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视阈下在闽台农推动乡村振兴逻辑研究

时间:2024-09-07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雨芝 陈志峰 黄欣乐

摘 要: 【目的/意义】剖析大陆台胞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动态过程以及背后的行动逻辑,以丰富农业强国理论体系,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方法/过程】以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为田野点,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挖掘在闽台农参与祖国大陆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产业嵌入是缔造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政策嵌入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文化嵌入为两岸乡村融合注入了内生性动力,三者合力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范本。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台创园;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5617 (  2023  ) 06?0001?08

Study on the Logic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Taiwan Farmers in Fuj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nded Theory

LI Yu-zhi1,CHEN Zhi-feng2,HUANG Xin-yue2

(1.   Faculty of Law,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cience

Information,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Fuzhou, Fujian 350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aning】The analysis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aiwan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in the Mainland China and the logic of action behind it will help to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owerful country and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Methods/Procedures】By taking Taiwan FarmersEntrepreneurship Park in Zhangping of Fujian Province as the field site,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 was used to excavate thepractical logic of Taiwan farmers in Fujian Province participating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Mainland China.【Results/Conclusion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dustrial embeddedness was the core force to crea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policy embeddedness provided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ultural embeddedness injected theendogenous motivation into the rural integration of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 three together constituted the key elements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vided a practical mode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Key words: grounded theory;
Taiwan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Park;
rural revitalization

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表明国家对乡村振兴研究的高度重视。当前,关于乡村振兴研究主要集中在 3个方面。一是聚焦乡村产业振兴[1]、乡村人才振兴[2]、乡村文化振兴[3]、乡村生态振兴[4]和乡村组织振兴,研究分别从不同视角阐释了乡村振兴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联[5]。二是从乡村精英[6]、乡村教师[7]等视角分析乡村振兴发展规律与逻辑。三是对乡村发展中的热门社会现象进行个案研究,包括电商助力乡村振兴[8]、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等[9]。整体而言,已有研究为乡村振兴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从研究对象来看,较少研究关注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从研究视角来看,自上而下的研究占比偏重,自下而上扎根基层农村社会所提炼出来的振兴逻辑研究偏少。因此,基于笔者在福建的田野调研数据,以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农民创业生活为范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在闽台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证实在闽台农分别从产业嵌入、政策嵌入、文化嵌入3个方面融入当地乡村振兴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范本。

1

在闽台农嵌入乡村振兴的样态过程

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一般选择具有足够典型性的样本进行研究,这与量化研究的抽样方式有所不同。研究通过系统化的程序,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归纳式引导,即:先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获得原始资料;
然后对田野数据进行归纳;
进而对所得资料进行提炼、编码,将概念范畴化;
最后上升为理论。运用扎根理论实践可以逐步呈现出事实中动机来源、关键要素、参与结果。在此,本研究尝试以漳平台创园的台农创业行动作为基点,深入田野,探索台创园台农嵌入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其目的在于揭示在闽台农嵌入乡村振兴发展的规律与逻辑,既剖析参与乡村振兴的动机与过程,也回答取得的绩效,在本质上属于探索性研究。该过程包括3个步骤:(1)经过被访者的同意后,获取相关主题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由参与观察和开放式访谈获取;
(2)将相关信息整理到数据库,仔细读取内容,对每个句子进行编码;
(3)生成暂定类别意义,并探索共同的主题,在适当的情况下重新编码类别。

1.1

田野概况

漳平台创园核心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西南部永福镇,平均海拔 780 m,因山地气候与台湾著名茶叶产区、旅游景区阿里山相似,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通过园区强化区域品牌运作,“大陆阿里山”品牌已成为龙岩市乃至全国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之一。漳平台创园大力实施“以台引台”招商引资战略,吸引了大批台资高山茶种植企业落户永福,有效推动了永福高山茶产业做大做强。园区入驻台企82家、汇聚台农 600多人,台资占比 30%以上,年营收 500万元以上的台企 28家,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核心区永福镇是台胞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大陆种植规模最大的高山茶生产基地,园区先后获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全国“台湾青年产业融合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国家生态樱花茶园产业融合标准示范区。园区内高山茶种植面积 5万余亩(1亩=667 m2),年产茶5800余 t,实现一产产值 10亿元。园区台企每年可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 1.2万人次,带动当地年人均收入增加 4000元以上。目前,园区的 7家台资农业企业(台品茶叶、鸿鼎农场、生富农场、九德农场、佑泉茶叶、岳山茶事、茶博士)均在阿里巴巴、京东网、抖音等电商平台开展销售业务,年总销售额 1000万元以上。漳平台创园充分借鉴台湾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理念,完善岳山茶园民宿、台品樱花茶园等旅游相关设施,将茶叶与休闲农业、旅游业等有机结合,培育发展“茶叶+花卉+文创+康养”等新业态。2023年,当地成功举办了“清新福建·花开永福”2023福建樱花文化旅游节暨漳平市第十二届樱花文化旅游节,期间接待游客 8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5亿元。园区拥有台青创业团队 13个,入驻台青近百名、创办企业29家,引入3个台青设计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1.2

在闽台农的现实写照——样本选择与资料收集

近年来,漳平台创园获得国家相关部委颁发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点、国际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全国“台湾青年产业融合创业示范基地”等 20多项国家级品牌,具有足够的典型性。遵循扎根理论抽样方法,课题组将漳平台创园确定为调研范围,并于 2023年 6—9月展开实地调研。期间,课题组对该园区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多次访谈,按照台农所发挥的功能分类,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 10位台农(表 1)。多样化的信息资料有助于数据的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课题组通过与台创园工作人员、台农、当地村民等各类人员交谈,从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等多个渠道获取资料,尽可能地探索台农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及变量,最后根据录音和相关记录整理成文稿,形成详细的访谈记录。本文数据均源自本次实地调研。

1.3

编码过程

在完成数据资料的收集后,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编码,形成了 3个编码层级,分别是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开放式编码即对田野过程中收集的重要原始资料进行逐句分析与归纳,并将初步形成的段落进行归类,开放式编码也是一级编码。遵循此方法,本研究首先在 220多条收录资料中,归纳台农参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概念,最终抽象出 18个初始概念,具体如表2所示。

根据开放式编码的概念,进一步分类、提炼和归纳进行主轴编码,从而建立各类属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形成新的类属。研究对开放式编码下的 18条初始概念进行主轴编码,最终归纳出存在显著逻辑关系的B1~B8类属。最后,选择性编码是对主轴编码的核心类属进行提炼,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反映核心类属之间的关联,并以“故事线”方式描绘行为现象和脉络条件,构建新的理论架构。研究归纳出了 C1、C2、C3三个核心类属,即台农参与乡村振兴的层层表现,经过反复比较分析,在访谈案例资料中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和类属关系产生,表明研究结果的理论饱和度较好,可以停止采样,具体如表3所示。

2

在闽台农嵌入乡村振兴的逻辑

嵌入理论是经济社会学解释经济行为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分析范式,该理论最早由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提出,后格兰诺维特从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互动的关系论视角提出了“社会人”假设,指出经济活动中的行动者是“社会人”而非完全的“经济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认为经济活动嵌入社会关系网络并受到社会关联的影响[10]。波兰尼和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都强调了现实社会关系和生活情境对经济活动与經济制度的重要影响,却忽视了社会结构中的权利、组织、文化等要素的重要功能。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在闽台农参与大陆乡村振兴的过程,不仅在经济活动方面有所表现,还体现了在产业嵌入、政策嵌入与文化嵌入的合力下共同推进台农参与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深层次嵌入逻辑(图1)。

2.1

产业嵌入缔造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漳平市政府的鼓励下,当地台农引进了先进生产技术,打造“大陆高山茶”特色产业;
通过积极引导农民回流,构建多元人才发展机制;
促进产业融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多产业在当地农村得到大力发展。

2.1.1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打造“大陆高山茶”特色产业 (1)突出农村产业特色化优势,当地实现了产品供给“独一份”。1996年,首位台农到漳平多次考察后,秉持“跳出本地看本地”的大局观,从更大的视野和空间认识大陆特色优势,选择在漳平市永福镇建立高山茶生产基地,引进一流的台湾茶叶生产设备、制作技术与管理经验,打造海峡两岸高优精致农业的样板。随后,台农们陆续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如台农认为茶树“喝过豆浆”能够充分吸收特制豆浆的有机植物蛋白,生长的茶质与众不同,叶芽鲜嫩、外形翠绿肥厚,叶片散发香味,茶制品外形紧致,回甘韵味更加醇厚。H茶场为此建立了专门的豆浆车间,将生物益生菌和红糖按比例加入豆浆中,经过过滤、发酵和稀释等工序处理,最后用于灌溉茶树。在此基础上,当地积极推出“大陆高山茶”特色产业,打造差异化、高质量的特色产品,提高了“大陆高山茶”的市场竞争力。(2)不断调整企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高山茶产业链包括茶树种植、制作、生产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大陆高山茶产业链延伸主要包括“向上游”和“向下游”的拓展。向上游拓展主要体现在对高山茶品质的把控;
向下游拓展产业链则关注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注入活力。例如:当地台农与安溪茶叶包装厂合作,使用精美的礼盒包装,提升茶叶的竞争力;
还有部分当地农民看准茶叶商机,注册茶叶商标,大规模采购茶叶,推出成品茶,打造中高端茶葉品牌,以此推动高山茶品牌建设,对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实践意义。

2.1.2

鼓励农民回流,形成多元人才发展机制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多元化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基础。为了长期助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鼓励人口与人才逆向回流,用产业和经济吸引人口,用政策和情怀吸引人才,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循环机制,夯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方面,农业农村的人才资源是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动性因素。漳平台创园搭建了常态化的人才交流沟通机制,积极搭建合作平台,目前共有 8名台籍省级科技特派员,11名台胞担任乡村振兴顾问,12名台青在当地古村落从事文创工作,还有数名高山型台湾软枝乌龙茶专业型人才,他们用科学技术助力当地乡村实现现代化发展。在日常经营中,台农不断开展茶产业相关人才培训工作,为茶叶生产寻求专业技术支撑。例如:L家茶厂定期会邀请台湾技术专家,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手把手教授生产工业,以不施加任何化学肥料、不使用除草剂、引山泉灌溉等理念开发有机茶,构建茶叶生产全程保障体系,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增长需要人口集聚化支撑。随着台农茶场的规划与运营,外出打工的农民不断回流家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例如:漳平的 Y茶园一年生产四季高山茶,常年雇佣20多名贫困户,每到采茶季节,还会雇佣 200多名采茶工人,全年雇佣工人 800多人次,解决了当地劳动就业问题。这些行动印证了漳平台农秉持创业致富、情系贫困户的理念,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回馈当地社会。

2.1.3

促进产业融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嵌入过程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漳平台创园秉承“促进产业融合,提升价值链”的思路,视精品农业为未来发展趋势,聚焦于大陆高山茶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台农投资乡村建设,使多家茶园聚集永福,为优化产业集群奠定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发挥了产业集群效应。一方面,漳平台创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充分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积极与政府层面的发展规划形成契合统一,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利用资源,破除产业壁垒,不断推动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打造了多个由茶产延伸的新业态,发展茶园民宿+文创模式,茶园观光+樱花旅游模式、传统文化+研学教育模式、茶艺+健康疗养模式等,充分发挥有机统一的集群整合作用,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在兼顾生态、人文与社会功能的同时,将“文化”与“产业”相融合,创造性转化和传承两岸优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充分开发乡村旅游、采茶体验、文艺品牌等地域特色产业,赓续农耕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在电商席卷经济的时代,为了适应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为台胞提供网络信息渠道,定期开展网络经济发展路径,帮助台农制定品牌推广计划,不断加强大陆高山茶、文旅等营销工作,推动互联网+电商发展模式,解决农业销售转型等问题。例如,Y茶园民宿在政府的支持下,定期在小红书、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旅游短视频,多家网红前来打卡,茶园知名度得到了大力提升,随后,在 Y茶园的影响下,多家茶园的台湾青年尝试在互联网上推广茶业、旅游业、花卉业等,丰富了农旅融合元素,共同激发了台创园发展潜能。

2.2

政策嵌入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2.2.1

政策嵌入推动茶产业发展 当地政府确切把握中央台办、省台办港澳办对口支援优势,结合《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以及《龙岩市支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创建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等政策,做好各项涉台政策解读工作,充分考虑台农、台企的实际情况,积极发挥对台工作优势,为台农链接了各项有力资源。比如:茶农创业初期,面临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理解茶农创业困难,积极和当地银行协调,推出“茶树抵押”方式,缓解了茶农创业之初的资金问题,这一举措开创了活物抵押的新模式,给予了台农创业信心,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当地政府累计投入 30多亿元,不断完善台创园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了国省干道,解决了交通问题;
修建防洪工程,保障水电稳定供给;
为企业配置节水喷灌等配套设施,开展环保设施建设,大力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问题,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吸引企业入驻,促进产业空间聚集,推动了产业振兴。

2.2.2

茶产业反哺地方经济 在政策嵌入过程中,茶产业发展对当地财政起到了反哺作用,形成了有效的产业财政互补循环。台农开创茶产业初期,在资金上获得了政府补贴。当茶产业成熟发展后,台农企业又通过纳税的方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利补充,拓宽了财政收入来源和体量,形成产业反哺财政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台创园聚集一定数量的创业台农后,不仅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还对区域内的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效应。比如:当地台农表示他们已在龙岩市、厦门市、福州市买房定居;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会到永福镇用餐消费、购买日常用品等;
逢年过节也会带着家人朋友来周边旅行观光。也就是说随着高山茶产业的发展,当地配套的房地产、餐饮业、商业等应运而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2.3

政策嵌入赋能台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地方政府鼓励台农以新身份饱有责任意识地融入大陆乡村治理;
台农根据相关政策,积极参与乡村治理。(1)当地台农秉承绿色生态发展观,通过土地租赁及流转的方式盘活了荒置土地,激活村庄活力,实现土地流转,发展绿色农业。他们在此精细种植,对当地土地表现了充分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对于大部分台农而言,租赁大规模的土地,种植茶园非容易之事,他们较当地人更珍惜“跨越海峡”“来之不易”的土地使用权,悉心呵护茶山、茶树、茶水。例如:台创园某茶园负责人劝导旅游大巴车不要进入茶园,担心车辆擦刮茶园里的樱花以及茶树。还有台农表示:“在大陆承包的这片土地我格外珍惜,这在台湾想都不要想,我在这里种了 20多年的茶,我不希望别人轻易地破坏这里的生态和环境,这些土地是我的生命。”(2)当地台农参与到集体行动新机制中,他们视自己为基层社会的一分子,除了大力发展茶产事业,还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乡土社会担任“林长”“河长”等公共职务,以实际行动参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以社会参与的形式监督、管理地方生态。比如:S先生热心参与调解台农林地纠纷,悉心解决 F村某农民工伤矛盾以及当地茶场用水用电问题,协调台商台企化解法律风险三十余次,为建成和谐的“少讼园区”付出心血,用心守护两岸一家亲的精神家园。另外,还有一些在漳平创业的台湾农民,热心公益事业,感恩祖国给予的创业机会,不断投入慈善事业,捐款修缮当地道路交通,为教育、文化事业筹款捐款,发扬了“感知饮水思源,回馈桑梓”的中华优良传统。

2.3

文化嵌入为两岸乡村融合注入内生性动力

“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11]。由此,两岸文化的交流在家族文化、社交文化以及符號文化层面耦合了乡村振兴发展,台胞扎根乡村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性动力。

2.3.1

家族文化嵌入发扬了两岸创业传统 农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蕴含丰富的生态与人文价值,传统的文化共同体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基础形成了统一性的认知,强化了地方化的情感。台农在漳平扎根展现了他们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两岸乡土文化源头起始于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血缘、亲缘关系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宗族宗亲文化。漳平不仅是很多台农创业起点,更是一部分台农的祖籍地。例如:H茶叶农场公司的 L负责人在2004年受父兄委托,携家眷回到永福 L村,他认为身心安处为吾土,回到民风淳朴的故乡创业,是自己的理想,也肩负着重振家族使命的责任。随着事业的发展,前来园区接棒创业的“台二代”“台三代”逐年增加,他们以家族文化为起点的嵌入模式,正在书写属于“台二代”“台三代”的创业新篇章。截至2022年,漳平台创园拥有台青创业团队 13个,创办企业 29家,入驻台湾青年近百名,其中负责台企或在台企担任高管的台湾青年 25名。台湾青年们大胆探索实践,积极推广茶叶、文创、研学、民宿、旅游、康养、电商等新业态,为漳平台创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亮点。

2.3.2

社交文化嵌入促使了两岸民间友好交流 随着惠台政策的深入落实,台农不断扎根大陆。在家庭生活层面,部分台农在漳平台创园创业过程中,收获了幸福的婚姻,安家落户,解决了子女就学、就业等日常生活问题,以血缘形成的社交网络为台农扎根漳平植下了深厚的归属感。在朋辈社交网络层面,以“茶文化”为桥梁,台农积极加强与台湾基层团体组织交流往来,链接大陆优势资源,以茶园为基地开展集文学、书画、摄影、花艺、文创、茶道为桥梁的交流活动,如围绕茶产业开展“花茶两相宜·共话两岸情”漳台基层交流活动,策划“菁华英才,才聚漳平”高校台籍学生交流系列活动,开办漳平樱花文化旅游节等,截至 2022年,累计接待台湾参访团 18批次 260余人次。不断推进两岸人民情感融合,展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2.3.3

符号文化嵌入推动了两岸情感共享家园建设 空间场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域,共同体符号是两岸同胞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两岸合力打造两岸共同文化符号,例如:推出具有两岸特色的“大陆高山茶”“大陆阿里山”“台湾茶叶故事”“两岸乌龙茶”“两岸珍珠奶茶”等茶叶符号载体,不断提升大陆阿里山品牌影响力;
策划、制作并讲述两岸融合发展故事歌曲《你我永福》,拍摄 5支台青奋斗小故事视频等。两岸共同符号展现了近年来园区台胞生产生活、共商共建的情感交融日常,为讲好“两岸命运共同体”故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活了两岸同胞“魂”和“集体性”认同,为两岸乡村文化建设输入持续性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和台胞积极构建闽台文化交流空间,致力于创造“两岸融合馆”,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视角彰显缘系漳台的故事,以“同根同源”“心系故里”“情定永福”的脉络深挖两岸情感共享家园,重振两岸乡土文化。

3

结论

乡村振兴对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着重大意义。研究的目的既关注乡村如何振兴,也回应乡村振兴的绩效。研究遵循自下而上的逻辑,以扎根理论方法为基本遵循,探索福建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农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这一系列过程揭示了:(1)产业嵌入是缔造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台农将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带到创业园,带动了乡村发展,并吸引了人才的回流,以共同富裕的思路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
同时,在实现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拓宽了产业链,发挥了产业集群效应,从产业发展层面奠定了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2)政策嵌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保障。台农取得当前的创业佳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链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茶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中,台农不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入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3)振兴乡村需要注入持久的、可挖掘的深层次文化力量。鼓励台农传承两岸优良创业传统,以社交网络延展两岸故事,以共同文化符号重振两岸乡土文化,为两岸深度融入注入内生性动力。整体而言,从产业嵌入、政策嵌入、文化嵌入 3个层面探索台农参与乡村振兴的动态过程,有助于丰富两岸农业交流融合范本,推动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现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 1 ] 王美军. 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对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价值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23(10):145.

[ 2 ] 钟楚原,李华胤. 青年人才何以助力乡村振兴——基于“嵌入性—公共性”框架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50?60.

[ 3 ]李斯颖.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广西神话资源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23(8):131?135.

[ 4 ] 包晓斌. 乡村生态振兴: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推进对策[J]. 湖湘论坛,2023,36(5):45?55.

[ 5 ] 雷明,曹雨凝,于莎莎.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乡村振兴战略递阶 推进、风险挑战及前瞻[J]. 社会科学家,2023(9):71?78.

[ 6 ]张陈一轩,任宗哲. 精英回乡、体系重构与乡村振兴[J]. 人文杂志,2021(7):113?121.

[ 7 ]袁利平. 乡村教育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其路径选择[J]. 贵州社会科学,2023(9):96?103.

[ 8 ]黄丽娟,谢国杰,郑雁玲,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创业企业促进农村韧性发展的案例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5):78?90.

[ 9 ] 陈君理. 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机理与策略——以湖北潜江等市县的实践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10):125?133,186.

[10] 马克·格兰诺维特. 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M]. 罗家德,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

[11]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 梁漱溟全集(第 1卷)[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26期)2016-12-26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商业研究(2016年8期)2016-12-20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新闻界(2016年11期)2016-11-07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商场现代化(2016年21期)2016-10-21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阿里巴巴品牌构建研究商(2016年1期)2016-03-03

推荐访问:扎根 振兴 乡村