单位增加,对生产要素的投资和资本需求因而相对较大,如初始土地使用权转让成本、标准化棚户区建设和其他资本运营,以及引进和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初始投资。因此,信贷需求增加是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需要通过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等更便利的融资渠道筹集可用于涉农项目建设的资金。
从农村基础设施和与此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建设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各类基础性资产和配套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的需要也提上中长期规划日程,这都将随之产生中长期信贷相关需求。比如大型企业增加了更多的固定资产,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满足这些建设需要,上述资产的投资大多来源于中长期信贷;
再比如农业龙头企业需要更多的中长期信贷资金,以扩大农业第二产业的生产建设规模或第三产业商业模式的优化改进,更新技术设备,增加仓储物流设施,以及通过农业合作社改善土壤,建设标准化温室,购置大型或新型机械和设备等。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短期或中期规划中,都将更新现有的基础设施和重建公共设施投入规划,由此将需要大量中长期资金来建设更多的道路通信、农田水利、环境保护、科学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设施。
从乡村产业纵深看,农村第二产业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农业加工。更为可观的是农村地区第三产业服务领域的发展,在贸易经营、休闲、旅游方面,对资金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三、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瓶颈和挑战
(一)缺乏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性
现代化商业模式不断发展变化,在农业和金融结合的领域,模式不断变化,规模也迅速扩张,融资需要不再是农村经营主体的唯一或主要需求,农村经营者更多的金融业务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这些需求可能会涉及多个农业金融产品,也需要跨越整个金融部门,如资产管理部门、保险部门、证券和期货部门,信息联网和电子金融服务部门等,这些农业商业新模式带来的金融需求已成为农业金融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和商业经营中,盈利模式的应用和吸收是相对简单的,这类并不复杂的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借贷利率的差异,来实现其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经济效益,金融工具单一不是制约其发展的唯一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只能提供比较基础的金融商业服务,而这正是目前多数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元化产品服务发展是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难点之一。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程度不够,难以应对多样化的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促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重大挑战在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涉农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完全跟不上日益丰富的涉农金融产品和涉农金融服务在客户端的现实需求,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队伍中,既没有创新型人才,也缺乏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机制。
(二)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复杂程度增加
无论是金融产业还是泛金融领域的其他产业,一个新兴产业在进入农村之初,需要大量的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与此相关的农业产业的另一特点是利润较薄且融资成本较高,受制于前述因素的影响,農业相关的贷款产生较高风险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加,导致商业银行发放农业信贷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整体较为滞后,现有的农业保险费,大部分来自政府财政补贴,实际上,目前并未建立可持续商业发展的长期机制,用以抵消农业信贷风险,也难以建立农业信贷的风险均衡机制。受限于前述因素,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普遍缺乏强有力的信贷担保机构,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信贷风险较大,信贷担保规模较小。关于如何建立农业信贷的风险分担,一个思路就是支持乡村工业发展,构建农业保险与之互联互通的机制,从更微观的层面来说就是扩大风险分担渠道,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重点和发展着力点。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不断增加信贷供应的方式,支持且重点关注大型农业合伙企业、产业化公司,以及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形式,但中长期资金的融资需求随之增加。如何提高中长期贷款能力和采取风险措施?这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制定有利于农业和农民的经营策略,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农村客户的不同涉农需求,并据此制定符合前述要求的涉农金融服务和产品;
二是通过农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发,努力在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方面满足新的城市化需求。
(三)农村金融机构科技化水平较弱
为了改善传统的农村市场融资结构,国家提倡促进农村地区金融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但是,金融技术水平影响着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科学技术的水平取决于人才。在金融技术引进高端人力资源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着局限,现有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提供互联网技术的传播配套金融技术服务、农村经营者对新出现的金融条件接受能力和活跃度等多重限制性因素,均放缓了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有鉴于此,农村金融机构应改善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共享资源平台,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规范发展和深化应用。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或冲击,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渐开始提供给相当一部分有需求的农业经营者,从而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满足农村金融行业和农村金融结构体系整体快速发展的进程。
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农业金融产品的供给端,金融机构面对广大农村地区各类基础建设、产业建设、涉农项目的巨大资金需求,以及相对应的融资缺口,可以有所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银行应作为可及的融资渠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优质的商业产品服务去满足农村专业化产业、农业加工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不同的融资需求,涉农金融产品综合开发和打造重点商业模式,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放到重大或关键领域中去,比如农村扶贫、农村粮食安全、绿色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一体化等关键领域上,加强与当地或附近大型企业的合作,在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上要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实现国家最高排放水平和碳中和目标,积极跟踪关联企业在全面处理农业和农村污染、清洁能源、环保等绿色领域的融资需求,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的投资。通过上述各项创新手段的有效实施,最终形成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金融产品供给层面水平和效能的提高。
与之相对应的,农村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应提高服务覆盖面、服务领域的竞争力,提供差异化服务。另外,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坚持发挥服务于当地的区域效益,根据当地情况和材料调整措施,适当调整农业信贷风险管理,增加农业信贷投资,尽力满足创新型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设计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
(二)优化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农村金融机构应努力增加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把支持扶贫作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优先事项,尤其是在农业工业园区、高新科技园区、先锋产业园区,发挥金融的正面影响力和积极作用,促进园区产业化发展,并为其资金融通作出贡献。在宏观层面,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增加信贷供应,完善企业创新,加强资助和保障,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方式等。在微观层面,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做出的具体措施有:金融机构应将重点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业储备和有特色农业产品的有利地区,通过对农业的直接融资和为产业链建立服务模式,帮助农村个体发展生态型农业。通过改善农村各项基础条件的形式使之灵活应对市场,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在农村、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条件等方面应对市场的能力。
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在评估农业信贷时,应结合各区域的资金需求和城市化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风险因素综合评估,据此制定监测和评价计划。通过大型或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评级,在特殊情况下,在基础项目上给予农村地区的基层营业服务点以适当的酌处权,并可提交监管机构备案或审核。同时,加强农业相关贷款的贷款后管理,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
(三)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科技化、信息化
加快农业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平台发展及智慧化进程,是农村金融机构和结构体系优化的重要环节,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数据系统平台,在农村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性方面严格把关,促进农村信息资源和金融技术合作。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开发新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大数据分析农业经营主体的各项涉农交易行为,为农村信贷评估提供有效解决办法。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和移动设备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还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和信贷制度的宣传,定期开展一系列关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技术的专题宣传,充分提高农村用户的数字金融技能,增加农村用户对互联网技术、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同时提高对农村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能力和采取风险措施等各项金融借贷政策的认识和了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更加尊重用户自助和消费自由的概念,也高度重视用户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和金融普惠的发展,农村客户的实际需求应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视,农村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之间在信息和技术方面多重融合,通过大数据可以观测到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消费习惯和偏好,结合农村居民切实需要开展研发和产品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村地区农业从业者的交易行为和习惯,准确了解农村客户对涉农金融产品的差异化和涉农金融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并贴合农业客户需要再深度开发,不仅可以提高用户黏度,更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涉农金融产品的应用效率,这些都对农村金融机构适应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初始搭建和经营运作,在充分发挥其金融支持功能的基础上提供充分的涉农经济发展动力。在农村地区,各类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遵循政府提出的改革方向,通过国家、地方政府多方提供的强有力支持,把握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并使之能够满足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机制或农业信贷的风险均衡机制,还要应对互联网融资等新兴模式带来的挑战。
在金融机构开发涉农产品和服务上,在乡村经济建设中为农村主体提供更符合地方需求的具有地方差异化的金融类新兴产品和配套金融差异化服务,以更精准精确精细的方式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广泛存在的融资需求,以此巩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多元化产品服务发展是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农业金融产品的供给端,通过实施各项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段,最终形成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应提高在服务覆盖面、服务领域的竞争力,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由于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强有力的信贷担保机构,大部分农村地区信贷担保规模小,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现有农业保险费主要是政府财政补贴造成的,但我们没有建立可持续商业发展的长期机制或农业信贷的风险均衡机制,难以有效抵消风险。在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方面可以考虑扩大风险分担渠道,构建农业保险与之互联互通的机制,不断把支持乡村工业发展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效益增长点和风险管理点。优化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加强农业相关贷款的贷款后管理,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传统的包括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也受到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带动和正面影响,开始向农业经营者提供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了农村金融行业和农村金融结构体系整体快速发展。因此,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科技化、信息化,可以最终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多重发展,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刘岳平,许德友,陈月雯.银行机构以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构想与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23(01):149-160.
[2]李璐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探析与解决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22(04):66-68.
[3]张丽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探讨[J].商业文化,2022(03):36-37.
[4]郭威.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农村金融研究,2022(01):10-18.
[5]王文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6]仲岩.金融服务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挑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4):294-296.
[7]刘双双,管庆鹏,邵艳红.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J].现代商业,2021(35):133-135.
[8]赵健兵,周继耀,董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处理好四对关系[J].银行家,2021(12):124-126.
[9]王宝,赵子铱.农村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及困境分析[J].现代化农业,2023,523(02):54-58.
[10]陈久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04):26-28.
[11]伍洪,白福斌.深耕普惠金融 为乡村振兴贡献“富民力量”[N].中國农村信用合作报,2023-02-14(B01).
[12]张子怡.农村金融体系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经验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23,408(02):114-116.
[13]梁文婷,李强.金融支持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03):83-8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东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机构农村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党政研究(2018年1期)2018-01-27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中州学刊(2017年12期)2018-01-23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吉林农业(2018年1期)2018-01-21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经营者(2018年1期)2018-01-18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